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第九章丸剂与滴丸剂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63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80(理论54:实验26)总学分数:4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药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它是以物理、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药物的性质和医疗要求,用现代化制剂的手段,将药物制成符合医疗需要的剂型,再将其安全、有效、稳定的用于临床。
中药制剂技术在药物研究和新药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新药成果快速转化、促进药物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已成为药物基础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联系人和指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药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同时兼顾国家执业中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以及初、中级卫生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是中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各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一定基础,同时适当兼顾国家执业中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以及初、中级卫生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数,构建基础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2)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互渗透体、互为一体的课程设计。
十五章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制剂,一般供口服用。
丸剂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中药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三类。
一般丸剂就指中药丸剂。
第一节中药丸剂一、含义、分类与特点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 中药) 等:1 .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 .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 .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 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 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 .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 .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
6 .微丸( 中药) 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2 .5mm 的小丸,称为微丸( 中药) ,与下述的西药微丸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
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巳很少使用。
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 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
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
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中药丸剂的主体由药材粉末组成的,因此,所加人的辅料赋形剂主要是一些润湿剂、粘合剂、吸收剂或稀释剂,从而有助于丸剂的成型。
十五章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制剂,一般供口服用。
丸剂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中药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三类。
一般丸剂就指中药丸剂。
第一节中药丸剂一、含义、分类与特点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 中药) 等:1 .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 .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 .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 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 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 .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 .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
6 .微丸( 中药) 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2 .5mm 的小丸,称为微丸( 中药) ,与下述的西药微丸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
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巳很少使用。
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 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
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
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中药丸剂的主体由药材粉末组成的,因此,所加人的辅料赋形剂主要是一些润湿剂、粘合剂、吸收剂或稀释剂,从而有助于丸剂的成型。
滴丸剂
(一)定义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均后,滴入不相混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二)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滴丸剂在生产与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基持包括水溶性基质和非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6000、明胶和硬脂酸等。
2.冷凝剂必须安全无害,常用的有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和水等。
3.滴丸应大小均匀,泽一致。
4.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使用、储藏的要求,在滴制成丸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
5.除另有规定外,滴丸剂宜密封储存,防止受潮、发霉、变质。
(三)重量差异滴丸剂重量异的限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平均数量重量差异限度
0.030g以下或0.030g ±15%
0.030g以上0.30g ±10%
0.30g以上±7.5%
(四)检查法取滴丸剂20丸,精密称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重量。
每丸得量与平均重相比较,超出量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多于2丸,并不得有1丸超出限度1倍。
(五)包衣滴丸应在包衣前检查丸蕊的重差异,符合上表规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六)溶解时限照片剂崩解时限项下规定的装置,但将金属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mm;除另有规定外,取滴丸应在1小时内溶散并通过筛网,如有残存不能溶散并筛,频另取6丸,各加挡板1块进行复试应符合规定。
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可改在人工胃流(按胶襄剂项下规定配制)中进行检查,亦应符合上述规定。
第10章丸剂一、概述1、丸剂的含义与特点1.1含义: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赋形剂混合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丸剂达209种,约占成方制剂467种的44.8%。
1.2特点:1)溶散、释放药物缓慢,可延长药效,降低毒性、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病后调和气血;2)不仅能容纳固体、半固体药物,还能较多的容纳粘稠性药物和液体药物;3)制法方便;4)水溶性基质滴丸具有速效作用;5)可利用包衣掩盖不良锈味;6)服用剂量大,儿童服用困难;7)生产操作不当易致溶散、崩解迟缓。
2、丸剂的分类2.1 按制备方法分类:1)塑制丸:如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2)泛制丸:如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3)滴制丸:如滴丸。
2.2 按赋形剂分类: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此外,凡直径小于2.5 mm的各类丸剂统称为微丸。
二、水丸1、水丸(水泛丸)的含义与特点***1.1含义: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处方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赋形剂经泛制而成的丸剂。
