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诊断弹性成像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剪切波(SWE)及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在乳腺实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剪切波(SWE)及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在乳腺实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引言:乳腺实性病灶是指乳房组织中的肿块或包块,包括乳腺增生、囊实性结节、腺病变和乳腺癌等疾病。
正确诊断乳腺实性病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和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ARFI)成为乳腺实性病灶诊断的新方法。
本文将从两种成像技术的原理、诊断价值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剪切波(SWE)成像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播速度变化来评估组织硬度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激起组织内深部的弹性波,通过超声线性阵列探头记录并分析传播速度,进而计算出组织的硬度。
相比传统B超成像,剪切波成像不仅可以提供肿块的大小、形状等信息,更能提供肿块的弹性特征。
剪切波成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无创性。
由于采用超声波作为激发源,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或不适;其次,实时性较好,成像速度快,能提供定量数据和图像;第三,空间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组织内部的结构;第四,可重复性好,适合长期观察疾病的变化。
二、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的原理与特点ARFI是利用超声波对组织施加辐射力,并通过测量物体形变的特性来推断组织的硬度。
其原理是在超声成像中使用特定的束斑模式产生一个辐射力,产生的应变迅速蔓延,并被激发源所监测到,通过处理和分析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变化,可以得出组织的硬度信息。
ARFI成像的特点如下:第一,定量化程度高,能够提供组织硬度的具体数值;第二,成像速度快,可在几秒钟内完成;第三,对于深部组织也有较好的成像效果;第四,对于小肿块的检测敏感度较高。
三、剪切波(SWE)和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在乳腺实性病灶中的应用1. 诊断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导致乳房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乳腺b超弹性评分标准乳腺b超弹性评分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通过对乳腺组织的硬度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疾病的情况,对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将介绍乳腺b超弹性评分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1. 弹性评分标准。
乳腺b超弹性评分通常采用5分制,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五个等级,分别代表不同的组织硬度。
其中0分代表组织极软,1分代表组织较软,2分代表组织中等,3分代表组织较硬,4分代表组织极硬。
医生通过触诊和b超检查,根据乳腺组织的硬度,进行评分,从而判断乳腺疾病的情况。
2. 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
乳腺b超弹性评分主要用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通过对乳腺肿块进行b超检查,并结合弹性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块的性质。
一般来说,恶性肿块的硬度要大于良性肿块,因此弹性评分可以作为判断肿块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乳腺b超弹性评分还可以用于乳腺炎、乳腺增生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乳腺增生则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
通过评估乳腺组织的硬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乳腺b超弹性评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分过程需要细致、耐心,医生需要熟练掌握b超仪器的操作技巧,以保证评分的准确性。
其次,评分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导致诊断偏差。
最后,乳腺b超弹性评分只是乳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最终诊断结果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乳腺b超弹性评分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通过对乳腺组织硬度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疾病的情况,对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评分技巧,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应变式弹性成像与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我们来了解一下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原理与特点。
