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51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基础引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基础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祉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在不同国家中的实施情况。
社会救助的定义与作用社会救助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帮助那些因自身经济条件、疾病或残疾等原因而无法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人们所提供的经济援助和服务。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人权,并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社会救助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救助的最基本作用是帮助弱势群体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2.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救助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
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和服务,社会救助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公平。
3.提升社会稳定:社会救助能够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减少社会动荡。
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支持,社会救助可以减轻弱势群体的压力,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福利的定义与作用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住房、退休金等方面的福利设施和服务。
社会福利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目标是向所有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和住房等。
这些服务的提供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保障个人权利:社会福利可以帮助个人享有基本的人权,包括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医疗保健和居住在安全的住房中等。
通过提供这些福利设施和服务,社会福利能够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
3.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实施可以促进社会的综合发展。
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等福利设施和服务,社会福利能够提高人民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第十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救助,服务于社会救助,致力于通过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提升社会救助的质量。
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掌握)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属于基础性的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1)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2)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3)它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1.最低生活保障2.特困人员供养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各地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展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属于特困人员供养范畴。
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三是提供疾病治疗;四是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庭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
3.受灾人员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是指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
受灾人员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政府还应当及时核实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此类救助具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点。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救助,也属于受灾人员救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