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9
目录前言 (2)一、U-Boot分析 (3)1、引导程序U-Boot第一阶段分析 (3)2、引导过程 (4)3、程序流程图 (8)二、程序设计 (8)三、心得体会 (9)前言ARM嵌入式处理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厂品、无线通信、网络通信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Vxworks、WinCE三足鼎立,其中Linux由于其开源性、稳定性、安全性、可裁剪性更是一支独秀。
在嵌入式系统中,如何实现在ARM平台下Linux操作系统的引导工作是嵌入式技术开发的重要环节。
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
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注,有的嵌入式CPU也会内嵌一段短小的启动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BootLoader 来完成。
比如在一个基于ARM7TDMI core的嵌入式系统中,系统在上电或复位时通常都从地址0x00000000处开始执行,而在这个地址处安排的通常就是系统的BootLoader程序。
一、U-Boot分析嵌入式Linux系统中常用的Bootloader引导程序有U-Boot,redboot, blob 和vivii等,其中U-Boot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功能最为强大,U-Boot 对PowerPC系列处理器支持最丰富,同时还支持MIPS,x86,ARM,XScale等诸多常用系列的处理器;U-Boot引导程序分为Stage1和Stage2量大部分,Stage1中主要包括设备初始化、中断设置、时间设置和储存器初始化等工作,并且采用汇编语言实现,而一些通用功能大多采用C语言实现,放在Stage2中。
1、引导程序U-Boot第一阶段分析Stage1的代码在CPU/arm920t/start.s中定义,它包括从系统上电后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执行的部分。
实用标准文档福州大学《嵌入式系统设计课设》报告书题目:基于28027的虚拟系统姓名:学号: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年级:起讫日期:指导教师: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题目和实现目标 (1)3、设计方案 (1)4、程序流程图 (1)5、程序代码 (1)6、调试总结 (1)7、设计心得体会 (1)8、参考文献 (1)1、课程设计目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设》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设计,达到进一步理解嵌入式芯片的硬件、软件和综合应用方面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开拓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会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不断接受新的知识。
培养大胆发明创造的设计理念,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嵌入式应用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设计;2.嵌入式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3.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4.嵌入式开发系统的应用和调试能力2、课程设计题目和实现目标课程设计题目:基于28027的虚拟系统任务要求:A、利用28027的片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温度;B、通过PWM过零中断作为温度检测A/D的触发,在PWM中断时完成温度采样和下一周期PWM占空比的修正;PWM频率为1K;C、利用按键作为温度给定;温度给定变化从10度到40度。
D、当检测温度超过给定时,PWM占空比增减小(减小幅度自己设定);当检测温度小于给定时,PWM占空比增大(增大幅度自己设定);E、把PWM输出接到捕获口,利用捕获口测量当前PWM的占空比;F、把E测量的PWM占空比通过串口通信发送给上位机;3、设计方案-----介绍系统实现方案和系统原理图①系统实现方案:任务A:利用ADC模块通道A5获取当前环境温度。
任务B:PWM过零触发ADC模块,在PWM中断服务函数中,将当前环境温度和按键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并按照任务D的要求修订PWM占空比。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嵌入式系统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现。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和平台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具备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能够运用嵌入式系统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2.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3.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组成,如固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4.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5.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6. 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7. 