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6.58 KB
- 文档页数:2
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欢迎查看。
满江红原文《满江红》作者:[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满江红翻译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一:满江红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侍从头、收拾旧山河”。
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
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满江红题冷泉亭原文及全词赏析《满江红·题冷泉亭》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注释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
2.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据《临安志》,此亭为唐时建筑,白居易任刺史时,曾作《冷泉亭记》,并刻石于亭上。
宋时移至飞来峰对岸。
3.直节:劲直挺拔貌,指杉树。
4.冠缨(yīng):帽子与帽带,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
缨,帽带。
拱立:拱手而立。
5.“渐翠谷”二句:翠谷泉声优美,如仙女佩环琤琮有声。
渐,领字,此有渐渐深入之意。
珮环:玉制的饰物。
6.天峰飞堕:据《临安志》引《舆地志》裁,传说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僧慧理见此山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
”因称其峰为“飞来峰”。
7.方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所居皆仙圣。
“方壶”即其中的一座。
8.琅玕(láng 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9.琼珠:喻指露珠。
10.危亭:高亭,指冷泉亭。
11.玉渊澄碧:潭水深绿清澈。
渊:深水潭,指冷泉。
12.鸾(luán)凤:传说中的两种神鸟,常喻脱俗不凡之士。
13.浩歌:放声歌唱。
鱼龙泣:官水中鱼龙为之动情。
14.风物本吾家:指冷泉亭景色与其家乡风光极为相似。
风物,风光景物。
吾家,指作者老家历城(今济南)。
译文亭前的古杉多么挺拔昂扬,就像衣冠楚楚的官员拱立在道路两旁。
渐渐地我听到青翠的山谷里传来泉水声,有如群仙从东而下,身上的佩环琤琮作响。
谁能相信这奇峰从天竺国飞来,将千丈青壁罗列在西湖边上?这是当年神仙用玉斧削下方壶山,现在它的来历却无人能知端详。
《满江红》古诗译文及解析原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
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
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
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亦可酌增衬字。
南宋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则情调俱变,但用者不多。
朱使君: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
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第一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6篇)《满江红》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子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至周口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入淮而东流。
孤帆明灭:一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游:在外做官。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生活的话。
萧瑟,指雨声。
生华发:花白的头发脱落。
“一尊酒”二句:此时苏辙在黄河边的汴京(开封),故苏轼向黄河侧遥举一杯酒,表示祝福。
尊,通“樽”,酒杯。
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乱。
赏析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水”的爱好。
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
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
陈维崧最著名的十首诗题秦邮露筋祠(清)陈维崧湖上水连天,湖光卷尽寒烟。
玉娥一去几千年,尽日凝妆俨然。
漠漠雨丝飘碧瓦,人在女郎祠下。
一树红梨开谢,明朝又是春社。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临江仙·寒柳(清)陈维崧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
并无黄叶伴飘飘。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
好留蛮样到春宵。
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沁园春·咏菜花(清)陈维崧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
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
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
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
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
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清)陈维崧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虞美人·无聊(清)陈维崧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清)陈维崧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贺新郎·纤夫词(清)陈维崧战舰排江口。
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
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
叹闾左、骚然鸡狗。
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
捽头去,敢摇手?稻花恰趁霜天秀。
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
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
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
以鹰自比慷慨悲壮作者:牛锐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09期【原词点击】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重点注释】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
②袒:裸露。
略记:大约记得。
③赌:较量输赢。
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原词大意】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
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
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阳羡词派领袖。
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兴(江苏宜兴)人。
官至翰林院检讨,并参修《明史》。
【作品赏析】词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其一生并不得志,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
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
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
“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
“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
“低”字写秋风之劲。
“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
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
