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6 KB
- 文档页数:1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二十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1、__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绮丽风光,__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教这篇课文,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学习、体会、品味、感悟。
2、教师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印发一些给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安排一学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积累__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阅读下发资料,了解威尼斯的一些情况,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一)投影画面“美丽的威尼斯”(让学生得到直观印象)(二)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
(三)学生评析。
(四)自然导入:那么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一)掌握生字词1.同桌交流课前积累的词语。
2.投影: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
(2)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3)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4)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2、文题目“蓝蓝的威尼斯”如果改为“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或者“奇特的威尼斯”好不好,为什么?(三)学生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三.学习写法赏析语言(一)出示问题:课文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象我们也跟着作者到了威尼斯。
你能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吗?(二)学习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四)教师强调:1、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
2、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
(五)学生交流课前积累的优美语句,并进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威尼斯的了解和感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威尼斯的景色、建筑、文化等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讨论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威尼斯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的认识和感受。
六、案例分析:威尼斯的水道与贡多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威尼斯独特的水道系统和贡多拉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特色交通工具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威尼斯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蓝蓝的威尼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的漂亮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观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江山漂亮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模拟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认识威尼斯:相伴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观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
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阻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现】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闻名都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都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专门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行都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动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那个地点化身成曲折的运河;在一般都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那个地点变成了小船。
《蓝蓝的威尼斯》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运用比喻修辞格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1.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觉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威尼斯动人的画面。
2、激情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异域风光来自何处吗?(齐答: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去过一次的人还想再去几次,没有去过的人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马信德一起去威尼斯看看吧。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走近威尼斯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位于威纳托省,四周环海,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
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公朵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
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
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
代表人物如: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等。
威尼斯在歌剧艺术上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
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
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了解威尼斯奇特、绮丽的风景和文明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言语,学习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预备:多媒体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聚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进程: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同窗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觉得?(生:静谧、温馨、安详、平和、浪漫、忧郁……)。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总结:〝蓝蓝〞不只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安静、安详、战争、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意味,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谐和一致。
二、朗诵、感受威尼斯的美下面让我们跟从……同窗的朗诵,走进威尼斯,一同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景。
(举手点名朗诵,要求其他先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景)1、朗诵(配乐:萧邦小夜曲)2、图片拔出跟踪展现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文章向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景?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先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修建美、春色美——先生自在议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停止扩展。
师:威尼斯是知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文章经过精心的选材,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颜色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诱人风采——水都美、修建美、春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用无量。
蓝天碧海、典雅繁华、谐和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同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言语美的威尼斯需求美的言语来描画,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笼统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修建美和春色美。
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
(找出的同时,教员指点体会文章的言语字词美,如〝珍宝〞)威尼斯如此的美——谐和、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言语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共同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7、威尼斯的机场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8、威尼斯的护城神是谁?9、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二、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威尼斯风情照片。
通过照片让学生对威尼斯的美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生字注音舷眺缀簇魅瑰鳞次栉比绚四、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作者的漫游路线2.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线及所写之景: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从总体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五、把握特色1、思考: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蓝蓝的威尼斯建筑美游船造型别致秋色美广场绚丽多姿2、思考:从总体上看,本文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穿插了其他内容,看看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什么影响。
第3自然段简介威尼斯的历史,突出了“威尼斯人用双手雕塑起来”这一点,赞美威尼斯人民的勤劳智慧。
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更突出了这个“亚得里亚海的瑰宝”的价值。
第5自然段穿插了威尼斯城徽的传说,给威尼斯美丽的景色抹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3、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蓝蓝”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六、品味语言1、出示《世界地理》对威尼斯的介绍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沿海,是通往亚得里亚海的主要港口. 城市建筑在100多个小岛上,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初中《世界地理》)请思考:(1).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说明)(2).这段文字介绍了威尼斯哪些内容,最突出之处是什么? (地理位置、交通地位、形成特点,尤其突出介绍了闻名世界的原因----“水上城市”)总结:这段文字的语言很平实2、提问:本文的语言给你的感觉怎样?(生动,运用了比喻)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风光。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全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品味生动的语言。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鳞次栉比()瑰()宝器皿()荒芜()mèi力( ) 岛yǔ()城huī ( ) dǐnɡ盛()2.查阅有关资料,把你了解的威尼斯写下来介绍给大家。
