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疾病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30
一、体液与营养代谢1.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5.5mmol/L。
2.反复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丢失最多的是Na+。
3.低钾血症血气分析pH 高于正常。
4.总体钠正常,细胞内液钠增多,血清钠减少的是转移性低钠血症。
5.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的H+相对过多。
6.C-肽测定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检查。
7.高渗性失水属于高钠血症的疾病。
8.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是遗传性脂代谢紊乱。
9.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0.输入大量库存血属钾过多性高脂血症。
11.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血pH值下降及HCO3-减少,BE负值增大,AB、SB、BB减少。
12.患者,女,40岁。
剧烈呕吐,腹泻1天。
现症见口渴,少尿,乏力,恶心,厌食,血清钠离子浓度为142mmol/L。
其西医诊断是等渗性失水。
等渗性脱水时血清钠的浓度为135-150mmol/L13.患者,男,18岁。
因进食不洁食品后出现呕吐、腹泻,现口渴、尿少、乏力、恶心、厌食。
血压98/62mmHg,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2O),应考虑的失水性质及程度是等渗性失水。
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为高渗性脱水,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为低渗性脱水,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为等渗性脱水。
14.患者,男。
因头痛、抽搐、昏迷送来急诊。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4mmol/L,血浆渗透压350mOsm/(kg·H2O),血钠158mmol/L。
心电图、脑电图、CT未见异常。
应考虑的诊断是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指血清钠>145mmol/L15.患者,男,30岁。
诊断为尿崩症,治疗2天后口渴大量持续饮水出现疲倦、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考虑为运动后疲劳所致,第3天出现头痛、嗜睡、神志错乱、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
家人送到医院急诊。
血浆渗透压234mOsm/(kg·H2O),血钠112mmol/L。
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讲稿内分泌、代谢疾病总论一、概述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着的外界环境并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人体必须依赖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配合和调控,使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共同担负起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
内分泌系统除其固有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胰岛)外,尚有分布在心、肺、肝、胃肠、肾、脑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传递(内分泌),也可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旁分泌),乃至所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自分泌),更有细胞内的化学物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称为胞内分泌(intracnine)。
内分泌系统辅助神经系统将体液性信息物质传递到全身各细胞组织,包括远处的和相近的靶细胞,发挥其对细胞的生物作用。
激素要在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具有识别微量激素的受体,并在与激素结合后,改变受体的立体构象,进而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导,促进蛋白合成和酶促反应,表达其生物学活性。
我国古代医书早有关于糖尿病(消渴)、甲状腺肿(瘿瘤)、性腺功能减退症(睾丸阉割)、侏儒等详细记载,但是对内分泌学的深入认识,始于内分泌腺的解剖、组织、生理、生化和临床医疗,经历了三个阶1/ 3段:1.腺体内分泌学研究即将内分泌腺切除,观察切除前、后的生理生化改变,再将该内分泌腺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补充给所切除的动物,观察激素补充后的恢复情况。
从内分泌腺提取激素,分析其有效成分,了解其化学结构,进而制备各种类同物和拮抗物,丰富了对各个内分泌腺的认识。
2.组织内分泌学研究此方面研究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激素的提纯及其抗体制备,激素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创建了放射免疫测定,奠定了微量激素测定的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由此又推动了放射受体测定,酶联免疫化学和发光免疫测定等,对微量激素可精确测定。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利用抗体与细胞表面或内部高分子(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定位研究,了解激素分布情况,通过光镜、电镜可以识别各种激素分泌细胞,加深对分泌激素或类激素的恶性肿瘤的认识。
内分泌代谢病学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领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包括许多分泌内分泌激素的腺体,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以及一系列接受激素信号的靶器官和组织。
内分泌代谢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生物化学特征:研究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分泌机制以及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运输等过程。
