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寄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23企鹅寄冰【教材简说】《企鹅寄冰》是一篇科学童话,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南极和非洲例外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设计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例外气候特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方案一】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极(jí)、非(fēi)洲(zhōu)。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凉爽的南极(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夏干旱。
谁来会看?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1)拼读生字“热”(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bīng企鹅寄冰(1)谁来拼读课题?(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
一起来拼读。
板书:寄冰“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企鹅寄冰教案【教案】企鹅寄冰1. 教学目标:- 了解企鹅的特点,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学习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合作意识2. 教学准备:- PPT或展示板- 彩色笔、纸张等- 有关企鹅的图片、视频资料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企鹅的图片或播放企鹅的视频,让学生们对企鹅有初步的了解,带入到今天的学习主题—“企鹅寄冰”。
鼓励学生们谈论感受和所了解到的企鹅的特点。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PPT或展示板,向学生们介绍企鹅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保护问题。
让学生们了解到因全球气候变暖,企鹅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们对此有直观的感受。
第三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0分钟)- 引导学生们想象:如果你是一只企鹅,当欢庆寒冷季节的冰雪消失,又无法孵化新一代企鹅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鼓励学生们就此展开讨论,或自由写下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写作训练(20分钟)- 向学生们解释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出、主体和结尾。
带领学生们组织自己的想法,并写出一篇寄托企鹅心声的作文。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模板和词汇提示,引导学生们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第五步:展示和交流(10分钟)-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文,鼓励其他同学提问、评论和互动,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第六步:总结和拓展(5分钟)- 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企鹅保护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自己的小事做起,保护动物和环境。
鼓励学生们寻找更多有关企鹅及其他动物保护的资料,扩大对动物保护的了解。
4.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们参与相关保护活动,如参观动物保护区、参与义工活动等,增强实践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 组织学生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写一篇调研报告或制作海报,向校内外传达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 进一步拓展环保主题,如其他受到气候变暖威胁的动物、海洋保护等。
企鹅寄冰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 培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2.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3. 学会运用目的性阅读的策略。
二、教学资源1. 教材:《小动物的奇妙旅行》故事集;2. 幻灯片或黑板;3. 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利用一幅美丽的南极景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的探索欲望。
2.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企鹅吗?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南极生存的吗?”请学生进行猜测和讨论。
步骤二:建构1. 同学们,现在我将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企鹅的故事,《企鹅寄冰》。
故事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要一起仔细阅读。
2.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呈现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或人物,并介绍它们的特点。
步骤三:阅读1. 分发故事书《小动物的奇妙旅行》,让学生每人一本。
2. 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特殊词汇,如生长、南极、捕食等。
3.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标记出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思考和猜测。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
让他们交流并分享自己标记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疑惑。
步骤五:整体讨论1. 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反驳的意见。
2. 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与他人进行对比和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和思考的深入。
步骤六:阅读理解1. 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学生独自完成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步骤七: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可以列出行动清单。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续写或绘画作品。
