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60
《粤教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重难点—特殊句式》
1.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宾语“秋”前置于介词“以”前
2.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
状语“于城隅”置于“俟我”后
3.匪女之为美判断句。
“匪”表示判断
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省略句。
5.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
宾语“吾”前置于动词“与”前
6.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
状语“以嘉名”后置于动词短语“锡余”后
7.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美人”
8.非为织作迟判断句。
“非”表否定判断
9.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
“相”指代“你”,放在谓语“负”前
10.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11.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
“见”指代“我”,放在谓语“录”前
12.府吏见丁宁宾语前置。
“见”指代我,放在谓语“丁宁”前
13.徘徊庭树下省略句。
省略“于”
14.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状语“于庭树”后置于动词短语“自缢”
15.自挂东南枝状语后置。
状语“东南枝”后置于动词短语“自挂”
16.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状语“于台阁”后置于动词短语“仕宦”
17.窈窕艳城郭省略句。
“艳”后省略介词“于”
18.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19.何以解忧宾语前置。
“何”是“什么”的意思,应是“以何”
20.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谓语前置。
应为“远人村暧暧,墟里烟依依”
2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桑树颠”。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三)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转”通“辗转”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耐”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展开全文阅读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二、词性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前辟四窗,垣墙周庭9.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10.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1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13.要其何以成何以败14.遂命酒,使快弹数曲1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17.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见”通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女”通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女”通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33、是谁之过与“与”通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暴”通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内”通46再拜便辟“辟”通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内”通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倍”通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60不嗛,则奋击“嗛”通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69无庸,将自及“庸”通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1.必修四1.无乃尔是过与?翻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翻译: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却不去搀扶,跌倒了也不扶起来,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搪塞的态度。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翻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8.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翻译: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顺。
9.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0.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翻译: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前来。
2.必修四1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翻译: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1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翻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1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网眼细密的渔网不放到池塘里,鱼鳖等水产就会吃不完。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翻译:砍伐按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材木就会用不完。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身上背着、头上顶着东西在路上干活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整理《诗经·静女》一、通假字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你二、虚词其:状语,形容词词头(静女其姝)于:介词,在(俟我于城隅)而:连词,承接(爱而不见)且:连词,并列(洵美且异)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三、特殊句式俟我于城隅(于城隅俟我)——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非汝之为美——判断句四、文学常识《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氓》一、通假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氓.之蚩蚩古义:指民众,百姓;男子,文中指“民”。
今义:道德败坏之人,音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子.无良媒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或“你”。
今义:儿子。
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泣涕.连连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体.无咎言古义: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今义:身体。
士贰.其行古义:不专一,指变了心。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士也罔极.古义:准则。
今义:程度副词。
总角之宴.古义:欢乐。
今义;宴会。
三、词类活用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 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深夜)及尔偕老.(形容词作动词,变老)四、特殊句式秋以为期(以秋为期)——宾语前置(宾语置于介词前) 《离骚》一、通假字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二、古今异义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必修1文言知识《诗经》两首一、作者简介《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背景回放被抛弃的爱情《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
《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
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三、相关知识(一)《诗经》的内容《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
2.比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
高中语文人教版粤教版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目】《赤壁赋》《孔雀东南飞》《离骚》《蜀道难》《阿房宫赋》《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诗经》两首(《静女》《氓》)《鸿门宴》《段太尉轶事状》《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