嵌入式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讲授法:通过讲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设计方法;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调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嵌入式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实验设备:准备嵌入式系统开发板、仿真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设报告福州大学《嵌入式系统设计课设》报告书题目:基于28027的虚拟系统姓名:学号: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年级:起讫日期:指导教师: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题目和实现目标 (1)3、设计方案 (1)4、程序流程图 (1)5、程序代码 (1)6、调试总结 (1)7、设计心得体会 (1)8、参考文献 (1)1、课程设计目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设》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经过课程设计,达到进一步理解嵌入式芯片的硬件、软件和综合应用方面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开拓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会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不断接受新的知识。
培养大胆创造创造的设计理念,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课程设计,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嵌入式应用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设计;2.嵌入式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3.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4.嵌入式开发系统的应用和调试能力2、课程设计题目和实现目标课程设计题目:基于28027的虚拟系统任务要求:A、利用28027的片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温度;B、经过PWM过零中断作为温度检测A/D的触发,在PWM中断时完成温度采样和下一周期PWM占空比的修正;PWM频率为1K;C、利用按键作为温度给定;温度给定变化从10度到40度。
D、当检测温度超过给定时,PWM占空比增减小(减小幅度自己设定);当检测温度小于给定时,PWM占空比增大(增大幅度自己设定);E、把PWM输出接到捕获口,利用捕获口测量当前PWM的占空比;F、把E测量的PWM占空比经过串口通信发送给上位机;3、设计方案-----介绍系统实现方案和系统原理图①系统实现方案:任务A:利用ADC模块通道A5获取当前环境温度。
任务B:PWM过零触发ADC模块,在PWM中断服务函数中,将当前环境温度和按键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并按照任务D的要求修订PWM占空比。
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 基于A RM的数字式万年历课程: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03114411学号:031441119学生:田紫龙指导教师:易金桥2017年6 月20 日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7年6月20日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硬件结构和软硬件设计方法。
本设计由数据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间处理模块和调整设置模块四个模块组成。
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器,以串行时钟日历芯片DS1302记录日历和时间,它可以对年、月、日、时、分、秒进行计时,还具有闰年补偿等多种功能。
温度采集选用DS18B20芯片,万年历采用直观的数字显示,数据显示采用1602液晶显示模块,可以在LCD1602上同时显示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还具有时间校准整点灯光提醒等功能。
此万年历具有读取方便、显示直观、功能多样、电路简洁、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芯片, 温度传感器, 1602液晶显示器目录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2)1.1单片机芯片设计与论证 (2)方案1: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 (2)方案2:采用fpga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器 (2)1.2按键控制模块设计与论证 (2)1.3时钟模块设计与论证 (2)方案二:采用DS1302为计时时钟芯片 (3)方案三:采用DS12C887为计时时钟芯片 (3)1.4温度采集模块设计与论证 (3)1.5显示模块模块设计与论证 (3)2 总体设计 (3)3.1 STC89C52单片机 (3)3.1.1 最小系统设计 (5)3.1.2 时钟电路 (5)3.1.3 复位电路 (6)3.2时钟芯片DS1302接口设计与性能分析 (6)3.2.1 DS1302性能简介 (6)3.2.2 DS1302接口电路设计 (7)3.3温度芯片DS18B20接口设计与性能分析 (8)3.3.1 DS18B20性能简介 (8)1.DS18B20的主要特性 (8)3.3.2 DS18B20接口电路设计 (9)3.4 LCD显示模块 (10)3.4.1 LCD1602的特性及使用说明 (10)3.4.2 LCD1602与MCU的接口电路 (11)3.5按键模块设计 (11)3 详细设计及仿真 (12)3.1 proteus仿真 (12)3.2主程序流程图的设计 (13)4 总结 (15)参考文献 (16)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单片机电子万年历的制作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的器件和运用的技术也有很多种。
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和背景嵌入式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消费电子、汽车、医疗保健等。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如灯光、温度、窗帘等。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选取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设计电路板进行组装。
在此基础上,还需设计无线通信模块,以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的编程和通信协议的设计。
