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免疫
- 格式:doc
- 大小:416.00 KB
- 文档页数:18
4.13.3 人体免疫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2.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项是()A.皮肤的屏障作用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3.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这种免疫属于()A.人工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D.自然免疫4.下列疾病中,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能够预防的是()A.色盲B.贫血C.近视D.水痘5.下列与人体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B.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D.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二.填空题(共5小题)6.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由免疫器官和组成。
7.患过天花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天花病毒分别属于和。
8.当抵抗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9.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
10.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三.解答题(共5小题)11.如图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②代表人体内的,①表示。
(2)当①侵入人体后,会刺激②产生一和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③],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通过注射疫苗也能获得相应的免疫力,疫苗的作用相当于图中的(填序号)。
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就是免疫,它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
13.3 人体免疫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免疫器官的是()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胸腺2.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A.角质层防止病菌的侵入B.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C.在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D.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3.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狗受伤后常用舌头舔伤口,这有利于伤口的好转,原因是唾液中含有()A.溶菌酶B.吞噬细胞C.抗体D.淀粉酶5.下列有关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B.计划免疫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C.婴儿一出生,医院就给予接种介苗和乙肝疫苗D.计划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6.有计划地接种疫苗可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以下关系中错误的是()A.卡介苗﹣结核病B.百白破﹣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C.乙肝疫苗﹣乙肝D.麻疹疫苗﹣天花7.2016年1月1日晚,四川南充人成松林驾驶着摩托车不慎摔倒在地上,造成颅脑重型损伤,导致脑死亡,成松林的父亲希望儿子以另外一种形式仍活在这个世上,同时也能救助别人.最后决定将成松林的器官捐献出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获取了捐赠者的心、肝、肾(两个)、角膜(一对),将会使6人有望重获新生,移植的器官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传染源二.填空题(共5小题)8.在去年SARS流行时,有科学家提出如下建议:对健康人群和病人分别注射免疫针剂.有两类免疫针剂可供选择.针剂甲含有灭活(丧失毒性及感染力)了的SARS病毒,针剂乙含有从牛体内培育出的含抗SARS病毒抗体的血清.则治疗病人应该用针剂,预防SARS应该用针剂.9.预防乙肝以注射乙肝疫苗为主,当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乙肝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称为.10.四苗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和控制,卡介苗预防控制,百白破三联疫苗预防控制、、,麻疹疫苗预防和控制.11.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它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的抵抗力.12.艾滋病被称为“现代癌症”,该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目前本市已有发现,比SARS 病毒造成的“非典”死亡率还高,且具高传染性,其病毒种类多,目前还未研制出疫苗,所以还不能进行免疫,但只要认识其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则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病毒随传染源的体液(主要是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或通过易感人群的破损皮肤或体表黏膜传播,由此可见,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三.解答题(共3小题)13.如图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填序号)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免疫”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2)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问题引入:1、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健康地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呢?2、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为什么?分析问题,引入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特殊的保护性生理机能。
新课讲解PPT展示图片,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1、皮肤的保护作用:阻挡病原体2、皮肤分泌物杀死病原体:乳酸脂肪酸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4、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5、体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6、钉子扎伤皮肤后,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种特定的起作用,先天获得。
PPT展示图片,讲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引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抗体:人体内产生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毒等)讨论完成表格:请用表格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的功能: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免疫有哪些功能?学生答:PPT展示图片,总结免疫的功能: 1. 识别、排斥和破坏非己成分(如病原微生物); 2.清除体内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
3.抵御疾病,维护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第3节人体免疫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养成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3、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分析说明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积极预防传染病意识;2.积极参加预防接种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3.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初中生物的学习,已基本形成了学习生物的方法和习惯,加之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第二节预防传染病,学生对这一节的学习还是有兴趣的,只要引导得法,学生还是能有所收获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理解人类是如何抵抗疾病的。
2、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免疫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3.鼓励学生从身边环境中发现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为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生物课件学生:课前调查自己的“预防接种证”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到传染病病毒却不会患病?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传染病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在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总结,板书标题:人体免疫。
二、新授:问题探究一:提问: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
这是为什么?1、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分组发言,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师生总结:人体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与自然界中的各种病菌、病毒、寄生虫作斗争,慢慢的形成了人体阻挡各种病菌、病毒、寄生虫的三道防线。
提问:人体抵抗各种病菌、病毒、寄生虫的三道防线,究竟是怎样的呢?阅读课本P113-114,小组讨论以下提出的问题。
第3节人体免疫【教材分析】“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第二节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都比较难理解,我们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从学生自己曾经患过的病或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前面11章学习过的皮肤以及在第9章学习过的血液,使得我们更直观地认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使我们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不多,所以安排了一个课时。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主要内容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因此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确定为本节课重点。
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会采用生活实例与教材紧密结合,合理运用挂图、课件和课本上水痘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
同时,也在前面第九章、第十一章学习过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
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皮肤挂图、白细胞吞噬病毒挂图、小肠上皮粘膜的挂图。