应变式弹性成像是通过人工手动压迫乳腺组织,观察组织的变形程度,来评估组织的硬度与弹性。
而剪切波弹性成像则是通过产生机械振动或声波传导,测量组织内剪切波的传播速度,从而计算出组织的弹性模量,以反映组织的硬度。
两种技术在原理上有所不同,但都能够提供客观的组织弹性信息,对于乳腺结节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能够直观地呈现出结节组织的硬度信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尤其是对一些乳腺纤维瘤、囊性乳腺病变等良性结节,其组织较软,与恶性结节有所不同,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更好地将两者区分开来。
对于一些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的结节,弹性成像技术也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除了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优势外,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它不仅可以用于乳腺结节的评估,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部位的肿块、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
而且,弹性成像技术的操作简便、无创伤,对患者无痛苦,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感,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广泛好评。
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结节的诊断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乳腺组织的解剖结构复杂,受到周围组织的挤压等因素影响,结节区域的弹性成像图像可能产生干扰,导致诊断的不准确性。
弹性成像技术的标准化还不够成熟,不同设备、不同技术操作者之间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到诊断结果的可比性。
对于弹性成像技术的标准化操作、诊断标准的统一、技术操作者的规范培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们能够提供客观的组织硬度和弹性信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提高乳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预后评估。
随着弹性成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它将会在乳腺结节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超声弹性成像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不同的特征成像的一种新技术,它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成为医学成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超声弹性成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近年来关于乳腺以外器官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如甲状腺、前列腺、肝脏等,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优势。
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这些组织器官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标签:超声弹性成像;临床应用;乳腺近年来,医学弹性成像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是这些新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UE这个概念最初是在1991年被Ophir等[1]提出的,它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对组织施加一个内部(包括自身的)或外部的动态或者静态(准静态)的激励,在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物理规律的作用下,组织将产生一个响应,例如位移、应变、速度等的分布产生一定的改变,利用超声成像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出感兴趣部位组织的形变程度,借图像色彩反映组织的硬度[2]。
弥补了常规超声不能反映组织硬度的不足。
目前常用的UE技术包括瞬时超声弹性成像(TE)、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TE)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发(ARFI)。
至今UE已经发展为医学成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UE在临床应用最多的是乳腺疾病的检查,近年来其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其他脏器,如甲状腺、前列腺、肝脏等,现综述如下。