3.读课文,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说明理由。
4.语言优美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特别是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请你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做简要评析。
句子:品评:5.初读课文以后,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除了课本和教学案上的)。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二、课堂助学1. 导入。
2. 整体感知。
小声读课文,把能够显示作者行踪的词句画出来。
看看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绮丽风光。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朗读给大家听听,看看美在哪里,并在课本上做旁批。
(结合预习导学3)3. 课文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象我们也跟着作者到了威尼斯。
你能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吗?A . B.4. 合作探究。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美。
找一找: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读一读: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品一品: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5. 知识迁移。
深秋的威尼斯是一幅美丽的、和谐的、幸福的画卷,作者只是简笔勾画,你能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描绘吗?6. 质疑讨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威尼斯的直观感知。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阅读与理解。
2.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学习。
3. 威尼斯环境保护的问题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1)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理解。
(2)对威尼斯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文本。
2. 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资料。
4. 威尼斯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威尼斯的特点和魅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 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学习:(1)教师介绍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学生听讲,做笔记。
5. 威尼斯环境保护问题讨论:(1)教师提出威尼斯环境保护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蓝蓝的威尼斯》《蓝蓝的威尼斯》 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独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长而深厚的友谊。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威尼斯独特、瑰丽的风光,感受威尼斯的美;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欣赏优美的语言。
【进程与方式目标】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线路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述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点】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1、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有一个神秘的地址,那里空气充满宁静,雪白明月照亮大地,让你安静的心再起涟漪。
印象中好似有这么一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无处不在的水路,无往不去的小船,古老的大街小巷,绚丽的巨宅平方……意大利,一个具有西方文明的古国;威尼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水都,今天就让教师陪着你们,走近蓝蓝的威尼斯,跟从作者一路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资料宝袋:威尼斯:威尼斯,它是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之滨的一座城市,由118个岛屿组成,历史悠长,风光旖旎,是镶嵌在亚得里亚海边的一串明珠,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水上城市,是闻名的旅行城市。
它位于威纳托省,周围环海,面积不到78平方千米。
威尼斯有一条长4千米、宽30至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
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千米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公朵拉那么充当了自行车的角色。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
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威尼斯的了解。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威尼斯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中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搜集和整理关于威尼斯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和地理方面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威尼斯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所了解的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内外资料,深入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一. 教学内容:《蓝蓝的威尼斯》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的绚丽风光,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本文题名为“蓝蓝的威尼斯”是因为作者坐在飞机上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而威尼斯“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全文有7段,可分成三部分。
第1——3段是第一部分。
第1段,写机窗俯视眺望。
由于作者的观察点是在舷窗口,见到的是“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相接的蓝色,是威尼斯城的背景。
“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正是威尼斯的标志,“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作者通过联想,打比方,描绘出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
这个画面,天蓝,地蓝,城市蓝,突出了“蓝蓝的”特征,起着点题作用。
第2段,概括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
以感叹句“多么令人向往的威尼斯”总写一笔,然后通过友人的热情介绍,从侧面描写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明珠”的特征是闪闪发光,作者紧扣这一特征,用具体确切的数字说明威尼斯是“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
这个“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这个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的具体化。
“瑰宝”是五光十色的,一到夜晚尤其能烟增闪光。
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入夜”所见的“奇景”。
“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这个对偶句,处处扣住了“光”和“水”进行描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威尼斯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
2. 对威尼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威尼斯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教师讲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进行讲解和辅导。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熟记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收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3. 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威尼斯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练习题和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有效的辅导。
《蓝蓝的威尼斯》最新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3 教学内容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主要建筑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威尼斯的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发展,理解其作为一个独立共和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威尼斯的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3 教学内容讲解威尼斯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变迁,重点介绍威尼斯共和国的兴衰过程。
第三章:威尼斯的建筑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欣赏威尼斯的建筑艺术。
3.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威尼斯建筑的魅力。
3.3 教学内容介绍威尼斯的建筑风格,如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分析其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四章:威尼斯的艺术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艺术发展,欣赏威尼斯画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4.2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威尼斯画家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4.3 教学内容介绍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和作品,如贝利尼、提香、委罗内塞等,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影响。
第五章:威尼斯的生活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生活方式,感受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5.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的生活场景。
5.3 教学内容介绍威尼斯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美食等,让学生感受威尼斯生活的魅力。
第六章:威尼斯的运河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运河的历史和特点,欣赏威尼斯运河的美丽风光。
6.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运河的风貌。
6.3 教学内容介绍威尼斯运河的形成历史、运河系统及其沿岸建筑,分析威尼斯运河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蓝蓝的威尼斯
[教学目标]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
1、重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数]一教时
一、导入
威尼斯介绍: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如: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等,让学生一睹威尼斯的风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
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
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
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
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
由此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
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
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