2.内分泌激素与靶器官的调控机制:研究内分泌激素与靶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关系,揭示内分泌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稳定的调节作用。
3.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内分泌激素过多或过少所致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
4.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研究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辅助检查技术,如血液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等。
5.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和管理:研究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通过研究内分泌代谢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
同时,这也有助于增加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预防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生。
内科护理学——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内分泌系统由人体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等)及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组织及细胞所组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2、下丘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过程分:初治期、减量期、维持期。
4、糖尿病病人运动锻炼方式最好做有氧运动。
5、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尿、饮、多食、体重减轻。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
7、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而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8、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反应、变态反应。
9、糖尿病患者三餐总热量分配按病人进食习惯分为1/5、2/5、2/5或1/3、1/3、l/3也可按四餐分为l/7、2/7、2/7、2/7。
10、(考)对可疑糖尿病患者应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血糖<7.8mmol/L,服糖后2h血糖于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
11、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的基础上,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运动、病态、衰老等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2、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咪唑类两类,其都是阻断甲状腺素的合成。
13、甲亢病人应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补充出汗、腹泻、呼吸加快等所丢失的水份。
14、糖尿病病人每日饮食中食用纤维含量>40g为宜。
1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和胫前粘液性水肿。
16、甲状腺危象主要诱因有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严重精神创伤、严重药物反应、过量服用、TH制剂、严重躯体疾病等。
17、甲亢的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三种。
18、甲亢的护理在饮食方面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供足够热量和营养以补充消耗。
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的关系分析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调节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它通过分泌激素在全身产生协调作用。
代谢疾病是指人体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身体机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等。
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基于这一关系展开分析。
一、内分泌系统与代谢人体中的内分泌器官包括了十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腺、卵巢和睾丸等。
这些内分泌器官的重要作用是产生不同类型的激素,这些激素调节人体内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均衡。
其中,胰岛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激素,它通过调节血糖水平的变化来控制代谢过程。
代谢是指人体内各种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转换和能量的消耗。
与代谢相关的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和核酸等,同时代谢与营养物质的摄取、利用和排泄等相关。
内分泌系统对代谢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分泌不同类型的激素进行的。
二、内分泌系统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性增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糖尿病的治疗首要的是通过控制饮食和锻炼来维持血糖;其次是通过药物治疗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性。
内分泌系统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胰腺和甲状腺的激素分泌来实现的。
