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
- 格式:docx
- 大小:9.03 KB
- 文档页数:3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 深入体会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语:展示苏州同里,周庄与威尼斯的相关图片,并思考:苏州与威尼斯有哪些异同?请学生畅谈,之后,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
(一)走进威尼斯学生活动:边看威尼斯风光图片、边听教师介绍威尼斯。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威尼斯图片、简介威尼斯。
(二)检查课前预习师提问: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重点字词需要掌握?由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对易出错的“鳞次栉比”的“栉”与“舷”重点强调(三)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归纳时语言要简练。
2,画出文章中作者游踪的词或句子学生活动:学生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找出的答案教师总结:这种不固定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写下来,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板书设计:写法:移步换景(四)合作探究点拨引导:问题一: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哪些内容?说说威尼斯“美”在哪几个方面?问题二: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问题三:文中最后一段是如何来表现中意友谊的?学生活动:学生准备、交流、介绍。
教师活动:给学生分组、巡视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板书:自然色彩:天是蓝的,地是蓝的人文色彩:美丽和平宁静幸福友谊(五)精读探究,品析语言散文美,美在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组内交流赏析(因时间关系,故将讨论的环节省略,幻灯片直接展示文中三个典型句子,供学生赏析,同时教给学生做“表达效果”题的解题技巧及答题步骤)学生活动:读,品析、介绍。
老师活动:适时点拨。
(六).拓展延伸能力培养教师活动;1.观看威尼斯之美的宣传片,启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蓝蓝的威尼斯》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热爱和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威尼斯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威尼斯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威尼斯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课件,以便于教学。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相关道具,支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威尼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威尼斯的特色和魅力。
(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幅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对蓝蓝的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水城威尼斯的图片。
4、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威尼。
《蓝蓝的威尼斯》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威尼斯风光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威尼斯的美。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朗读与表演法: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风光等。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理解与想象(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威尼斯的美景。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分组朗读,培养合作意识。
(3)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教学要求:1、欣赏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语言;
2、学会做导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说景物;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意大利在世界上什么最着名?
2、播放地图,简介威尼斯。
(它是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之滨的一座城市,由118个岛屿组??成,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是镶嵌在海边的一串璀璨的'明珠。
)
二、总揽:
1、如果你是威尼斯的导游,要向苏州游客扼要介绍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该如何说?
2、如果不用“蓝蓝的威尼斯”做题目,还可以用什么题目你认为哪个好
三、欣赏:
1、从下面的景点选一个,做导游向游客进行解说:
⑴公朵拉⑵李亚度桥
⑶圣马可广场⑷圣马可教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请你以我们校园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句话。
四、读写链接:
1、这篇课文与《阿里山纪行》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划出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
2、我们在《校园凤光》这篇作文中有没有把行踪交代清楚?如果没有,请修改。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全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品味生动的语言。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鳞次栉比()瑰()宝器皿()荒芜()mèi力( ) 岛yǔ()城huī ( ) dǐnɡ盛()2.查阅有关资料,把你了解的威尼斯写下来介绍给大家。
3.读课文,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说明理由。
4.语言优美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特别是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请你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做简要评析。
句子:品评:5.初读课文以后,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除了课本和教学案上的)。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二、课堂助学1. 导入。
2. 整体感知。
小声读课文,把能够显示作者行踪的词句画出来。
看看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绮丽风光。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朗读给大家听听,看看美在哪里,并在课本上做旁批。
(结合预习导学3)3. 课文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象我们也跟着作者到了威尼斯。
你能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吗?A . B.4. 合作探究。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美。
找一找: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读一读: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品一品: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5. 知识迁移。
深秋的威尼斯是一幅美丽的、和谐的、幸福的画卷,作者只是简笔勾画,你能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描绘吗?6. 质疑讨论。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案标题: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探索威尼斯这个独特的城市,培养学生的地理和文化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它的特点?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一篇关于威尼斯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a. 威尼斯是如何建造在水上的?b. 威尼斯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和景点?c. 威尼斯是如何应对水位上升的问题的?3. 学生交流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威尼斯景点或建筑。
2.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关于他们所选择的景点或建筑的信息。
3. 小组成员合作,撰写一份关于他们所选择的景点或建筑的介绍,并准备一份展示。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所选择的景点或建筑的信息。
2.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对该景点或建筑的看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和对我们的启示。
五、写作任务(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
2. 学生可以包括以下内容:a.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b. 威尼斯的著名景点和建筑;c. 威尼斯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d. 个人对威尼斯的印象和感受。
3. 学生交流他们的作文,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地理特点。
3. 提醒学生要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教案扩展:1. 组织一次威尼斯主题的艺术展览,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威尼斯的理解和想象。
2. 邀请一位威尼斯专家或旅行家来班级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威尼斯的知识和经验。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住:静谧、舒适、安详、平和、浪漫、忧郁……。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xx
下面让我们跟从……
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
丽风光)
1、朗读(配乐:xxxx)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xx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
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
(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xx——
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三门峡美不美?我们有蓝蓝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三门峡也是“蓝蓝”的。
)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主题:《蓝蓝的三门
峡》
要求:选择三门峡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向“
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三门峡景观,再次感受三门峡的美。
七、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xx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动点描写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