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血栓弹力图检测原理和技术参数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9
血栓弹力图原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测定凝血全过程中凝血血栓的形成、稳定性以及溶解能力来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方法。
它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全面评价血液凝固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血栓弹力图原理基于一个简单的原理:通过利用血液在旋转圆盘上形成的凝固血块的弹力特性。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会逐步激活,最终形成纤维蛋白聚合物,这一过程导致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血栓弹力图利用一个特殊的旋转圆盘来模拟这一过程。
血栓弹力图实验中,将一小块特殊处理的圆盘浸入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然后开始旋转圆盘。
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液态血液会渗透到圆盘孔洞中,形成类似网状结构的血凝块。
同时,圆盘不断旋转,通过变频振荡器检测旋转阻尼变化,得出弹力和阻尼的变化曲线,并计算出弹力学参数。
根据血栓弹力图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参数,包括:1. R值(凝血起始时间):反映血液开始凝固的速度。
它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合物形成之间的时间间隔。
2. K值(凝血时间):指纤维蛋白聚合物生成的时间,反映了凝血过程的速度。
3. α角(形成血栓的速度):反映血栓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4. MA值(最大弹力):表示血凝块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MA值越高,说明血凝块越稳定。
5. G值(凝血整体功能):通过计算得出,是凝血过程的综合表现,反映了凝血功能的整体状态。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情况,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
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创伤、产科等领域,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
教你一秒看懂TEG,凝血功能早知道2016-01-11 来源:医脉通我要投稿血栓弹力图凝血纤溶评论(1人参与)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仪是整体评价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分析仪。
它不需要血标本处理,用少量全血监测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准确的提供病人的凝血概况。
它能够动态反映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情况。
TEG于1948年由Hartert 发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临床上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
TEG的出现是个性化凝血的里程碑,使得各科能够更加合理应用,在血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其地位必将更加重要。
临床应用(一)监测凝血功能目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如:PT,APTT)只能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反映凝血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种凝血产物。
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无血小板参与的凝血检测不能反应凝血全貌。
TEG检测能够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牢固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展示患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
(二)指导成分输血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能判断导致出血的具体原因,检出是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原因还是肝素残留导致的出血,这样就能够指导输注正确的血液成分进行止血治疗。
通过对术后出血原因进行鉴别,还能够减少二次手术风险。
欧美的许多国家将TEG作为进行血液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献表明TEG指导输血有助于节约用血、降低因过度输血引起的副作用及死亡率。
血栓弹力图常规TEG参数复杂,而临床有时又面临快速判断凝血情况。
因此牢记不同凝血状态下的TEG图形,以备不时之需,既省时又省力,做到1秒判断凝血状况,患者情况早知道!正常凝血图形出血性的(低凝状态)图形血栓形成性的(高凝状态)(本网站所有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纤维蛋白TEG血小板血凝块普通杯...01 1948年德国Hartert(图1)发明血栓弹力图(TEG),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家广泛应用TEG指导术中输血,2000年我国引入TEG。
TEG是一种全血粘弹性检测技术,粘弹性检测的本质是对阻力或摩擦力的记录,通过在模拟人体体内环境中全血标本的血液粘弹性变化来反映血液凝固的动态变化,用物理学原理监测从凝血因子激活到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小板聚集、形成稳定的血凝块再到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以此来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强度及稳定性(纤溶水平),这是对凝血与纤溶的全过程进行功能性评估。
TEG可以实时连续反映除血管因素外所有血液成分参与的整个的凝血过程,以此判断患者出血及血栓的风险。
TEG能更敏感更全面评估凝血的异常状态,预测患者出血与死亡的风险,有利于临床医生清晰明确的制定输血策略、指导合理用药及抗血栓等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图 1 《Blutgerinnungsstudien mit der Thrombelastographie, einem neuen Untersuchungsverfahren》TEG仪是由可自动调节恒温的杯槽(温度设置为37℃)、可自由转动的不锈钢悬垂丝、金属探针和机电传感器构成。
将测试杯与杯盖置入杯槽后,连接传感器的悬垂丝下的金属探针进入杯盖,在模拟人体体温37℃条件下,将处理后的血液标本加入测试杯中,测试杯在杯槽的带动下,以4°45′角度和每9~10秒一周的速度来回转动,以此模拟人体内血管中血流的速度。
