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应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49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600病灶的5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并且将检测图像资料进行储存,然后对这些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考的依据,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出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误诊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根据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资料,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例分别是91.61%、88.21%、96.66%。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59-02在X射线、MRI、CT、DSA等仪器检测中,如果检查的部位出现了一个多出来的东西,并且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压迫并产生位移,这种疾病被称作占位性病变,根据不同的性质具体可以分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和恶性占位性病变。
文章就该院所收治的600例病灶的5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进行了研究调查,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文章选择了我院600病灶的5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在此之前,她们都经过相关的检查和手术病理治疗,确诊为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
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0岁-71岁,平均年龄为41.12岁。
根据手术病理治疗的结果显示,其中600个病灶中良性有299例患者338个病灶,恶性有201例患者262个病灶。
其中良性病灶的大小范围是0.34cm-10.31cm,平均大小大约为1.72cm,而恶性病灶的大小范围是0.38cm-6.42cm,平均大小大约为2.63cm。
1.2仪器和方法所选的仪器为TOSHIBAAplioXG(SSA-790A)。
超声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30.27±5.27)岁,平均病灶直径为(17.18±8.03)mm。
1.2 方法启用二维超声模式对患者的乳腺进行常规检查,在获取到病变信息后,转变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该检查主要针对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如若血流呈阳性,则需要进行频谱多普勒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血流阻力指数进行测定。
之后切换至超声弹性检查,利用探头进行加压或减压操作用以调节压力与压力频率,使显示屏上的综合指标维持在3~4之间即可,待指标平稳后获取检测图像,并利用5分法对其进行分析。
1.3 评价标准1.3.1 血流分级根据以下规则判定血流分级情况:如果病灶内未发现血流信号,则认定为0级;如果病灶内发现了少量的血流信号,同时还存在不超过三处的点状血流,则认分数,差异比较时行卡方检验。
输出结果为P<0.05,代表差异十分显著。
2 结果2.1 病理检查结果本次实验共有84例对象,共计84处病灶。
良性病灶40例,以纤维腺瘤最为常见,例数为30例,其余依次为纤维囊性乳腺病变、纤维脂肪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例数分别为5例、3例和2例。
恶性病灶44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例数为38例,其余依次为导管内癌、原位癌及髓样癌,例数分别为3例、2例和1例。
2.2 三种检查手段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和手术病例检查结果对比可知,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为94.08%(79/84),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80.95%(65/84),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5);(下转第119页)117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81.13%(43/53),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5);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性为93.55%(29/31),这一数据远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80.65%(25/31)。
3 讨论本次实验挑选了84例已经被确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并分析了多种检测手段的诊断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一一对比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要低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