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2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平面设计思考题1.如何填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如何填制“逐桩坐标表”;3.如何选择圆曲线最小半径;4.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习题一、填空题.确定公路几何线形并能使其相互协调的基本要素是。
.公路平面线形是由、和三要素组合而成。
.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横向力系数必须满足和。
.路面在平面上有三条基线,即路面未加宽时的、、。
根据不同的旋转基线可以把超高缓和段分成种情况共种形式。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成果主要反映在直线曲线及和两个方面。
.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和等因素有关。
.缓和段有、和三种。
.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曲线, 而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称为曲线。
三种。
.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和三种。
.当圆曲线半径时要进行加宽。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类加宽值。
.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和型等六种形式。
.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消耗和磨损。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物高。
.《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
.行车视距分为、、三种。
.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
.《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停车视距应包括、和三部分距离。
.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即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公路产生急转弯。
.《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应设缓和曲线。
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另一是。
二、选择题.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当设计速度为60km/时,值取,超高横坡度采用,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
第二章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9 m,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2-6。
解:=p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则有:
522460p R =,302
60m ==,"28'20695︒=α解得=5R 115.227m "00'54322︒=右α,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30291︒=右α
"00'3043︒=右α,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
选定m L R S 6530011==,,试分别确定2JD 、3JD 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解:(1)1JD 曲线要素计算
587.024p 2s 0==R
l ,487.322402q 23s =-=R l l s , 则m q P R T 63.1112tan )(1=++=α
由于6倍,即(2由于p =所以4倍,可(3由于L min 2JD .560按min L 反算半径:m 59.1980min =⋅=π
αR ,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可不设缓和曲线,则m R L S 59.1980033==,。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技术指导文件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技术指导文件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 -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 档以30km/h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f =0.015,G /G ′=1/0.9,负荷率取为:U =90%,则 海拔0m 时,海拔系数ξ=1.0,λ=(ξ G /G ′)=1.111 海拔1500m 时,海拔系数ξ=(1-2.26×105×1500)5.3=0.833,λ=0.925 IV 档时,36T max N 32N M 17.036()P =+=7.875710(-)21.15Ug h M M K A G g n n -⎡⎤-⋅--⨯⎢⎥⎣⎦24T Mmax N 2N M 5.305Q =() 2.917510(-)Ug h n M M r G n n --=⨯2-2max max 2-[-] 5.532210(-)N T M N M V M Ugh W M n rG n n ==⨯ 2 5.699%D PV QV W =++=H =0时,000arcsin0.04832.77tan 4.839%i αα=====故:同理:H =1500时,1500150015002.162tan 3.775%i αα===故: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1) 当R =500m ,i h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 当V =80km/h ,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由2h =127V i Rμ-,(1)97.6km /h V ===(2)2280629.92m 127()127(0.100.02)h V R i μ===+⨯- 2.4 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 的车速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2-1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答】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有:①连续而且圆滑的,②曲率是连续的,③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道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园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
2-2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答:在道路平而线形设计,一般应根据沿线地形、地物条件,驾驶员的视觉、心理感受以及保证行车安全等因素,合理布设直线路段,对宜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2-3.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情况下使用?答:三种。
分别是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一是考虑汽车在这种圆曲线上以设讣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二是考虑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虽:。
不设超髙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比较大时,离心力彫响较小,路而摩擦阻力可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左性,这时可不设超髙,设豊于直线段上相同的双向横坡路拱形式。
因此,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巻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沱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2-4.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答: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服3、超髙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因素: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髙渐变率适中3、行驶时间不过短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nVh,路拱横坡为2%。