“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
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
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
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
满江红秋瑾
作者:秋瑾
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⑾,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清代:陈维崧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标签写景、抒怀、感慨、纪游译文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
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
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昔日赵魏燕韩古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
悲风凄厉地吼着,中原大地枯枝败叶到处飞舞。
注释赵魏燕韩:战国时的四个国家。
此指作者曾经游历的地方。
临洺:县名,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
赏析《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是一首纪游怀古词。
“临洺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离邯郸市很近,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
上阕写登览所见。
首二句当是傍晚斜日下远眺太行山的情景一峰峦攒聚。
峰如髻,在晴日光照下清晰入目,这是凝视的感觉。
当视线扫射呈散点横延时只觉山势起伏蜿蜒,游移如蝌蚪。
几句粗笔点画,境界阔大而苍凉。
动静相合,以动写静。
词一起首就出气势,正好向怀古之情过渡。
“稗花”二句是近看,视线下沉。
稗花指杂草,望中犹若一层厚霜铺在地面。
“盈亩”,意思是一片片有广度感;“一寸”是泛言厚度。
田野本应是庄稼物,而今却是“稗花”一片,秋色原应呈绚烂状,可现在灰白迷蒙眼帘映入的是如此单调的色彩。
这是写眼前景,但此景呈现的是萧瑟悲凉之感,同时勾出的也是心中情远山雄峙,绵延成势,乃自然之景,山河依然,并不随沧桑剧变而减其势;田亩破败稗花遍地是社会之貌,山河易主,一切都没有从战乱中苏复。
下阕写登临怀古,只用二句略透心绪。
“堪回首”三字,当作反诘语气读,即不堪回首。
细味又并非历史岁月的不堪回首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令人觉得不堪回首。
两句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惆怅的情怀。
“悲风吼”三句则紧扣北地霜风,因其风向南故云“黄叶中原走”。
这“吼”既是西风怒吼,更是词人心里的悲吼。
作者把千头万绪、百折千绕的郁闷、慨叹、愤怨、怅惘、困惑、迷茫等等全都裹进了这一“吼”中。
【经典诗句】虞美人?无聊原文_翻译和赏析_陈维崧虞美人?无聊
朝代:清代
作者:陈维崧
原文: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注释
作者:佚名
①秦关蜀栈:指川陕战场。
陕西,古为秦地,多关隘,所以说秦关。
蜀栈:为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空中通道。
②簸:这里指摇荡。
③鲥鱼:属于海产鱼类,春季到我国珠江、长江、钱塘江等河流中产卵。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评解
作者:佚名
此词以幽默的笔调,反映作者反对战争,忧虑国事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上片写作者无聊捻花,自言自语,抒发胸中的郁闷。
下片通过与东风对话,隐约透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全词把花与东风拟人化,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笔法新颖,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孤独惆怅的心情。
相关内容陈维崧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字其年,号迦陵。
宜兴(今
属江苏)人。
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岁时参与修纂《明史》,年后卒于任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不分版本古代诗歌阅读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双声子·晚天萧索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写了词人游三吴时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词人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
B.“晚天萧索〞点明游历的时间,写出了当时的环境,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引起下文。
C.上阕属于实写,通过对三吴风景的描写,表现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引出下文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D.下阕通过“图王争霸〞和范蠡“扁舟隐居〞相比照,表达了词人对范蠡建功立业的倾慕之情。
2.赏析“斜阳暮草茫茫〞一句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时年42岁。
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态生活状: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徐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清代:陈维崧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标签咏史怀古译文秋风就像凌厉凄冷的并刀,一派令人酸目的狂风,席卷呼啸而来声如怒涛。
荆州一带少年们并马驰骋,长得粗犷豪放,躺卧栎林,醉后弯弓射击大雕。
微微醉意中回忆着荆轲高渐离,燕赵之地至今悲歌未消,回忆往昔而今仍觉易水凄寒,今天我又慷慨豪迈地跨过豫让桥。
注释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邢州:今河北邢台。
古时属的燕赵地区。
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一派:一片。
酸风:北风;指冬天的风,也指寒风。
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
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
古属燕赵之地。
皂栎林:栎,树名,产于北方。
荆高:荆指荆轲。
高指高渐离,此代指行侠仗义的刺客。
燕赵悲歌:指荆高送别事。
易水:河名,在河北易县附近。
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邢台北,不存。
赏析全词在行文上,前两句总述,后两句分叙,在分叙中又以“忆昨”和“今朝”的时间词标明,既说明词人在“邢州道上”的奔波进程,又可见诗人浮想联翩,情随景出的思绪,显得眉目清楚,词气贯注,再加上在抒情中熔叙事、怀古、议论于一炉,更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上片写道中所见。
起首二句写秋色阴冷,秋风劲厉。
用并刀相比、冰肌刺骨,好象刀割,可谓想象奇特,比喻尖新。
写风劲,不仅用“卷涛”的夸张描写,更用一个“酸”字加以渲染,就突出了秋风直射眸子的尖利、寒冷和惨烈感,两句词采用比喻、夸张、通感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写出词人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从而为下文“三河年少客”的英雄豪举提拱了典型环境。
后三句写“三河年少客”在林中骑射的情景。
古称善射者为“射雕手”,在西风劲历,寒意刺骨的深秋,竟有英雄少年呼朋引伴、冒风冲寒,驰马弋射,这确是一种粗犷豪举,一个“醉”字,更是醉态淋漓,神情毕现,词人以赞赏的笔调刻画了这一幅深秋醉射图,形象生动风格雄健“粗豪”两字,更是感情贯注,笔力千钧。
陈维崧<沁园春·十万琼枝>译文与赏析原文:沁园春·十万琼枝陈维崧〔清代〕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
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
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
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
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注释:困:倦怠状。
胜(shēng):承受。
南内:南宫。
朱元璋定都南京,此处指明皇城。
西清:皇宫中游宴处。
十四楼:明南京官伎所居,有“来宾”、“清江”等名,太祖时所建。
珠珰(dāng):耳装饰以明珠曰珰。