当血液处于液体状态时,测试杯转动不影响杯盖与金属探针,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测试杯与杯盖通过纤维蛋白紧密粘附在一起,测试杯转动就会带动金属探针转动,金属探针的转动反映血凝块的强度,随着纤维蛋白生成量的增加,血凝块逐渐增大,金属探针转动受到的阻力增大。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简称TEG)是一种全面了解血液凝固功能的检测方法,它通过观察凝血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评估凝血功能和预测出血和血栓风险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血栓弹力图原理和参数1、血栓弹力图的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将血液样本放置于陀螺仪检测器中,通过旋转和振动来模拟血液凝固的过程。
检测器记录下血液凝固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并将其显示为弹力图。
2、血栓弹力图的参数(1)R值:凝血反应时间,表示凝血开始至形成弹力的时间。
(2)K值:凝血时间,表示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速率。
(3)α角:表示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4)MA值:最大凝血弹性,表示血栓的强度和稳定性。
(5)G值:凝血弹性模量,表示凝血强度。
三、血栓弹力图在出血评估中的应用1、肝脏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肝脏疾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肝脏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肝脏手术前的凝血功能,为手术方案和出血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创伤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3、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四、血栓弹力图在血栓评估中的应用1、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帮助预测血栓事件的发生。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效果。
2、血栓监测和预防(1)血栓弹力图可监测患者在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情况下的血栓风险。
(2)血栓弹力图可指导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血栓弹力图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指导手册。
TEG血栓弹力图仪参数解析SP时间(测量从反应开始到弹力图曲线出现分叉的时间)1、SP=Split time2、纤维蛋白原未被激活前的时间。
R时间(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记图幅度达2mm所需的时间):1、R时间是血样放在TEG分析仪内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一段潜伏期。
2、R时间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3、R延长能通过注射FFP(新鲜的冰冻血浆)而纠正。
(FFP含有丰富的凝血蛋白)K时间(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1、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率(20mm幅度);2、通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较小程度地通过血小板功能来缩短K,而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能延长K;3、K时间延长通过注射cryo(冷沉淀)与FFP来纠正;Alpha角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1、血凝块动力学特性;2、影响Alpha角度的因素与K时间相同(见上);3、参数Alpha角度与K时间密切相关,两者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区别,在凝血处于极其低凝状态时,血凝块强度的最终强度是幅度达不到20mm,此时K不能被定义。
因此,Alpha角度比K时间更全面、更易理解。
4、6个单位的cryo使α增加9.4°。
最大幅度MA(描记图上的最大幅度,即最大切应力系数):1、MA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2、MA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值;3、10个单位血小板可使血小板计数增加40,200±31,400/mm3, MA增加了13.2mm。
A(任一时刻描记图曲线两点间的距离):1、用来监测任一时刻曲线两点间的扫描宽度,是血凝块强度或弹性函数,A值用单位mm来计量;2、MA值在确定前与A值相等;3、MA值确定后A值测量血凝块溶解的信息。
血栓弹力图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影响血栓弹力图可以反映出: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1、反应时间(R)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2、凝固时间(K)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3、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4、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
5、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
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一、实验原理及方法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
弹力仪的主要部件;自动调节恒温(37 ℃)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的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
盛血杯安置在能以4°45' 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
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
所需试剂:(1)38 g/L 柠檬酸钠溶液。
(2)液体石蜡。
(3)12.9 g/L CaCl2溶液。
1、操作方法(1)自然全血法:静脉血取出后立即放入盛血杯内测定。
(2)全血复钙法:38 g/L 柠檬酸钠抗凝血(血∶抗凝剂= 9∶1)0.6 ml 放入塑料试管或涂硅试管中,再加入12.9 g/L 的Ca Cl2液0.4 ml 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 ml 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血栓弹力图原理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技术,通过对血液在凝血过程中的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凝血状态的重要信息。
血栓弹力图原理的理解对于正确解读和应用血栓弹力图结果至关重要。
血栓弹力图原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参数,凝血时间(R),凝固弹性(K),最大凝血弹性(MA)和凝血指数(CI)。
在进行血栓弹力图测试时,血液样本首先被置于一个旋转杯中,随后通过在杯中加入激活剂和钙离子来启动凝血过程。
