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 格式:pptx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概述●一般概念●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特征: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经验)●和其它心理活动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而感知觉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身。
●情绪和情感●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特征: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经验)●和其它心理活动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而感知觉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身。
●种类●Wundt分类法情绪分类维度–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驰●R. Plutchik的立体图●基本的情绪类别●四种基本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指的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某种情绪。
●心境:是一种非暴发式的,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影响整个生活活动、使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暴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可以使意志监控失调。
●挫折:是指个人的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挫折常引起的反应:攻击、倒退、冷漠、幻想。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根据一定的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爱情:是对他人的肯定的情感,有母爱、恋人之爱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呼吸率,脑电,皮肤电阻,血压●声带振动●情绪的脑机制的研究:情绪与下丘脑,快乐中枢,情绪与网状结构,情绪与边缘系统,情绪与大脑皮层,情绪与大脑两半球●情绪和情感的作用⏹适应功能: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是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情感既是人的心理活动中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了解情绪情感的内容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例如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会感到愉快;美好的事物使人喜爱;丑恶的言行令人憎恶;面临危急情况,会使人惊恐。
情绪情感不是自发的,是由刺激引起的。
刺激由外刺激和内刺激组成。
外刺激指的是有机体以外的刺激。
例如,笑声、读书声、花香、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拥挤的公车、喧哗的市场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
内刺激指的是有机体的内在刺激。
内在刺激有的是生理性的。
例如,腺体的分泌、疾病等;有的是心理性的。
如记忆、联想、想象等活动,也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
例如,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等。
当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或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学习失败会出现内疚和苦恼等。
由此可见,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情绪通常是指有机体在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如人对食物、新鲜空气、御寒等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暴跳如雷。
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联系着,是人类所特有的。
作为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名词解释⒈情感⒉激情⒊心境⒋应激⒌道德感⒍理智感⒎美感二、填空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和()所产生的()。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要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为中介;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往往与它是否满足人的()有关。
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有适应作用、()、()和();其中情绪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改善和完善人的()和()的。
3、情绪和言语一样,具有人际交流的功能,情绪通过独特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声调和身体姿态变化所构成的()来实现信息传递和人际间的沟通;其中,()表情(哭、笑等)、()表情(声调、节奏等)、()表情(姿势、动作等)最为重要。
4、()是我们交流思想、传达情感的主要工具,而非言语的()则是言语交际的最重要的补充。
5、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按情感的内容、性质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6、小学儿童进入学校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他们在情绪情感的()、()和()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选择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表情。
A、言语B、肢体C、面部D、音调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心境B、应激C、激情D、道德感3、“横眉竖目,面如土色”属于()。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4、“临危不惧,处事不惊”这种状态是()。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5、“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状态是()。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6、“荣誉感、友谊感、义务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心境7、“茅塞顿开,轻松愉快”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心境8、“西湖美景,赏心悦目”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心境9、对于消极的激情要用()加以控制。
A、理解力B、想象力C、意志力D、注意力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正是()生动的描述。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第一节情绪与需要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它是一种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二、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常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三、需要的分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的生理需要,中间层次的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这五个层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
个人需要结构的演进是波浪式的,较低一级的需要高峰过去以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稳定的态度体验。
从严格意义上讲的区别: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友谊感,道德感。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社会化发展到一写的程度才产生的。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总是带有情境性,情感既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及其表现情绪与情感有四种品质: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积极的和消极的体验;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即:提高或降低人的活动活动愿望和能力。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名词解释;1、什么叫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
情感:对感情性过程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2、什么叫心境和激情?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卫视短暂的情绪状态。
3、什么叫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人们在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务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在认识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什么叫应激、挫折?应激是集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二、填空题:1、情感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动力功能)、(组织功能)、(传递信息功能)。
3、情绪的组织功能表现在对活动的(促进)和(瓦解)两个方面。
4、情绪的存在状态有(心境)、(激情)。
5、情感的种类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三、简答题:1、简述情绪的外周学说、评定—兴奋学说、认知—激活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外周学说的: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评定---兴奋学说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过程的重要条件。
认知--激活论:情绪的产生手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性质的关键因素。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1、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信不过和适应性功能2.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们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道德感:如果自身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和欣慰感理智感:可以使人们理智的认识和评价事物美感: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的评价标准。
3、应激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如何应付应激?积极影响:可以调动及诶的身心潜能,提高个体的应付能力。
消极影响:会影响人的智能发挥,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降低人的应付能付,甚至使人儸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