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单轴压缩岩石损伤演化细观机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单轴压缩下岩石损伤演化的细观机理,并探讨其对应的本构模型。
通过对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微观破坏行为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岩石损伤演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建立能够准确描述岩石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岩石的力学特性、预测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和优化岩石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单轴压缩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后,将概述岩石损伤演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包括岩石损伤演化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并简要介绍论文的结构和主要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理解岩石在单轴压缩下的损伤演化过程,揭示其细观机理,并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岩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单轴压缩岩石损伤演化细观机理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细观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科学问题。
单轴压缩是指岩石在单一轴向压力下发生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它是岩石力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试验手段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内部的微裂纹、微孔洞等损伤会不断演化,最终导致岩石的宏观破坏。
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存在的非均匀性和初始损伤,会导致应力分布的不均匀。
在应力集中区域,微裂纹会首先产生并扩展。
这些微裂纹的扩展方向往往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形成所谓的“翼裂纹”。
随着应力的增加,微裂纹会不断扩展、连接,形成宏观裂纹,导致岩石的整体强度降低。
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耗散和释放。
在微裂纹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外部输入的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同时,岩石内部的损伤还会导致其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降低,进一步影响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
岩石的损伤演化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石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孔隙率、温度、压力等。
单轴压缩过程中岩石变形破坏机理摘要:岩石是地球表层的主要构成物质,其变形破坏机理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土力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主要围绕单轴压缩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探讨,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岩石变形破坏的机理,对于加深对岩石力学性质的认识和岩体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单轴压缩;岩石变形;岩石破坏;机理一、引言岩石是地球表层的主要构成物质,其地质力学性质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地下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岩石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单轴压缩实验是岩石力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能够模拟岩石在地球内部受到的单向应力,揭示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
本文将围绕单轴压缩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探讨,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岩石变形破坏的机理,对于加深对岩石力学性质的认识和岩体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单轴压缩实验概述单轴压缩实验是岩石力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其主要原理是使岩石试样在一个方向上受到单向压缩应力,从而模拟岩石在地球内部受到的单向应力。
实验中通常采用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岩石试样,通过加压机施加压力,测量岩石试样的应变和应力变化,从而研究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
三、岩石变形机理岩石的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形式。
岩石的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出现破裂和破碎的现象。
1. 岩石的弹性变形岩石的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原有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在单轴压缩实验中,当岩石试样受到一定的压力时,岩石试样会发生弹性变形。
当压力撤离时,岩石试样会恢复原有的形状和大小。
2. 岩石的塑性变形岩石的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在单轴压缩实验中,当岩石试样受到足够大的压力时,岩石试样会发生塑性变形。
简单分析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影响因素[摘要]:岩石力学是研究岩体在各种不同受力状态下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并在工程地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分析岩体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岩石变形的研究是岩石力学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岩石力学性质评论的必不可少的依据。