1.2特点:1)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吞服,不宜吸潮;2)分层泛丸,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使药物控释或缓释;3)较易溶散,显效较快;4)生产设备简单。
但操作工序较长,易污染。
2、水丸的赋形剂**2.1 水:使用新煮沸的冷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
处方中引湿性、可溶性药物或剧毒药,可先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再泛丸。
2.2 酒:常用黄酒(含醇量12%-15%)或白酒(含醇量50%-60%)。
当水泛丸粘性过强时,可用酒代替。
2.3 醋:常用米醋(含醋酸3%-5%)。
醋有助于增加药粉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利于吸收,提高药效。
2.4 药汁:1)纤维性强的植物药(大腹皮、丝瓜络等)、质地坚硬的矿物药(磁石、自然铜等)可制成浸体液供泛丸用;2)树脂类药物(乳香、没药等)及浸膏、胶类、可溶性盐等药物,可溶解后作黏合剂;3)乳汁、胆汁、竹沥等可加水适当稀释后使用;4)鲜药(生姜、大蒜等)可榨汁用。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丸:丸是指由细粉或药物提取物与适当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药丸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
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记载了四物屯古李逸婉如"早期的药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品种繁多、制作精良、理论完善的大剂型。
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序》指出:“药性适宜者可服药”,《玉函经》说:“服药者可祛风散寒,破积消坚。
”“苏神・梁芳”说:“大毒药必须用药丸。
”自汉晋以来,就有人提出“丸宜养”和“丸宜养”药丸服用后在胃肠道内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效果持久。
它能延缓毒性、刺激性和刺激性药物的吸收,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
因此,丸剂常被用于慢性疾病或长期疾病引起的虚弱的临床治疗,以及用于疾病后的气血调节。
丸在制备过程中可含有固体、半固体药物和粘稠液体药物。
这种涂层可以用来掩盖它的臭味。
药丸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简单,也适合基层医疗单位自制药丸。
药片仍有一定的缺点,如剂量大,特别是对儿童生产过程漫长,污染机会众多。
操作不当影响崩解和疗效;另一方面,中成药丸剂有效成分的标准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
丸根据其制备方法或赋形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塑料丸根据制备方法分类:指将细药粉与适当的粘合剂混合制成的硬度适中的塑料丸,然后再分成丸如蜜丸、粘贴丸、部分浓缩丸、蜡丸等。
泛制丸:指以适当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细药粉,制成小球的丸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粘贴丸等。
滴丸剂制作:这种方法也称为滴剂聚集法。
该丸剂是通过使用低熔点的脂肪基质或水溶性基质溶解和悬浮主药,并在乳化后使用合适的装置将主药滴入不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而制备的⑵按赋形剂分类的蜜丸:指以蜂蜜为粘合剂的细药粉制成的丸剂根据不同的大小和制备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大蜜丸、小蜜丸和泛丸法制备的水蜜丸。
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或调理气血的滋补药物。
水丸是指以冷开水或酒精、醋、蜂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按处方制成的小球状药丸一般适用于清热解表、燥湿。
丸剂和滴丸剂(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一般滴丸丸重在多少以下∙A.100mg∙B.200mg∙C.300mg∙D.400mg∙E.50mg(分数:1.00)A. √B.C.D.E.解析:2.水丸、糊丸或浓缩水丸含水分不得超过∙A.9%∙B.10%∙C.11%∙D.12%∙E.13%(分数:1.00)A. √B.C.D.E.解析:3.以水溶性强的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一种冷凝液∙A.水与乙醇的混合物∙B.乙醇与甘油的混合物∙C.液体石蜡与乙醇的混合物∙D.液体石蜡∙E.液体石蜡与甘油的混合物(分数:1.00)A.B.C. √D.E.解析: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小蜜丸剂所含水分∙A.不得超过13.0%∙B.不得超过13.00%∙C.不得超过14.0%∙D.不得超过15.0%∙E.不得超过12.0%(分数:1.00)A.B. √C.D.E.解析:5.水丸∙A.用水做黏合剂∙B.用淀粉做黏合剂∙C.用蜂蜜做黏合剂∙D.以上均可作为水丸的黏合剂∙E.以上均不可作为水丸的黏合剂(分数:1.00)A. √B.C.D.E.解析:6.滴丸剂的生产中使用的基质十六醇还有何名称∙A.甘油∙B.硬脂醇∙C.鲸蜡醇∙D.软脂醇∙E.月桂醇(分数:1.00)A.B.C.D. √E.