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96.90 KB
- 文档页数: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
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流行病学占末梢前庭疾病的20-40%10.7-64/100,000人群占老年人群的9%,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妇女发病率比男性高,约1.6~1或2~1发病原因BPPV多数病因不详,属于特发性原因(50%-70%)。
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致耳石沉积于半规管或壶腹嵴。
发病原因发病原因患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正常对照组仅为4%骨质疏松症与BBPV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联系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Schuknecht 提出的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嵴顶结石症的特点患者处于激发体位眩晕立即出现;激发体位不改变,症状就持续存在。
它可发生于后半规管也可发生于水平半规管,这种类型的BPPV相对少见。
发病机制2. 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Hall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提出管石症概念: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转至激发位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发生移位,牵拉壶腹嵴,使该半规管的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眩晕及眼震。
管结石症有以下特点患者处于激发头位后眩晕的出现有1—40s的潜伏期;眩晕和眼震的强度波动,先重后轻,时程不超过60s。
管结石症是BPPV最常见的类型。
BPPV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上半规管性BPPV(SC-BPPV)混合型BPPV(C-BPPV)BPPV的临床类型发病率PC-BPPV, 占83%HC-BPPV, 为11%SC-BPPV, 仅6%C - BPPV, 较少见可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临床表现及特征BPPV好发于中年人,男女之比为1:2平均年龄54岁典型发作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临床表现及特征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发生率最高。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
Barany(1921)首次报道本病,Dix和Hallpike 建立了Dix-Hallpike变位试验检查法,Schuknecht提出本病症状源于后半规管壶腹嵴功能异常。
本病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之一。
【流行病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列为首位。
粗略估计其发病率在日本为10.7~17.3/10万(Mizukoshi等,1988),在美国约为64/10万(Froehling等,1991)。
发病年龄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
【病因】约半数病人的病因仍不明确,半数病人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星期,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致颈部“挥鞭伤”等。
病毒性神经炎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内耳血循环障碍。
耳部其它疾病,如中耳及乳突炎,耳部手术后,药物性耳中毒等。
【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病(Cupulolithiasis)学说:Schuknecht(1962,1969)提出:变性的耳石从椭圆囊斑处脱落,此种碱性颗粒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嵴顶,引起的内淋巴与嵴顶处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正常情况下,两处重力作用相同),导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
根据半规管生理学原则,当激发的头位不变时,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嵴顶也偏斜不变,故引起的眩晕及眼震应持续存在。
但是,实际情况是:此种眩晕或眼震仅持续数秒钟而停止,显然,眩晕及眼震并非由于重力直接作用于嵴顶所致。
另外,根据解剖位置分析,当头位处于悬垂位时,后半规管嵴顶接近于中间位置,故不可能产生重力的矢量。
但乙醇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支持了此学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和治疗
董红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15)11
【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
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前庭周围性疾病.BPPV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头外伤、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手术、内淋巴积水、前庭神经炎、中耳病变等有关.治疗可采用手法复位法;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顽固病例可以
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总页数】4页(P1662-1665)
【作者】董红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3001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3
【相关文献】
1.2例轻嵴帽: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分析 [J], 张碧茹;徐嘉宝;曾丽娜;陈勇明;谢晓雯
2.突发性耳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J], 冯娟娟;程泽星;沈永华
3.突发性耳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J], 孙国义
4.青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 [J], 冯应平
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与病因分析 [J], 肖利杰;荣良群;魏秀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03临床研究3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的一种,多数患者症状很快就会缓解,或经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复位即可治愈,但是部分患者症状较为顽固,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本次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地证据。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8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0例,其中54例女性,66例男性,年龄分布为20~74岁,平均年龄为47.8±11.9岁,病程分别为11~38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诊断标准,且均已排除精神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1.2 检查方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王 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喉科 北京市 100144【摘 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8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0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本次研究中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主要合并症包括迷路炎、高血压、循环缺血及突发性耳聋等;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因素为合并中耳疾病、脑力劳动、过度劳累、精神和心理因素及全身疾病等。
结论: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对全身疾病、精神和心理因素、过度劳累、合并中耳病史等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干预。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调查,包括眩晕发作情况:发作形式、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眩晕特征等;对患者进行家族史调查,进行相关听力学、头部MRI 、椎动脉彩超、颈椎X 线片检查,重点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询问:包括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迷路炎、后循环缺血及耳科手术史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旋转性眩晕,特别是头部改变位置时。
本文将详细介绍BPPV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内耳中的钙结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的。
半规管是内耳的一部分,起着平衡和空间定位的作用。
当钙结石脱落时,会干扰半规管正常的运动,导致眩晕感。
BPPV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年龄相关,老年人更容易患上。
BPPV的典型症状是眩晕发作时头部改变位置。
例如,当你转动头部、抬头或低头时,会感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
这种眩晕通常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但可以重复发作。
有些人还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会影响日常生活,使人感到不适和困扰。
确认BPPV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头位试验来触发眩晕发作,以确定是否患有BPPV。
此外,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眼震检查,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重置钙结石的位置,使其返回到内耳的恒定腔。
这些头部动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包括埃佐法(Epley maneuver)、哈纳法(Semont maneuver)和原位耳顶转位法(Liberatory maneuver)等。
这些动作的目的是通过重力帮助钙结石重新定位,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在进行头部动作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短暂的眩晕发作。
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通常,经过几个疗程后,眩晕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动头部,以免触发眩晕发作。
除了头部动作治疗,药物治疗也可以用于缓解BPPV的症状。
例如,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抗晕动药物,如安定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眩晕感和恶心。
但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BPPV。
对于患有BPPV的患者来说,预防复发也非常重要。
他们应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以减少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