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目录

一、知识串讲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

2.声音的特性

3.声音的利用、噪音的防治

二、知识巩固

三、参考答案

一、知识串讲

练1、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①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练2、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①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练3、中国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如图所示,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①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练5、二胡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乐器,在演奏时,演员要经常拨动琴弦用来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⑤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练6、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⑤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

练7、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⑤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练8、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⑤

练9、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⑥

练10、聪明的海豚会做算术加减法运算,当驯兽师问海豚“2+3等于几”时,海豚就会敲五下麦克风。实际上是有人在台下吹了5下哨声。哨音海豚能听到而人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海豚的听觉频率为150Hz-150000Hz,台下人吹的哨声是一种故人听不到。⑥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强弱等级

(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常见环境下的噪声等级(如图)

3、噪声的危害

(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练1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⑦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练12、对“0dB”的理解正确的是()⑦

A.0dB说明物体不振动

B.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

C.0dB说明频率低于20Hz

D.0dB说明频率低于20000Hz

练1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⑧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练1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⑧

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戴上防噪的耳塞

C.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

练15、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⑧

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练16、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

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⑨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知识巩固

知识点总结:

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②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

③回声、回声测距★★★

④频率和振幅★★★

⑤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⑥超声波与次声波★★★

⑦噪音的等级和危害★★★

⑧控制噪音的途径★★★★

⑨声音的利用(两种方式)★★★

三、参考答案

练1、【答案】A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练2、【答案】A

练3、【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C。

【总结升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练4、【答案】D

【思路点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就吉他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

练5、【答案】C

练6、【答案】A

【思路点拨】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练7、【答案】C

【解析】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

练8、【答案】音色;响度

有很多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练9、【答案】次声波;20

【解析】人耳一般只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一些次声波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由于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

练10、【答案】20Hz~20000Hz;超声波

【思路点拨】分别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概念。

练11、【答案】D

【解析】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是能提高球员的士气,故不是噪声,故A错误;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是我们要听到的演奏声,这不是噪声,故B错误;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这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正确。

【总结升华】从环保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题目设置不同的情境,考查了从环保的角度区分噪声。

练12、【答案】B

【解析】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的单位,与响度有关,与音调无关。0dB是人们听觉的下限,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所以正确选项是B。

练13、【答案】D

【解析】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了AB两个选择项;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道路修成凹形的,是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练14、【答案】D

练15、【答案】C

练16、【答案】D

【解析】超声波指的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和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有相同之处,需要振动产生,传播也需要介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讲义) 教学内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要素、噪音及其控制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噪音的控制方法 知识梳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鸣膜的振动,弦乐器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 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说明。 (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习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离不开介质),一切体、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不能传声。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月球上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

3、声波 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声波。用可见的水波进行举例,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如弹簧的疏密波),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 习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与水波、弹簧振动波类似的,音叉发声时,会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生活中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______回来形成的。 (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3)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___1___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___2___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4、声速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水中约为1500m/s,钢铁中速度可达5200m/s。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 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 习题:(1)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名校]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郑州外国语中学

八年级同步作业 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随堂检测 1、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 3、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 Hz。它产生的声音 ______(“能”,“不能”)被人耳感觉到。 4、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 答案:1、音调,响度,音色2、高,低,频率,赫兹(Hz)3、3000,不能. 4、强弱,振幅,,远近 5、音色 ◆课下作业 ●基础巩固 1、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的缘故。那么一个大声说话的男声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声相比,音调高的是_______,响度大的是_________。 2、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3、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 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5、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小;B.声音响度太大 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6、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位所发声音不同,主要是声音的频率不同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专题

声现象专题 一、选择题 1.(2019黄石,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道路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音产生 2.(2019孝感,1)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3.(2019毕节,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C.座机电话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波信号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4.(2019天水,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5.(2019湘西州,2)“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回声B.音色C.音调D.响度 6.(2019长春,2)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 A.速度快B.音色好C.音调高D.响度大 7.(2019菏泽,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8.(2019临沂,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 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 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9.(2019徐州,1)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0.(2019巴彦淖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不会产生声音 B.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车后障碍物的 C.滚摆在滚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热机和电动机在能量的转化方式上是相同的 11.(2019通辽,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专题02声现象 一、知识点解析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四、噪声及其防治 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 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二、重点、难点与易错点 ★重点一: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九年制学校吴传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七年级科学声现象分类汇编