解析:7.混合基质的特点是∙A.可促进药物吸收∙B.可增加药品的保质期∙C.可降低药物熔化时的溶解量∙D.可增加药物熔化时的溶解量∙E.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分数:1.00)A.B.C.D. √E.解析:8.大蜜丸、小蜜丸、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超过∙A.15%∙B.20%∙C.25%∙D.30%∙E.35%(分数:1.00)A.B. √C.D.E.解析:9.滴丸的制备在药液的温度和滴速不变的情况下什么是决定丸重的主要因素∙A.滴管的长度∙B.滴管口的位置∙C.滴管口的半径∙D.滴管口的形状∙E.滴管口的半径和形状标准答案:C(分数:1.00)A.B.C. √D.E.解析:10.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应当何时入药粉中(不含有树脂、胶类以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A.完全冷却加∙B.降低到一定温度加∙C.趁热加∙D.随时加入∙E.同时加入(分数:1.00)A.B.C. √D.E.解析:11.滴丸剂的生产实际上是将什么制成滴丸的形式∙A.固体药材∙B.液体分散体∙C.固体分散体∙D.以上说法均正确∙E.以上三种均不可以(分数:1.00)A.B.C. √D.E.解析:12.滴丸剂的制备,药液温度升高药滴的表面张力∙A.增大∙B.减小∙C.不变∙D.变为0∙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分数:1.00)A. √B.C.D.E.解析:13.糊丸∙A.用水做黏合剂∙B.用淀粉做黏合剂∙C.用米糊或面糊做黏合剂∙D.以上均可作为水丸的黏合剂∙E.以上均不可作为糊丸的黏合剂(分数:1.00)A.B.C. √D.E.解析:1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丸剂所含水分∙A.均≤18.0%∙B.均≤19.0%∙C.水丸≤9.05,大蜜丸≤15.0%∙D.水丸≤18.0%,水蜜丸≤19.0%∙E.水丸≤19.0%,水蜜丸≤18.0%(分数:1.00)A.B. √C.D.E.解析:15.丸剂一般宜以什么方法储藏∙A.密封∙B.密闭∙C.冷藏∙D.避光∙E.避光冷藏(分数:1.00)A.B.C. √D.E.解析:16.滴丸重除主药以外的附型剂均称为∙A.辅料∙B.干燥剂∙C.基质∙D.黏合剂∙E.润滑剂(分数:1.00)A.B.C. √D.E.解析:17.炼蜜程度分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嫩蜜∙B.中蜜∙C.老蜜∙D.陈蜜∙E.新蜜(分数:1.00)A.B.C.D. √E.解析:18.微丸系指直径小于多少毫米的各类丸剂∙A.1.mm∙B.2.0mm∙C.2.5mm∙D.3.0mm∙E.3.5mm(分数:1.00)A.B.C. √D.E.解析:19.在下列融合物中可作为蜜丸润滑剂的是∙A.蜂蜜与甘油的融合物∙B.石蜡与甘油的融合物∙C.蜂蜜与芝麻油的融合物∙D.石蜡与芝麻油的融合物∙E.石蜡与蜂蜜的融合物(分数:1.00)A.B.C.D. √E.解析:20.蜂蜜炼制老蜜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含水量14%~16%∙B.比重1.37左右∙C.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D.可拉出长白丝∙E.以上说法均正确(分数:1.00)A.B. √C.D.E.解析:21.滴丸剂的制备,在前一滴药丸脱离滴管口时滴管口所残留药量取决于什么因素∙A.滴速∙B.丸重∙C.温度∙D.药液黏度∙E.以上答案均正确(分数:1.00)A.B.C.D. √E.解析:22.滴丸剂检查法应取滴丸剂多少丸,精密称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A.5∙B.10∙C.15∙D.20∙E.25(分数:1.00)A.B.C.D. √E.解析:23.滴丸剂的生产中使用非水物作为基质∙A.不易引起水解∙B.容易引起水解∙C.容易干裂∙D.不易干裂∙E.均有可能(分数:1.00)A.B.C.D. √E.解析:24.滴丸剂的制备滴管口与冷凝液面控制在多少∙A.5厘米以下∙B.10厘米以下∙C.15厘米以下∙D.20厘米以下∙E.25厘米以下(分数:1.00)A.B. √C.D.E.解析:25.滴丸剂的制备,温度过高则丸重有什么变化∙A.丸重减轻∙B.丸重加重∙C.无法成型∙D.无根本影响∙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分数:1.00)A.B. √C.D.E.解析:26.国家标准有关规定供制丸用的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通过∙A.六号筛或五号筛∙B.七号筛或六号筛∙C.八号筛或七号筛∙D.九号筛或八号筛∙E.十号筛(分数:1.00)A. √B.C.D.E.解析:27.滴丸剂的生产中国内常用什么与适量硬脂酸调整熔点∙A.PEG6000∙B.PEG200∙C.PEG20∙D.PEG30∙E.PEGl500(分数:1.00)A.B.C.D. √E.解析:28.浓缩丸∙A.用药物的浓缩提取液制成的丸剂∙B.用药物的浓缩液、浸膏、流浸膏做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C.在原药品基础上将其浓缩制成浓度更高体积更小的丸剂∙D.以上说法均正确∙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分数:1.00)A.B. √C.D.E.解析:29.联苯双脂滴丸达到同等药效,其计量是片剂的∙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E.六分之一(分数:1.00)A.B. √C.D.E.解析:30.滴丸剂能应用于什么样的药物∙A.