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施行效果前言所谓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老年人群体当中比较常见的心血管方面疾病。
在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向着老龄化的方向偏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概率明显增多,患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从病因来看,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患者的遗传基因、年龄、性别、情绪以及代谢等都会对高血压症状产生影响。
如果在患病初期没有重视病症,后续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肾脏、肝脏以及心脏等器官产生病变,致残率相对较高。
为改善患者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促使患者了解该种病症的病理学特征。
本次研究主要讨论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方面的施行效果,并形成如下专题报告:现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果在早期没有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会逐渐感觉自身的五脏六腑功能均呈现退化,病情持续加重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会提升。
为此,需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本身重视自身病症,并尽早接受治疗,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病情状态。
问题确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施行效果展开分析。
目的讨论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价值,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执行过程1.一般资料选取64例我员在2020.2-2020.12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患者32例,男女比例为19:13,患者年龄范围是33-75岁,平均年龄为55.62±5.37岁;对照组患者32例,男女比例为18:14,患者年龄范围是33-72岁,平均年龄为55.92±5.19岁。
此次经过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明确患者在未服用药物情况下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到达社区医院接接受治疗后,医院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并辅助患者完成挂号、看诊及抓药等流程,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将干预组140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140例患者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结束后,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结果:1年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明显降低,依从性明显提升,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2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40-0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之人们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为提升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内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0年2月~8月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将其中自愿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140例作为干预组,不愿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另14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血压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腰围、体质量指数各项指标进行测量,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其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
1.2.2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方式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及药物干预、运动干预、不良生活习惯干预等方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干预期为1年。
1.2.2.1健康教育[1] 对患者进行有关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教育的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疾病的关系、降压药合理用药常识、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具体措施、血压正常值及波动范围、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等。
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0 月- 2019 年 10月间我社区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4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血压控制情况。
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社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能在患者的血压改善中起到良性作用,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血压;控制引起患者高血压的原因比较多,首先高血压是与人的情绪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以及长期的抑郁情绪就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1]。
其次跟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如经常晚睡,喜欢吃油炸高脂的食物,再加上长期期吸烟、大量饮酒等,这些都是诱发高血压原因。
本文研究社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 月- 2019 年 10月间我社区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4人。
对照组男性7人年龄在52-81岁之间,平均年龄(61.21±4.56),女性患者7人年龄在54-83岁之间,平均年龄(60.54±6.84)。
实验组女性患者8人,年龄在53-81岁之间,平均年龄(63.41±7.51).男性患者6人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84±5.42)。
两组患者病情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日常饮食规划,以及药品的食用方法。
实验组采用社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由于年纪较大,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减退,再加上疾病长期的困扰心理难免会有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这时候医护人员要积极与其沟通,并进行开导,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加快患者康复进度。
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方法:选择我社区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8例。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的下降程度优于参照组,均P<0.05。
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依从性;舒张压;收缩压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较为常见,患者是由不明原因所导致的体循环舒张压或(和)收缩压持续升高,该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引发多脏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原发性高血患者需长期使用药物降压,同时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降压。
本文为提高该类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对近一年的部分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较令人满意;现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汇报:1 基础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分析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16例。
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8例。
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28例;年龄在43--74岁之间,平均(62.1±4.0)岁。
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1例、27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62.5±4.1)岁。
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临床对比。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如发药、注意事项告知等;实验组患者予以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健康教育: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主要针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血压自我测定方式以及并发症预防等进行讲解,鼓励患者携带家人共同参加,每次讲座结束前要对患者及家属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
本文将从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的内容(1)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2)药物治疗教育:告知患者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3)生活方式教育:强调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自我监测教育:教授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健康教育的形式(1)个别教育: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2)集体教育:组织患者参加健康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可视化教育:利用宣传册、视频、动画等载体,形象生动地传授疾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4)家庭访视:医护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二、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1. 社区护理干预的内容(1)病情监测:定期监测患者血压,评估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
(2)药物管理:协助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药物,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
(3)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
(4)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健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6)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下属社区展开护理干预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设观察组),另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下属社区未展开护理干预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设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控制及遵医行为。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123.51±10.84)mmHg、舒张压(76.24±6.64)mmHg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规律服药85.71%、健康饮食90.82%、血压监测91.84%、控制体重84.69%、适量运动89.80%服从性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稳定,提高遵医行为,效果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血压;遵医行为原发性高血压属心血管常见性疾病,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体力疲惫、过度肥胖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均是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1]。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较长,患者需接受长期药疗,故而通常选择居家休养,故而缺少督促,无法做到,良好的遵医用药行为,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预后欠佳,易引起脑卒中、心梗等并发症[2]。
因此,医院应积极重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院后的病情管理。
由于高血压呈群体分布,故医院建议采取社区护理干预,以控制患者的病情管理。
为此,我院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社会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下属社区展开护理干预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设观察组),纳入标准:经血压测定显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病史≥1年,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精神疾病、交流障碍、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患者。
男女比例54∶44,年龄45-74岁,平均(50.14±10.23)岁,病程1-8年,平均(5.36±2.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和体会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影响。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社区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饮食、规范用药、康复运动、并发症防治等综合性社区护理,并加强社区内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比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前后药物依从性及康复状态。
结果: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升高,血压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显著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和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