胰岛素的分泌与甲状腺素有关,胰岛素的分泌受到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此外,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激素也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
因此,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三、内分泌系统与肥胖症肥胖症是指体重超标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它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
肥胖症常伴随着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脏疾病等多种病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内分泌系统对体重的控制是非常复杂的,其中胰岛素和瘦素是最为重要的两种代谢激素。
胰岛素可以促进能量吸收,而为维持身体健康,必须有一定量的胰岛素被人体吸收;瘦素可以抑制食欲,而其分泌量低时会导致身体大量存储脂肪。
第四十四次课教案【复习】强调已学血液系统的重点疾病。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病人护理第一节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相关知识要点一.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1.内分泌腺和激素分泌细胞。
(1)内分泌腺:主要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胰岛下丘脑分泌激素汇总表垂体分泌激素汇总表部分器官分泌激素简表部分激素生理功能表(2)弥散性神经一内分泌细胞系统。
(3)组织的激素分泌细胞非内分泌组织的细胞也往往具有合成与分泌激素的细胞,如心房肌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2.内分泌系统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一一激素或因子,经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转运到靶细胞部位发挥作用。
激素通过作用于机体不同组织细胞,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生命现象,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适应外界坏境的变化。
3.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激素与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相互联系。
外部环境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在高级神经中枢转换成化学信号,影响下丘脑激素分泌,引发一系列反馈调节。
二.营养和代谢1.营养和代谢的生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來自食物,要维持人体正常营养状况,能量供给和消耗必须平衡。
人的进食行为主要受神经、内分泌等生命活动的控制,其中下丘脑起重要作用。
2.营养病和代谢病(1)营养病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或超过机体的需要量或耐受量而导致的疾病。
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①原发性营养失调是由于摄取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引起的,如蛋白质缺乏症、单纯性肥胖症。
②继发性营养失调是由于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营养失调。
常见原因有进食障碍、消化吸收障碍、物质合成障碍、机体需要营养物质增加而供应不足、排泄异常等。
(2)代谢病是指主要由于中间代谢中的某个环节障碍所导致的疾病。
大致分为先天性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两大类:①先天性代谢缺陷和遗传因素所导致的代谢病多rti 丁•细胞内酶系缺陷或膜转动异常所致,具有遗传倾向。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与预防概述甲状腺毒症是指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甲状腺的功能状态,甲状腺毒症可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类型和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类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髙功能腺瘤,其中GD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约占全部甲亢的80%~85%。
我国患病率约1.2%,女性发病显著高于男性,女男之比为4:1~6:1,高发年龄为20~50岁。
本节主要介绍Graves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Graves病(GD)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以遗传易感为背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出现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不断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加而致Graves病。
1.遗传因素 GD有显著的遗传倾向,目前发现它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相关。
2.自身免疫 GD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称为TSH受体抗体(TRAb),TRAb有两种类型,即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和TSH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
TSAb与TSH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加。
TSAb是GD的致病性抗体,95%未经治疗的GD患者TSAb阳性,母体的TSAb也可以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甲亢。
3.环境因素可能参与GD的发生,如细菌感染、性激素、应激等都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