容易吸收的∙B.不易吸收的∙C.剂量较少∙D.剂量较大(分数:1.00)A.B.C. √D.E.解析:31.水蜜丸∙A.在水丸基础上加入蜂蜜做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B.在蜜丸基础上加入水做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C.用水与蜂蜜的固定比例做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D.用水与蜂蜜的不同比例做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分数:1.00)A.B.C.D. √E.解析:32.作为滴丸剂的机制应具有良好的∙A.表面活性∙B.表面稳定性∙C.化学活性∙D.化学惰性∙E.物理稳定性(分数:1.00)A.B.C.D. √E.解析:33.滴丸剂的生产中使用的基质十八醇还有何名称∙B.水杨醇∙C.软脂醇∙D.硬脂醇∙E.月桂醇(分数:1.00)A. √B.C.D.E.解析:34.除另有规定外,水蜜丸、水丸或浓缩水蜜丸、浓缩水丸应在多少摄氏度以下时行干燥∙A.60∙B.70∙C.80∙D.90∙E.50(分数:1.00)A.B.C. √D.E.解析:35.滴丸剂的制备冷凝液以水溶性可分为几类∙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E.五类(分数:1.00)A. √B.C.D.E.解析:36.关于滴制法制备丸剂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B.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减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C.可使液态药物固态化∙D.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分数:1.00)A.B. √C.D.E.解析:37.滴丸的制备,滴制时能否成型取决于丸滴的什么因素∙A.丸滴的内聚力∙B.丸滴的表面张力∙C.丸滴的黏附力∙D.以上说法均正确∙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分数:1.00)A.B.C. √D.E.解析:38.胶丸与滴丸的共同的特点是∙A.均为药丸∙B.均为滴制法制备∙C.均采用明胶膜材料∙D.均采用PEC(聚乙二醇)类基质∙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分数:1.00)A.B.C. √D.E.解析:39.滴丸的制备中目前国内滴丸机的种类为多少种?∙A.3种∙B.4种∙C.5种∙D.6种∙E.7种(分数:1.00)A.B. √C.D.E.解析:40.灰黄霉素滴丸应选用哪一种冷凝液处方:灰黄霉素1份PEG60009份∙A.含43%煤油的液体石蜡∙B.含43%植物油的煤油∙C.含43%煤油的甲基硅油∙D.含43%液体石蜡的植物油∙E.含43%液体石蜡的乙醇(分数:1.00)A.B.C.D. √E.解析:41.关于丸剂特点说法不对的是∙A.作用缓和持久∙B.可掩盖不良味道∙C.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D.制造设备简单,制造方法简便∙E.以上说法均为丸剂特点(分数:1.00)A. √B.C.D.E.解析:42.冷凝剂必须安全无害,不常用的有∙A.液状石蜡∙B.植物油∙C.二甲基硅油∙D.乙醇∙E.乙醚(分数:1.00)A.B.C.D.E. √解析:43.滴丸剂检查法每丸重量与平均重相比较,超出重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多于多少丸∙A.2∙B.4∙C.6∙D.8∙E.10(分数:1.00)A.B.C.D. √E.解析:44.制备六味地黄丸时,每1000g粉末应加炼蜜∙A.100g∙B.1000g∙C.1500g∙D.2000g∙E.500g(分数:1.00)A.B.C.D. √E.解析:45.水蜜丸、浓缩水蜜丸含水分不得超过∙A.12%∙B.13%∙C.14%∙D.15%∙E.16%(分数:1.00)A. √B.C.D.E.解析:46.下列哪一项是液体药物制成固体滴丸∙A.云香油滴丸∙B.苯二甲酸乙脂滴丸∙C.联苯酸脂滴丸∙D.青霉素滴丸∙E.灰黄霉素滴丸(分数:1.00)A. √B.C.D.E.解析:47.滴丸剂检查法每丸重量与平均重相比较,不得有多少超出限度1倍∙A.1∙B.2∙C.3∙D.4∙E.5(分数:1.00)A. √B.C.D.E.解析:48.蜜丸∙A.用水做黏合剂∙B.用淀粉做黏合剂∙C.用蜂蜜做黏合剂∙D.用米糊或面糊做黏合剂∙E.以上均可作为蜜丸的黏合剂(分数:1.00)A.B.C. √D.E.解析:49.滴丸的制备药液滴的内聚力用什么符号来表示∙A.Wa∙B.Wb∙C.Wd∙D.We∙E.Wc(分数:1.00)A. √B.C.D.E.解析:50.滴丸的制备药液与冷凝液间的黏附力用什么符号来表示∙A.Wa∙B.Wb∙C.Wd∙D.We∙E.Wc(分数:1.00)A. √B.C.D.E.解析:二、X型题(总题数:18,分数:18.00)51.存放蜜丸过程中发霉生虫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包装不严,在储存中污染√B.药料加工炮制不净,残留微生物或虫卵等√C.蜂蜜炼制不到程度,消毒不严格以至于蜂蜜中含有虫卵D.制备操作中卫生条件差被污染√E.蜂蜜质次,含果糖少,不能起防腐作用解析:52.滴丸基质应具备的条件是(分数:1.00)A.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影响主药的疗效√B.要有适当的比重C.对人体无害√D.在常温下为液态E.熔点较低,在一定的温度(60~100℃)下能熔化成液体,而遇骤冷又能凝固成固体√解析:53.滴丸剂的生产中下列基质中哪几项是水溶性基质(分数:1.00)A.聚乙二醇√B.