标签: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日趋增高趋势。
EH病因复杂,与性别、年龄、遗传、代谢以及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延期治疗可引发脑损伤或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1-2]。
提高患者对EH病因学和病理学的认知水平,对EH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所在医院对所在社区94例EH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所在社区内收治的EH患者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33~71岁,平均(51.1±11.2)岁。
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排除标准:糖尿病、及肝肾功能损伤等继发性高血压;肿瘤或癌症;感染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
1.2 社区护理方法1.2.1 心理护理EH的治疗周期较长,长期服药和久治难愈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多数患者有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3]。
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逐渐降低,不连续用药或非医嘱用药进一步降低了药物治疗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体会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81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观察两种护理取得的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饮食、作息习惯,使其按医嘱用药,有助于控制其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血压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因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高血压被称作“人类健康无形杀手”。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线,可增加冠心病、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1]。
高血压前期,患者多有后脑部疼痛、呕吐、恶心、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可致心脏增大、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等。
中后期可加快小动脉硬化,可导致脑、心等重要器官缺氧、缺血,脑部出现脑梗塞,肾功能出现衰竭等。
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可阻止病情发展,对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笔者将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3年1月~2014年8月将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应用于81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观察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共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8.5±6.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1±4.2)年。
对照组: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57.5±7.3)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8±4.5)年。
排除未服用任何降压药者,认知障碍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不愿配合研究者。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甚至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因此,加强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防治意识,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1.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了解高血压的病因、病程、并发症以及治疗原则。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明白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同时,患者也能了解到高血压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
2.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循度,使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护理人员还会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提醒患者注意血压的波动规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护理人员会向患者普及戒烟、限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戒烟方面,护理人员会向患者讲解吸烟对血压的影响,帮助患者制定戒烟计划,提供戒烟支持和指导。
限盐方面,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如何识别和减少食盐摄入,推荐低盐饮食食谱。
合理饮食方面,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口味,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提倡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方面,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并告知患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心理平衡方面,护理人员会教导患者如何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建议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
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
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且其护理总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也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对疾病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45-02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发展较为缓慢,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此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有密切联系[1]。
因此,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发性高血压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其中小学学历15人,初中学历25人,高中与中专学历40人,本科与本科以上学历20人。
观察组100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43~72岁之间;其中小学学历10人,初中学历30人,高中与中专学历35人,本科与本科以上学历25人。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学历等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探析
余纯余丹玉
(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内科护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社会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中恢复情况。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研究对象运动、饮食、心理、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并且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总结出护理对象的疾病变化情况,并对记录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综合护理效果评定。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治疗,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PV、DBP、以及SBP均显著下降,与护理前具有明显差异(P<0.05);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治疗后依从性显著增高,并发症明显降低,与护理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会护理及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医疗效果探究
原发性高血压逐渐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高血压,该病主要集中中老年人群体,患病者如果不能及时长期得到治疗就可能引发心、肾等器官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
本文主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我国今后的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护理治疗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方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确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器官功能损伤及糖尿病患者;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纪为38-71岁,平均年龄为(54.15±10.21)岁。
1.2方法
医护人员首先应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妥善的心理护理,帮助其了解疾病症状,使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乐观心态,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其次,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的实践中应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充分调查,根据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相应的护理改善方案,限制脂肪摄入量,使患者在饮食过程中适当补充能够降低血压的食物,进一步提升社区护理的临床效果。
再次,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帮助患者对降压药物有一个基本了解,告知患者相应药物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医生应根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引导开展运动护理治疗,通过规律性、科学性锻炼,有效提高康复能力。
并发症护理与家庭护理更是医护人员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可以充分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法人认知,消除患者疑惑,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临床护理实施前后分别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依从性、并发症情况调查。
其中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具体包括BPV、DBP以及SBP三方面的数据统计与调查。
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的调查,根据患者护理前后出现变化的实际情况与人数进行探究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
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规范检验分析。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治疗,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PV、DBP、以及SBP均显著下降,分别由原来的168.2±12.01mmHg、102.57±8.09mmHg、24.66±5.13mmHg,改变为112.35±8.17mmHg、80.11±3.75mmHg、12.88±3.01mmHg,护理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治疗后与依从性
显著增高,由原来的40例(52.63%)上升为75例(98.68%);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9例(11.84%)下降为1例(1.32%),护理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X±s,mmHg)
表2社区护理前后患者依从性与并发症情况(例/%)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常与长期激动、愤怒、紧张等情绪问题有关,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正确引导患者调整情绪,尽量缓和心态,以此提高疾病护理治疗有效性[2]。
传统手段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时应用效果一般,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对疾病进行适当控制,配合临床护理方案,进一步帮助患者康复。
当下我国临床护理正在积极将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模式实践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际效果,值得医护人员加以参考和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的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BPV、DBP、以及SBP均显著下降,分别由原来的168.2±12.01mmHg、102.57±8.09mmHg、24.66±5.13mmHg,改变为112.35±8.17mmHg、80.11±3.75mmHg、12.88±3.01mmHg,护理数据差异显著(P<0.05);患者在临床护理治疗后与依从性显著增高,由原来的40例(52.63%)上升为75例(98.68%);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9例(11.84%)下降为1例(1.32%),护理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社会护理及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志锐,陈学诗,王金岩,等.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心理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14(2):269-270.
[2]孙树印,张作记,崔立谦.负性情绪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0,28(10):832.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值
例数
76
76
BPV
24.66±5.13
12.88±3.01
17.1179
<0.01
DBP
102.57±8.09
80.11±3.75
23.6064
<0.01
SBP
168.2±12.01
112.35±8.17
34.3861
<0.01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值
例数
76
76
依从性
40(52.63)
75(98.68)
51.4186
<0.01
并发症
9(11.84)
1(1.32)
6.7211
<0.01
-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