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 (2)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19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第2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地球形状、大小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千米2。
⑶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并非平面而是球体。
(依次经过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⑷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船杆,后看到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月食发生时,月面上呈现的地球阴影的边缘为圆弧形;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2、经纬线和经纬度⑴、经线和纬线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东半球:200W——00——1600E西半球:1600E——1800——200W(注意:200W——00虽为西经,但在东半球;1600E——1800虽为东经,却在西半球。
)经纬网:在经纬网地图上通常需要判读的东西:①(第一步工作)判断纬度是南纬还是北纬,经度是东经还是西经;②某点的经纬度即地理位置;③某点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判断;④某两点之间的方向的判断;⑤某点的高、中、低纬度的判断;⑥依据某点的经纬度在图中标注该点。
(注意:经纬网地图,一定要多做题,耐心细致)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海陆分布大势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2、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陆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水半球”),但不管是南北半球还是东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亚欧大陆;世界共有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格陵兰岛)大洲:大陆及其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世界最大的是亚洲)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阿拉伯半岛)4、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排名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认识地球(精选6篇)熟悉地球篇1其次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熟悉地球教学目标1.使同学把握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熟悉过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人类对事情的熟悉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培育同学仔细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神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外形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这些学问.【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引导同学阅读课本“读一读”,思索人类对地球的熟悉经受了几个阶段?举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同学活动。
【老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对地球的熟悉愈来愈正确。
特殊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觉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同学观看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假如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同学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假如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由于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同学观看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再来观看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根据肯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争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同学活动并回答问题:(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1、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复习提问: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2、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3、了解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4、根据地球仪,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南极、北极。
阅读教材P16页和图2—7,掌握纬线的长度、数量、指示的方向。
掌握纬度的划分方法,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高、中、低纬度范围的划分标准。
根据自主学习目标,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有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指派一个同学提出,可以请教外组和老师。
5、教师提问:(1)什么是纬线?什么形状?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指示什么方向?(2)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南纬和北纬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中、低、高纬度范围分别是?(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6、科主任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做精讲。
(1)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对比填课本P23表。
(2)从赤道向北、向南,纬度是增大还是减小?(3)举例判断某纬线,属于哪个纬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