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
- 格式:docx
- 大小:9.03 KB
- 文档页数:3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 深入体会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语:展示苏州同里,周庄与威尼斯的相关图片,并思考:苏州与威尼斯有哪些异同?请学生畅谈,之后,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
(一)走进威尼斯学生活动:边看威尼斯风光图片、边听教师介绍威尼斯。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威尼斯图片、简介威尼斯。
(二)检查课前预习师提问: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重点字词需要掌握?由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对易出错的“鳞次栉比”的“栉”与“舷”重点强调(三)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归纳时语言要简练。
2,画出文章中作者游踪的词或句子学生活动:学生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找出的答案教师总结:这种不固定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写下来,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板书设计:写法:移步换景(四)合作探究点拨引导:问题一: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哪些内容?说说威尼斯“美”在哪几个方面?问题二: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问题三:文中最后一段是如何来表现中意友谊的?学生活动:学生准备、交流、介绍。
教师活动:给学生分组、巡视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板书:自然色彩:天是蓝的,地是蓝的人文色彩:美丽和平宁静幸福友谊(五)精读探究,品析语言散文美,美在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组内交流赏析(因时间关系,故将讨论的环节省略,幻灯片直接展示文中三个典型句子,供学生赏析,同时教给学生做“表达效果”题的解题技巧及答题步骤)学生活动:读,品析、介绍。
老师活动:适时点拨。
(六).拓展延伸能力培养教师活动;1.观看威尼斯之美的宣传片,启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蓝蓝的威尼斯》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热爱和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威尼斯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威尼斯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威尼斯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课件,以便于教学。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相关道具,支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威尼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威尼斯的特色和魅力。
(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幅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对蓝蓝的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水城威尼斯的图片。
4、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威尼。
《蓝蓝的威尼斯》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威尼斯风光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威尼斯的美。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朗读与表演法: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风光等。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理解与想象(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威尼斯的美景。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分组朗读,培养合作意识。
(3)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教学要求:1、欣赏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语言;
2、学会做导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说景物;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意大利在世界上什么最着名?
2、播放地图,简介威尼斯。
(它是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之滨的一座城市,由118个岛屿组??成,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是镶嵌在海边的一串璀璨的'明珠。
)
二、总揽:
1、如果你是威尼斯的导游,要向苏州游客扼要介绍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该如何说?
2、如果不用“蓝蓝的威尼斯”做题目,还可以用什么题目你认为哪个好
三、欣赏:
1、从下面的景点选一个,做导游向游客进行解说:
⑴公朵拉⑵李亚度桥
⑶圣马可广场⑷圣马可教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请你以我们校园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句话。
四、读写链接:
1、这篇课文与《阿里山纪行》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划出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
2、我们在《校园凤光》这篇作文中有没有把行踪交代清楚?如果没有,请修改。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全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品味生动的语言。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鳞次栉比()瑰()宝器皿()荒芜()mèi力( ) 岛yǔ()城huī ( ) dǐnɡ盛()2.查阅有关资料,把你了解的威尼斯写下来介绍给大家。
3.读课文,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说明理由。
4.语言优美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特别是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请你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做简要评析。
句子:品评:5.初读课文以后,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除了课本和教学案上的)。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二、课堂助学1. 导入。
2. 整体感知。
小声读课文,把能够显示作者行踪的词句画出来。
看看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绮丽风光。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朗读给大家听听,看看美在哪里,并在课本上做旁批。
(结合预习导学3)3. 课文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象我们也跟着作者到了威尼斯。
你能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吗?A . B.4. 合作探究。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美。
找一找: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读一读: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品一品: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5. 知识迁移。
深秋的威尼斯是一幅美丽的、和谐的、幸福的画卷,作者只是简笔勾画,你能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描绘吗?6. 质疑讨论。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案标题: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探索威尼斯这个独特的城市,培养学生的地理和文化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它的特点?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一篇关于威尼斯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a. 威尼斯是如何建造在水上的?b. 威尼斯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和景点?c. 威尼斯是如何应对水位上升的问题的?3. 学生交流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威尼斯景点或建筑。
2.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关于他们所选择的景点或建筑的信息。
3. 小组成员合作,撰写一份关于他们所选择的景点或建筑的介绍,并准备一份展示。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所选择的景点或建筑的信息。
2.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对该景点或建筑的看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和对我们的启示。
五、写作任务(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
2. 学生可以包括以下内容:a.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b. 威尼斯的著名景点和建筑;c. 威尼斯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d. 个人对威尼斯的印象和感受。
3. 学生交流他们的作文,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地理特点。
3. 提醒学生要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教案扩展:1. 组织一次威尼斯主题的艺术展览,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威尼斯的理解和想象。
2. 邀请一位威尼斯专家或旅行家来班级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威尼斯的知识和经验。
教案:《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威尼斯作为水城的独特之处。
