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9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义齿逐渐成为替代牙齿的重要选择。
传统的义齿需要以固定形式安装在牙齿上,而可摘局部义齿则成为一种更加适合部分缺失口腔的设计。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定义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可以从口腔中取下来的义齿,需要用类似于头箍的夹子将其安装在牙齿上。
相比于传统的义齿,它的形状更加灵活,适合不同形状的口腔适应。
并且其密合度更高,可以有效地防止口腔中残留的食物。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1.良好的牙齿支持:可摘局部义齿需要有至少一个牙齿来作为支撑,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每颗支撑牙齿的状态,并且保证其结实稳定。
2.充分的磨耗空间:义齿摩擦产生的空间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到义齿摩擦产生的空间和充分的磨耗空间。
3.完美的元素位置:义齿的每个元素都需要与其余牙齿/义齿的元素保持同步,这通常通过设计深度等特征来保证。
4.正确的摄影和记录:义齿需要被精准制作,并且不能影响口腔的自然美观,因此需要通过良好的摄影和记录来完成这一点。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优势1.价格更实惠:相比于传统的义齿,可摘局部义齿需要的材料和生产成本更低,因此价格更实惠。
2.灵活性更高:可摘局部义齿的形状可以根据口腔的不同情况来进行调整,更加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
3.维护更加方便:由于可摘局部义齿可以取下来来清洁,因此维护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加容易保持口腔的清洁度。
4.伤害更小:可摘局部义齿更加轻盈,相比于传统的义齿具有更小的伤害风险。
四、针对可摘局部义齿的注意事项1.初期佩戴时应逐渐适应。
2.佩戴前应对口腔做好彻底的清洁。
3.磨合时间和保养相当重要。
4.客观评估各项指标。
总之,可摘局部义齿作为一种新颖的设计,能够更好满足口腔缺损的需求。
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优势让可摘局部义齿成为许多人使用的选择。
同时,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保证其是否符合口腔健康和美观的要求。
一、RPD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设计思路)1.牙列缺损的特点2.义齿的支持形式3.固位、稳定措施(直接、间接固位体)4.连接方式(大连接体)5.牙合力分配(基托,人工牙)二、78缺失不修复的情况1.对颌牙缺失2.对颌牙伸长,合龈距小3.缺隙小,修复空间不足三、KennedyⅠ牙列缺损的修复要点1.义齿支持形式●缺牙多,基牙条件差,不能提供支持力,牙合力由粘膜和牙槽嵴承担(黏膜支持式)●基牙情况较好,能承受一定的牙合力(天然牙和黏膜混合支持式)2.固位措施双侧末端基牙—对基牙创伤小的卡环,如RPI,RPA,结合卡环,T形或改良T形,倒钩等3.稳定措施●支点线前部设计间接固位体●对于两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牙牙周情况差的①上颌常在尖牙上放舌隆突支托及卡环,有时放弯制卡环,适当增大基托面积,采用全腭板,必要时按总义齿的治疗方法修复②下颌可在尖牙放近中切支托及卡环,防止两侧游离鞍基向远中滑脱,在别无选择情况下在切牙上放近中切支托,远中放置邻面板●减小RPD对机械固位力依赖的方法:①增加辅助合支托(如后牙全失上颌—尖牙舌隆突支托下颌—切支托、卡环)②发挥真正的稳定对抗臂作用③导平面和导平面板良好接触④卡抱部分具有足够的硬度⑤义齿基托进行最大伸展4.连接方式—大面积的连接体或基托(腭杆一般不适用)5.