四、巩固与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过程以及检查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和参与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23 企鹅寄冰【教材简说】《企鹅寄冰》是一篇科学童话,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南极和非洲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设计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方案一】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 极(jí) 、非(fēi) 洲(zhōu) 。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1)拼读生字“热”(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bīng企鹅寄冰(1)谁来拼读课题?(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
一起来拼读。
板书:寄冰“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企鹅寄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2.了解企鹅寄冰的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视频、实物模型、教案;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播放一段企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2.教师介绍企鹅寄冰的原理和方法。
2. 理论讲解1.企鹅寄冰的原理:企鹅寄冰是指企鹅在冰上寄养自己的幼崽,这是因为企鹅的幼崽出生后需要保持温暖,而冰面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2.企鹅寄冰的方法:企鹅会在冰面上挖一个浅坑,然后把幼崽放在坑里,再用自己的身体覆盖住幼崽,形成一个保护幼崽的“温室”。
3. 实践操作1.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企鹅寄冰的具体形态;2.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企鹅寄冰的模型;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设计,但要保证模型的基本形态和原理不变;4.制作完成后,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企鹅寄冰的原理和方法;2.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4.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企鹅寄冰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是,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创新设计过多,导致一些模型的基本形态和原理发生了变化,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规范。
23 企鹅寄冰【教材简说】《企鹅寄冰》是一篇科学童话,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南极和非洲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设计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方案一】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 极(jí) 、非(fēi) 洲(zhōu) 。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1)拼读生字“热”(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 jì bīng企鹅寄冰(1)谁来拼读课题?(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
一起来拼读。
板书:寄冰“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企鹅寄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企鹅的基本生活习性和其生活环境;2.认识企鹅对于冰川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4.通过课堂活动和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企鹅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2.企鹅对冰川生态系统的影响;3.保护企鹅和冰川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1.理解企鹅对于冰川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掌握保护企鹅和冰川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2.小组讨论;3.课堂实验;4.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企鹅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对企鹅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诱发学生对冰川和企鹅生态的思考,引入今天的主题。
2. 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企鹅的基本信息,如不同种类的企鹅、它们的外貌特征、繁殖季节等。
引导学生了解企鹅生活在南极附近的冰川地带,适应恶劣的寒冷环境,并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
3. 企鹅对冰川生态系统的影响说明企鹅是冰川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它们在繁殖期间会聚集成大型的企鹅群,对于冰川周围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例如,它们的宝宝需要靠父母的喂养,而企鹅则需要靠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来维持生命。
通过讲解企鹅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企鹅对冰川生态的重要性。
4. 保护企鹅和冰川生态环境的措施介绍保护企鹅和冰川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的建议,例如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教育等。
同时,展示相关保护项目的实施情况,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关于企鹅和冰川生态保护的努力。
5. 课堂实验进行与冰川相关的实验,例如制作冰块模型以展示冰川的形成和变化。
