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语文教学与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138.4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方向摘要:高职高专自身的生源状况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有其特定的教学环境、教授对象。
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许多教师一直在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改革,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1.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状况1.1 心理状况方面经过高考学生在人生的转折关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身处不同的环境,差距使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业的态度,阻碍着自身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1.2 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社会的市场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高职高专学制三年,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这样,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很难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大学语文处境艰难。
2.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
从《标准》可以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从而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
然而,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授中,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冈,出现实际目标的偏颇。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语文基础薄弱,不具备很好的语文自学能力和文学修养,在教授大学语文课时,教师们不得不首先把精力投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在教材所规定的范文的解读上,难免顾此失彼,讲授的仍旧是中学语文教师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弱化了对学生“语言文学修养”的培养,进而难以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