o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o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o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及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中的作用。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对威尼斯的深厚情感,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威尼斯的风光图片、视频和文化介绍)•《蓝蓝的威尼斯》课文打印稿•讨论问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威尼斯的风光视频,展示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蓝蓝的威尼斯》所描绘的地方。
你们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威尼斯的美丽。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威尼斯的初步印象和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教师活动:•发放课文打印稿,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约20分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段精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提问:“作者在描写威尼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分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师的问题。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蓝蓝的威尼斯》的主要内容和主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蓝蓝的威尼斯》的主要内容和主题;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手法。
教学准备:1.《蓝蓝的威尼斯》原文及译文;2.教材配套教学辅导书;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给学生出示威尼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1.教师将课文分段朗读,要求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并标注重要信息。
3.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激发他们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
4.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Step 3 分析人物和情节(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各自的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整理学生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角色扮演的理解。
Step 4 探究写作技巧与文学手法(30分钟)1.教师以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为例(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
2.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教师提供其他文学作品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手法。
Step 5 写作与创作(30分钟)1.教师提供写作素材和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和情节,写一篇小故事或短文。
2.学生自主写作,并相互修改和评论。
3.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
Step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观看威尼斯的相关视频或幻灯片,加深对威尼斯的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威尼斯文化主题活动,如制作威尼斯面具、欣赏威尼斯的音乐等。
3.设计相关的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和成果。
《蓝蓝的威尼斯》初二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了解威尼斯的风景和文明艺术。
2、才干目的:培育先生的鉴赏才干、想象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
3、情感目的:让先生体会江山美丽多娇,培育爱我世界的情感。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在意大利半岛南端,亚得里亚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城。
说到她人人都赞不绝口;我们也曾经过书本、电视、网络对她有所了解。
课前我曾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我就请大家说说你对威尼斯的了解。
1、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有多少个大小岛屿?2、威尼斯有多少条大小河流?3、威尼斯有多少座桥梁?4、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桥,名叫什么?5、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6、威尼斯已有多少年的历史?7、威尼斯的机场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8、威尼斯的护城神是谁?9、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二、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先生展现一组威尼斯风情照片。
经过照片让先生对威尼斯的美有一个理性的、深化的了解,从而激起先生对威尼斯的无比喜欢之情。
三、生字注音舷眺缀簇魅瑰鳞次栉比绚四、全体感知1.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课文。
思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引见威尼斯的绮丽风景的?作者的遨游路途2.请先生概括作者的遨游路途及所写之景: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湛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世奇景。
汽船上欣赏运河两岸的修建--像观赏欧洲修建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谐和、幸福的画卷。
3、从总体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颜色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诱人风采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五、掌握特征1、思索: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蓝蓝的威尼斯修建美游船外型别致春色美广场绚丽多姿2、思索:从总体上看,本文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交叉了其他内容,看看这些内容的交叉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风景有什么影响。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第一课时一、思考作者抓住威尼斯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建筑美游船造型别致秋色美广场绚丽多姿二、本文虽然从总体上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穿插了其他内容。
看看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什么影响。
第3节简介:威尼斯的历史。
作用:突出了“威尼斯人用双手雕塑起来”这一点,赞美威尼斯人民的勤劳智慧。
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更突出了这个“亚得里亚海的瑰宝”的价值。
第5节穿插:威尼斯城徽的传说。
作用:给威尼斯美丽的景色抹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释疑解难一、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蓝蓝”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第5、6两节,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题目关系不大,对此你怎样理解?“蓝蓝”不仅是自然色彩,还是人生色彩,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是对“蓝蓝”内涵的具体展示。
第二课时品味语言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
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你先找出这些比喻句,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江山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2.词彩绚烂,多用比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设计思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在标题上做文章,抓住“蓝蓝”一词来了解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对于文章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整理.交流,并通过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最后,结合家乡桂林的环城水系,进一步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世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威尼斯风光的视频资料。
二.自主学习。
理解。
七.小结。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住:静谧、舒适、安详、平和、浪漫、忧郁……。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xx
下面让我们跟从……
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
丽风光)
1、朗读(配乐:xxxx)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xx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
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
(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xx——
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三门峡美不美?我们有蓝蓝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三门峡也是“蓝蓝”的。
)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主题:《蓝蓝的三门
峡》
要求:选择三门峡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向“
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三门峡景观,再次感受三门峡的美。
七、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xx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动点描写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