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地球的自转1
- 格式:ppt
- 大小:747.00 KB
- 文档页数:2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借助地球仪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自转的现象,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其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析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3分钟)2.请同学演示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运动方向是什么样的?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
1.昼夜现象的产生教师:阅读教材,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
学生: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是夜半球,这就产生了昼夜。
2.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教师:B地是不是永远处于黑夜?这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不会,随着地球自转,B地转到有太阳光的一面就是白天。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教师:假如地球停止自转,还存在昼夜现象,但是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产生。
教师:当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还会使得不同经度地区时间产生差异。
对比A地和B地,谁先日出。
学生:A地。
教师总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说来,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早,这就产生了时间差异。
完成教材第23页活动第2题。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初中地理之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很快,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正好面对
太阳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白天;而当地球的某一部分背离太阳的
时候,这个地方就是黑夜。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全球范围内都会
有白天和黑夜的轮换。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环绕地球自转轴的地理经线和纬线的形成。
地理经线是从北极到南极延伸的线,常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纬线是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线,被用于划分地球的不同气候带及确
定地点的纬度。
地球自转还对天气产生了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较快,地
球表面的大气层也会随之旋转。
这种旋转带来了风的形成,控制了
气候的变化。
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地球的形成、地理分布、气候和天气等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特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及其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很重要。
希望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而神奇的星球。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等。
下面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由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观察星空时看到星星和太阳似乎是从东向西移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每小时1667公里,而在极地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离地球自转轴最远,所以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地区离轴最近,自转速度最慢。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不断地旋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白天,而当太阳照射不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黑夜。
2. 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很多自然现象,例如风、水流动方向的影响就与地球自转有关。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略微扁球形状、离心效应等现象。
3.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大气环流的产生。
地球上由于热力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大气环流。
而地球的自转则加重了大气环流的不规则性和多样性。
4. 天文现象地球的自转对于天文现象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自转使得星空和太阳看起来是从东向西移动的。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性1. 作为计时标准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地球自转成了计时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一天24小时的由来。
2. 影响气候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气候的季节变化,例如昼夜温差的产生、风向的变化等。
3.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球形状,南北极相对赤道地区而言凸出。
这对地球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地球自转的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年级地球公转自转知识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日常运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自己轴心的运动,而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太阳、星星和月亮等天体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
地球的自转速度非常快,每小时约1600公里。
地球的自转也使我们出现了昼夜的变化。
当地面被太阳照射时,我们就会看到白天;当地面背向太阳时,我们就会看到夜晚。
地球自转的周期称为“日”,一个日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这个周期叫做“年”,大约需要365.25天。
由于现实中没有四分之一天,所以每四年就会多出1天,因此会设置闰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并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同的。
1月初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而在7月时则距离最远。
这就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
一方面,它们是我们计算一年季节变化和制定日历的重要依据。
此外,地球极地区域越接近北极或南极,一年四季的昼夜时间差距也越大。
在极地时区的一些地方,在冬天的时候会出现极夜现象,而在夏天则会出现极昼现象。
此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给我们带来了风、潮汐等自然现象。
例如,地球自转带来的离心力导致赤道附近地面较快,空气也会相应地流动。
这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风的产生。
地球公转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变化,引起了海洋和大气的温度变化,使得潮汐和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发生。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独特星球,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了解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初中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我们将详细介绍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1. 自转: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圈需要24小时,这个运动被称为自转。
地轴是垂直穿过北极点和南极点的虚拟轴线,地球绕着这个轴线旋转。
由于自转造成了白天与黑夜、日出与日落的交替。
(a)白天与黑夜:当你站在地面上时,会看到太阳冉冉升起和渐渐下山。
这正是因为地球不断自转所引起的现象。
当你所处位置正好在太阳光照射范围内,你会经历白天;当你离开那个范围,就会进入黑夜。
(b)日出与日落:日出发生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之际,在此之后日光会逐渐覆盖地球的各个部分。
日落则是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时,天空将逐渐变暗。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因地点和季节而异,这是因为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有所不同。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次公转周期约为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这个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a)季节交替: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而非圆形,使得离太阳更近(近日点)的时候极端温暖,远离太阳(远日点)时寒冷。
这就是造成四季交替的原因。
当北半球朝向太阳时,它会经历更多的光照和热量,这是北半球的夏天;而当南半球朝向太阳时,则是南半球的夏天。
(b)昼长夜短与昼短夜长: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不同纬度上白天和黑夜长度的差异。
在靠近北极或南极的地区,由于地球倾斜角度的影响,夏季白天会很长而晚上很短;在冬季则正好相反。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意义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a)时间计算:我们的日历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来制定的。
了解自转和公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计算时间、安排生活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