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写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6.65 KB
- 文档页数:5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知识,理解读后感的特点,学会写作读后感。
2.能够根据阅读内容提炼感点,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写读后感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读后感的特点,学会写作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
2.养成读思结合、写读后感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早已不经意间写下自己的感想:看视频,弹幕相伴;遇奇事,微博同行;访美景,朋友圈相随。
读书,亦有所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每一天都与书本相伴,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后,我们的心灵总会产生震荡和共鸣。
当我们把自己点点滴滴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记录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我们该如何写读书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写读后感。
二、活动一:了解读后感1.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2.读后感的特点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深化。
三、活动二:找准感触点1.读好原文——读是感的基础(1)读原文时,要精研细读、反复揣摩,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懂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内容,赏析文章的特色,而且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懂原文“分文体”记叙类文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某种品质、语言行动事件等。
议论类文体:把握作品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生成问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例文引路掌握要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
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定义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 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2. 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3.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4. 优秀读后感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和修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读后感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了解优秀的读后感是如何写的。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
3. 讲解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5. 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条理性和表达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分享心得和互相学习的程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读后感写作指导书籍或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文章:收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文章,用于分析和示范。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案例文章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
作文读后感怎么写8篇作文读后感怎么写1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
《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忙。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不怎样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好想到别的一段。
这段还未读完,不好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
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时刻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因此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
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
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
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方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
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
“找到了,找到了。
”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
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明白,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必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作文读后感怎么写2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很奇怪的感觉,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写读后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书本《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讨论一下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导入课文《学写读后感》,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下问题:(1)作者通过阅读什么书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2)作者对《红与黑》这本书的评价有哪些?2.讲解课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讨论写读后感的要求和技巧(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一下写读后感的主要要求和技巧,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写读后感(2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独立阅读。
2.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和技巧,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
五、分享读后感(10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写读后感的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写一篇自己对一本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并交给老师检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二)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3. 能够运用说明文的顺序写作法撰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复习学生对于说明文的了解,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阐释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语文八年级第3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读后感的定义及写作要求。
2.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表达感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读后感的定义及写作要求。
2.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挖掘作品内涵。
2.如何指导学生将个人感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写作指导1.导入a.提问: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课外书籍?能分享一下你们的感悟吗?2.写作指导a.讲解读后感的定义及写作要求。
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悟、体会、收获等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写作要求:真实、自然、有深度、有条理。
b.讲解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作品内容,引出读后感的主题。
主体:分析作品,阐述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课时:范文分析与写作实践1.范文分析a.分享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让学生感受读后感的魅力。
b.分析范文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写作实践a.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现场写作读后感。
i.挖掘作品内涵,抓住作品的主题和核心。
ii.结合自身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iii.注重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第三课时:写作评价与修改1.写作评价a.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进行评价。
b.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和完善。
2.修改实践a.让学生根据评价和指导,对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修改。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修改过程中的疑问。
b.强调读后感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好书,多写作。
2.拓展a.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读后感。
b.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提升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作品。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加强写作评价和修改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