牙合力的分配①人工牙的选择:①第三磨牙缺失不修复②少排一个双尖牙或第二磨牙③适当减少人工牙的颊舌径、近远中径④恢复合面的沟、窝、嵴、食物排溢道⑤减低牙尖斜度,降低侧向合力四、KennedyⅡ牙列缺损的修复要点(与Ⅰ类大同小异)支持形式—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支持游离缺失第二磨牙①缺牙侧基牙稳固●纵线式,两个直接固位体(一个邻近缺隙,另一个向前最好间隔一个牙位)②缺牙侧无适当基牙—斜线式③对侧存在亚间隙—面式游离缺失达两个牙以上●末端基牙设计近中合支托,采用对基牙损伤小的卡环●对侧选两基牙放置卡环●设计间接固位体●必须使用大连接体连向对侧游离缺失达两个牙以上,对侧存在缺隙●缺隙两侧放置卡环,形成面式固位五、KennedyⅢ牙列缺损的修复要点●义齿的支持形式—牙支持式一侧后牙缺隙较小(单牙缺失),两端基牙健康纵线式,仅在一侧放置两个直接固位体一侧牙弓连续三个牙以上缺失牙弓双侧固位体,起间接固位效用,在对侧使用有间接固位作用的卡环,大连接体连接多个双侧后牙非游离缺失缺隙两端放置直接固位体,但一般不超过四个多采用Aker卡环上颌大连接体常选用腭带六、KennedyⅣ牙列缺损的修复要点●义齿的支持形式缺隙较小—牙支持式缺隙较大—混合支持式美观要求高者—黏膜支持式以塑料为主的局部义齿修复横线式卡环线第一二双尖牙间设置弯制的间隙卡环固位,固位臂位于第一双尖牙颊侧基托延伸到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之间,与相关余留牙舌隆突接触金属铸造支架式义齿修复第一二双尖牙间设置具有牙合支托的间隙卡环(联合卡环),固位臂位于第一二双尖牙颊侧固位体用上颌前腭杆、上颌前腭板、下颌舌杆或者下颌舌板连接缺隙两侧的邻牙上最好放舌支托,发挥垂直终止点作用,避免推动前牙向唇侧位移前牙深覆合上颌应用舌侧金属基托式义齿修复,必须加用舌支托,能够发挥阻挡对颌牙过长的作用。
第五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Design of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一、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原则(Principle of RPD design)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也就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
符合要求的可摘局部义齿应该是在保证口腔剩余组织保健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固位、稳定和支持,达到良好的功能效果,戴用舒适,摘戴方便,坚固耐用。
(一)不损伤口腔剩余组织健康(No injury to the remaining oral structures)可摘局部义齿在恢复缺失牙功能的同时不能对口腔剩余软硬组织等造成进一步的损害,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最基本的要求。
广泛地、有选择地分散zaozi001力,减小对基牙的扭力和侧向力;正确恢复咬合关系;保护余留牙牙体组织。
义齿不妨碍口腔自洁作用,固位体要高度磨光,尽量少覆盖牙体组织,以减少致龋率;少磨除牙体组织,尽量利用自然间隙安放支托凹和隙卡沟;在获得足够固位和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固位体数目。
(二)良好的支持、固位和稳定(Good support, retention and stability)可摘局部义齿应具有良好的支持、固位和稳定作用。
余留牙及缺牙区牙槽嵴等作为义齿支持组织,应能够承受义齿在功能时产生的咬合力负担。
在行使功能时义齿既不应脱位,也不应发生相对位置移动,以保证咬合力合理地传导与分散到所有支持组织。
良好的支持、固位和稳定是义齿恢复功能和保护剩余组织的基础。
(三)恢复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障碍(Restoration of masticatory, phonetic and esthetic function)义齿应恢复因缺牙导致的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障碍。
前牙主要恢复美观、切割食物和辅助发音的功能,后牙恢复咀嚼食物的功能,并恢复面部下1/3高度和丰满度。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分类设计由于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分类方法,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设计方法。