在凝血开始后,杯中的弹簧会受到拉力,产生一系列的震动,这些震动被传感器捕捉并转化为图形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凝血时间(R)是血栓弹力图上的第一个参数,它反映了凝血反应的起始时间,即凝血开始到血液开始凝固的时间。
凝血时间的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者抗凝血系统活性增加。
凝固弹性(K)是血栓弹力图上的第二个参数,它反映了凝血血栓形成的速度。
K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改变。
最大凝血弹性(MA)是血栓弹力图上的第三个参数,它反映了血栓的稳定性和强度。
MA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
凝血指数(CI)是血栓弹力图上的最后一个参数,它是通过R、K和MA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标,反映了整个凝血过程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血栓弹力图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血栓弹力图在心脏手术、创伤、产科、重症监护等临床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凝血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血栓弹力图原理的理解对于正确解读和应用血栓弹力图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对血栓弹力图测试中的凝血时间、凝固弹性、最大凝血弹性和凝血指数等参数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血栓弹力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具,促进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实现。
血栓弹力图原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凝固分析技术。
它可以提供关于血液凝固的全面信息,包括凝血启动、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
血栓弹力图通过测量血液在凝血和溶解过程中的弹性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依据。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基于弹性原理和机械原理。
在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时,首先需要将血液样本与激活剂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放置到一个旋转杯中。
旋转杯中有一个细的钢丝,当血液开始凝固时,钢丝会受到拉伸,并且会随着血栓形成的增加而产生弹性变化。
同时,旋转杯会以一个恒定的速度旋转,这样就可以记录下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全过程。
血栓弹力图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参数,包括凝血时间(R时间)、凝固时间(K时间)、凝血弹性(MA值)、溶解时间(LY30值)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其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出血风险以及血栓形成的倾向。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例如,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医生可以通过监测血栓弹力图来调整抗凝和止血药物的使用,降低手术出血和血栓风险。
其次,血栓弹力图还可以用于评估急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和凝血因子的使用,提高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血栓弹力图还可以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例如华法林和肝素的使用。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医生可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保持患者在安全的凝血状态,避免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全面、实时的凝血功能评估技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指导临床治疗,还可以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凝血功能信息,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和应用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诊断和监测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分析技术。
它可以提供有关凝血的详细信息,包括凝血启动速度、血小板聚集能力、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形成以及纤溶活性等参数。
本文将介绍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分析全血或血浆在受力下的弹性变化来评估凝血功能。
它使用一种特殊的圆锥形弹性传感器,通过测量传感器在凝血发生时转动的速度和转动的阻力,来确定血液样本的凝血特性。
1. 血栓形成的过程血液在受伤血管表面形成血栓的过程主要包括凝血启动、凝血放大和凝血稳定三个阶段。
在凝血启动阶段,伤口处的组织因子与凝血因子VII相互作用,激活凝血酶,导致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
在凝血放大阶段,凝血酶进一步激活凝血因子,形成凝血酶截断活化链(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s)。
在凝血稳定阶段,纤维蛋白聚合形成稳定的血栓。
2. 血栓弹力图的参数a. R时间R时间(reaction time)是指从凝血启动到凝血开始形成血栓所需的时间。
它反映了凝血启动的速度,一般认为R时间越长,凝血启动越慢。
b. K时间K时间(kinetic time)是指从凝血启动到血栓形成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所需的时间。
它反映了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
c. α角α角是指血栓形成开始到弹性模量达到最初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α角的大小反映了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d. MA值MA值(maximum amplitude)是指血栓形成后弹性模量的最大值。
MA值反映了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的终点。
e. LY30值LY30值是指MA值在30分钟后衰减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纤溶活性的强度。
应用1. 凝血功能评估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多个方面,包括凝血启动速度、血小板聚集能力、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形成以及纤溶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