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错误类型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例如: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2010山东卷)“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很难在心中消除。
此处说的是“真诚、甜美、亲切”,应改用“让人难以忘怀”。
这里误解词语(二)、用错对象例如: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2010江西卷)“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
这里用错对象。
(三)、褒贬不当例: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2010全国Ⅰ)褒贬色彩失当。
“俑”,指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此处贬词褒用。
(四)、语义重复例: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2010湖南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不妥,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后面再接“谈论”语意重复,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五)、不合语境例如: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010江苏卷)“防患未然”用于灾难没有发生之前。
不合语境。
(六)、两栖词语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
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斟酌。
例: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2010江苏卷)“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这里使用恰当。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第一类xx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如: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xx;(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戈;(14)xx;(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第二类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xx"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成语误用类型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例句1: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解析:‘年富力强’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年轻,而是力壮,例句中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略了‘年富’。
例句2: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解析: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例句3: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解析: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型二: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句: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句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解析:这是个贬义词,例句1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类型三: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句: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误用的类型: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表意重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一、望文生义致误原因: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而未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历史语意。
或者断“词”取义,错误理解成语中的某些语素而忽略成语意义的整体性。
⑴各部门都应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4)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
例(1)“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2)“文不加点”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例(3)“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例(4)“年富力强”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年轻,二是力壮。
例句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视了“年富”的意义。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居民都吸引来了。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望洋兴叹:原指面对伟大的事物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久假不归:长久借用,不归还。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数典忘祖:查数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先的行事。
成语运用中的八大错误类型第一类对象误用第二类表意重复第三类褒贬颠倒(感情色彩)第四类谦敬错位第五类望文生义第六类语境不合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语法功能的误用(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口诀:明对象,避重复;晓褒贬,知敬谦;辨多重,懂语法;望文生义、语境不和要记牢。
第一类对象、范围误用(特定称谓)例句:1.“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
(错,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亲属关系。
)2.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错,妙手回春:比喻医生医术高明,将快死的人救活。
)3.⑴八年后记者重访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⑵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游客鳞次栉比。
(对、错,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的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和船只等排列很整齐。
)4.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错,德高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 "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6) "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⑺"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⑻豆蔻kòu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第二类表意重复例句:1.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错,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2.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现以2009年高考成语题为例,总结归纳出高考成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几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
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如:
例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
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安徽卷)
【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
严格要求,殷切教诲。命,教导。而例句中只片面的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
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例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
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海南、宁夏卷)
【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相像的。夷,平常。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
成了“让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
例3.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
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广东卷)
【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
对;冲,要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
的意思,与词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例4.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
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江西卷)
【分析】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或优越的地位。临,
面对。而例句中只把它理解为“一定的高度”,看事情的立足点出现了问题。
例5.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
虫”、“书迷”、“书呆子”。(江西卷)
【分析】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假,凭借,依靠。
例句中把“假”的意思理解为“加以”了,整个成语的意思成了“不思索”,句
义变成“只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完全不是词义的“敏捷、果断”,才成了存储
文字的工具——书橱。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二、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
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例6.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
的标志。(湖北卷)
【分析】特立独行: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立,立身;
行,做事。由词义可以看出该词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例句说的却是“历史”,很
显然把成语望文生义地想为“独特”,而没有顾及使用的范围、对象。
例7.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全国I卷)
【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春秋,指年龄;鼎,正当。例句中成语“春
秋鼎盛”修饰的对象是“时代”,对象用错。
例8.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
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全国II卷)
【分析】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用于写“口音”而不用于“生
活画卷”,不能把诉诸听觉的变成诉诸视觉的,对象用错。
例9.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
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分析】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很有气势。例句中却用来说“做
法”,当属用错对象。
例10.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
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湖南卷)
【分析】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挥,
挥笔。很明显“一挥而就”的适用对象应为“诗文、书画”,而例句的对象为“工
作”,错。
例11.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
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辽宁卷)
【分析】敝帚自珍: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
却非常珍爱。从意义可言看出“敝帚自珍”适用于对自己,而不能用于别人。
例句中的“作品”是“已故著名作家”的,而不是“编辑”自己的,当属于对
象用错。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三、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
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如:
例12.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
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山东卷)
【分析】前赴后继:前面的赶过去,后面的紧跟上,比喻连续不断,勇往直前。
这是褒义词,常用来形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人们不断地投入战斗,奋勇冲在前面,
表现的是革命斗争的英勇壮烈。而例句中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明显的褒
贬不当。当然,在这个例句中,如果给成语加上一个引号,它就具有了一种讽
刺幽默的意味,就变成了成语的活用。但遗憾的是命题人并没有要活用它的意
思。
例13.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
得其所。(江西卷)
【分析】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而例句中“歹徒”“一生
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辜”。
四、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
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如:
例14.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
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山东卷)
【分析】动人心弦:因受感动而引起内心共鸣,指激动人心,非常动人。前面
根本没有受感动的成分,无法引起内心共鸣,再者与“演绎”的搭配也不恰当。
例15.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
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立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四川卷)
【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
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说有“大的才干”,但“自立创业”“开创一番新事业”
并不是小事,所以说不合语境。
五、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如:
例16.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
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京卷)
【分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为一个人把守关隘(关隘:指位置重要、地
势险要、筑有工事、派兵防守的要道路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
要,易守难攻。成语说的是有路,很险要狭窄的关隘路,而例句说的是山下根
本“无路可通”,又何来易守难攻。
例17.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
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四川卷)
【分析】失之交臂:形容有了机遇又当面错过。交臂,形容彼此走得很靠近而
胳臂挨胳臂。该成语常常带有惋惜意味,因为一般指的是难得的好机会。可例
句的该成语前说是“老搭档”,说明胳臂挨胳臂地表演过多次,并不存在“机遇
又当面错过”的情形,属于前后矛盾,并有望文生义的意味。
六、词义用错
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含义也相对固定。因此,成语在使用时要求也
较高,如果句子和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有出入,我们称其为“词义用错”。如:
例18.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
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安徽卷)
【分析】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而例句表现的是经济状
况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因此用错成语了。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
用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如:
例19.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
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山东卷)
【分析】一挥而就:见例10。根据例句看,此处应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蹴,踏;就,成功。由“一蹴而就”的词
义可以说,它才适合例句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