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87
【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治疗右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眩晕规范诊疗首先应当掌握的技能是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
BBPV是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的缩写,中文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良位,又称耳石症(otolithiasis),是一种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易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数据表明,该病约占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
BBPV按受累半规管分类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分为水平半规管管耳石和嵴帽耳石;3.前半规管BPPV:少见,约占1%~2%;4.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后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检查方法::Dix-Hallpike法。
Dix-Hallpike试验中患耳向地时出现略带扭转成份的垂直上跳性眼震提示结果阳性。
1.病人坐在检查台上2.头部从身体中线向被检侧转45°3.检测者将病人颈部托住仰躺下并与水平面大约成30°复位方法后半规管复位方法包括Epley法,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
Epley手法复位解析1. 病人坐在检查台上2.头部从身体中线向被检侧转45°3.检测者将病人颈部托住仰躺下并与水平面大约成30°4.头向健侧转90度5.头继续向健侧转90°,面朝地面6.坐起,低头保持15-20分钟后半规管耳石检查及复位视频(右后半规管)视频水平半规管耳石的诊断:水平半规管管耳石:Roll test检查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可略带扭转成分),持续时间<1>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Roll test检查诱发水平离地性眼震,持续时间≥1 min,且与体位维持时间一致,则可判定为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6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概述
1、前庭系统疲劳现象产生的部位可能在()
A、前庭中枢
B、前庭神经突触处[正确答案]
C、半规管
D、椭圆囊
E、球囊
2、前庭系统习服现象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容易被相同的反复刺激所诱发
B、产生时间以小时或日计
C、没有方向性[正确答案]
D、一侧前庭习服可传递到对侧
E、产生习服后可存在数周至数月
3、BPPV按半规管分类,最常见的类型是()
A、后半规管BPPV[正确答案]
B、水平半规管BPPV
C、前半规管BPPV
D、多半规管BPPV
E、垂直半规管BPPV
4、关于半规管的位置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双侧的外半规管平行
B、上半规管与对侧的后半规管平行
C、三个半规管相互垂直
D、上半规管与对侧的后半规管垂直[正确答案]
E、外半规管与水平面呈3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一、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是一种常见的
内耳平衡障碍的疾病,主要特点是短暂的眩晕发作,由头部位置改变引起。
眩晕通常与特定的头部位置有关,如翻身、低头或抬头等动作。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临床表现
1.眩晕症状: 眩晕通常发作在特定的头部位置改变时,持续时间较短,
可能伴随头晕、恶心,有时伴有耳鸣。
2.头位性眼震: 在特定头位时可出现眼球迅速的无自主性颤动。
3.平衡障碍: 患者在特定头位时可能感到平衡不稳。
三、诊断
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情况,包括发作触发因素、
持续时间等。
2.头位试验: 通过特定的头位试验可以诱发眩晕症状,帮助医生做出诊
断。
3.听力检查: 排除其他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
四、治疗方法
1.姿势训练法: 医生会教患者一系列头部位置变换的动作,帮助耳石回
流至正确位置。
2.药物治疗: 包括镇静剂、抗晕药等,用于缓解眩晕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的眩晕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五、预后
大多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够完全康复,有少数病例可能
发生复发。
六、结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但容易治愈的内耳疾病,及时诊断和有效治
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眩晕类型,据报道患病率为每10万人10.7至64.0例,终生患病率为2.4%。
这种眩晕的特征是短暂的旋转感觉,持续时间不到1分钟,通常是由于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的变化而引起。
眩晕症通常发生在病人上床或下床、在床上翻身、头后仰或前屈的时候。
即使偶有报告BPPV的患者存在持续性头晕和失衡,但是追问病史总是提示他们的症状随着头部位置的改变而加重。
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
BPPV的发作通常是没有已知原因的,尽管部分病例报道可能与头部创伤、长时间的平卧姿势(例如,在牙医诊室或发廊)或内耳的各种疾病有关。
BPPV通常是反复发作和自发缓解的,年复发率约为15%。
BPPV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摔倒和受损的风险将有所增加。
特发性BPPV的患病率在老年人和妇女中增加,发病高峰在50至6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1至3:1。
据报道,BPPV还与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以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有关——这种关联不能用年龄或性别来解释。
BPPV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耳石从囊性耳石的黄斑处脱落并进入半规管。
当头部相对于重力的静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耳石碎片会移动到半规管内的新位置,导致虚假的旋转感。
BPPV通常发生在后半规管,这是最依赖重力的管道,这类BPPV占所有病例的60%至90%。
然而,BPPV累及水平半规管的患者比例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累及该部位比累及后半规管更有可能自发缓解。
BPPV很少累及前半规管,可能是因为前半规管位于迷路的最上方,在那里耳石碎片不太可能被困住。
策略和证据BPPV必须与其他更严重的急性或偶发性眩晕病因相鉴别。
病史记录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以区分中风、前庭神经炎和BPPV。
检查应包括持续性眼球震颤的眼动测试、垂直眼球错位和提示中枢原因的前庭反应模式。
据报道,这种测试对中风的诊断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早期使用磁共振成像更准确。
如果头部相对于重力位置的变化引起BPPV的症状并引起BPPV的特征模式,则支持BPPV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