1 UE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乳腺肿瘤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显示组织的硬度,乳房比较方便进行外部施加微小压缩,因此UE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最为常见,并且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乳房内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大小顺序为:浸润性导管癌>非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化>乳腺>脂肪组织,弹性系数越大代表组织的硬度越大[3]。
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研究传统超声无法探测的肿瘤及扩散疾病成像,正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可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方面。
原理临床医生通过触诊定性评价和诊断乳腺肿块,其基础是组织硬度或弹性与病变的组织病理密切相关。
组织的弹性依赖于其分子和微观结构,新的弹性成像技术提供了组织硬度的图像,也就是关于病变的组织特征的信息。
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帮助疾病的诊断。
其基本原理为: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弹性系数大的,引起的应变比较小;反之,弹性系数较小的,相应的应变比较大。
也就是比较柔软的正常组织变形超过坚硬的肿瘤组织。
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显示为绿色。
优点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它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超声诊断范围,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能更生动地显示、定位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使现代超声技术更为完善,被称为继A型、B型、D型、M型之后的E 型超声模式。
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可大致分为: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及组织超声弹性成像两大类。
1)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气囊、血压变化或者外部挤压来激励血管,估计血管的运动即位移,得到血管的应变分布,从而表征血管的弹性。
2)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多采用静态/准静态的组织激励方法。
利用探头或者一个探头-挤压板装置,沿着探头的纵向(轴向)压缩组织,给组织施加一个微小的应变。
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再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也不同,收集被测体某时间段内的各个信号片段,利用复合互相关方法对压迫前后反射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估计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从而计算出变形程度,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能较有效地分辨不同硬度的物体,但所反映的并不是被测体的硬度绝对值,而是与周围组织相比较的硬度相对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第卷第期V N 技术专题(超声)ematicForum(Ultro so und)文章编号:1006-6586(2008)04-0009-04中图分类号:TB5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赵子卓,硕士,医师;罗葆明,超声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目前,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 ,UE)在乳腺实质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在前列腺、甲状腺、心脏、血管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有望成为一种实用的普遍的临床监测与诊断工具。
现就UE 在除乳腺以外脏器的应用作一综述。
1前列腺癌的诊断肿瘤的细胞密度大于周围的正常前列腺组织,因此,前列腺癌的组织弹性有别于正常组织[1]。
这与U E 的工作原理相符。
研究结果表明,实时弹性成像可有效的检测出硬度更大的前列腺癌,使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靶向性更强。
L oren z 等[2]人通过26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实验表明,弹性成像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够获得76%的灵敏性和81%的特异性,而传统B 超图像只能获得34%的灵敏性。
K n ig 等[3]对404例经直肠指检及PSA 实验室检查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实施经直肠超声探查,同时检查者通过手动的加压–减压操作完成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 ,RT E)。
弹性图中以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弹性的组织:硬度最大的组织标记以黑色;中等硬度的组织则为红色;最软的组织为蓝色;介于中等硬度与最软组织之间则为黄色。
全部病例均经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在151例(37.4%)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当中,127例(84.1%)实时弹性成像表现为阳性,即局部组织硬度较周围组织大。
