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45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精选4篇)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篇1(教学案+试题试卷)部分课题名称: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本详案)教学目标:概述赫、勃、戈改革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难点: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团队合作,综合分析。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人先后执政时期,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积重难返、举步维艰、收效甚微,这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1991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
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3)改革的结果:①好的一面:经过初步改革,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1953年起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
②不好的一面:来之不易的转机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他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的乱指挥,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的恶劣气候的影响,苏联农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了危机。
(口诀:形势好转四年丰收;人祸天灾再现危机)3.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4.政治体制改革的突出表现之一——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1)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当属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前夕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3)赫鲁晓夫并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而仅仅将错误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4)赫鲁晓夫在大权在握之后,也搞起了“一言堂”,苏联重新陷入个人崇拜泥淖。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
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