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插入深度的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100.56 KB
- 文档页数:11
热电偶安装校准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实验室测试等领域。
为了确保热电偶测量的准确性,正确的安装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热电偶安装的步骤和校准方法。
1. 热电偶安装步骤热电偶的安装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1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热电偶应安装在需要测量温度的位置上。
在选择位置时,应考虑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测量的准确性。
1.2 清洁安装位置:在安装之前,应将安装位置清洁干净,以确保热电偶能够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减少测量误差。
1.3 安装热电偶:将热电偶插入被测物体中,确保插入深度适当。
插入深度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1.4 固定热电偶:使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固定热电偶,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或移位。
2. 热电偶校准方法热电偶的校准是为了确认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常用的校准方法有以下几种:2.1 冰点校准法:将热电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此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压应为已知的冰点电动势。
2.2 沸点校准法:将热电偶放入水沸腾中,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此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压应为已知的沸点电动势。
2.3 标准温度法:将热电偶与已知温度的标准温度计放置在同一环境中,比较两者的测量结果,从而确定热电偶的准确性。
2.4 其他校准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校准方法,比如使用标准温度计和标准电压源等。
3. 热电偶安装校准注意事项在进行热电偶的安装和校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温度梯度:在安装热电偶时,要尽量避免温度梯度的存在。
温度梯度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2 环境干扰:热电偶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环境干扰的影响,比如电磁干扰、辐射干扰等。
在安装时,要注意避免这些干扰。
3.3 线路连接:热电偶的线路连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接触不良或接触松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4 定期校准:热电偶的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化,因此建议定期对热电偶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①固定螺纹安装的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按照管道过半+温度传感器安装凸台尺寸+保温层厚度计算◆热电偶、热电阻是外密封,考虑保温层厚度是要保证安装或拆卸方便且不会破坏保温层结构,温度传感器安装凸台比较常见的长度是60mm和120mm两种规格(也可以按照要求加工生产),保温层厚度通常为120mm。
◆双金属温度计是内密封,计算插入深度的方法一样,但温度传感器凸台尺寸时应减30mm(这与凸台的结构有关系,大家可在 了解温度传感器安装凸台尺寸及结构)厚度计算③无固定装置、活动法兰和活动螺纹的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用户需要调整,比如插入炉膛测温的热电偶,插入深度通常按照实际插入炉内长度+炉体厚度(含炉墙厚度和炉壁厚度)+保温层厚度来计算。
2、计算热电偶、热电阻和双金属温度计插入深度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①不同测量介质,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深度不同为了保证测量精度,要把温度传感器的敏感段全部插入到被测介质中去。
通常温度传感器所需的浸入长度为:◆测量气体时,热电偶应大于95mm,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应大于115mm。
◆测量液体时,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都应大于46mm。
◆温度传感器总的插入深度为:温度传感器安装凸台+管壁厚度+浸入长度。
②不同设备,由于安装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不同。
在设计中,我们往往采取以管道中心线为准来计算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这样计算对于多数应用场合是适用的,但对于大管径、塔设备、炉膛等温度测量,可能就还不一定适用了,一是可能造成浪费,二是无法安装固定。
比如对于一般塔设备的温度测量,温度传感器水平安装时,插入深度在300-400mm就行了,对于锅炉炉膛的温度测量,温度传感器大都是水平安装,除去炉体耐火砖的厚度,热电偶只需插入炉内150mm就行了。
③不同管道口径,由于流速不同,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不同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由于流速不同,会形成层流和湍流两种状态,流体的流速在管道中心处最大,近管壁处最小。
热电偶使用方法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传感器,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基于热电效应,能够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为温度的监测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热电偶的使用方法。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基于塞贝克效应,即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触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的大小与两个接触点的温度差成正比。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就可以推算出温度的高低。