声现象分类汇编 (2007年长春市)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2007年天津市)1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2007年天津市 15.声音的咼低叫________ ,它跟声源振动的 ______ 有关 (2007年大连)1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 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 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2007年广州市)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2007年四川自贡市)2、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一一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 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 什么来判断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歌词 (2007年潍坊市)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 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 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八上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八上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1.写出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 (1)风吹树叶的沙沙声:;(2)小河流水的哗哗声:; (3)悠扬的笛子声:;(4)气球吹爆裂的响声:。 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3.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并通过这种介质以的形式传到人耳的。 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的表面一定会出现中国宇航员的身影。设想一下未来的情形:两个登月宇航员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而是不能传声的。 5.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岸上的人说话会把将要上钩的鱼吓跑,这是因为和把声音传过去了。6.北宋的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深夜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1) 能够传声;(2)马蹄声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7.小明无意识地敲了一下桌子,桌子上圆形鱼缸里的金鱼立即受到惊 吓(如图所示),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鱼B.桌子→水→鱼 C.桌子→空气→水→鱼D.桌子→鱼缸→水→鱼 8.在医学上可以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 ) A.声音是一种波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具有能量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其实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在月球上将一只电铃的电路接通,将会发生( ) A.电铃不振动,但能够听到铃声 B.电铃不振动,听不到铃声 C.电铃振动,且听到的铃声比在地球上更响 D.电铃振动,但听不到铃声 1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备战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问题求解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 2.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85m;(2)17m;(3)20m/s 【解析】 【详解】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 由v=s t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第一节第三节

声现象(第一节~第三节)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医生用听诊器检察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学角度是指声音() D. 速度快 C. 响度大.频率高A B. 音色好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3、 )(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4、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A. 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我B 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物C.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D。对该实验的解释不正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5 )确的是(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A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用B.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C.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D.)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7、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洼洼的,其目的是( 增强响度 D. B. 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 增大声音的频率A.减弱回声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得速度最小.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B.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

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寒假讲义 第2课:声现象

第2课:声现象 知识概括 ●声音的产生: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琴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传播 ●声音的传播: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②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④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单位是m/s;影响声速的因素: 介质的种类 ●回声 ①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②听见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增强,觉得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米才能产生回声。 ●声音的特性 ①乐音是物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①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生活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②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7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 ③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发声处(声源处)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传播路径)减弱; (3)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A) (2).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4.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而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

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生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 要大 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入耳是能听到的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竞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15.2010年3月,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 m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比_______传声效果好. 1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练习册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第三节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边说话边把手放在喉咙处,会感到声带在振动,此现象说明( ) A.所有声音均由人的声带产生 B.任何时候声带均是声源 C.声带是人体唯一能发声的器官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 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3.在月球的表面上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原因不明,尚待探索 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5.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气体传声快B.液体传声快

C.固体传声快D.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 6.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慢慢抽出瓶内的空气,发现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其原因是( ) A.真空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 C.离玻璃瓶远点就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 8.以下现象中,用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潜水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10.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2020-2021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章节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 D. 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2.《快乐大本营》的某节目请来了嘉宾张杰.在节目中,他站在门后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唱歌,并让谢娜听声音判断哪一扇门后是张杰.谢娜可以通过声音找出张杰,这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4.信息1: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自己谱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信息3:超娃听到有人喊他,他不用回头就能判断出喊他的人的方位.请综合1、2、3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声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B. 声音能传递信息,但只有固体能传声 C. 晚年音乐家贝多芬是靠骨传导听到声音的 D. 超娃确定声源是根据人的双耳效应 5.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6.下列说法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除掉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B. 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 C. 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及沉船的位置 D. 给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物理】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问题求解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 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BCD。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 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出一种) 【答案】逐渐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所以将会发现声音逐渐变小; [2]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3]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或空气抽不干净。3.如图,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

____。 【答案】丁 【解析】 【详解】 当对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会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大,所以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丁。 4.下面是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正确作答. (1)如图甲,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此实验是用来探究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_____,若瓶内已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小明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看到小纸片跳动的幅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鼓面振动的_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4)如图丁,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_____(选填“大”或“小”),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 【答案】A 减小真空不能传声变大幅度小频率 【解析】 【详解】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故选A; (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减小,若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4][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幅

声现象培优讲义

声现象培优讲义 声音产生的原因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1. 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 A ) A .0.5秒 B .1秒 C .2秒 D .4秒 2.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B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3.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B)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 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B ) A .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次响声 D .四次响声 5. 贝多芬患了耳疾后为了创作,他用一段木棍的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 .利用骨传导听声音 B .牙齿可以发出声音 C .利用气体传声 D .贝多芬不同于凡人,有特异功能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