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刘大哥讲话理太偏》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63.80 KB
- 文档页数:16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
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有韵味地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2、知道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3、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2学情分析
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它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厚,非常受河南人民的喜爱。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教学难点:唱出韵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一、激趣:用河南方言与学生交流
1、师: 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咋样?你今天开心不开心?(师用河南方言与生打招呼)
师:今天上课我跟你们打招呼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生:。
(引出河南方言)
师:河南方言特别有意思,咱们来学上几句?(如:好的、行、没问题:中 ; 不行、不好:不中 ;惊讶的语气词:乖乖 ; 女孩:小妞 ;男孩:孩儿等等。
)
2、小结:嘿!同学们学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再来几句怎么样?。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学内容:欣赏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豫剧,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豫剧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一)、豫剧欣赏1、教师演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4、教师播放常香玉表演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视频),学生感受与刚才老师唱的有何不同?5、教师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结合投影中的图片)。
6、学生模仿学唱一句。
(1)跟随教师用河南方言练习念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
(2)学生随演唱视频学唱一句。
(二)、戏曲百花园1、教师播放一组戏曲联唱视频片段,学生分组抢答剧种及其流传地区。
越剧《梁祝》;黄梅戏《打猪草》;粤剧《荔枝颂》;豫剧《白蛇传》;昆曲《牡丹亭》;沪剧《罗汉钱》;京剧《苏三起解》。
2、总结:我国现有300多种民族民间戏曲,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国戏曲根据地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南、北两大风格流派。
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初步感受了南北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南、北地方戏曲各有何特点吗?”。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教材分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人音版教材中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戏曲撷英”中的一首重点欣赏曲目。
它是中国众多地方戏曲类型中“豫剧”的经典唱段,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极高审美价值, 是地方戏曲的优秀代表曲目。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对我国戏曲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予以认同,进而进一步关注中国戏曲音乐。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地方戏曲豫剧的经典作品《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感受其阳刚活泼的风格;欣赏不同地方戏剧剧种,增进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过程与方法:学习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能哼唱主题旋律;用辨乐器、讲方言、仿唱腔等多种方式感受、体验豫剧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了解豫剧、评剧等代表人物,表演艺术家的艺术经历和爱国气节;能区分典型的地方剧种类型。
三、重难点重点:用讲方言、仿唱腔、辨乐器等多种方式感受、体验豫剧的风格特点。
难点:模仿字正腔圆的豫剧唱腔,感受、体验豫剧唱腔的风格特点。
(一)导入大家好,中国戏曲音乐包罗万象,除了我们熟悉的京剧和昆曲,地方戏曲也有各自独特的风格韵味。
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是众多地方戏曲类型中“豫剧”的经典唱段。
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其唱腔主要流派为豫东调和豫西调。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二)新课学习当我们听到这首豫剧名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如何来赏析它呢?如何感受地方戏曲的风格韵味呢?跟着老师,我们从戏剧故事、乐器与板式、方言唱腔、代表人物等方面,一层层拨开它的神秘面纱。
(1)戏剧故事故事背景是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在奔赴战场途中,同行的战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差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
花木兰以男子身份,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辨。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说课稿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说课稿《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说课稿——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戏曲撷英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现在,就本课的说课内容将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节教材的分析。
教材分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
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
花木兰以男子身分,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豫剧音乐的风格特点,喜欢这种地方戏曲,进而树立喜爱戏曲音乐、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态度。
2、聆听豫剧《花木兰》选曲,感受这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能够随着录音演唱豫剧戏曲选段的一、两句唱腔,能够在若干种戏曲音乐中辨认出这个剧种。
3、知道我国地方戏曲和豫剧的知识。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豫剧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下面说一说我的具体教学过程:1、导入:运用媒体播放戏曲人物造型,从而使学生了解简单中国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
2、知识点介绍: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
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
豫剧以唱见长,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
其次豫剧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
另外,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它又恢宏大气故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豫西调委婉动听,吐字清晰,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情戏。
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被观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学内容:欣赏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豫剧,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豫剧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一)、豫剧欣赏1、教师演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4、教师播放常香玉表演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视频),学生感受与刚才老师唱的有何不同?5、教师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结合投影中的图片)。
6、学生模仿学唱一句。
(1)跟随教师用河南方言练习念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
(2)学生随演唱视频学唱一句。
(二)、戏曲百花园1、教师播放一组戏曲联唱视频片段,学生分组抢答剧种及其流传地区。
越剧《梁祝》;黄梅戏《打猪草》;粤剧《荔枝颂》;豫剧《白蛇传》;昆曲《牡丹亭》;沪剧《罗汉钱》;京剧《苏三起解》。
2、总结:我国现有300多种民族民间戏曲,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国戏曲根据地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南、北两大风格流派。
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初步感受了南北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南、北地方戏曲各有何特点吗?”。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豫剧、黄梅戏音乐的风格特点,喜欢这两种地方戏曲,进而树立喜爱戏曲音乐、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态度。
2、聆听豫剧《花木兰》、和黄梅戏《天仙配》选曲,感受这两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能够随着录音演唱这两种地方戏曲选段的一、两句唱腔,能够在若干种戏曲音乐中辨认出这两个剧种。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这两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教材分析:《满工对唱》又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内容表现董永与七仙女在傅家做工百日期满,夫妻欣然归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与手段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1、欣赏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2、请同学们讨论作品背景,老师补充说明。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
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
花木兰以男子身分,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
《花木兰》简介: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
北朝民歌《木兰诗》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花木兰》剧情: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
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
3、请同学总结分析这段唱段的特点。
花木兰的唱腔,很质朴,很本色,没有女子的娇羞之感,我觉得很符合花木兰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点。
豫剧很有地方特色,语言很生活化、平民化。
4、欣赏黄梅戏选段《满工对唱》又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