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是最通用的一种试验方法,因其原理较为简单,也较容易配附加的测量仪器,故至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和各种科研工作中。
关键词:弹性模量泊松比影响因素1、序言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规则形状的岩石试样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的纵向和横向的变形量,绘制相应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从而求得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本文主要通过对花岗岩和泥岩在弹性模量试验中的比对试验,初步分析了影响岩石压缩变形试验的主要因素,是室内岩石弹性模量试验的工作总结。
2、弹性模量的概念及其取值方法2.1弹性模量的概念弹性理论的基础,即应力(σ)与—应变(ε)的关系。
从这简单的线性关系中得知:应力与应变之比σ/ε=e就称为弹性模量[1]。
e值在物理意义上讲,系代表在压缩或拉伸时,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但在力学意义上讲,它反映了岩石材料的坚硬程度。
2.2岩石弹性模量的取值方法岩石弹性模量的取值方法是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的《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中来计算的。
主要是割线弹性模量e50及泊松比μ的取值方法。
在纵向应力一应变曲线上的原点与应力相应于极限抗压强度50%处的应力点的连线,其斜率为割线模量e50[1],国内外规范多采用抗压强度50%时的变形量为基础。
大多数岩石这个应力水平下仍处于弹性范围内,很少出现微裂隙扩展现象,因此采用此应力点与原点连线斜率确点e50 。
泊松比μ(也称泊松系数),是指横向应变(εd)与纵向应变(εh)的比值,即μ=εd/εh [1]。
一般情况下,μ是采用抗压强度50%应力点上所对应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来计算。
单轴压缩过程中岩石变形破坏机理摘要: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地质工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单轴压缩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岩石变形和破坏机理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单轴压缩试验的分析,探讨了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以及影响岩石变形和破坏的因素。
关键词:单轴压缩试验,岩石变形,岩石破坏,机理,影响因素一、引言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地质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矿山、隧道、地下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单轴压缩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岩石变形和破坏机理的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单轴压缩试验的分析,探讨了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以及影响岩石变形和破坏的因素。
二、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试验是指将岩石样品置于试验机上,使其受到垂直于样品轴向的力,即压缩力,以研究岩石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试验时,通常采用标准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如GB/T 23561-2009《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方法》。
在单轴压缩试验中,一般会对岩石样品施加不同的压力,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试验过程中,一般会记录下岩石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岩石样品在不同应力下的变形和破坏状态,以便分析其变形和破坏机理。
三、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机理1. 变形机理在单轴压缩试验中,岩石样品受到垂直于样品轴向的压缩力,从而发生变形。
岩石的变形机理主要有两种,即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当岩石受到压力时,岩石会发生弹性变形,即变形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变形。
这种变形主要是由于岩石中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性质所决定的。
当岩石受到的压力较小时,岩石主要发生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当岩石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岩石会发生塑性变形,即变形后无法完全恢复原状的变形。
这种变形主要是由于岩石中的塑性模量和黏滞阻力等物理性质所决定的。
当岩石受到的压力较大时,岩石主要发生塑性变形。
2. 破坏机理在单轴压缩试验中,当岩石受到的压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
浅论如何消除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影响因素作者:王磊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5期摘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当受轴力作用破坏时试件的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开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为了明确洞室、巷道或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
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中,有一些内在和外界因素会对试验造成影响。
本文就此及如何消除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影响因素作了浅论。