二、热电偶的类型常见的热电偶类型有 K 型、J 型、T 型、E 型等。
不同类型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测温范围、精度和适用环境。
K 型热电偶(镍铬镍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电偶,测温范围在-200℃至 1300℃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J 型热电偶(铁康铜)适用于低温测量,测温范围在-210℃至760℃之间。
T 型热电偶(铜康铜)在-200℃至 350℃范围内有较高的精度。
E 型热电偶(镍铬康铜)在 0℃至 800℃范围内测量精度较高。
在选择热电偶类型时,需要根据测量温度范围、精度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三、热电偶的安装1、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应将热电偶安装在能够准确反映被测物体温度的位置。
避免安装在温度梯度大、热交换强烈或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
2、安装方式热电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
安装时要确保热电偶与被测物体之间有良好的热接触,同时要注意密封,防止介质泄漏。
3、插入深度热电偶的插入深度应足够,一般要求插入被测物体的深度为直径的10 至 15 倍,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四、热电偶的接线热电偶的输出信号是微弱的电动势,需要通过补偿导线连接到测量仪表。
在接线时,要注意正负极的连接,确保连接正确。
同时,要避免接线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五、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由于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只与热端和冷端的温度差有关,而测量仪表通常处于室温环境,因此需要对冷端温度进行补偿。
热电偶温度计量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探讨摘要:工业生产对大气温度的要求很高,为了确保大气温度符合生产规范,必须使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大气温度。
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热电偶式温度表。
热电偶具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出周围的温度,以指导生产操作。
由于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可以与外界直接接触,避免了中间媒介的传递,因而测温精度高,误差也低。
另外,热电偶构造简单,外形可以任意改变,使用方便,价格比高。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果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或者没有正确的维护方法,将会引起温度测量的误差,从而影响到实际的生产。
所以,有必要分析热电偶误差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热电偶温度计量;常见问题;处理措施温度测量的方式有多种,最常用的有温度一次仪表的检定、温度二次仪表的校准、环境湿度校准等。
温度一次仪表是热电偶、热电阻等现场温度传感部件,温度的二次仪表是与温度传感器配合,接收其信号来测量温度的仪表,有模拟式、动圈式、自动平衡式、数显式等,输入的方式有热电偶和热电阻等。
在现实温度测量中,薄膜温度计,热电阻,气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等用于中低温度的测试,而中温度则采用了热电偶法。
通过对几个常用问题的剖析与处理,能够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测温精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尽量减少测温的误差。
1.热电偶工作原理温差计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将不同导电体的温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其转换为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摄氏度。
随着温差的增大,不同导线间的电流也随之增大,形成的电信号也随之增大。
热电偶的温度非常的高,非常的敏感,测温的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可以和被测材料进行大范围的接触。
此外,还能实现对温度的远程遥控,为实现工业自动控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热电偶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随着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其精度会越来越低,最后得到的结果就会越来越不精确,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测试之前,必须找到可能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还要对仪器进行保养,从而让温度计的精度得到提升。
浅谈热电偶温度测量误差及影响因素摘要:热电偶是一种广泛用于自动控制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在各个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确保热电偶安全、准确、长周期地工作,对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选择热电偶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并对产生这种误差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热电偶的准确选用和高精度的测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偶;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热电偶是目前工业测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和铂热电阻器一样,占据了60%的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温度范围广,温度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在机械工业生产和科研中,被广泛地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
