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4.53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问题导学”化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思考,包括问题设计的真实性、科学性、针对性、层递性、趣味性等。
关键词化学问题导学教学问题设计Reflections on Effective Question Design in Chemistry Class Oriented by Questions //Yu Xiaoping [1][2],Shen Liming [1]Abstract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question design in chem -istry class oriented by questions,including its actuality,scien -tific,targeted,hierarchical,and interesting features.Key words chemistry;teaching oriented by questions;question designFirst-author 's address 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 -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Soochow University,215123,Suzhou,Jiangsu,Chin a [1];Qingshan Senior High School of Wuxi City,214036,Wuxi,Jiangsu,China [2]化学问题导学教学是指以化学作为学科背景来进行问题导学教学。
问题导学教学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大胆假设,合作探究,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因此“问题导学”化学课堂的进行是建立在问题设计的基础上的。
化学教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学科的教学,其本质是引领学生接近科学、认知科学、理解科学进而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故而化学教学比其他学科更能体现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用原有认知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
化学学科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品质的培养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问题导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创新品质“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尼尔﹒波斯特曼),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授道解惑”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改革,问题导学模式为当前首选模式。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这就要求现代的化学教师必须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习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做为课堂中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合作交流和课堂展示中得到提升。
结合一年来我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粗浅体会谈一些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许多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
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生教生,生帮生,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导学案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以及导学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主要包括什么是化学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与结构、导学案的使用可提高学习兴趣、导学案的使用是真正实施分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需要、导学案的使用可减轻教学负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增强等六个部分内容。
【关键词】化学教学导学案作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新颖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然而,毕竟它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如何继续完善与优化,发挥化学课堂的最大教学效益,还是现在主要的探究方向。
下面我主要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化学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即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导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学案导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导学案基于教案,源自教案,更是高于教案。
在使用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部分疑惑点,教师就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形成一条知识线,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解决一部分问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并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
这样,学生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一、导引学生提出问题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开展问题导学:1.设计引发问题的情境在开始新的化学知识学习前,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发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实验现象,让学生产生疑问。
2.提出主导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老师可以提出一个主导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这个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需要与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有关。
3.分组讨论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疑惑和想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学生展示问题每个小组将自己的问题整理好后,派代表上台展示问题,并陈述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认识。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和探究。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导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1.提供学习资源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找相关的资料,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3.鼓励学生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观点,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辅导学生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导。
同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难题。
三、问题解答和总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老师提供指导和解答。
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和享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直接讲解不同,问题导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这种主动性和参与性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法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问题导学法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观察等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问题导学法正是将实践融入到学习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实践,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
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石油能燃烧?”,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石油的燃烧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石油的燃烧原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配合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验是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问题导学法非常适合与实验相配合。
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解答问题。
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来让学生自行验证并解答这个问题。
3.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从而深入思考。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火种可以引燃氧气?”,这将促使学生思考火种与氧气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旨在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育现状,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接着介绍了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原则,提出了设计导学案的方法和要求。
随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问题导向教学的实际效果。
最后对导学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了问题导向教学对高中化学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未来研究展望中指出需进一步完善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问题导向教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高中化学教育现状、问题导向教学理论、导学案设计原则、实践案例分析、导学案效果评估、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足够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现状和理论基础,揭示问题导向教学的潜在价值和作用机制,探讨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原则,借助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和导学案设计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影响和未来研究方向。
部分完。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教育是学生中普遍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学生们往往对化学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认识。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问题导向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提高学习动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用来讲题、练题,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很少进行课堂互动。
这种教学方式让老师和学生都承受很大的身心负担,教学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
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从而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目前,一些“问题链•导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构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实施课堂教的“本真”,当前应该积极探索这种问题链导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化学;教学改革问题链导学的基本教学结构一般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以此为纽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学生经过提问、实践、再提问、归纳这些学习过程,不断收获知识,提升自我。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善教学形式,师生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方面的核心素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问题链新课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目的是调陈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厶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泉活动开始时让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一整节课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问题链的设计让学生知道他们即将要学习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反映教学目的,难易适中,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形式新颖。
教师将知识转化成有趣的故事情节,而且转化得当,学生更易接受并投入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化学“酸碱指示剂”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课导入,引入一系列问题。
化学故事:英国科学家玻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被溅到盐酸酸沫的紫罗兰花瓣变成红色。
由此他推断: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成红色,且可以看它是不是变成红色来判断溶液是不是酸。
这就是早期的酸碱指示剂。
“问题导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
问题设计要有目标,而且目标要明确,提问要从整体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要为一节课的课堂质量服务。
例如《氧气》这一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正在呼吸,我们呼吸需要什么气体?氧气为什么能供给我们呼吸?具有哪些性质才
能供给我们呼吸?”。
这样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学生的目的明确,兴趣就会提高了。
在教学中,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在哪问就在哪问的做法应当摒弃。
又如在学习纯净物概念时我在课堂上这样问:“由同事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这种说法对吗?错在哪里?”,我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学生学习纯净物定义一个信息反馈。
在教学中我们应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为教学环节服务,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地提问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住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
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此,切记不要什么问题都要问,要为避免低级的、重复的、漫无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
.
提问绝对不能多而且琐碎,串讲串问,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二、问题设计要有重点、难点
三、问题设计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
提问的层次性问题,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提高。
例如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元素符号如何表示?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如何表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又如何表示?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方法和步骤?今天我们来解决化学方程式有关书写的问题”,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问题给学生熟悉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
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
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四、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
问题过易或过难,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
课堂中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把球投入篮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成功的喜悦。
有很多教师喜欢对基础知识的提问时,面对的是后进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等生。
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可取,对开后进生,将一些创造性、开放性的问题留给他们,即使回答不上来,也不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例如在学完化学式一课题时,我给一些后进生设计这个问题“从化学式C6H12O6能获得哪些信息?”,这样一来后进生能回答一到两点或更多,或者是沾边的回答,学生会感到惊讶,连自己也不相信回答对了,这样反而可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化学的激情。
后进生之所以差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础知识,问他们基础知识,他们很有可能以答不上来,这样他们会认为:我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的化学没戏了,即使答上来也会认为我只能答这类问题,难一点的肯定就没戏了,教师都看不起我,反而刺伤了他们的自信心。
我认为:基础知识类的问题,给优等生中脑子快但不踏实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有遗漏和不严密的地方,这样优等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进生通过旁听也以学到知识。
比如在学完“金刚石和石墨”这些内容后我对某个优生提了这样的问题“请说说石墨的性质以及对应的用途?”,后来这学生却这样回答了。
“石墨能对于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这样回答,,铅笔芯”导电可做干电池、.
很显然学生对基础知识不牢固,回答不明确,不严密,通过这样的提问优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对学习基础知识不牢固及不全面而响了警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会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度更高,更能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好化学时刻在提醒自己哪些是要特别注意的,找到自己化学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问题设计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问题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因此,精彩而有艺术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这样才以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