4.Graves眼病(GO)的发生机制 GO的病理基础是在眶后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γ等)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黏多糖,堆积在眼外肌和眶后组织,导致突眼和眼外肌纤维化。
一、甲亢 二、甲减 三、糖尿病 四、骨质疏松 五、佝偻病 六、痛风 知识点1:甲亢——药物治疗 命题点2:甲亢——用药指导 命题点3:甲减——药物治疗 命题点4: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 知识点5:降糖药——种类 命题点6:降糖药——不良反应 命题点7:肾功能——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知识点8:胰岛素——种类 命题点9:胰岛素——治疗方案 命题点10: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命题点11: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知识点12:骨质疏松——药物分类 命题点14:骨质疏松——用药指导 命题点13: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案 命题点15:钙与VD——需要量与补充量 知识点16:痛风——药物治疗 命题点17:痛风——用药指导 命题点18:痛风药物治疗——启动时机及治疗目标 知识点知识点1:甲亢——药物治疗[一线治疗]√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1.治疗期:大剂量起用,至症状显著减轻,T3、T4接近正常;2.减药期:每2~4周递减,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维持期:最低有效量,维持约1~1.5年※ 注意:避免间断服药。
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甲亢术前准备√第一步:硫脲类——用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第二步:大剂量碘制剂——术前两周给甲亢危象√大剂量的碘制剂——可迅速抑制T4释放√糖皮质激素 命题点命题点2:甲亢——用药指导 (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 (2)抗甲状腺药物: √ 白细胞数偏低、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慎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4)避免碘摄入过多 避免服用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碘盐等。
避免服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西地碘等。
命题点命题点3:甲减——药物治疗药物左甲状腺素钠(L-T4)、甲状腺素片治疗目标生理剂量、终生替代治疗剂量★儿童需要剂量——较高★老年患者需要剂量——较低★妊娠时需要剂量——更高,需增加30%~50%治疗速度◆小于50岁、无心脏病史——可尽快达完全替代量;◆大于50岁、有心脏病史——慢加剂量。
内分泌学历年高频考点汇总内分泌学第1单元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总论1.内分泌系统是由身体的特定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到达特定的组织或器官,调节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活动。
包括旁分泌与自分泌。
2.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为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典型表现。
3.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释放到血液中分布至全身。
4.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引起激素分泌过量,反之引起激素分泌过少。
5.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功能诊断、病理诊断和病因诊断3个方面。
6.内分泌疾病定位诊断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显像、B型超声检查、静脉导管分段取血。
第2单元垂体腺瘤1.垂体腺瘤的主要表现包括激素的分泌增多或减少以及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等。
2.有功能的垂体腺瘤最常见的是PRL瘤。
3.疑为垂体腺瘤时,定位诊断首选放射性核素扫描。
4.垂体腺瘤有激素分泌功能的表现是手足增大。
5.垂体腺瘤治疗的目标是减轻或消除肿瘤占位病变的影响,纠正肿瘤分泌过多激素,尽可能保留垂体功能,防止肿瘤对于邻近结构的损毁及作为激素的替代治疗。
6.垂体腺瘤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鞍区MRI或CT扫描。
7.除PRL腺瘤外,手术是各种功能性垂体腺瘤主要的、首选的治疗方式。
8.泌乳素瘤的诊断,PRL显著增高:>200μg/L高度怀疑,>300μg/L诊断肯定,但需除外大分子PRL血症。
9.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首选溴隐亭。
10.巨人症的诊断。
面容、身高、骨关节、代谢等异常;GH明显升高;IGF-I增高是筛选病变活动及疗效评定的指标;TRH、LHRH 兴奋试验GH反常升高;SS抑制试验GH无反应,葡萄糖负荷(100g)后GH不能降低反而升高;其他垂体激素如PRL、FSH/LH、ACTH、TSH等及其相应靶腺功能测定有助于了解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的存在及垂体功能受损情况;影像学检查。
11.典型病例:女性,28岁,继发性闭经5年,婚后3年未孕。
内分泌代谢病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序号疾病名称疾病名称(ICD-10)疾病分类编码(ICD-10)1甲状腺相关疾病复杂(疑难危重性)甲状腺功能亢进E05.3,E05.5,E05.8(E05.800,E05.801,E05.806),E05.002+特殊类型甲状腺功能减退E01,E03甲状腺肿瘤E05.201,E05.003,D44.001,D34*00,E04.903,E04.902,C73*00,C77.002,D44.0002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E10.0,E11.0,E10.1(E10.100,E10.101,E10.102,E10.103),E11.1(E11.100,E11.101,E11.102,E11.103)E10.7(E10.700*011,E10.700*031,E10.700*032,E10.700*033)E11.7(E11.700*011,E11.700*031,E11.700*032,E11.700*033)E10,或E11合并E11.301+、H43