潮打孤城: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诗意。
五陵: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此指明太祖孝陵。
石马:贵族陵墓前以石雕成动物形状,以为饰物。
生绡:生丝织成之薄绸。
此处指代画幅。
水天闲话:李商隐有《水天闲话旧事》。
江海余生:用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意。
译文:画上数枝梅花,盘曲昂健如海龙,轻盈铺张如鲸喷。
倦怠好似不能承受烟气,娇弱好似害怕雨水。
香气飘到南宫,疏影落在西宫。
两岸的亭台中,歌舞管弦声飘上天际,那是十四楼中歌颂太平。
是谁争着玩赏?是那些佩戴珍珠玉佩的达官贵人。
如今潮水拍打孤城,只有商女船头的月儿独自明亮。
可叹夜里啼叫的乌鸦,明孝陵前的石马,落花带着恨意,流水默默流淌。
寻过去又好像没有,看起来像梦一样,是用泪化成的这幅画。
带着这卷画,我将与水天相伴,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赏析:1671年(康熙十年)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序,嘱咐他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也即心怀兴亡之痛的隐逸之流。
徐自南京归,成《钟山梅花图》,阳羡词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调题咏殆遍,形成一次相当独特的凭吊故国的联吟酬唱格局。
从“意”的大处看,则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遗民心绪。
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
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原文|译文|赏析
《沁园春·咏菜花》是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词把菜花写得明丽鲜艳,婀娜多姿,贴切而又传神。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咏菜花》原文
清代:陈维崧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
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
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
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
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
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译文及注释
①离离:繁茂貌。
②旖旎(yǐ nǐ):繁盛,轻盈柔顺。
③“鹅黄”句:指菜花之娇嫩。
赏析
此词咏菜花,并未明言“菜花”,却处处把菜花写得明丽鲜艳,婀娜多姿,贴切而又传神。
上片描绘旖旎春光,大地美景。
先写杏腮低亚,柳丝浅拂,作为衬托,再写菜花“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下片写其娇艳。
“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
”此花娇处,能使观里夭桃断肠。
结句更渲染出春光无限。
全词工丽别致,曲尽其妙,鲜艳明媚,含蓄蕴藉。
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出自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⑴赤壁矶:即黄州赤壁。
⑵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
⑶区宇:即寰(huán)宇,宇宙。
⑷万骑:借指孙刘联军。
⑸貅(xiū)虎:猛兽,指军队,勇士。
⑹列炬(jù):猛烈的火炬。
列,同烈,火势猛。
⑺鱼龙怒: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
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
⑻卷长波: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
⑼曹瞒(mán):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
⑽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⑾形胜地: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
⑿兴亡处: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⒀傍:同旁。
⒁春:春色,此用如动词。
⒂金缕(lǚ):指嫩黄色的柳条。
化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参考译文】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
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
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
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
现在又怎样呢?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
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
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创作背景】《满江红·赤壁怀古》写于1219年左右(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作者这时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城州外有赤壁矾,又名赤鼻矾,传说是三国战场,词人过此,也难免不发思古之念,故写了这篇赤壁怀古。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陈维崧《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一首词,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整首词直抒胸臆,读来令人感到慷慨悲凉。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原文
清代:陈维崧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及注释
①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
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②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
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③东京:指开封。
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
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④惊风:大风。
落帽:用孟嘉典故。
《晋书》载: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
某年重阳,桓温在龙山设宴,有风至,吹落孟嘉帽,嘉不知觉。
温命孙盛作文嘲嘉,嘉即答之。
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此事反映了东晋名士注重清谈玄理、忘情于物外的韵致。
作者隐以孟嘉的文采风流、雅量高致自拟,照应前文之“席帽聊萧”,亦为后文伏笔。
⑤飘瓦:飘洒屋瓦之上。
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⑥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⑦离披:散乱状。
⑧从:因此。
⑨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
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
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⑩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亚:次一等。
⑾侯嬴:战国时魏人。
年七十而为大梁夷门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为执辔驾车,迎为上客。
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请魏援。
魏王授意统帅晋鄙中途停兵不前,侯嬴献计盗取兵符,椎杀晋鄙,却秦救赵。
秦兵退后,侯嬴北向自刎。
此处作者亦以侯嬴自况。
⑿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作者简介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字其年,号迦陵。
宜兴(今属江苏)人。
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