研究结果表明,U E 与常规的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降低前列腺组织活检的假阴性,从而提高组织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2~5]。
国外将UE 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较早,但国内鲜有此类临床报道。
乳腺癌超声诊断标准
一、形态学标准
1. 肿块边界:乳腺癌肿块的边界一般不清晰,边缘不光滑,呈“蟹足状”或“毛刺状”。
2. 内部回声:乳腺癌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伴有点状、斑片状、条索状或囊状无回声区。
3. 纵横比值:乳腺癌肿块的纵横比值一般大于1。
4. 钙化灶:乳腺癌可出现微小钙化灶,表现为针尖样、簇状分布的强回声光点。
二、血流动力学标准
1. 血流信号:乳腺癌可表现为丰富的血流信号,呈“火海征”。
2. 血流速度:乳腺癌的血流速度一般较快,可伴有湍急的血流频谱。
3. 阻力指数:乳腺癌的阻力指数多大于0.70。
三、超声弹性成像标准
1. 硬度分级:乳腺癌组织的硬度一般较高,可表现为5级硬度。
2. 弹性图表现:乳腺癌组织的弹性图可表现为蓝色为主,也可呈“网格状”。
四、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标准
1. 彩色血流分布:乳腺癌肿块的彩色血流分布多不均匀,可呈“斑驳状”。
2. 血流形态:乳腺癌肿块的血流形态多不规则,可见较多分支状血流。
五、超声造影标准
1. 增强模式:乳腺癌肿块的造影增强模式多不均匀,可呈“快进快出”型。
2. 灌注强度: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强度一般较强,表现为高增强。
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标准
1. 穿刺技术: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细针穿刺活检技术,获取肿块组织样本。
2. 病理诊断:经过病理检查,如发现癌细胞,则可确诊为乳腺癌。
浅谈超声弹性成像发展最终改动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浅谈超声弹性成像发展何为弹性成像这是一个超声成像术语,顾名思义这种成像模式旨在评估组织的弹性大小,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弹性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同密度、硬度、温度等一样,反映物质的一个特性。
日常生活中人们粗略评估物质的弹性主要看给一种物质施压外压后物质的形变大小,例如海绵与金属:施加大体相同的压力后海绵发生巨大的形变,人们认为它是软的;而金属受压后无明显的变化,人们认为它是硬的。
物质的硬度越大,其弹性越小;硬度越小,弹性越大。
为何要测量物质的弹性正常组织中不同的解剖结构之间会存在弹性差异。
例如,在正常乳腺中,纤维组织通常比乳腺腺体组织硬,而乳腺腺体组织又比脂肪组织硬。
绵羊肾脏的肾实质与肾髓质或者肾锥体的弹性系数差异大约为 6dB。
不同组织弹性模量的差别能达到几个数量级之上(如表1)。
表1 人体不同组织的弹性值传统的超声成像中,不同组织的回声强度差异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的声阻抗,而其弹性系数差异却远较声阻抗差大(如表2)。
表2 不同人体组织及介质的声阻抗及密度这决定了超声弹性成像对不同组织、同一组织的不同病理状态的分辨力较传统超声成像灰阶图高。
换言之,同一组织中弹性的变化通常与其病理现象有关,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存在巨大的弹性差异。
例如,恶性的病理损害,例如乳腺硬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及肝癌等,通常表现为硬的小结节。
越硬的物质受到外压时应变越小,硬度可反映物质的弹性大小。
一些弥散性的疾病例如肝硬化也会使得肝组织的硬度显着增大。
此外脂肪过多或者胶原质沉积也会改变组织的硬度。
什么是物质弹性的基本参数杨氏模量(E),亦称弹性模量/弹性系数。
工程物理学上评估机械材料弹性大小的基本包括杨氏模量、刚性指数等,其实反映的都是物质的弹性。
杨氏模量,1807年由英国科学家young thomas提出,反映物质弹性与硬度的基本参数,单位为Kpa。
超声弹性成像 1 / 5 百胜超声弹性成像及定量剖析 (Real-time Elastography Imaging
with Quantity ElaXto TM )
百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ElaXto TM 利用非相关的射频信号频谱应变预计法,剖析肿瘤或其余病变地区与四周正常组织间弹性系数的差别、 在外面压力作用下产生应变大小的不一样, 以黑白、伪彩或许彩色编码的方式显示, 来鉴识病变组织的弹性大小,从而实现临床应用中的鉴识诊疗。
技术原理: ElaXtoTM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亦称及时应变为像技术 Real-time Elastography Imaging,其基来源理为:依据不一样靶组织(正常及病变)的弹性系数不一样,在 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 (主要为形态改变) 的不一样,采集靶组织在某时间段内的各个片段信号,经过主机办理,再以黑白、伪彩或许彩色编码的方式显示, 最后经过对弹性图像的判读诊疗靶组织的良恶性质或许组织的特征【图表 1】。
图表 1:用不一样的方式显示组织弹性 在同样外力作用下,弹性系数大,惹起的应变小;反之,弹性系数小,相应的应变大。也就是说在同样压力条件下柔嫩的正常组织变形超出坚硬的肿瘤组织。施加一个外力后,比较加压(用超声探头紧压病变)前后靶组织弹性信息的超声图像、前后病变的应变来说明靶组织的硬度, 后者是鉴识病变性质的重要参数。超声弹性成像即是利用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帮助疾病的诊疗。
弹性成像技术实现方法 1)弹性成像技术实现方法 这一成像技术一般采纳两种方法实现:相关法和非相关法。 相关法:经过互有关技术对施压前、 后的射频信号进行时延预计, 能够计算
出组织内部不一样地点的挪动,从而计算出组织内部的应变散布状况 [ 1]。 Strain=( △t1-△t 2)/△ t1
=[(t 1b-t1a)-(t2b-t 2a)]/(t 1b-t 1a)