编程部分可采用C语言或其他嵌入式开发语言,通过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控制。
通信协议设计部分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采用常见的无线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等。
三、设计结果和实现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成功实现了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功能。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软件,我可以远程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如开关灯光、调节温度、控制窗帘等。
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一定的安全性,用户可以通过身份验证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四、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硬件的选型和软件的编写。
对于硬件的选型,我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和传感器。
对于软件的编写,我需要理解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并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我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老师的交流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方案,我最终选择了适合我项目需求的方案。
五、设计总结和展望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方案,并成功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备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探索更多有意义的项目。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次设计的嵌入式系统为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设计。
系统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LCD液晶显示屏和RTC模块组成。
通过组合这些元器件,实现了时钟的精确显示和功能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及其实现过程,最终得到了效果良好的数字时钟。
一、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同时通过本次设计,学员还需对AT89C51单片机及RTC模块等嵌入式系统所需的元器件有所了解,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元器件的选型、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及系统调试等工作。
二、设计原理1. 系统硬件设计原理数字时钟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LCD液晶显示屏和RTC模块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如下图所示:图1 数字时钟系统框图其中,AT89C51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外部晶振采用11.0592MHZ的振荡器,为系统提供时钟信号。
RTC模块采用DS1302芯片,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且具有多种测试功能的特点,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时间信息。
时钟的显示模块采用16×2字符型LCD液晶显示屏。
2. 软件设计原理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RTC模块的驱动程序和数字时钟主程序的编写。
其中,RTC模块的驱动程序主要实现对DS1302芯片的驱动,包括寄存器的读写、校时以及晶振稳定等功能。
数字时钟主程序主要是对AT89C51单片机的程序编写,实现数字时钟的显示和操作。
三、系统设计过程系统设计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的工作,具体步骤如下:1. 硬件设计(1) 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型、连线以及设备安装,需要注意每个元器件的接口定义和功能实现。
(2) 对DS1302芯片进行驱动程序的编写,实现对时间信息的读取和校时功能。
(3) 对LCD液晶显示模块进行驱动程序的编写,实现数字时钟的显示和操作。
2. 软件设计(1) 编写RTC模块的驱动程序,在AT89C51单片机调用RTC 模块时,直接调用驱动程序。
- - -.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必做部分学院:电控学院专业:通信工程设计名称:IIC同步串行通讯1、设计的目的:1.掌握S3C44B0IIC控制器的编程方法2.编程实现串行EEPROM存储器24C16的数据存储和访问。
2、设计的内容:1.学习S3C44B0 IIC控制器的原理与编程方法;2.学习IIC存储器24C16的编程方法;3.理解IIC存储器24C16的与S3C44B0的电路连接原理;4.掌握C语言中断程序设计方法;5.编程实现对24C16的数据存储和访问。
3、设计思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此次试验,我们结合《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教材以及老师提供的各种pdf和word资料,了解到了各种寄存器的配置方法,如IICDS等。
对于例程中的各种函数,如Wr24C16(), Rd24C16(),__irq IicInt()等,通过对程序的仔细研读,最终了解了它们的各自用途,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主函数。
实现了从0-255共256个字节的写入及读取操作。
这次实验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像开始使用ARM-Project Manager平台一开始,由于对此平台的不了解,我们走了许都弯路。
像对于头文件的配置问题,总是配置不对,后来发现头文件为程序自主生成,无需配置。