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冰川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6. 课堂练习通过一些问答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检查他们对于企鹅和冰川生态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企鹅的基本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以及其对冰川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篇一:企鹅寄冰朱湖中心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二:企鹅寄冰说课稿《企鹅寄冰》文本狮子大王住在很热的非洲.夏天来了,狮子大王不停的叫着:热啊,热啊.豹子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的叫做冰的东西.狮子大王听了,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一封信,请他寄一块冰来.好多天以后,企鹅收到了信.他说:啊,狮子大王想要一块冰,太容易了.企鹅挑了一块冰,装在塑料袋里,给狮子大王寄去.装冰的箱子先上了轮船,又上了飞机.过了很多天,狮子大王收到了箱子.打开箱子一看,狮子大王好奇怪:咦,怎么是一袋水?狮子大王生气地把箱子退回去了,还给企鹅写了一封信.又过了很多天,企鹅收到了箱子和信.狮子大王的信上写着:我要你寄冰来,你为什么寄水来?企鹅连忙把箱子打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看着袋子里的冰块,企鹅也糊涂了.活动解说材料分析:《企鹅寄冰》是一则融故事性、科学性、社会性于一体的童话。
故事性主要表现为讲述了身在南极的企鹅给长在非洲的狮子寄冰导致的“美丽误会”;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故事中讲到的冰、水互为转换的条件(环境),以及地球因幅远辽阔导致的地域差异;融合的社会性教育则有朋友之间可以通过信来传递友谊。
应该说,这些都是本材料所呈现的教育元素。
但因故事的主体情节沿循“寄冰”进行,冰在寄送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通话故事的“核心”,因而我将之定位于科学领域。
大班幼儿已具备理解简单情节文学作品的能力,且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乐意尝试操作材料验证自己的摄像,他们所储备的生活经验也能支持他们理解因幅远辽阔造成地域差异的现象。
最终,我选择在大班上学期末(冬天)进行本次科学活动《企鹅寄冰》。
活动目标:1、能借助小工具完成冰变水的实验,感知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提供的信息,推理情节发展的合理可能。
目标解说: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主导目标,界定清楚本次活动为主题背景下科学性活动,目标2看似有语言的成分,但实质是伴随性目标。
因而,本活动是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实施的科学性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企鹅寄冰》幼儿园中班教案《企鹅寄冰》1一、导入:出示企鹅的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企鹅和狮子,好,我们先来看看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啊,那谁知道他生活在那里呢?(南极图片)嗯。
真聪明,那你知道我生活在哪里么?(扮狮子说)…师:今天啊这只可爱的小企鹅和小狮子它们发生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设计意图:以可爱的'小动物导入活动,能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刺激,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通过提问调动了幼儿的已知信息,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播放故事,幼儿欣赏【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的形式完整欣赏故事,幼儿的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
】三、教师提问1、故事里谁不开心了,狮子为什么不开心?2、那狮子想到办法了么?3、那狮子收到后开心了么为什么?4、企鹅明明寄的是冰啊,为什么到了狮子大王这就变成水了呢?(冰为什么会融化?原来狮子生活的地方非洲是很热的。
)5、这可难住了小企鹅,怎样给狮子寄过去的冰不会变成水呢?你来给他想个办法。
【设计意图: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讲解故事那我现在和小朋友一起来看图在讲述一遍故事好吗?小狮子最后能收到冰么(用动物们的语气学说对话!)【设计意图:语言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说话,因此这个环节是必要的,尝试描述简单的故事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五、教师和幼儿进行实验并总结水在温度很低时就会结成冰,而冰在温度升高时就会化成水。
冰激淋在冰箱里它呈冰状,而离开冰箱时,外面的温度高,冰激淋就会慢慢的融化,化成水状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是不可替代的,从而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案《企鹅寄冰》教学目标:1.能听懂故事并精准表述出故事的重要内容。
2.引导幼儿理解冰雪的变化,感知冰雪的寒冷。
3.启发幼儿通过察看、体验、游戏等形式来认得冰雪。
4.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形式,融合感性与理性,提升幼儿的综合本领。
教学准备:1.故事《企鹅寄冰》。
2.视频资料。
3.道具:模拟冰雪的物品(如棉球、洗衣粉、水)4.大型画纸和颜料。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老师播放“极地动物”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认得极地的冰山、冰川、极光等景观,然后叙述故事《企鹅寄冰》。
孩子们应当知道,在南极洲有很多企鹅,它们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二、活动一:仿制雪山1.老师出示棉球、洗衣粉等物品,让幼儿看看这些物品,对它们发表感受,知道它们象征雪山的样子,并引导幼儿用这些物品仿制雪山。
2.让孩子们看着老师做雪山模型,激励他们仿照老师的动作,并对他们进行引导。
3.当模型制作好后,让幼儿赏识、察看本身与其他小伙伴所制作的雪山模型,相互交流阅历。
4.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幼儿感受雪的特别性质——白色、柔嫩、寒冷等。
三、活动二:冰雪探险1.老师出示篮球,告知孩子这是“冰球”。
2.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冰雪探险游戏。
他们需要带着冰球,从老师指定的启程点过冰河、雪山,去找“食物”,然后回到老师指定的尽头.3.在游戏中,有的孩子可能会碰到下雪、暴风雪等难关,这时需要其他小伙伴的帮忙,以完成任务。
四、活动三:画雪景1.给孩子们准备大型画纸和颜料,然后让他们画出南极洲的极光、雪山等特色景点。
2.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幼儿表述本身所经过过的冰雪活动,共享他们真实的体验。
3.当幼儿画好后,让他们一同赏识并相互交流本身的阅历和感受。
教学总结:1.通过仿照、游戏、察看等形式,激发幼儿对冰雪的认知与认得。
2.通过讲故事、制作模型、绘制画作等形式,激励幼儿感受冰雪的特性,并在面对困难时,培育幼儿的协作本领。
3.尝试使用互动教学技巧,使幼儿在身体与语言上双重感悟,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