Kennedy分类法进行具体设计和讨论。
义齿设计重点考虑四个方面:●牙列缺损特点●义齿支持方式●连接方式●固位、稳定采取的措施(一)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1.特点:双侧后牙游离缺失,设计义齿主要为天然牙与黏膜共同支持形式,多数义齿为面支承型,个别为线支承型。
2.连接形式:* 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者,一般用腭杆(上颌)、舌杆(下颌)或基托将两侧相连。
* 双侧个别后牙游离缺失,一般分别作单侧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3.设计要点:(1)1-2个双侧后牙游离缺失1)基牙选择:常规选择2个基牙(图14-60)。
2)合支托设计:邻缺隙侧基牙(A基牙)上设计远中合支托,基牙条件差者可设置近中合支托。
3)间隙卡环位置:一般放在第一前磨牙上以增加平衡距,加大平衡力,防止义齿产生转动性不稳定。
4)缺牙区牙槽嵴黏膜支持力弱者可适当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
(2)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或一侧游离缺牙多,另一侧单个后牙游离缺失。
1)基牙选择:一般为3-4个基牙,双侧相连(图14-61,62)。
2)合支托、间隙卡环设计同上,A基牙上可设计RPI、RPA卡环(基牙条件差者)。
3)加设间接固位体:如舌隆突支托,切钩等,防止游离端义齿翘起等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4)人工牙排列:* 可减数或减径,以减小合力,减轻基托下组织负担。
* 尽量伸展游离端基托范围,增加与基托下组织密合度。
(3)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条件差:* 上颌不设合支托,尖牙放置低位卡环固位,用黏膜支持式* 下颌尖牙上设舌隆突支托及唇侧低位卡。
4.Kennedy第一类各亚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举例:(图14-63-68)(二)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1.特点: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设计义齿为天然牙与黏膜共同支持形式,主要为面支承型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设计(二)
1. 什么是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是指一种可以拆卸的假牙,它被设计成只覆盖部分缺失
的牙齿,以填补缺失的空隙。
这种假牙可以取下来进行清洁和维护,
而且比全口义齿更加方便。
2. 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1)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
基托是一种金属或非金属的支架,它被固定在缺失牙齿的周围牙齿上。
基托上安装了一个或多个假牙,以填补缺失的空隙。
这种义齿的优点
是结构简单,价格相对较低,但是需要依靠周围的牙齿来支撑,容易
损坏周围的牙齿。
(2)锁紧式可摘局部义齿
锁紧式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采用锁紧装置连接假牙和基托的义齿。
锁
紧装置通常是金属制成的,通过将基托上的锁紧装置插入假牙上的槽
口来固定假牙。
这种义齿的优点是比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更加牢固,
不易脱落,但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清洁和维护。
(3)磁力式可摘局部义齿
磁力式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采用磁力连接假牙和基托的义齿。
基托上
安装了一个或多个磁铁,假牙上也安装了相应的磁铁,通过磁力相互
吸引来固定假牙。
