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4.54 KB
- 文档页数:11
《愉快的梦》渠县东安镇第一小学——余李【教材分析】《愉快的梦》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它描述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理解。
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
教材上的歌谱是单声部的,便于学生学唱。
前半部分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
后半部分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以模进的方式将音型带入歌曲的高音(la),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了孩子们在看到了梦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
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能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歌表演。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和“下行”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恬静优美的意境。
2、认识连线和下行。
【教学难点】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演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法聆听法模唱法体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都做了些什么样的梦?告诉大家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生1:我梦见自己长大成了一位科学家。
生2:我梦见自己一个人走进了大森林,好可怕!生3:我梦见自己遨游太空,和外星人交上朋友。
[设计意图]:设置的情境更加具体化,自然过渡,说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孩子很快走进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聆听歌曲1、初听音乐。
师:和大家分享了那么多愉快的梦,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梦真是多姿多彩。
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播放歌曲)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看他梦见了什么?生:他梦见自己坐着梦之船环游太空;看见了神奇的椰子岛,一起和小矮人跳舞歌唱……师:小主人朦胧进入了梦乡,载着梦之船在神游,突然眼前出现了神奇的地方,他这时是多么惊喜呢?这真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啊!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梦。
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音乐第六单元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观察、体态律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内容,音乐情感,通过对比,合作探究方法解决歌曲难点。
结合歌词唱比表现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3、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升记号的唱法,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能用圆润、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表现歌曲三、教学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能用圆润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切分节奏等。
五、教材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
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刻画了欢乐风趣的阿凡提形象以及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
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来来来”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六、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感受音乐节拍自由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动画片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疆传奇人物,大家请看。
(播放《阿凡提》动画片)2、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阿凡提)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阿凡提的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播放歌曲)(三)、解决重难点1、师:在这首歌中有一乐句的节奏型非常密集,而且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大家请看(出示图片)6666 6| 6717 6 | 2222 2.1 | 717 6|啦啦唻唻师:请同学们眉毛扬起提起笑肌,唱的要轻巧,下面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句富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吧【设计意图】采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了一下发声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发生技巧,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乐曲中的主要乐曲。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听赏萨克斯独奏《月亮河》、钢琴五重奏《鳟鱼》2、唱歌曲《小事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较熟练地演唱小事情的高声部,两声部能基本配合。
并能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现歌曲《小事情》的“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内涵。
(2)认识三四拍拍号,并知道该拍号的节拍含义和强弱规律,能设计肢体语言表现对三拍子韵律的感受。
(3)认识乐器萨克斯,安静地聆听《月亮河》,音乐联想符合乐曲情绪和意境。
(4)了解钢琴五重奏的乐器,熟悉鳟鱼主题,能在变奏中听到主题的影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教师示范演示,讲故事,讲解分析以及学生听赏体验,拼图游戏(艺术板书),演唱演练等来表现歌曲、理解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小事情》,让学生体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哲理。
(2)通过欣赏《月亮河》,让学生感受萨克斯浑厚、充满浪漫色彩的音色,并能体会乐曲安闲、宁静、温馨、充满浪漫色彩的意境。
(3)通过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让学生懂得要有一颗爱心,学会关爱小生命,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1、欣赏教学的重点是熟悉乐曲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认识乐器萨克斯,了解钢琴五重奏的乐器。
2、认识三四拍拍号及含义。
并掌握其强弱规律。
3、在教师的指导下跟琴唱谱,熟练演唱《小事情》高声部。
解决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讲解指导,启发引导,师生共同分析作品,感悟体验,听唱演练来解决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1、《月亮河》所表现的乐曲意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感受不深,很难说得清。
2、歌曲三四拍的韵律感以及两声部合唱处的音准。
3、《鳟鱼》各乐段的主奏乐器和音乐形象。
解决方法: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学生练习,讲故事铺垫,示范引导,柯尔文手势,艺术板书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大歌纸、多媒体课件、卡片、板书、磁铁、钢琴、教科书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圣诞节师:对,今天是圣诞节,老师特别高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认识你们这些新朋友,我带来一件圣诞礼物要送给大家,是什么礼物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听一听。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自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本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重庆民歌,表达了人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啰儿”“郎郎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让学生总结出山歌的特点,形成初步的印象。
2.了解、认识、掌握波音记号。
教学重难点: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3.正确演唱上波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视听民歌,铺垫“山歌”特点。
1.师:今天的音乐课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音乐视频,说一说歌声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播放《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师:表演精彩吗?生:(……)师:谁来说一说,演唱的怎么样?生:(……)师:歌声有什么特点?生:(音很高、响亮、好听……)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民歌中的山歌,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山歌的特点是:高亢嘹亮,长音很长,在户外演唱,节奏自由,悠长。
(多媒体课件:山歌的特点)二、认识波音记号。
1.聆听教师一句山歌,引出波音记号。
(多媒体课件:乐句)师:老师也想唱一句山歌,你们听“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郎啰)”,我的歌声吸引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多媒体课件:波音记号)师:它的形状像什么生:……(教师用手势提示)。