第3节人体免疫【教材分析】“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第二节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都比较难理解,我们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从学生自己曾经患过的病或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前面11章学习过的皮肤以及在第9章学习过的血液,使得我们更直观地认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使我们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不多,所以安排了一个课时。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主要内容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因此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确定为本节课重点。
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会采用生活实例与教材紧密结合,合理运用挂图、课件和课本上水痘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
同时,也在前面第九章、第十一章学习过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
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皮肤挂图、白细胞吞噬病毒挂图、小肠上皮粘膜的挂图。
13.3 人体免疫一.选择题(共7小题)1.我市从11月开始鼓励完成第二剂新冠肺炎疫苗的人群接种加强针,获得更强的免疫能力。
从免疫角度看,用于接种的新冠肺炎疫苗及疫苗进入体内发生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2.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有细菌、病毒,掌握一定传染病及免疫方面的知识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B.特异性免疫是人天生就有的C.器官移植与人的免疫功能无关D.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皮肤、黏膜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4.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11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2亿剂次。
关于新冠肺炎和新冠疫苗接种等方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B.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C.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D.接种后对多种传染病有免疫作用5.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指的是()A.皮肤和黏膜B.免疫器官C.吞噬细胞D.免疫细胞6.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注射新冠疫苗,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绩有目共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C.人体在注射新冠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D.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给人群注射疫苗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7.狗受伤后常用舌头舔伤口,这有利于伤口的好转,原因是唾液中含有()A.抗原B.吞噬细胞C.抗体D.溶菌酶二.填空题(共5小题)8.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由免疫器官和组成。
9.患过天花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天花病毒分别属于和。
10.为了预防天花病毒,人们接种了牛痘疫苗,接种后人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称为,而引起人体产生的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人们把这种免疫称为免疫。
11.当抵抗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12.现阶段已成功研发出新冠肺炎疫苗,给健康人注射,疫苗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从而提高机体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这属于(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三.解答题(共3小题)13.如何抵抗愈发猖獗的耐药菌呢?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以寄生和裂解细菌为生的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
迄今已证实,它以多种致病菌为食,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弧菌等。
经研究得知利用蛭弧菌去抗击病原菌的感染是一种“以菌治菌”、绿色环保的好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蛭弧菌的“捕食”过程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蛭弧菌的营养方式为。
(2)江苏连云港梭子蟹育苗场暴发大规模荧光病,经诊断确定该病为哈维氏弧菌感染所致。
经使用蛭弧菌治理,每立方米0.6克,每天1次,连用5天后,病蟹明显好转,并逐渐痊愈。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防治效果,进行了探究实验,具体步骤和实验结果见表。
实验①②③④处理方法免疫系统正常;注射蛭弧菌免疫系统正常;注射大量哈维氏弧菌免疫系统正常;先注射大量哈维氏弧菌再注射蛭弧菌免疫系统异常;先注射大量哈维氏弧菌再注射蛭弧菌结果梭子蟹全部存活梭子蟹存活率很低哈维氏弧菌大量减少,梭子蟹存活率高梭子蟹存活率低a.材料中提到的“哈维氏弧菌”和“蛭弧菌”都属于细菌,与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相比,最大区别是。
b.进入梭子蟹体内的蛭弧菌和哈维氏弧菌,能够被吞噬细胞吞噬。
在人体内,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
c.通过分析,能得出“蛭弧菌能抗击哈维氏弧菌的感染”这一结论的实验组合是(填序号)。
(3)能否将蛭弧菌制成药物替代抗生素,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请说明理由:。
14.阅读下列新冠肺炎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感染者出现低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并呈现集中暴发的态势。
经检测,该病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
随着疫情的蔓延,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收治患者,隔离治疗。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金银潭医院捐献宝贵的血浆,共同救治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1)阅读材料可知,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2)阅读材料可知,有效阻止传染病流行的做法是,该措施在预防传染病流行中起的作用是控制。
(3)依据材料分析,张定宇院长提出恳请的理由是: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综合,能提高患者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4)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为了更有效的预防新冠肺炎,你的日常做法是。
15.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状病毒(2019﹣nCoV)”。
材料二:2019﹣nCo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沬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与病人的飞沬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后、再触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材料三:2020年1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材料四:如图表示感染传染病的大致过程及免疫类型。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属于。
(2)根据材料二可知,为了预防新冠肺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答出两条即可得分)。
(3)从材料四看,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①和易感人群;当2019﹣nCoV入侵人体时,首先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A﹣E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从材料三可知,新冠肺炎疫苗的成功研制指日可待。
通过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属于免疫。
13.3 人体免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我市从11月开始鼓励完成第二剂新冠肺炎疫苗的人群接种加强针,获得更强的免疫能力。
从免疫角度看,用于接种的新冠肺炎疫苗及疫苗进入体内发生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分析】(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研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给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注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产生抗体,其产生的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给人体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以及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有细菌、病毒,掌握一定传染病及免疫方面的知识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B.特异性免疫是人天生就有的C.器官移植与人的免疫功能无关D.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分析】1、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解答】解:A、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抵抗抗原的功能就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
A错误。
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B错误。
C、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
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
C错误。
D、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
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免疫的类型及免疫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皮肤、黏膜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分析】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A、皮肤和黏膜组成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还有杀菌作用,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A正确。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生来有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B正确。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C正确。
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