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均匀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64
均匀设计基本步骤1、明确试验目的, 确定试验指标。
若考察的指标有多个则一般需要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2、选择试验因素。
根据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进行试验因素的选择, 一般选择对试验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试验;3、确定因素水平。
根据试验条件和以往的实践经验, 首先确定各因素的取值范围, 然后在此范围内设置适当的水平;4、选择均匀设计表, 排布因素水平。
根据因素数、水平数来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表进行因素水平数据排布;5、明确试验方案, 进行试验操作;6、试验结果分析。
建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优化的试验条件。
依试验的目的和支持条件的不同也用直接观察法取得最好的试验条件(不再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7、优化条件的试验验证。
若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出优化的试验条件则一般需要进行优化试验条件的实际试验验证并进一步修正回归模型;8、缩小试验范围进行更精确的试验, 寻找更好的试验条件, 直至达到试验的目的为止。
均匀设计注意事项1、当所研究的因素和水平数目较多时, 均匀设计试验法比其它试验设计方法所需的试验次数更少, 但不可过分追求少的试验次数, 除非有很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否则不要企图通过做很少的试验就可达到试验目的, 因为试验结果的处理需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完成, 过少的试验次数很可能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模型, 也就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最终使试验和研究停留在表面化的水平上(无法建立有效的模型, 只能采用直接观察法选择最佳结果)。
一般情况下, 建议试验的次数取因素数的3~5倍为好;2、优先选用表进行试验设计。
通常情况下表的均匀性要好于表, 其试验点布点均匀, 代表性强, 更容易揭示出试验的规律, 而且在各因素水平序号和实际水平值顺序一致的情况还可避免因各因素最大水平值相遇所带来的试验过于剧烈或过于缓慢而无法控制的问题;3、对于所确定的优化试验条件的评价, 一方面要看此条件下指标结果的好坏, 另一方面要考虑试验条件是否合理可行的问题, 要权衡利弊, 力求达到用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收益的效果。
7.均匀试验设计本章要点: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特点;均匀试验均匀性准则,均匀试验基本方法和应用。
重点:因素、水平数确定,均匀试验设计表选择和使用;含有定性因素的均匀设计。
难点:如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求得最佳试验结果,难点就在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SAS 、Minitab 、Mathematics 、MATLAB 、SPSS 等进行,因此必须掌握其中一种,使得均匀试验设计发挥出真正作用。
7.1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与特点均匀试验设计就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分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是部分因子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场合。
试验次数等于因素的水平数, 是大幅度减少试验次数的一种优良的试验设计方法。
和正交试验设计相比,均匀设计给试验者更多的选择,从而有可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期望的结果。
均匀设计也是电脑仿真试验设计(computer experiments)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稳健试验设计(robust experimental design)。
70 年代以来,我国推广“正交设计”方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然而当试验需考察的因素较多,且每个因素有较多的水平时,运用“正交设计”方法所需做的试验次数仍会较多,以至难于安排试验。
设一个试验中有m 个因素,它们各自取了n 个水平.若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这一试验,欲估计某一因素的主效应,在方差分析模型中占n -1个自由度,m 个因素共有m(n -1)个自由度.如果进一步考虑任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共有m C 2个这样的交互作用,每个占(n —1)2个自由度.上述两项自由度之和为m(n-1)+1/2 m(m-1)(n-1)2,若高阶交互作用可以忽略,其试验数必须大于m(n-1)+1/2 m(m-1)(n-1)2。
例如,在一个5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中,试验数必须大于5×2+1/2·5·4·22=50。
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
均匀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用于在有限次试验中寻找最佳的试验条件。
以下是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
1.确定实验目的和响应变量: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确定要研究的响应变量,以便于确定实验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确定实验因素和水平:根据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选择对响应变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实验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为每个实验因素选择适当的水平。
3.制定均匀设计表:根据实验因素和水平的数量,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表进行实验。
均匀设计表是一种特殊的矩阵,用于安排实验并确保各因素水平在实验中均匀分布。
4.安排实验:根据均匀设计表,安排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
确保每个实验条件只被试验一次或多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收集数据: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各实验条件下的响应变量值。
6.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各因素与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7.优化条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优的实验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
这可能涉及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或重复试验。
8.验证和确认: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验证和确认,以证明其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9.总结和报告:整理实验过程和结果,编写详细的实验报告,总
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以上步骤是一个典型的均匀设计过程的基本流程。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7章均匀设计均匀设计:•1978年,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首先提出来•在优选区内利用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点,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适用于试验结果与因素间存在线性关系,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表达主要内容:一、均匀设计表二、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三、均匀设计的应用7. 1 均匀设计表7.1.1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常用均匀表的形式为:Un (r l)或Un*(r l)式中,U ──均匀表的符号;n──要做的试验次数;r──因素的水平数;r=nm ──纵列数,即最多允许安排的因素个数* ── 有更好的均匀性书中附录7给出了许多常用的等水平均匀设计表(P.215~220)均匀试验表的使用1.根据多因素问题的因素数和水平数选择均匀表2.当因素少于均匀试验表中的纵列数时,不能随意挑列。
应按均匀试验表的使用表来安排因素。
因为均匀试验表中,任意两因素间(即任意两列)其分散性是不均匀的。
3. 应优先选择U 右上角加“*”的均匀试验表※因为U 右上角加“*”的均匀试验表有更好的均匀性。
※比较上2表可知,相同因素数的均匀度偏差D ,加“*”的均匀试验表的D较小,表示均匀分散性越好。
均匀度偏差①每个因素在每个水平仅做一次试验。
②任意两个因素的试验点在平面的格子点上,每行每列有且仅有一个试验点。
③任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一般不等价。
④等水平均匀表的试验次数与水平数是一致的7.1.2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①采用拟水平法将等水平均匀表转化成混合水平均匀表②直接用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书附录7P.221~226)——选用水平数高1倍或2倍等水平表,然后用合2为1或合3为1的方法,使合并后的水平数与要求的一致用U 6*( 64)7.2 均匀设计基本步骤——与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相似(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2)挑选因素,确定水平(3)选均匀表,进行表头设计(4)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5)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均匀表没有整齐可比性,试验结果不能用方差分析法,可采用直观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