还有关于程序中的一些.s文件,开始并不知道是有何作用,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发现有必要将其加入到sourse文件栏中调用,同时调用的同时,由于不理解调用的路径问题,多次编译失败,后来发现了问题,是路径配置不当,最终更改了路径,解决了问题。
再有,在对老师提供的例程进行阅读时候,发现了不少的啰嗦以及错误语句,例如Uart_Printf("%d\n",k);语句就不应该为Uart_Printf("%d\n",&k);这些问题我们都通过调试最终给予了改正。
4、设计的结果及验证正确输出结果如下截图,从超级终端中回显显示了正确数据,实验成立。
嵌入式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任务一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一、设计目的:1.了解基于ARM7核的LPC2106的管脚功能和特点,掌握I/O 控制寄存器的设置方法; 2.掌握ARM7应用系统编程开发方法,能用C 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3.熟练掌握ADS1.2软件的使用以及PROTEUS 仿真调试的方法;二、具体任务:1.采用PROTEUS 完成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硬件电路设计,要求单片机选型为飞利浦公司的LPC2106,东西南北方向分别设置红黄绿3个指示灯,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各用1个数码管显示通行时间;2.用ADS1.2编写C 语言应用程序,完成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3.采用PROTEUS 将应用程序装载在LPC2106中,进行仿真验证。
要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数码管显示通行时间并倒计时,可以设置成一样,例如都是9秒倒计时;每当倒计时时间到,完成红黄绿指示灯的状态切换,模拟实现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管理控制。
三、硬件电路设计。
(参考下图完成硬件电路设计,用屏幕抓图的方式将自己设计的PROTEUS 电路图粘贴在下面,并用文字对所设计的电路功能、原理进一步说明)附图:硬件电路说明:1.设置所有I/O口为第一功能,将硬件电路图按上图所示连接。
2.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装有红、黄、绿三灯,通过放置标号的方式连接到LPC2106。
3.数码管为交通灯一位十进制倒计时显示,两个数码管显示同样的数字四、源程序。
(只将C语言应用程序附在后面,其它项目文档不要提供,C语言应用程序要有一定的注释说明)源程序:#include "config.h"void delay(uint32 time) /*延时1ms子程序*/{uint32 p;for(;time>0;time--){for(p=2210;p>0;p--);}}int main(){int32 i;int32 a[1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数码管0-9的显示*/PINSEL0=0x00000000; /*设置P0.0-P0.15工作模式为I/O口*/ PINSEL1=0x00000000; /*设置P0.16-P0.31工作模式为I/O口*/ IODIR = 0x00007FFF; /*设置所有用到的I/O口为输出*/ IOCLR = 0x00007E7F; /*清零输出端,消隐*/while(1){for(i=9;i>0;i--) /*东西红灯、南北绿灯延时9秒*/ {IOSET=0x00004200; /*东西红灯、南北绿灯LED显示*/IOSET=a[i]; /*数码管显示时间*/delay(1000); /*延时1秒*/IOCLR=0x00007E7F; /*输出端清零*/}for(i=3;i>0;i--) /*东西红灯、南北黄灯延时3秒*/{IOSET=0x00002200; /*东西红灯、南北黄灯LED显示*/IOSET=a[i]; /*数码管显示时间*/delay(1000); /*延时1秒*/IOCLR=0x00007E7F; /*输出端清零*/}for(i=9;i>0;i--) /*东西绿灯、南北红灯延时9秒*/{IOSET=0x00001800; /*东西绿灯、南北红灯LED显示*/IOSET=a[i]; /*数码管显示时间*/delay(1000); /*延时1秒*/IOCLR=0x00007E7F; /*输出端清零*/}for(i=3;i>0;i--) /*东西黄灯、南北红灯延时3秒*/{IOSET=0x00001400; /*东西黄灯、南北红灯LED显示*/IOSET=a[i]; /*数码管显示时间*/delay(1000); /*延时1秒*/IOCLR=0x00007E7F; /*输出端清零*/}}}五、仿真效果。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基于stm32的简易数字电压表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程设计报告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一款简易数字电压表,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实时测量与显示。
本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易于实现,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设计目的1. 掌握STM32微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及功能。
2. 熟悉ADC(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 学会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及编写程序。
4. 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系统需求1. 输入电压范围:0-5V。
2. 显示方式:数码管显示。
3. 测量精度:±0.5%。
4. 采样速率:至少100次/秒。
5. 电源:5V。
三、硬件设计1. STM32微控制器: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实现对ADC的控制及数据处理。
2. ADC(模数转换器):实现对输入电压的模拟转换为数字信号。
3. 数码管:用于显示测量得到的电压值。
4.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5. 电阻分压电路:将输入电压转换为ADC可接受的范围。
四、软件设计1. 初始化模块:配置STM32的时钟、GPIO和ADC等资源。
2. 采样模块:实现对输入电压的采样,并将采样数据保存到数组中。