此中 t1a, t1b 表示没有加压前回波中相邻两个回波界面的回波地点(胸怀单 超声弹性成像 2 / 5 位为时间), t2a,t2b 表示压缩后这两个回波的地点。△ t1,△ t2 是两个波的时延。
乳腺疾病的超声弹性成像
(一)概述
生物组织的弹性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分子构成、组织构成形式,以及ROI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某些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差异。
临床医师通过触诊发现乳腺肿瘤,就是利用手指的触觉定性地判断正常乳腺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弹性差异,从而判断有无肿块,以及进一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因此,乳腺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成像模式如CT、MRI和二维或彩色多普勒超声都无法直接提供组织弹性这一基本的力学属性信息。
近年来,弹性成像发展迅速,尤其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半定量或定量研究组织弹性信息的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1991年Ophir首先报道了定量测量软组织应变与弹性模量的方法。
Krouskop等研究显示乳腺显微组织的硬度是脂肪组织的10~100倍,而浸润性导管Ca的硬度则远远超过了正常乳腺组织的硬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首先介绍一些弹性成像中的基础术语。
(1)应力与应变
应力(stress)是指力作用于物体,当作用力与弹性平衡时弹性体所呈现的力。
应变(strain)是指外力作用于物体,产生形态或提及的改变。
应力与应变式描述物体弹性(elasticity)的基本物理量。
(2)弹性系数(modulus of elasticity)
弹性系数(modulus of elasticity)为一常数,为应力与应变之比(应力/应变)。
在弹性成像中,通常采用杨氏系数(Young’s modulus, 线性伸长系数)。
杨氏系数=应力/应变=F×L/A×△L(F:外力;L:线原长;A:截面积;△L:伸长长度)。
组织被压缩时,只内所有的点都会产生一个纵向(压缩方向)的应变,如果组织内部弹性系数分布不均匀,组织内的应变分布也会有所差异。
弹性系数大的区域,引起的应变比较小;反之,弹性系数小的区域,相应的应变比较大。
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为弹性成像通过收集被测体的磨时间段内的信号,利用自相关技术(combined autocorrelation method,CAM),对压缩前、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分析,估计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从而计算出组织内部的应变分布情况。
然而组织内部的应变不仅分别与组织的弹性模量分布有关,海域组织的形状和边界等因素有关。
因此,应变图像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组织弹性模量的差异。
目前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逆问题的求解,由组织内部的应变分布和边界条件的假设,重建其弹性系数,以便于更准确的反映组织内内在弹性性质。
(二)应用
(1)操作方法
加压手法分为徒手加压(free-hand)与振动器加压两类。
在徒手加压时,手持探头在病灶部分做微小、中等速度的振动(加压-减压),尽量保持振动方向与胸壁垂直。
由于组织受压产生的应变与位移,与加压的压力大小有关,亦可因压放的频率高低而不同,因此在部分仪器的显示屏上,可显示一个综合指标----施加的外力、施加外力的频率,以数字1~7表示。
临床实际操作时,一般使仪器显示屏上的压力数字控制在2~3级为宜。
弹性图像的取样框应稍大于病灶范围,应包括皮下组织、腺体组织和部分胸肌组织,尽量使病灶居于取样框的中央部位。
弹性图可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
(2)弹性硬度分级
以下以日立EUB-8500超声诊断仪为例,介绍弹性图像硬度分级。
该系统以彩色编码不同组织的弹性大小,绿色表示取样框内组织的平均硬度,红色表示比平均硬度软,蓝色表示比平均硬度硬。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是Ueno等推荐的硬度分级标准,该方法格局低回声病灶区县市的不同颜色,将病灶表现分为5级别:1级,病灶区域整个变形明显,病灶表现为均匀的绿色,与周围乳腺组织相同;2级,病灶区域大部分扭曲变形,病灶表现为蓝绿相间的“马赛克”状;3级,病灶区域的边缘扭曲变形,病灶中心为蓝色,周围部分为绿色;4级,整个病灶区域没有明显变形,整个病灶表现为蓝色;5级,病灶区域以及周边没有明显变形,表现为整个病灶表现为蓝色。
乳腺囊肿在弹性成像中有特殊的表现,即由浅至深分别为蓝、绿、红的分层状结构;多数学者认为这种表现是由弹性成像中的应变伪像造成的。
由于其特殊表现无法归类于5分法分类,目前倾向于视为弹性成像中的一类特殊现象。
(3)临床应用结果
已经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的组织弹性评分通常以1~3级多见,而恶性病变以4~5级多见。
罗葆明等对170例患者共计219个乳腺结节进行检查,采用RTE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RTE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
所有患者均获手术病理证实。
在166个良性结节中,组织弹性评分1~3级者162个(97.6%);在53个恶性结节中,组织弹性评分4~5级者45个(84.9%)。
在Itoh等的研究中,恶性病灶的平均硬度为4.2±0.9,而良性病例的平均硬度为2.1±1.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研究显示,恶性病变的硬度与病灶的大小、深度、腺体类型均无关[参考文献],这对于发现较小的乳腺Ca具有重大意义。
常规超声对乳腺Ca的发现和诊断与病变大小、深度及所在的乳腺背景回声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常规超声对较小的乳腺病灶(<5mm)显示率低于50%。
