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黎眩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概述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以来,在欧洲和美国,国家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在卡诺伊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出现了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50 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针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社会经济出现的问题对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如何理解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丰富多彩的。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理论者主观上说,个人的理论出发点、使用的方法和关注的领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归纳出国家理论的几个流派。从对国家作用的判断可以区分出“工具主义”国家论、“结构主义”国家论、“调节者”国家论和“制度平台”国家论四类。

“工具主义”国家论是在马克思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米利班德。他认为国家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间的中立的裁判者,而是一个深深介入其中的不可避免的偏袒者,是统治阶级的重要

工具,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结构主义”国家论是以20 世纪6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为分析工具的,代表人物是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和希腊学者普兰查斯。它认为要理解资本主义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结构而不是人上。只有生产关系即社会阶级才是历史的主体。结构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个人的选择和历史的方向。可以区分出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种结构,虽然经济结构有最终决定性,但是其他两种结构在一定时期也能成为特定生产方式的支配结构。“调节者”国家论把国家视为调节阶级矛盾、应对社会经济危机的主体,保持相对的自主性,通过缓和各阶级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了现有的社会结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奥菲。“制度平台”国家论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主义”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制度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杰索普。他认为国家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为社会各阶层和力量提供了活动和斗争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从关注的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学、政治学、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四种国家理论。

比较而言,前三者强调的是从各自关注的领域来理解和解释国家。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与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关系。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强调的是国家的

阶级本质、统治的方法以及霸权的形成。而第四种理论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国家,

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再生产的制度,其中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都有自己明确的角色,社会关系不仅是阶级关系也是生产关系。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历史渊源

马克思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都论及国家,即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

马克思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前后一致的国家理论,因此为不同的理解提供了起点。尽管如此,在国家问题上,马克思依然形成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它有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 国家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不是产生于人类心灵或意志; 第二,国家虽然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形象出现的,但不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是

生产过程中阶级结构的政治表现; 第三,国家是阶级镇压的工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

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

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国家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借助其对暴力的合法垄断,已

经渗透或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其著作中已经注意到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作用和前途,并为二战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立场、方法和概念,构成了这些理论的基础和思想资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一样,都源

于深厚的哲学根基,并从马克思的国家思想中汲取了营养,使其丰富和完善的。例如,就国家的定义来说,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所侧重的国家的不同维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成为他们根据具体历史条件定义国家的基础。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的各个流派,把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的相对自主、意识形态领导权、国家极权主义统治与顺从的根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矛盾和危机、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体系等问题作为集中探讨的问题,在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汲取营养,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

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发展出了工具主义、结构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

其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工具主义的国家观坚持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资本家进行控制的机器。它集中分析阶级、统治阶级的特点和变化,研究国家政策与统治阶级、国家机构的控制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他的代表是密里本德,他认为资本家、国家官僚、政治领导人、权力精英有共同的政治来源、相同的生活风格和价值观,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群体,控制着统一的国家政策,利用

国家干预支持国内资本在国外的竞争来保证资本家的利益。议会和立法并不掌握真正的权力,政治权力集中于行政机关手中。欧洲共产主义理论本质上也持有工具主义国家观,它认为通过议会斗争获得的结果就是工人阶级征服国家这一工具。

其二,结构主义的国家观集中分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国家机器的关系。普兰查斯结合阶级分化和斗争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主性,他强

调这种国家的作用并非直接代表阶级利益,而是在政治上维持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统一,统治阶级与管理国家权力的阶级不一定是同一个,资本

主义国家的协调是通过政治机构或管理行政事务实现的,这种协调作用并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