根据热电偶的材质和结构,可以分为很多种,正确选用和安装热电偶是热电偶合理应用的先决条件。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通过两种不同的导线,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温差的原理来进行温度测量,它还可以把热量转化成电能,并通过热电势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热电势要考虑以下问题:① 热电偶的温差是热电偶两端的温度函数,而非两端温差的函数;②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在温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不依赖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而仅取决于其材料组成和温度的变化;③ 在确定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的组成时,热电偶热电势仅取决于其温差,当温差电偶的冷端温度不变时,热电偶的温差只是其工作温度的单值函数。
2影响热电偶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2.1插入深度的影响温度测量点的选取:热电偶的安装地点,也就是温度测量点的选取较为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测点的设置必须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否则就会丧失测量和控制的意义;埋入深度:将热电偶插入检测点后,沿其纵向将会产生热流,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中,会出现热量损耗,导致热电偶与受检物体的温度不相符,从而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
由于导热造成的错误,与插入的深度相关。
而埋入的深度则取决于防护管道的材料。
由于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金属保护管的埋入深度应当更深(直径的15~20倍),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较浅地插入(直径的10~15倍)。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摘要: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工业设备的生产应用中,通常是借助热电偶技术来进行温度探测,因为热电偶操作便捷同时性能可靠,所以一直都是温度检测方面的重要元件,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
而对电厂控制过程来说,温度测定环节至关重要,因为装设部署和运行时常常会受到外部干扰,对热电偶测温的精确性造成一定偏差,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温度检测结果。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同时探究在实际测温时热电偶检测偏差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提高使用热电偶测温的精确度。
关键词:热电偶;测量误差;参考端温度;安装热电偶主要功能是把温度参数转变成热电势的温度传感模块,搭配二次测量设备能够根据热电势数值来确定出具体的温度指标。
因为热电偶运行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测量准确度良好、可测范围广,目前已经大量应用在电厂设备启、停控制、温度报警、机加等现场中,能够有效测定并调控温度指标。
热电偶基本原理:通过两种不同导体构建起闭合回路,如果两端位置出现温度差后,所形成的回路中就会出现电流,进而在端部位置形成热电势。
热电偶的基本材料可以采用满足条件的两类导体,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热电偶。
同被测目标交互的焊接端即为热端,也就是工作端,另外一侧焊接端为冷端。
具体参数同热电偶的基本材料、两端温度差值有着密切关系,不受长度、直径的影响。
因为热电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期望采集到精确的测量数据,就需要深入分析热电偶性能和具体的操作方式。
1热电偶温度计量的误差分析1.1装配误差首先来说,测温点的确定。
热电偶的部署区域,也就是测温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测温点应当有代表性,能够有效表征该点或该区域的温度,否则就无法起到预期的温度测量效果且难以进行调控,诸如在测定管道中介质温度的过程中,热电偶的工作端需要放置于管道流速处于峰值的区域。
通常来说,外部保护管套的末端需要超过中心线位置。
其次来说,要控制好深度。
当热电偶处在被测区域时,会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流。
热电阻的安装方法
安装要求
对热电阻的安装,应注意有利于测温准确,安全可靠及维修方便,而且不影响设备运行和生产操作。
要满足以上要求,在选择对热电阻的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选择测点位置,尽量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装设热电阻。
2、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阻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热电偶和热电阻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1)对于测量管道中心流体温度的热电阻,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处(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
如被测流体的管道直径是200毫米,那热电阻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
2)对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的温度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阻力和防止保护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裂,可采取保护管浅插方式或采用热套式热电阻。
浅插式的热电阻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应不小于75mm;热套式热电阻的标准插入深度为100mm。
3)假如需要测量是烟道内烟气的温度,尽管烟道直径为4m,热电阻插入深度1m即可。
4)当测量原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安装注意
1、热电阻应尽量垂直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安装时应有保护套管,以方便检修和更换。
2、测量管道内温度时,元件长度应在管道中心线上(即保护管插入深度应为管径的一半)。
3、温度动圈表安装时,开孔尺寸要合适,安装要美观大方。
4、高温区使用耐高温电缆或耐高温补偿线。
5、要根据不同的温度选择不同的测量元件。
一般测量温度小于400℃时选择热电阻。
6、接线要合理美观,表针指示要正确。