.100,H26.801,kI25.103,I20.801、I20.000,I50.900*002,I65.201,I70.101,I71.007,I71.600*003,I26.900*001,I63.900,I63.901,I63.906,I63.905,I61.0043胰腺内分泌疾患低血糖相关疾病E15,E16.100*010(或E16.102,E16.105),E16.200*001,E21,E22,E16.400,E16.401,E16.800*001,002,003,004,006,007,E16.900胰腺相关内分泌肿瘤D20.100,D13.701,C25.000,C25.701,C25.802,E25.100,E25.200,E25.801,C25.400,C25.400*001,D48.301,K66.901,D20.100,D20.000*001,C48.000*001,C48.000,C48.200,R93.3024垂体肾上腺疾患垂体疾患E22.001(或E22.000*001)、E22.000*005,E22.002,E22.100*001,E22.2E23(E23.000,E23.000*002,004,006,007,008,015,021,E23.003,E23.006,E23.200,E23.200*003,E23.202,E23.603,E23.616,E23.700,E23.701)垂体相关内分泌肿瘤E05.800*011,D35.200,D35.200*010,D35.200*007,Z51.000,Z51.000*003,D35.201,D47.700*004)肾上腺疾患E24(E24.000,E24.201,E24.300,E24.800*001,E24.900,E24.900*001,E24.900*003,E24.901)E25(E25.000,E25.002,E25.000*013,E25.002,E25.004)E26(E26.000,E26.000*002,E26.100*001,E26.800,E26.802,E26.803,E26.900,E26.900*001)E27(E27.000,E27.100,E27.100*011,E27.200,E27.202,E27.400*006,E27.400*011,E27.403.E27.407)E27.5(E27.500*003)肾上腺占位性病变E27.401,E27.402,E27.808,E27.807,E27.805,E27.805,E27.800,D44.101,D35.000,D47.700*007,D18.000*810,D17.700*029,E27.801,E27.901,C74.000,C74.900,Q85.804,D35.700A5水盐代谢紊乱钠代谢紊乱E87.0,E87.1钙磷代谢紊乱E201,N25.8,E83.5E21.000,E21.000*005,E21.300,E35.100,D21.001,D44.200*001),D44.200,D35.100*002)6糖脂等营养代谢紊乱营养代谢紊乱E70-E90(E70,E71,E72,E73,E74,E75,E76,E77,E78(E78.003,E78.800),E79(E79.100,E79.800,E79.900),E80,E83,E85,E87,E88,E89)E88.1,Q87.1,E88.1,E34.3肥胖症E66.900,E66.900*002,E66.9017性腺疾病性腺疾病E29.1,Q98.0-98.2Q98.4,N628内分泌肿瘤内分泌肿瘤E34.2,D44.89其它内分泌代谢病多发性内分泌腺病E31.901内分泌恶性肿瘤伴转移C34.900*004,C34.900*005,C34.900*001,C78.000*011,。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概述一、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主要的结构与功能特点1.内分泌腺和激素分泌细胞2.内分泌调节轴与调节系统3.营养素代谢1.内分泌腺和激素分泌细胞①内分泌腺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肾上腺性腺②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主要分布在胃、肠、胰和肾上腺髓质③组织的激素分泌细胞如心房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的Kupffer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等。
神经冲动和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靶腺间的反馈调节高级神经中枢下丘脑垂体靶腺神经递质激素下丘脑调节肽促激素2. 内分泌调节轴与调节系统3.营养素代谢铁锌铜钒锰碘钼铬钴硅氟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中间代谢新陈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营养素脂溶性:A、D、E、K 水溶性:B族、C矿物质维生素宏量元素微量元素钾钠钙镁氯磷消化吸收代谢转化排泄营养素营养疾病代谢性疾病二、激素1.激素分类①肽类激素和蛋白质激素为含氮激素,如胰岛素②胺类激素如儿茶酚胺褪黑素③氨基酸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④类固醇类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2.激素的分泌节律①生物节律许多激素的分泌具有脉冲节律性。
激素的半衰期越短,脉冲变化越明显。
②昼夜节律个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环境变化及神经-内分泌的“生物钟”现象与下丘脑的视上核活动有关,并与褪黑素的昼夜节律性分泌有直接关系。
③血液激素浓度的昼夜变化多数垂体激素的血浓度存在昼夜节律性波动。
④尿液成分浓度的昼夜变化尿液中的激素、电解质等,白昼排出较多,夜间排出较少,差值可达1倍以上。
三、内分泌和代射疾病的症状与体征遗传性垂体性侏儒症状与体征①身长过高和矮小②肥胖和消瘦③多饮与多尿④高血压伴低血钾⑤皮肤色素沉着⑥多毛与毛发脱落⑦皮肤紫纹和痤疮⑧男性乳腺发育⑨突眼⑩溢乳和闭经骨痛与自发性骨折112.36米女巨人抵沪医治今年36岁的姚德芬身高2.36米,体重180公斤,她的身高是长年罹患垂体瘤导致“巨人症”的结果。
目前,由于垂体瘤带来的肢端肥大、骨质疏松、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使得她生活无法自理,甚至不能独自站立。
第一节: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一、内分泌概念、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内分泌的轴:下丘脑发布命令-垂体传递命令-靶腺执行命令负反馈:靶腺分泌多了,就会上级垂体反应情况,使垂体往下传的命令少一点,下级分泌少了,也会向上级反应多下传点命令。
1、下丘脑它分泌的是:促垂体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泌乳素释放因子(),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黑色素细胞刺激素释放因子(),黑色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诊断疾病看轴,测激素的多少记住下丘脑是党中央,它分泌的就是什么什么释放激素,英文2、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是中间机构,它接收上级的命令,再把命令传给下级,它分泌的都是促什么什么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
