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感受文化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5.15 MB
- 文档页数:29
课题备课日期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影响。
2、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3、培养学生正确地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模拟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途径、特点等相关知识2、通过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2、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教学难点虽然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人们接受文化熏陶是自觉接受的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法教学用具传统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设计与反思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例如,"乡音难改",就是表明经年累月形脆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相关连接,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
本课时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对人的影响,使学生感知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同时初步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学生分析]: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
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
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
而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设计思想]: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
[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请大家共同欣赏音乐《二泉映月》,优美的旋律充满了教室空间……大家感受文化的影响,思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让优美的旋律带着学生进入课题。
推进新课:(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课题备课日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2、弄清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活动的对比,理解这些不同活动背后的文化影响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谈影响自己的经历、情感、名言警句等文化及它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反省自身成长经历。
教学重点弄清文化是怎么样影响人的以及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弄清文化是怎么样影响人的以及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谈话法,事例体验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二、教学过程:阅读书本P13探究题:提问:这两幅画面中发现有哪些文化上的区别?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
中国人讲究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喜欢一家人围着一个饭桌吃饭。
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
西方人强调独立性,他们喜欢分开吃饭,就算合起来吃饭,大多数都是AA制。
课件:展示图片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是什么?上述图片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习惯。
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①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②文化差异的体现:通过语言、符号、器物和行为体现出来(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①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和习惯②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课件展示材料探究: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其家结论:不同的文化氛围对人有着不同的影响:潜移默化三、课后练习1.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
这表明(D )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B.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固定不变。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课时感受文化影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又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第一次自学指导】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学生活动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是什么?(1分钟)【第一次自学检测】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例题巩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 D )A、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第二次自学指导】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14页思考并回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那些表现?(4分钟)【第二次自学检测】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巩固例题: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
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B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第三次自学指导】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学生活动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5页—17页思考并回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那些特点?(5分钟)【第三次自学检测】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巩固例题:对以下观点判断正误。
1、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教材分析:本课有“感受文化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两框内容。
主题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
主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感受文化影响”包括“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个目,主要说明文化影响的特点。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明白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成健康的交往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教学方式:主要是探究式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特别是探究活动,自我讨论、交流,经历辨析过程,生成观点,提高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我们探讨了中国姓名重名多的原因,现在我们从文化知识的角度分析一下同学的姓名。
如“王智辰”,“智”代表辈份,“辰”表示在辰时出生;陈俊强、周奥运……从名字当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了文化对取名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
情景导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下问题:①你能说说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餐饮文化方面的区别吗?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②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①第一幅画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
这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