这种义齿的优点是比锁紧式可摘局部义齿更加方便,
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以取下来,但是需要注意磁铁的清洁和维护。
3. 可摘局部义齿的使用注意事项
(1)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清洗义齿和基托。
(2)避免咬硬物和磨牙,以免损坏义齿和周围的牙齿。
(3)定期检查义齿和基托的状态,及时修复或更换。
(4)避免长时间佩戴义齿,应定期取下来让口腔得到休息。
(5)遵循口腔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和检查。
可摘局部义齿的王征寿六类分类
王征寿六类分类法是由王征寿提出,经其他学者改进和补充而形成。
它是根据义齿设计形式及缺牙部位和缺隙数目来划分,以三位数码命名,共分为六类。
第一类牙弓一侧后牙缺失,其前后都设有基牙,义齿不与牙弓对侧相连。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牙缺失,基牙仅设在缺隙的一端,义齿不与牙弓对侧相连。
第三类牙弓一侧后牙缺失,义齿与牙弓对侧(非缺牙区)相连。
第四类缺牙区在牙弓两侧基牙的前方,主要为前牙缺失的义齿。
第五类牙弓两侧后牙缺失,义齿两侧相连成一整体。
第六类牙弓一侧大部分或全部牙缺失,基牙全部在牙弓另一侧,且基牙侧亦可伴有牙缺失。
可摘局部义齿按上述规律分成1~6类,再加上代表卡环和缺隙的数目,构成义齿三位数的称法,即百位数代表分类类别,十位数代表实际卡环数,个位数代表除决定分类的主要缺牙区以外附加的缺隙数量。
如双侧后牙缺失,并伴有一个前牙缺隙,设计双侧相连带有3只卡环的可摘局部义齿则记为531号义齿。
若前后均有缺牙,分类发生矛盾时,以后缺隙为主。
连续的前后缺失,基牙均在缺牙的远中,此种情况较为特殊,因义齿设计时主要考虑其呈现出的前牙游离缺失的特性,可归为第四类。
在临床实践中,该分类的优点是:根据义齿设计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单侧到双侧的顺序,以三位数码命名可摘局部义齿,便于临床应用,在记录、归档、教学、计价等方面都有实用价值。
此分类法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只反映缺牙多少与义齿的设计关系,不能完全反映是否是游离端缺牙等问题。
可摘局部义齿的肯⽒(Kennedy)分类及设计⼀、肯⽒(Kennedy)分类设计:肯⽒(Kennedy)分类法是根据⽛列缺损的情况,即根据缺⽛所在部位及其与存留天然⽛的关系,将⽛列缺损分为四类:⼀)肯式(Kennedy)第⼀类设计1、概念:⽛⼸两侧后部⽛缺失,远中为游离端、⽆天然⽛存在。
2、设计要点:特点:混合⽀持或粘膜⽀持连接形式:多个后⽛缺失:双侧设计单个后⽛缺失:单侧设计稳定设计:间接固位体减轻合⼒设计:减数、减径分散合⼒设计:伸展基托范围、增加基托密合度⼆)肯式(Kennedy)第⼆类设计1、概念:⽛⼸⼀侧后部⽛缺失,远中为游离端、⽆天然⽛存在。
2、设计要点:特点:混合⽀持连接形式:个别后⽛缺失:单侧设计多个后⽛缺失:双侧设计稳定设计:间接固位体减轻合⼒设计:减数、减径分散合⼒设计:增加基托⾯积三)肯式(Kennedy)第三类设计1、概念:⽛⼸的⼀侧⽛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存在。
2、设计要点:特点:⽛⽀持式义齿连接形式:个别后⽛缺失:单侧设计多个后⽛缺失:双侧设计稳定设计:个别后⽛缺失:线⽀承型多个后⽛缺失:⾯⽀承型四)肯式(Kennedy) Kennedy第四类设计1、概念:⽛⼸前部⽛连续缺失并跨过中线,天然⽛在缺隙的远中。
2、设计要点:特点:⽛与粘膜共同⽀持连接形式:双侧设计稳定设计:个别⽛缺失:线⽀承型多个⽛缺失:⾯⽀承型深覆合设计: 轻度、中度、重度下前⽛咬及腭粘膜Kennedy第四类设计⼆、肯⽒分类的注意点:1、第四类为单缺隙、⽆亚类,其余三类均按照除主要缺隙外的缺⽛间隙数⽬作为亚类。
即除主要缺隙外,如还有⼀个缺隙则为第⼀亚类,有两个缺隙则为第⼆亚类,依此类推。
(亚类指除了主要缺隙以外的缺隙,增加⼀个缺隙就叫⼀亚类,增加两个缺隙就叫⼆亚类)2、亚类与缺隙的多少有关⽽与缺⽛的数⽬⽆关,⼀般不超过4个。
3、若前后都有缺⽛,则以最后的缺⽛间隙决定分类。
4、若⽛⼸两侧后⽛都有缺失,且⼀侧为远中游离端缺⽛,另⼀侧为⾮游离端缺⽛者,则以远中游离端缺⽛间隙为基准,纳⼊第⼆类,另外缺隙数以亚类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