神经垂体:下丘脑的储藏室:内有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储存和释放的地方。
下丘脑分泌的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由神经垂体储存。
3、靶腺:(1)甲状腺:作用-促进代谢提高代谢率。
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保证产热和正常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等器官功能有重大作用。
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T3、T4.(2)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降钙素,降低血钙和血磷。
(3)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4)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a受体作用于血管,b受体作用于心脏。
肾上腺素释放儿茶酚胺,儿茶酚胺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成,肾上腺素用于强心,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升压。
间断的释放儿茶酚胺-阵发性的高血压嗜铬细胞瘤。
(5)性腺:分泌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
(6)胰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跟胰岛有关的疾病就是糖尿病。
1型于胰岛素有关。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一)常见症状体征1、多饮、多尿:长期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为多尿,常见于尿崩症、精神性多饮、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糖尿:即尿中出现葡萄糖。
3、低血糖:血中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
4、多毛:主要是肾上腺皮质醇和雄性素或卵巢雄性素分泌过多。
5、巨大体型和矮小体型跟生长激素和性腺激素有关。
6、肥胖(二)功能诊断内分泌里说的功能诊断就是查特定的激素,激素是测量内分泌疾病功能的。
1、激素内分泌情况2、激素的动态功能试验3、放射性核素功能检查4、激素调节的生化物质水平测定(三)定位诊断定位主是靠影像学检查,如、及动脉血管造影、X线平片和分层摄片放射性核素扫描、B超、静脉导管检查。
功能诊断就是找激素,定位诊断就是找影像。
(四)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1、所有内分泌功能减退的我们就用替代治疗,注意补充的是生理剂量的激素。
2、内分泌功能亢进的我们就用手术治疗,泌乳素瘤除外,只要出现闭经泌乳就是它了,不能切,用溴隐亭就可以了。
第2节、下丘脑垂体疾病一、垂体腺瘤它的定位首先核磁,因为它能把微腺瘤查出来(一)垂体腺瘤分类:直径大于10为大腺瘤,小于等于10为微腺瘤(二)垂体腺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一般加用放射治疗r刀。
泌乳素瘤除外(),它用溴隐亭。
(三)泌乳素瘤: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女性多见,育龄妇女患者是男性的10-15倍。
最典型的表现是泌乳和闭经。
增大的垂体腺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症。
双颞侧视野缺损、偏盲是腺瘤鞍上发展视神经交叉受压特征的表现长期使用巴胺激动剂药物(溴隐亭)会出现骨质疏松。
2、诊断鞍区检查,泌乳素的诊断并不困难。
3、治疗:首选多巴胺激动剂药物(溴隐亭)(四)生长激素分泌腺瘤1、临床表现起病于青春期的为巨人症起病于成人期的为肢端肥大症起病于青春期延续到成人期的为肢端肥大巨人症。
2、诊断:葡萄糖负荷实验葡萄糖负荷不能被抑制到正常及血-1也升高,提示病情有活动性、-1不仅用于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的诊断,也用于治疗后的病情监测,是病情活动性最可靠的指标。
3、首选手术:手术方式为经鼻-蝶窦途径。
二、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上垂体腺瘤(包括腺瘤的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继发的损伤)引起的最常见产后大出血引起的腺垂体坏死,即希恩氏综合症最典型,最严重。
1、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最觉的原因:垂体腺瘤本身。
2、腺垂体功能减退最典型最严重的表现即希恩氏综合症。
3、引起希恩氏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产后大出血。
4、引起继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的原因为外伤性垂体柄的损伤。
(一)病因希恩综合症是产后大出血引起的(二)临床表现1、腺垂体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出现最早最普遍,出现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示病情较重,诱发因素是感染。
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及生长激素()缺乏协同作用,引起低血糖。
治疗(替代治疗)所有功能减退都用此法。
三、中枢性尿崩症(一)病因中枢性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缺乏)(二)临床表现特征性表现是多尿、烦渴、多饮,糖尿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鉴别呢。
就看尿的性质,中枢性尿崩症是低渗、低比重尿,所以只要出现烦渴、多饮排出大量低渗、低比重尿就是中枢性尿崩症。
对应题眼:低渗、低比重的尿就是中枢性尿崩症比重大多低于1.005,甚至1.001,尿渗透压小于血浆渗透压,都<30020(三)诊断1、确诊尿崩症的试验是禁水试验2、鉴别尿崩症是肾性还是中枢性就用垂体后叶素试验。
(四)治疗1、首选去(,弥凝):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物。
2、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对各种尿崩症都有一定的作用,它是通过尿中排钠增多,使钠耗竭,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近端肾小管回吸收增加,使到达远端肾小管的原尿减少而减少尿量。
