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18
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民族政权林立的分裂状态又逐步走向统一,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标志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尽管战争一度频繁发生,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苏湖熟,天下足”,标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五代十国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基本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元代建立后,创立了全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制度的成熟,为后世所沿用。
(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在唐末坊市界限开始打破的基础上,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完全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纸币交子的出现“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元朝的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专家;景德镇成为瓷都。
外贸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强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发展为新儒学——理学。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里程碑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但仍以雕版印刷为主)、火药在唐末用于军事的基础上,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事上广泛运用,指南针用于航海。
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重点识记】1.政治上:北宋初年全面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转运使和通判;王安石变法可适当了解。
元朝的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土司制度。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四川省资阳市伍隍中学欧质坤一、政治上:封建国家由分裂割剧、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1、唐朝统治结束后,我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剧状态,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北宋建立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与其先后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等。
3、辽、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同时还有夏、金、畏吾儿、大理等政权并存。
4、元朝建立后,陆续灭掉国内其他政权,统一了金国,并施行行省制度,保证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二、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有突出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
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杭州、成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品品种多,工艺精;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贸易繁荣,成为一些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
2、北宋时,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区域扩大,手工业技术提高,城市繁荣,商业活跃,货币种类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南宋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根本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
水田增加,水稻产量很大,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进一步推广,从广东、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逐渐成为产棉区主要农村副业,棉纺织工具和工艺水平都有很大改进,有了擀、弹、纺、织的工具;造船技术进步,装有指南针;海外贸易发达,有泉州、广州和明州等著名海港,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4、元朝时,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漕运、海运发达,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相当活跃,城市商业繁荣。
5、海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到宋元的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一是北方战乱。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相互征战,使我国与中亚、西域的陆路交通受阻,只有通过海路去发展对外贸易;二是江南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为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普遍使用,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条件;四是南宋政府采取鼓励海外贸易的措施,并把它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宋元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
文化上: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辨化,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具体史实】(一)政治1.宋朝(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
2.元朝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目的: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经济1.农业(1)灌溉工具: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耕作制度: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作物熟制。
(3)农作物: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4)经济重心: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1)制瓷: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2)纺织:①宋代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宋朝:①地域限制被打破: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可随处开设;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较大的市镇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一、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①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全国统一。
②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经济法面: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经济水平。
②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
④北方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
⑤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3、民族关系方面:①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顶点在元朝。
②民族间战争随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
③几个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4、对外关系方面:①海外贸易发达。
②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
③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同时期的世界:欧洲仍处于封建社会;阿拉伯帝国走向衰亡;日本进入封建化。
三、朝代的更替北宋960——1126赵匡胤(太祖)——赵桓(钦宗)都城:东京(开封)南宋1126——1276赵构(高宗)——赵昺(末帝)后梁:朱温(洛阳)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洛阳)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洛阳)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都城:临安(杭州) 元1271——1368 忽必烈——顺帝 都城:大都四、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君权与相权的斗争1、背景:避免唐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为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2、措施:强化皇权削弱相权——二府三司皇帝三 司 (三司使) 北宋的中央机构 ——二府三司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宰 相)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使)(计 相)政府枢府二府三司三 衙(三 帅)有统兵权无调兵权有调兵权无统兵权集权中央分权地方—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剥夺节度使和州郡长官的实权军事上:削弱地方军队,精壮充实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的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繁荣、开放、创新、和谐。
首先,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繁荣昌盛。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农田的开垦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许多手工业工坊和商业市场纷纷涌现,商品交流和贸易活动频繁,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富裕。
其次,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开放包容。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更加紧密。
南宋时期,中国与南洋诸国的贸易活动达到了巅峰,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带来了大量的外国商品和文化。
元代时期,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蒙古人对于汉族文化的包容和融合,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多元。
第三,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创新能力强。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南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时期,蒙古人对于汉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
最后,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较为安定,人民的生活相对和平。
南宋时期,尽管面临着金朝和蒙古帝国的威胁,但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持了国家的相对稳定。
元代时期,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统治措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繁荣、开放、创新和谐等特征。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