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救助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48
社会救助概述1.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点(1)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和其他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助的特点①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②救助对象的限制性社会救助的对象须由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真正陷入生存困境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享受救助。
③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应付灾害,克服困难,向救助对象提供最低生活需求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或物资,而非改善和提高其生活福利。
④救助手段的多样性实施社会救助既可以采用实物救助也可以使用现金救助,既有临时应急救助又有长期固定救助,既有政府救助,又有民间救助。
⑤救助程序的法定性社会救助对象必须履行一系列法定的程序方能获得社会救助的待遇。
2.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发展(1)欧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历史上西方国家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与教会的慈善济贫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济贫被看作是教区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义务。
157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开征“济贫税”,兴办“教养院”,以收容流民。
1601年女王又正式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化的救助保障制度正在萌芽。
在英国《济贫法》的影响下,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先后颁布了类似的济贫法规。
(2)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政策与实践①养恤:主要包括施粥、居养、赎子等措施。
②蠲缓:主要包括蠲免和停缓,是指免除或暂缓赋税、徭役。
③赈济:主要包括赈粮、赈银等,即向灾民发放粮食、衣物或银钱帮助灾民度荒。
④贷赈:主要是在灾荒时期,由政府贷给灾民耕牛、农具、种子,帮助灾民恢复生产。
在度过灾荒以后,再附带低息或不附息收回所贷的本金。
⑤工赈:即“以工代赈”。
政府在灾害发生后,通过使用灾民劳力,兴修水利堤防、道路等工程,用付给民工工钱的办法来达到既救灾又兴修了公共工程的目的。
⑥安辑:即对逃荒流离的灾民进行安顿,主要措施包括给田、赍送等。
社会救助概述范文社会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群体对于有特殊困难、急需帮助的人群给予物质资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劳动就业帮助等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扶持。
社会救助制度是现代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社会救助范围广泛,对象包括国家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流浪乞讨人员、无业人员、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
对于这些人群,社会救助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帮助,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
首先,物质资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方式之一、物质资助包括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和低保等。
临时救助是对突发困难的群众提供的一次性救助,包括食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帮助。
特困人员供养是对确实无法自理生活的特困人员提供的长期供养,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的供养。
低保是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的长期救助,包括社会保障金、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其次,医疗救助也是社会救助的重要一环。
医疗救助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对无医保、医保不足的人员提供的医疗费用减免或减轻,以及对患重大疾病、罕见病和贫困患者提供的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其健康水平,减轻负担。
再次,教育资助也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资助包括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免费教育、助学金、勤工助学等。
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确保了他们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助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勤工助学提供了临时的兼职工作机会,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此外,劳动就业帮助也是社会救助的重要一环。
劳动就业帮助包括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扶贫开发等。
就业培训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公益性岗位安置为无业人员提供短期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扶贫开发通过发展产业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总结起来,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级社工: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2017中级社工: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导语: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了解]:(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它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社会救助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重要)社会救助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制度体系。
同时,它又是一个由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资金筹集与资金管理、实施行动与动态管理等组合起来的运行过程。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内容: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晟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利从政府获得直接的现金帮助,使之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两种。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2.特困人员供养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各地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展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属于特困人员供养范畴。
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三是提供疾病治疗;四是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庭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