关键词:岩石单轴抗压尺寸形状加荷速率一、关于岩石抗压强度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在岩石力学强度中,岩石抗压强度是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在计算及评价洞室、巷道以及建筑物的地基稳定和选择建筑石材时,抗压强度是必须被考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当受轴力作用破坏时试件的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为了明确洞室、巷道或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需要开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该试验是试件在单轴压力荷载下得出岩石的变形以及破裂状态的试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岩石受压破坏时的极限应力值。
通过在室内对岩石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能用肉眼能得到破损特性的资料,尤其能得到对岩石破坏程度的描述。
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开展步骤在开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时,需要按如下步骤操作:(一)制作试验试件。
试件必须被加工成规则形状,可用岩芯和岩块制成。
在选取及准备试件时,同种岩性每组试件最少得有三快。
对于试件的尺寸范围,其允许变化范围不超过5%,在试验时取其平均值。
(二)确定试样精度。
在确定精度时需要符合如下要求:第一,两端面的平行度会存在误差,但其最大误差不得超过0.05mm;第二,在试件的整个高度上,其直径误差不得超过0.3mm;第三,在进行试验时,试件端面应垂直于试件轴,其最大偏差不超过0.25度。
(三)描述。
用2%的游标卡尺对试件量测尺寸后,要对其进行描述,描述的内容包括试件的颜色、矿物含量、结构、构造裂隙或节理发育程度以及风化程度、胶结物的性质、定名、试件加工精度等。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内部因素如成分、结构和构造岩石所处外部环境温度、围压、溶液、孔隙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不仅受岩石内部因素如成分、结构和构造的控制,而且受岩石所处外部环境如温度、围压、溶液、孔隙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的影响。
一、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不同成分的岩石,其抗压、抗张、抗剪强度相差很悬殊。
一般说来,含硬度大的颗粒矿物越多的岩石,强度越大,往往呈脆性变形,如石英砂岩、花岗岩等;含硬度小的片状矿物,尤其含具有滑感的鳞片状矿物越多的岩石,强度越小,往往呈韧性变形,如粘土岩、片岩等。
岩石中的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和易溶于水的盐类(如黄铁矿、岩盐、石膏等)如果含量很高,也会降低岩石的强度。
碎屑岩中,颗粒细、棱角不明显、呈基底式胶结的岩石,往往强度较高;反之,并呈接触式胶结的岩石,强度就比较低。
具有层理,尤其是薄层状的沉积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容易沿层理面滑动,形成褶皱构造;不具层理或呈巨厚层,容易产生断层。
孔隙或裂缝发育的岩层,强度往往会明显降低。
二、围压岩石的围压是指周围岩体对它施加的压力。
在地下深处岩石的围压,主要是由上覆岩石的重量所致,故常称为静岩压力。
(3-62)式中为静岩压力,为覆盖层的平均密度,为重力加速度,为岩石的埋深。
若以地壳中硅铝层岩石的平均比重为2.7计算,在地下10km深处的静岩压力可达2700kgf/cm2。
而在地表即使十分坚硬的花岗岩,其抗压强度也只有1480kgf/cm2,则在10km深处的岩石早该压的粉碎,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地表普遍分布的褶皱构造来看,无疑是在地下发生的塑性变形,这足以说明地下深处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围压一方面增强了岩石的韧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岩石的强度极限,而弹性极限也有所增高。
王仁等于1981年对白云岩所作的压缩试验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白云岩的塑性变形随着围压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图3-39)。
浅析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岩石力学性质评论是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勘察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采取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这种最通用的试验方法,研究岩石变形,成为岩石力学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对实际工程施工原料选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这个问题的研究由于操作起來比较方便,理论基础比较明显,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和各种科研工作中。
作者试图按照这个理论的思路,简单分析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而为相关科研和实际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标签:岩石;单轴压缩变形;影响
引言
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是检验岩石抗压承载力的一种试验,属于物理试验的范畴。
文章中提出的试验模型主要是用花岗岩、泥岩两种规则形状的岩石作为试样,用单轴荷载来进行压力作用,来测定其纵向和横向的变形量,进而形成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出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作者以花岗岩和泥岩两种岩石为试验样本,采取弹性模量试验对两种岩石的受力变形等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来具体总结影响岩石压缩变形试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弹性模量的概念及其取值方法
1.1 弹性模量的概念
弹性理论是以应力、应变的线性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其中应力与应变之比就是弹性模量,从力学角度来看它表示岩石材料的坚硬程度,更具体地来说是指岩石材料在压缩或拉伸时,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这是在本类试验中应用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概念。
1.2 岩石弹性模量的取值方法