3.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样进行处理,计算并保存最终电压值。
4. 显示模块:将计算得到的电压值显示在数码管上。
5. 主循环模块:实现对系统的实时控制,包括采样、数据处理和显示等。
五、测试与验证1. 搭建测试平台,连接输入电压、ADC和数码管等元件。
2. 编写测试程序,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
3. 分析测试结果,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六、总结与展望本课程设计报告基于STM32微控制器设计了一款简易数字电压表,实现了对输入电压的实时测量与显示。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掌握了STM32微控制器的相关知识,熟悉了ADC 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并学会了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及编写软件程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SKYEYE的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20 – 20第学期院系: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引言-------------------------------------------------------------------------3二、设计目的-------------------------------------------------------------------3三、设计要求-------------------------------------------------------------------3四、课程设计报告内容-------------------------------------------------------4五、总体设计-------------------------------------------------------------------9六、总结-------------------------------------------------------------------------9七、参考文献-------------------------------------------------------------------9一、引言随着3C融合进程和我国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人们对设备越来越高的应用需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高性能的应用与发展需求。
显然,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技和开发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各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目前,嵌入式系统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计算机方面的学科方向,并迅速渗透到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等学科。
嵌入式方向包括了软硬件协同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大于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工具和开发核心技术。
对于嵌入式市场的发展来说,中国市场的意义更加重大。
中国市场对于嵌入式互联网这场革命来说非常关键。
勃勃的生机,很好的产业互动,良好的协作精神,中国现在正在形成一个健康的嵌入式的发展模式和转型模式。
中国可能是一个引入点,嵌入式市场现在中国蓬勃发展,然后辐射到全球其他地区。
二、设计目的通过对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概念的了解,在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利用SKYEYE仿真软件,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软件仿真,从而掌握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方法。
具体地,在设计过程中,达到以下目标:掌握嵌入式Linux系统基础部分的U-Boot软件、Linux内核的配置、编译与应用;掌握BusyBox软件及根文件系统的制作方法;掌握SKYEYE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SKYEYE仿真软件运行U-Boot文件、vmLinux文件映像及根文件系统root.cramfs映像。
最终,能在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及SKYEYE软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更有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效率。
三、设计要求1. 任务要求要求能独立地分析题目意义、设计实现步骤、制作相关软件、调试嵌入式系统“三大基础部分”。
该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VMWARE虚拟机。
(2)安装Linux RHEL AS4操作系统环境。
(3)建立Windows操作系统与Linux操作系统的共享功能。
(4)建立交叉编译环境;安装SKYEYE仿真软件。
(5)配置并编译U-Boot-1.3.2软件。
(6)配置并编译Linux-2.6.14内核源代码。
(7)制作Linux根文件系统。
(8)使用SKYEYE仿真嵌入式系统的运行。
2. 设计所需的软硬件设备(1)硬件环境配置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内存:1GB及以上(2)软件环境配置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7Linux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2.6.9-5.EL)嵌入式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 3.4.4版本Linux内核版本:Linux-2.6.14SKYEYE版本:skyeye-1.2.4U-Boot版本:U-Boot-1.3.2BusyBox版本:BusyBox-1.2.0四、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建立VMWARE虚拟机。
1)双击VMware Workstation的安装程序图标,运行安装程序,进入VMware虚拟机的安扎un个的初始加载界面。