师:听老师是如何演唱它的,“喜洋洋(欧郎啰)”(教师手势形成一个小波浪),我的声音在这轻轻地抖动了一下。
生:(模唱一遍)师:再听老师演唱一遍,“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郎啰)”。
2.学生正确演唱波音记号。
师:唱的不错,再来一次,注意口型,坐姿。
三、新歌教学《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聆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找一找歌曲中还有没有波音记号。
部编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简介:
本文档对部编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
目标:
本单元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材内容:
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节奏的概念介绍:通过介绍节奏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节奏练:教材通过一些简单的练和游戏,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节奏乐曲演奏:通过教材中的一些乐曲,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节奏知识进行演奏。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达到教材的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研究效果。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互相帮助和配合,提升研究效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音频设备,展示节奏的演示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通过介绍节奏的概念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并通过乐曲演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游戏化、合作学习和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八音盒》教案一. 教材分析《八音盒》是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个孩子们喜爱的八音盒,通过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美好。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重复,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此外,歌曲还附有简单的歌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主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乐于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方式。
因此,在教学《八音盒》这首歌曲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八音盒》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美好。
3.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通过教学,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八音盒》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主题。
4.合唱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八音盒》的歌词、图片、音乐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合唱架等。
3.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八音盒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八音盒的认识和喜爱,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八音盒》,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美好。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听力部分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0分)()1、A.short B.small C.long()2、A.big B.pig C.bag()3、A.tall B.tail C.thin()4、A.cat B.fat C.map()5、A.nice k C.like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
(10分)()1、A.It has a long nose. B.It has a long tail.()2、A.It’s so small. B.It’s so short.()3、A.Look at the elephant. B.Look at the monkey.()4、A.You’re right. B.That’s right.()5、A.Look at me. B.Look at the panda.Look at the elephant. It’s so thin.Look at the giraffe. It’s so fat.Look at the bea r. It’s so tall.Look at the monkey. It’s so big.四、听录音,判断下列图片与你所听到的句子是否相符,相符的打“√”,不相符的打“×”。
(10分)1.()2.()3.()4.()5.()笔试部分五、选择所给单词的反义词,将其序号写在括号里。
(10分)A.bigB.fatC.longD.shortE.white( )1、The giraffe is so tall.( )2、She’s very thin.( )3、This cat is small.( )4、My pen is black.( )5、The ruler is short.六、判断下列每组单词是否同类,同类的打“√”,不是同类的打“×”。
(10分)()1、A.small B.big C.pig()2、A.this B.thin C.that()3、A.tall B.short C.long()4、A.boy B.girl ()5、A.China B.Australia C.Canada七、单项选择。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八音盒》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八音盒清澈、透亮的音质能给人们带来美妙的享受,而这种审美的享受和体验正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感受并参与音乐。
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致力于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和丰富的表现力,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为此,设计了以“八音盒”为主题的单元,选择了四首旋律性较强的音乐作品,包括歌曲《愉快的梦》《侗家儿童多快乐》,管弦乐合奏《勾牙利舞曲第五号》和手风琴独奏《马刀舞曲》,既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其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现愉快迷人的梦境。
2.能用真挚的情感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尝试用和谐的声音合唱歌曲。
3.能感受《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背唱A部分的主题1。
4.认识轻便键盘乐器手风琴,并对《马刃舞曲》的场景产生一定的联想。
5.了解八六拍的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现愉快的梦境。
3.能感受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哼唱、记忆乐曲的主题。
4.能感受乐曲《马刀舞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并能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同场景。
(二)难点1.能准确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2. 认识八六拍,并用八六拍的声势为歌曲《愉快的梦》伴奏。
3. 能分辨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三部曲式结构。
4. 能分辨乐曲《马刀舞曲》的两个主题,并能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1)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3)能积极参与合唱,用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安排
音乐教案
7.完整演唱歌词第一段,辅以手势纠正不足之处。
8.师:同学们第一段已经唱的很棒了,下面让我们把剩下来的几段歌词学一学,唱一唱。
9.听范唱跟着默唱歌曲,注意在哪里有间奏。
10.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
四、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的唱的很完整,,这首歌曲是四川人民砍柴时唱的山歌,表达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如果老师加上了这样的表演,你觉得表现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拟并哼唱旋律。
3.学唱附加句。
4.师生合作表演。
5.让学生看图谱,理解怎样表演唱。
分组合作表演唱,师生评价。
6.尝试创新唱法
五、成长的足迹:唱一唱,连一连
六、小结
过对自然声响的模仿,运用跳跃、轻快的节奏,刻画了火车急弛向前的形象,音乐充满自豪幸福之感。
(2)曲首的和弦表现火车启动时汽笛的长鸣,接着由大管模拟车轮的滚动声。
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在大管奏出的跳跃性低音和单簧管奏出的快速固定音型衬托下显得格外神气,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开朗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乐曲的中段转入抒情歌唱部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列车上欢歌笑语的情景。
(4)最后乐曲再回到主题部分,在列车隆隆声中结束全曲。
四、《山谷回声》1. 导入:体验回声师:同学们,火车开到山顶了,站在山顶上你最想干什么?(喊:我们来感受一下。
)师:出现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呢?(生:回声)师:回声的特点是什么?(回声P 原声f )
2.创设回声
师:我们合作,唱一唱不同的回声。
跟老师一起来用轮唱的形式创设一场大山里的回声吧?
(1)师生接唱《山谷回声》(师原声、生回声)(2)轮唱。
(3)师生每人一句,最后和。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