第3节:甲状腺疾病一、解剖和生理有两个神经支配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都来自迷走神经。
1、喉返神经:损伤一侧有引起声音嘶哑,损害两侧会引起失音、窒息。
2、喉上神经分为内支和外支(1)内支;管感觉,损伤会引起呛咳、误咽。
(2)外支:管运动,损伤会引起声调变低。
二、甲状腺生理甲状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分泌、贮存甲状腺素(T3、T4).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降钙素,参及血钙浓度的调节。
三、甲状旁腺解剖和生理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主要的靶器官是骨和肾,它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病因引起甲亢的原因很多,最觉的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格雷夫斯病)引起格雷夫其病的原因是:遗传的易感性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产生的抗体是受体抗体()二、临床表现1、代谢亢进及多系统兴奋性增高(1)高代谢症状:患者紧张兴奋、多语好动、烦躁易怒、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可有发热。
易饿多食、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2)精神神经症状:双手、舌和上眼睑有细颤。
(3)心血管症状:脉压增大、心率增快、心音增强,可有甲亢性心脏病、尤其老年人常有心房纤颤、心脏增大、心率衰竭。
甲亢容易并发的心率失常是房颤(手、舌、眼睑颤、心也颤)(4)消化系统症状:肠蠕动快,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病情重的有肝大、肝酶升高,出现黄疸。
常性低血钾性周围性软瘫。
(5)女性月经量减少,不易受孕。
体征: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无压痛。
但是单纯性甲状腺肿大也是这个症状。
肿大的程度及甲亢的程度无明显关系,质地软,表面光滑、无触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肿大的甲状腺上可闻及血管杂音和震颤。
只要是题目的说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就是甲亢。
3、甲状腺眼征:浸润性突眼4、特殊类型的甲亢:甲状腺危象:感染、劳累、术前准备不充分就可引起。
表现为甲亢症状加重、高热、大汗、心动过速。
淡漠型甲亢: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不明原因的消瘦,还有房颤。
这个房颤不是心脏本身的问题,而是甲亢引起的,所以主要是治疗甲亢。
妊娠期甲亢:正常孕妇T3T4可以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F T3T4用检测,更精确。
5、T3型甲亢:T3增高,T4不增高。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5、甲亢的诊断:首选检查F T3T4检测,F T3T4增高,降低。
6、病因诊断及鉴别格雷夫斯病:血管性杂音和震颤,出现受体抗体()桥本甲亢:血中抗甲状腺抗体及明显增高。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肿大。
四、甲状腺功能及其它辅助检查7、血清甲状腺素T3T4,更精确的是F T3T4升高。
8、血清水平降低。
9、及说的是桥本甲亢。
10、甲状腺免疫球蛋白、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对甲亢治疗和判断预后有意义。
11、受体抗体是诊断格雷夫斯病的指标之一,也可以作为甲亢复发的指标。
12、甲状腺131I功能试验:一方面它可以诊断甲亢,另一方面它可以鉴别甲状腺炎,甲亢的病人131I率非常高,头2个小时可超过人体问题的25%,或一天内超过50%,且高峰提前出现。
甲状腺炎的摄取率是不会升高的,是降低的。
五、甲亢的治疗方法和适应证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的机制是抵制甲状腺素的合成(1)常用药物: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他巴只唑)及卡比马唑(甲亢平)首选丙基硫氧嘧啶(),妊娠的也选它。
作用机制:丙基硫氧嘧啶()能在抑制T3T4合成外周组织抵制T4转变为T3而更适用于严重甲亢病例或甲状腺危象,初始剂量为300。
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低于3×109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停药指征)(2)复方碘溶液()甲亢病人一般不用,它只有两个作用,甲状腺术前准备及甲亢危象时。
2、核素131I治疗,它射出b射线,有三类人不能用:孕妇不能用,25岁以下的不能用,严重突眼的不能用,突眼只能用丙基硫氧嘧啶()3、手术治疗严重突眼也不能用。
六、甲亢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房颤七、甲亢合并周期性软瘫绝大部分为男性青壮年,多为低钾性,只要补钾就可以了。
八、甲状腺危象感染、劳累、术前准备不充分可以引起表现为甲亢症状加重:高热、大汗、心动过速(大于140次/分)我们可以用丙基硫氧嘧啶(),碘剂,心得安(哮喘病人不能用)糖皮质激素、物理降温。
甲亢的外科治疗一、外科分类及特点1、病最常见2、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为继发性甲亢)较少见,主要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无眼球突出,有眼球突出的为甲亢。
3、高功能腺瘤:消化道表现腹泻二、外科治疗1、中度以上甲亢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能85%-95%的甲亢获得痊愈,但是严重突眼和青年人不能手术。
2、术前准备,最重要的是药物准备药物准备:是术前用于降低基础代谢率和控制症状的重要环节。
要求:脉率少于90次/分,基础代谢率小于20%。
碘剂:减少血液供应,可以使甲状腺缩小变硬后手术更安全。
普萘洛尔:用来缓解症状、控制心率的,有哮喘和房室传导阻滞的不能用。
术后:术后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创口引流。
三、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于术48小时内,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应及时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去除血肿,如此患者呼吸仍无法改善,则是应立即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