热电偶的正确安装与使用正确用法热电偶不但可以精确得到温度的数值,保证产品合格,而且还可节约热电偶的材料消耗,既节约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安装不正确,热导率和时光滞后等误差,它们是热电偶在用法中的主要误差。
1.安装不当引入的误差:如热电偶安装的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炉膛的真切温度等,换句话说,热电偶不应装在太逼近门和加热的地方,插入的深度起码应为庇护管直径的8~10倍;热电偶的庇护套管与壁间的间隔未填绝热物质致使炉内热溢出或冷空气侵入,因此热电偶庇护管和炉壁孔之间的空隙应用耐火泥或石棉绳等绝热物质阻塞以免冷热空气对流而影响测温的精确性;热电偶冷端太逼近炉体使温度超过100℃;热电偶的安装应尽可能避免强磁场和强电场,所以不应把热电偶和动力电缆线装在同一根导管内以免引入干扰造成误差;热电偶不能安装在被测介质很少流淌的区域内,当用热电偶测量管内气体温度时,必需使热电偶逆着流速方向安装,而且充分与气体接触。
2.绝缘变差而引入的误差:如热电偶绝缘了,庇护管和拉线板污垢或盐渣过多致使热电偶极间与炉壁间绝缘不良,在高温下更为严峻,这不仅会引起热电势的损耗而且还会引入干扰,由此引起的误差有时可达上百度。
3.热惰性引入的误差:因为热电偶的热惰性使仪表的指示值落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幻,在举行迅速测量时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所以应尽可能采纳热电极较细、庇护管直径较小的热电偶。
测温环境许可时,甚至可将庇护管取去。
因为存在测量滞后,用热电偶检测出的温度波动的振幅较炉温波动的振幅小。
测量滞后越大,热电偶波动的振幅就越小,与实际炉温的差别也就越大。
当用时光常数大的热电偶测温或控温时,仪表显示的温度虽然波动很小,但实际炉温的波动可能很大。
为了精确的测量温度,应该挑选时光常数小的热电偶。
时光常数与传热系数成反比,与热电偶热端的直径、材料的密度及比热成正比,如要减小时光常数,除增强传热系数以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尽量减小热端的尺寸。
用法中,通常采纳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第1页共2页。
工程设计中温度元件插入深度的选择刘芳【摘要】简述了管道上和设备上温度元件设计的通用原则和规范;探讨了温度元件在管道上和设备上的插入深度.【期刊名称】《化肥设计》【年(卷),期】2013(051)001【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热电阻;热电偶;插入深度;设计规范;工程设计;选择【作者】刘芳【作者单位】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8111 管道安装的热元件插入深度1.1 温度元件设计的通用原则(1)HG/T20507-2000《化工自控设计规定(一)》第1.1.3条第1款指出:检测元件插入长度的选择应以检测元件插至被测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为原则。
一般当垂直安装或与管壁成45度角时,检测元件的末端应位于管子中间的三分之一区域内,但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互换,往往整个装置宜统一选择一至二档长度[1]。
(2)SH3521-1999《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中指出:4.4.1测温元件(如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等),应安装在能准确反映介质温度的位置。
4.4.2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或倾斜45°,插入深度应大于250 mm或处于管道中心,插入方向宜与被测介质逆向或垂直[2]。
(3)SH3104-2000《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中列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温度计插入深度(L)=仪表连接头长度(L1)+管壁厚度(δ)+浸没长度(U)浸没长度(U):测量气体时,U1=温度计敏感段长度(Ls)+25 mm;测量液体时,U1=温度计敏感段长度(Ls)+40 mm(热电偶的敏感长度约为20 mm,热电阻和双金属温度计的敏感长度约为40 mm,压力式温度计的敏感长度为温包长度)[3]。
(4)根据《自控安装图册HG/T 21581-95》热电偶、热电阻在钢管道上垂直安装图HK01-19,仪表连接头长度为60 mm和120mm 2种。
热电偶测温点安装位置的选择为了使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选择测点位置。
为满足以上要求,在选择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温点的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热电偶的和热电阻测量端应处于能够真正代表被测介质温度的地方,检测组件的安装应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① 热电偶、热电阻应避免安装在炉门旁边或距离加热物体过近处;避免热电偶冷端太靠近炉体使温度超过100℃。
②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保护管和炉壁孔之间的空隙必须用耐火泥或石棉绳等绝热物质堵塞,以免冷热空气对流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如果热电偶的保护套管与壁间的间隔没有填绝热物质,将导致炉内热溢出或冷空气侵入,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2)热电偶安装时应尽可能靠近所要测的温度控制点。
2.热电偶的安装应尽可能避开强磁场和强电场等外来干扰不应把热电偶和动力电缆线装在同一根导管内,以免引入干扰造成误差;3.热电偶或热电阻安装的位置,应考虑检修、维护和校验的方便(1)热电偶周围应无障碍,便于操作。
对于较长的热电偶,应注意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使热电偶顺利地拔出或插入。
热电偶的安装方法及部位应便于装、拆、维修。
(2)现场指示温度计的安装高度宜为1.2~1.5m。
高于2.0m时宜设直梯成活动平台。
为了便于检修,距离平台不宜小于300mm。
4.防止保护管在高温下产生变形安装位置应尽量保持垂直状态,防止保护管在高温下产生变形。
热电偶或热电阻组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即使温度不太高也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若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而必须水平安装,应装有用耐火黏土或耐热金属制成的支架加以支撑。
5.应有足够的插入深度在实际测温过程中,如热电偶或热电阻的插入深度不够,将会受到与保护管接触的侧壁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测量误差。
1)流体温度的测量(1)为防止热量沿热电偶或热电阻传走,或保护管影响被测温度,热电偶或热电阻应浸入所测流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