(1)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髙4=8%)的极限最小半径(分別取0.035和0.15)o(2)(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9m,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1)不设超髙时(反超高,陰=一2%):Rmin='/127 (p+//r) = 802/[127x(0.035-0.02)]=3359.58 m,规中取3350m。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 -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 档以30km/h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f =0.015,G /G ′=1/0.9,负荷率取为:U =90%,则海拔0m 时,海拔系数ξ=1.0,λ=(ξ G /G ′)=1.111海拔1500m 时,海拔系数ξ=(1-2.26×105×1500)5.3=0.833,λ=0.925IV 档时,36T max N 32N M 17.036()P =+=7.875710(-)21.15Ug h M M K A G g n n -⎡⎤-⋅--⨯⎢⎥⎣⎦24T Mmax N 2N M 5.305Q =() 2.917510(-)Ug h n M M r G n n --=⨯ 2-2max max 2-[-] 5.532210(-)N TMN M V M Ugh W M n rG n n ==⨯2 5.699%D PV QV W =++=H =0时,222220001.111 5.699100.0151 1.111(5.66910)0.015arcsin0.04832.77tan 4.839%i αα--⨯⨯-⨯-⨯⨯+=====故:同理: H =1500时,1500150015002.162tan 3.775%i αα===故: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 (1) 当R =500m ,i h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 当V =80km/h ,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由2h=127Vi Rμ-, (1)127()127(0.100.05)50097.6km /hh V i R μ=+⋅=⨯+⨯=(2)2280629.92m127()127(0.100.02)h V R i μ===+⨯-2.4 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 的车速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2.1 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 -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 档以30km/h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制的最大坡度。
解:f =0.015,G /G ′=1/0.9,负荷率取为:U =90%,那么 海拔0m 时,海拔系数ξ=1.0,λ=〔ξ G /G ′ 海拔1500m 时,海拔系数ξ=〔1-2.26×105×1500〕=0.833,λ IV 档时,36T max N 32N M 17.036()P =+=7.875710(-)21.15Ug h M M K A G g n n -⎡⎤-⋅--⨯⎢⎥⎣⎦24T Mmax N 2N M 5.305Q =() 2.917510(-)Ug h n M M r G n n --=⨯2-2max max 2-[-] 5.532210(-)N TMN M V M Ugh W M n rG n n ==⨯ 2 5.699%D PV QV W =++=H =0时,000arcsin0.04832.77tan 4.839%i αα=====故:同理:H =1500时,1500150015002.162tan 3.775%i αα===故: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那么:(1) 当R =500m ,i h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 当V =80km/h ,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由2h =127V i Rμ-,〔1〕97.6km /h V ===〔2〕2280629.92m 127()127(0.100.02)h V R i μ===+⨯- 2.4 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 的车速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可编辑修改-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 )、( )、(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 )、( )、( )。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 )、( )、( )、( )、( )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 )、( )行驶并应( )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 )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 )和( )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 )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 )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 )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 )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 )和( )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 )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 )、( )和( )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
混合交通行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A 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练习及答案1.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答】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有:①连续而且圆滑的,②曲率是连续的,③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道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园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
2. 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答;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应根据沿线地形、地物条件,驾驶员的视觉、心理感受以及保证行车安全等因素,合理布设直线路段,对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3. 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情况下使用?答:三种。
分别是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一是考虑汽车在这种圆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二是考虑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比较大时,离心力影响较小,路面摩擦阻力可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时可不设超高,设置于直线段上相同的双向横坡路拱形式。
因此,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4.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答: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服3、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因素: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渐变率适中3、行驶时间不过短5. 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拱横坡为2%。
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h i=8%)的极限最小半径(分别取0.035和0.15)。
(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9m ,超高渐变率取1/150)?解:(1)不设超高时(反超高,h i =-2%): R min =2v /127(µ+h i )=280/[127×(0.035-0.02)]=3359.58 m ,规范中取3350m 。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μ=0.02)]
-(0.035[127802
⨯=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μ=0.8)]
(0.15[127802
+⨯=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p
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则有:522460p R = ,302
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 "00'54322︒=右α ,"00'3043︒=右α ,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
选定m L R S 6530011==,,试分别确定2JD 、3JD 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解:(1) 1JD 曲线要素计算
587.024p 2s 0==R l , 487.322402q 2
3s =-=R l l s , 则m q P R T 63.1112tan )(1=++=α
由于1JD 与2JD 是同向曲线,查《规范》可知,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至少为设计速度的6倍,即m 360660=⨯,此时036063.11196.4582<--=T 所以这样设置不可行,所以只能减少直线段的长度。
(2) 2JD 曲线拟定
由于2JD 与1JD 的转角接近,所以在根据《规范》拟定m L R 803002S 2==,,则计算可得:889.0p =,40q =,m T 84.1282= 所以2JD 与1JD 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为 m 49.21884.12863.11196.458=--接近速度的4倍,可以接受。
(3) 3JD 曲线拟定
由于3JD 是小偏角,根据《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小长度为: m L 555.1555.4700700
min ===α,则切线长m 7.772
3=≈L T 2JD 与3JD 为反向曲线,
由《规范》可得,直线段最小为速度的2倍,即120m,则有354m 77.7-128.84-54.560=,显然满足曲线的要求。
按min L 反算半径:m 59.1980180min =⋅⨯=π
αL R ,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30291︒=右α
可不设缓和曲线,则m R L S 59.198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