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C.硬脂酸D.单硬脂酸甘油酯E.虫蜡解析:54.滴丸剂的生产中下列基质中哪几项是水溶性基质(分数:1.00)A.硬脂酸钠√B.鲸蜡醇C.硬脂酸D.泊洛沙姆√E.硬脂醇解析:55.制造六味地黄丸组分的粉碎应采取的粉碎方法是(分数:1.00)A.单独粉碎法B.串料法√C.串油法D.干法粉碎E.湿法粉碎√解析:56.大蜜丸一般采用什么材料包装(分数:1.00)A.小瓷瓶B.纸袋C.塑料袋D.塑料盆√E.蜡纸盒√解析:57.生产滴制胶丸时,理想的操作条件应包括(分数:1.00)A.车间温度20℃以下√B.车间温度2512以下C.车间相对湿度75%以下√D.滴头温度40℃~7012E.滴头温度60℃~7012解析:58.基质与滴丸的形成与以下哪些条件有密切联系(分数:1.00)A.温度B.溶出度√C.稳定性√D.溶散时限√E.药物含量√解析:59.滴丸可以外用于人体的哪些部位(分数:1.00)A.耳√B.鼻√C.眼√D.直肠√E.阴道√解析:60.蜜丸变硬的原因是(分数:1.00)A.用蜜量不足√B.蜜温过低√C.炼蜜过老√D.含胶类药材多√E.药粉过粗解析:61.关于滴丸冷凝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不与主药相混合√B.不与基质发生作用√C.不影响主药疗效√D.有适当的密度√E.所用冷凝液黏度尽可能小解析:62.目前滴制法不仅能制成球形丸剂,而且也可制成(分数:1.00)A.圆片形√B.菱形C.橄榄型√D.正方体E.椭圆形√解析:63.下列哪些药物属于丸剂范畴(分数:1.00)A.水丸√B.蜜丸√C.水蜜丸√D.浓缩丸√E.糊丸√解析:64.在滴丸剂生产中混合基质可以调节药品的(分数:1.00)A.吸收速度B.溶出速度√C.吸收时限D.溶散时限√E.药物代谢解析:65.老蜜的炼制应符合哪些条件(分数:1.00)A.手捻之自然粘着,但两手指拉开时出现白丝√B.相对密度1.37左右C.出现翻腾着的均匀淡黄色细气泡D.出现较大红棕色气泡√E.含水量14%~16%解析:66.用于制作水蜜丸的水丸,其炼蜜与水的组成比例错误的是(分数:1.00)A.炼蜜1份+水1份√B.炼蜜1份+水2份√C.炼蜜1份+水5份√D.炼蜜1份+水4份√E.炼蜜1份+水3份解析:67.蜂蜜炼制不到程度,蜜嫩水多可导致蜜丸(分数:1.00)A.表面粗糙B.皱皮√C.蜜丸变硬D.反砂√E.无任何影响解析:68.滴丸剂的生产中下列基质中哪几项是水溶性基质(分数:1.00)A.单硬脂酸甘油酯B.硬脂酸C.硬脂酸钠√D.甘油明胶√E.硬脂醇解析:。
第九章中药丸剂、滴丸剂一、A型选择题1、下列关于丸剂的叙述错误的为 EA.微丸在胃肠道的分布面积大,吸收较快B.微丸可根据需要制成速效、缓释或控释制剂C.微丸剂可以通过包衣的方法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提高稳定性D.微丸可装入硬胶囊中服用E.微丸剂主要供内服,也可外用2、以水溶性强的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哪—种冷凝液 DA.水与乙醇的混合物B.乙醇与甘油的混合物C. 液状石蜡与甘油的混合物D.液状石蜡E.甘油3、关于滴丸的叙述错误的为 CA.滴丸剂中常用的基质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类B. 生产设备简单、生产车间内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C.滴丸剂均起速效作用D.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滴丸,便于携带和服用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4、滴丸与胶丸的相同点是 BA.均为药物与基质混合而成B.均可用滴制法制备C.均以明胶为主要囊材D.均以PEG为主要基质E.无相同之处5、滴丸的工艺流程为 AA.药物和基质一混悬或熔融一滴制一冷却一洗丸一干燥一选丸一质检一分装B. 药物—熔融一滴制一冷却一洗丸一干燥—选丸一质检一分装C. 药物一混悬一滴制一冷却一洗丸一干燥一选丸一质检一分装D. 药物和基质一混悬或熔融一滴制一洗丸一干燥一选丸一质检一分装E. 药物和基质一混悬或熔融一滴制一冷却一洗丸一选丸一质检一分装6、药物与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得到BA.胶丸B.滴丸C. 脂质体D.耙向乳剂E. 微球二、X型选择题1、关于滴丸剂中冷凝液的选择原则是ABCDEA.不与主药相混溶B.不与基质发生作用C.不影响主药疗效D.有适当的密度E.有适当的粘度2、滴丸基质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EA.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影响主药疗效B.在常温下保持固态C.基质在60—160℃下能熔化,遇冷立即凝成固体D.有适当的比重E.对人体无害三、问答题1、中药丸剂常用辅料有哪些?2、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第十章中药丸剂、滴丸剂习题答案一、A型选择题1- 5 EDBCBA 6、B二、X型选择题1-2 ABCDE,ABCDE三、问答题1、中药丸剂常用辅料有哪些?答:一、黏合剂1、蜂蜜(1)嫩蜜(2)中蜜(3)老蜜2、米糊或面糊3、清膏或浸膏4、蜂蜡5、饴糖或液状葡萄糖二、润湿剂1、水2、酒3、醋4、稀药汁5、糖汁三、吸收剂碳酸钙、氧化镁、碳酸镁四、崩解剂微晶纤维素、CMC-Na 、CMC 、L-HPC 、HPMC2、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答:一、搓丸法药物+辅料→丸块→丸条→湿丸粒→丸剂→质量检查→包装二、泛丸法 1、手工泛丸起模→成丸→盖面→干燥→包衣2、机械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