弹性成像提供了组织弹性差异这一新的力学属性,由于某些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弹性系数的变化较之与常规超声的声阻抗差大几个数量级,故可发现在常规超声声像图上模糊不清的病变,或者给出病变区与正常区域间硬度上的相对差别。
朱庆莉等在个案报道中曾提及在1例浸润性导管Ca的检查中,采用灰阶超声仅见1个病灶(1.9cm),而弹性成像发现了该病灶旁的2个未曾被灰阶发现的结节,后被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病灶,直径分别为0.6cm和0.7cm,结合弹性成像结果后,可以使一部分病例的超声诊断敏感性得到提高。
Garra在研究中发现,部分乳腺Ca在灰阶超声显示病灶后方明显衰减,在弹性图像中则可清楚地显示原本隐藏于声影之中的肿块后边界,从而得到一个病变区与正常区域间硬度上的分界。
然而,乳腺肿的脂肪组织、腺体组织,以及致密结缔组织的硬度有很大差异,在弹性图像中形成了一个相对不均匀的背景,朱庆莉等在研究中发现某些乳腺组织也可表达为硬度大的区域,如Coop’s 韧带或其他致密结缔组织,因此弹性成像评分为5级对常规超声隐形乳腺Ca的诊断价值还有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和进一步证实。
超声组织弹性成像评分1分的临床意义:由于乳腺Ca,包括浸润性Ca和导管内Ca,硬度远远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所以如果病变的弹性系数与周围正常组织相近,那么乳腺Ca的可能性就很小。
以往,部分乳腺病变在常规超声中显示为低回声的局限性病变,当病变较小或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时,往往只能采用活检的方式确定其性质。
但是,如果这些病灶的弹性成像为1级,则说明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相近,往往提示病变的性质为良性。
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中弹性成像分级为1级者仅有2例为恶性病变,且均限于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研究的早
期。
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弹性分级为1级的乳腺肿块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这对于常规二维灰阶超声声像图上显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良性病变、部分炎症性病变的准确诊断有很大帮助,与常规超声结合肯定可以提高乳腺Ca检出诊断的特异性。
弹性成像的假阴性与假阳性:乳腺病灶的特殊组织学改变可能直接影响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特异性。
多数浸润性乳腺Ca其硬度明显高于周围的乳腺组织,弹性成像可做出正确诊断。
但是,部分特殊类型的乳腺Ca,如髓样Ca和粘液Ca,以及一部分内部合并坏死、液化的恶性病灶,影响了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较大的乳腺病灶,由于却反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照,无法准确评估其应变,因而使诊断的准确度偏低。
从病理组织学的角度分析,引起良性病变硬度增加,造成弹性成像诊断假阳性的原因可能包括:纤维腺瘤合并钙化,硬化性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合并梗死、变性等。
此时,紧密结合常规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可能对做出准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减少超声弹性成像结果差异的方法:保证操作时的标准型和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临床实际操作的实际条件所限,并不是每一个检查过的病例都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因此,规范化操作显得很有必要:1、要保证病灶居于图像的中央;2、加压获取图像时应匀速、垂直于胸壁,尽量避免侧向华东以尽量避免弹性伪像的形成;3、超声弹性成像不适用于过大的病灶。
此外,全面掌握乳腺常规超声的诊断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弹性成像的结果,对两种成像方法采取优势互补的方法,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三)超声弹性成像的局限性与展望
目前公认的评分标准难以判定部分乳腺肿瘤,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如何完善却是一个不争的、尚待商榷的事实。
造成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或者是否确实与ROI局部恶性可能病灶内是不是存在坏死、液化或者ROI局部良性可能病灶内是不是存在硬化、钙化等有关,尚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之后回顾性分析所证实。
二维常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的结合以及优势互补是一个比较值得采取的、中肯的建议。
弹性成像的图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采集的质量,目前在有效获取弹性成像数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虽然现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可以确信,弹性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扩展了超声诊断的范围,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应该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