2)VMware 虚拟机的初始加载结束后,进入安装向导界面,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3)安装类型:选择Typical,在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4)设定程序安装路径,点击“change..”按钮,可以选择更改默认的安装路径,然后设置成自己需要安装的程序路径。
在选定安装路径之后,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5)提示安装程序是需要创建的快捷图标(桌面图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文件夹及快速启动工具图标等三项),按默认的设置即可,不需要改动,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6)确认前面各个步骤中设置的项目是否正确,并准备进入正式的安装过程。
在这里选择直接点击“continue”按钮进入正式安装过程。
7)安装完毕后,填写注册信息,这里需要产品注册码,按要求将对应各项填写完之后,直接点击“enter”进行注册信息,并进入下一步。
8)重新启动计算机,完成VMware虚拟机的安装,这里直接点击“restartnow”按钮,重新启动系统。
9)系统重新启动后,点击“开始”→“所有程序”→“VMware”→“VMware Workstation”,运行虚拟机。
2.安装Linux RHEL AS4操作系统环境。
1)在VMware虚拟机的运行界面中,点击菜单栏中的“File”项,在弹出下拉菜单中选“New”项,再点选弹出菜单的“Virtual Machine…”项。
出现新的虚拟机向导。
2)安装向导提供两个选项:典型(Typical)安装与自定义安装(Custom)。
这里默认的选项是使用自定义安装,直接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3)选择VMware虚拟机平台,不同的VMware虚拟机平台支持的硬件特性不同,这里选择Workstation 6.5~7.0,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4)选择要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光盘镜像,同时使用VMware虚拟机的“Easy Install”功能自动安装Linux操作系统。
选择第一张安装光盘,然后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5)设置安装的Linux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
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6)设置Linux虚拟机的显示名称及安装路径。
安装路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Linux系统在用户本机上实际的安装路径。
Linux虚拟机名称在这里是默认的。
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7)配置虚拟机使用的处理器,配置处理器数量,处理器的内核器,这里使用默认设置:一个单核处理器,点击<next>。
8)配置虚拟机使用的存储器空间,按照默认设置,点击<next>。
9)设置网络类型,按照默认设置,点击<next>。
10)设置I/O适配器类型,按照默认设置,点击<next>。
11)创建一个虚拟磁盘,在其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按照默认设置,点击<next>。
12)选择使用的磁盘类型,按照默认设置,点击<next>。
13)设置硬盘的空间大小,按照默认设置,点击<next>。
14)设定存储磁盘文件的路径,具体路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完成后点击<next>。
15)对话框汇总了前面的设置项目,如果没有错误,不惜要修改,直接点击“Finish”按钮,进行Linux系统的安装。
16)第一张光盘安装完毕后,需要第二张安装光盘的镜像,点击右下方的“Change Dise”,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Browse”,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第二张安装光盘的镜像,然后返回之前的界面点击“OK”,继续安装。
第二张安装完毕后,同样的方法选择第三张、第四张光盘安装。
完成后又需要第一张光盘安装,同样的方法。
17)Linux系统安装完毕后会自动启动,出现登录页面。
输入用户名root、口令,进入Linux系统的桌面环境,可以看出来,RedHat Linux系统运行在VMware环境中,这与独立安装的RedHat Linux系统相比几乎没有差别。
下面安装RedHat Linux系统的应用程序软件包18)为了能正常安装Linux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光盘选项设置,双击右下角的“CD/DVD2(IDE)”图标,选中右侧的“connected”,点击ok返回。
19)添加相应的应用程序。
点击“Application”→“System Setting”→“Add/Remove Application”菜单。
弹出的“程序包管理器”窗口,这里选择“windows file…”一项,点击“update”进入下一步。
弹出的窗口点击“continue”,进入下一步,程序自动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不断出现更换光盘镜像的提示,按弹出的对话框内容更换相应的关盘镜像即可,知道安装完毕。
20)点击“Action”→“Log Out”,注销系统,是安装的程序包可用。
3.建立Windows操作系统与Linux操作系统的共享功能。
(samba服务)1)点击Application→system setting→security level,弹出security levelconfiguration的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将“security level”项设置为”disable firewall”,既无防火墙。
3)点击Application→system setting→server setting→samba,在sambaserver configuration的配置界面中显示的配置内容为空,说明还没有配置samba服务器。
4)点击ADD,添加一个samba服务共享。
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Basic选项卡:在Directory文本框中输入/home/zcent;在Share name文本框中输入zcnet;在Basic Permission选项中选择Read/Write。
切换到Access选项卡中,选择“Allow access to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