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的《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岩石弹性模量的取值方法主要是割线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取值方法,以抗压强度50%时的变形量为基础,在纵向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原点与应力相应于极限抗压强度50%处的应力点的连线,其斜率为割线模量,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就是泊松比。
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岩石这个应力水平下仍处于弹性范围内,很少出现细微裂缝扩展乃至断裂破碎等现象。
2 影响岩石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
2.1 构成岩石的矿物及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
岩石是矿物的物理形态之一,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的天然集合体。
岩石弹性模量的大小,主要受到矿物的硬度分布形式、结晶方式以及孔隙大小和分布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举例说明它在这方面的特性,即岩石的质地越坚硬,矿物分布越均匀,孔隙越小,其岩石的抗压强度就越大,其弹性模量就越小,泊松比就愈小。
文章主要以花岗岩及泥岩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为例,作为本次试验的试样,来分析这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对弹性模量试验的各种影响关系。
2.1.1 花岗岩的岩性在弹性模量试验中的作用
本试验的样品采用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折返线详勘工程中的一块花岗岩,试验人员将其制成天然状态下的三块标准试件进行弹性模量试验,试验品的样编号为MDZ3-HHD2-7Y,其取样深度为地下20.6~21.50m。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由于花岗岩这类岩石虽然岩质较为致密,含晶质粒状结构,孔隙率也较小,块状构造,花岗岩的变形模量越大,其泊松比越小。
但是试验样品的构成质地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具体地说就是含有一些影响试验结果的成分,组成花岗岩的岩石矿物不仅含有一定量的黑色云母,而且由于集合嵌布在微结晶中,具有这些排列方向不规则的片状晶体以及部分非结晶的二氧化硅。
加之有些长石又具有一定的节理面,花岗岩的抗压荷载能力直接受到这些岩石矿物的特性及岩性的影响,使试样结构面产生压密的作用,发生了不可复原的塑性变形,从而影响弹性模量试验的取值。
2.1.2 泥岩的岩性在弹性模量试验中的作用
本试验以一块粉沙质泥岩作为采用的样品,试验人员将其制成天然状态下的三块标准试件。
通过试验证明,由于泥岩和花岗岩两类不同岩性的岩石矿物成分、层理结构与构造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各有不同,泥岩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质地细密而土质松软,孔隙较大,层理节理面较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其抗压破坏荷载值的大小,可以看出泥岩弹性模量的数值明显低于花岗岩,泥岩抗压强度值明显低于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值,花岗岩的弹性模量值明显大于泥岩的弹性模量值,而花岗岩的泊松比值应小于泥岩的泊松比值。
2.2 电阻应变片粘贴的影响
2.2.1 对于砾石类的较坚硬的岩石,岩石矿物的结构为砾粒或较硬的晶体及斑晶,有些裂隙不仅在试样的表面同时也在人们肉眼不能察觉的岩石内部,如果试验时电阻应变片正好粘贴在内部裂隙的表面,在变形试验过程中,这些内部裂隙及外部砾粒等使样品的容易形成剪切破坏,其抗压强度值会明显偏低,直接影响弹性模量的取值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使测试结果有所偏差。
因此,在一般的实验室弹模试验中,砾岩类较坚硬的岩石不采用电阻应变仪方法进行变行试验,而是采用千分表法。
2.2.2 对于泥质岩,泥灰岩等泥质岩石,其在天然状态下较为湿潮,样品表面含有较多水分,质地较为松散,孔隙较大,这种情况下电阻应变片的粘贴较为
不易,容易造成电阻应变片粘贴不牢而脱落,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这类岩石样品试验前应进行防潮处理,再进行电阻应变片的粘贴。
2.3 试样不同状态的影响
同一组岩石,其在天然含水状态,饱和状态风干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值都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岩石的风干状态的抗压强度值>饱和状态抗压强度值>天然含水状态抗压强度值。
在压缩变形试验中,其割线模量又是按照抗压强度值的50%的变形量作为基础来确定的,因此岩石在不同的试验状态下对压缩变形的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结论
不同岩石矿物及物理性质的岩石在弹性模量试验中数据有明显差异,其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相互影响。
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值越大,其变形模量越大,其泊松反而越小;泥岩抗压强度值明显低于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值,花岗岩的弹性模量值一般情况下明显大于泥岩的弹性模量值,弹性模量值越大,其泊松比值反而越来越小,花岗岩的泊松比值应小于泥岩的泊松比值。
对于砾岩类较坚硬的岩石不建议采用电阻应变仪方法进行弹模试验,而应采用千分表法。
对于泥质岩,泥灰岩等泥质岩石试验前应进行防潮处理,再进行电阻应变片的粘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试样的不同状态(天然、饱和、风干)也会对压缩变形的结果产生影响。
4 结束语
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是一个实用意义非常强的试验,同时也容易受到试样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通过采用花岗岩、泥岩两种试样来进行这个试验,需要一系列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试验结论可以反映两种岩石的物理特性,同时通过两种岩石的物理特性也可以分析影响这个试验的一些重要因素是什么。
此外,通过试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状态的同一种岩石作为试样,也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如何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这种试验,使之与实际施工条件相吻合,将对交通道路灯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试验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2]DY-9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S].
[3]GB/T50266-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