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威尼斯的了解和感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威尼斯的景色、建筑、文化等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讨论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威尼斯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的认识和感受。
六、案例分析:威尼斯的水道与贡多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威尼斯独特的水道系统和贡多拉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特色交通工具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威尼斯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3、学习文章移步换景的写法。
4、品味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2、根据上表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三、合作探究
1、文章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换成“水城威尼斯”或“奇特的威尼斯”好吗?
2、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以下语句。
(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据说历史上鼎盛时,这种“公朵拉”小游船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这句中“据说”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四、学生交流展示
五、达标检测
1、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
(2)特别珍贵的东西。
()
(3)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
(4)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多形容房屋密集。
()
2、课文中有一段关于马可的传说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六、总结反思
我在这堂课上学到了:
我表现好的地方是:我还需要进步的是:。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蓝蓝的威尼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的漂亮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观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江山漂亮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模拟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认识威尼斯:相伴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观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
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阻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现】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闻名都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都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专门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行都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动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那个地点化身成曲折的运河;在一般都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那个地点变成了小船。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蓝蓝的威尼斯》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介绍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文章语言优美,用了很多比喻句,充分地再现了威尼斯的绚丽。
文章安排在“江山多娇”单元最后一篇,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领略世界的人文风情。
这堂课重在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文字品析中,领略异国风光之美丽,感受异国文化之多彩。
2、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游记中移步换景的写法,本单元中又在《小石潭记》、《阿里山记行》等文中有过学习,本文学习中以学生复习巩固为主。
学生也学习过不少写景散文,能把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对于散文语言的赏析虽有一定的基础,对文章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把握不准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3、教学环境分析:本文向学生展示的是威尼斯的风光,这是一个学生都很陌生的地方,在课堂上,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形象的展示威尼斯的风采,进一步感受优美的语言与炫丽的风光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3、领会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培养热爱世界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3、领会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培养热爱世界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放威尼斯的风景片,请学生介绍自己眼中的威尼斯。
设计理念:富有吸引力的视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激情投入到课堂中去,这样的安排也能使学生初步领略威尼斯的美,带着学生走进那个美丽的地方。
同时,学生自己描绘威尼斯,能让学生在后面读文章时,更能体会本文内容的丰富和语言的优美,这一环节也适时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2.教师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印发一些给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安排一学时。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阅读下发资料,了解威尼斯的一些情况。
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一).投影画面“美丽的威尼斯”(让学生得到直观印象)(二)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
(三)学生评析。
(四)自然导入:那么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一)掌握生字词1.同桌交流课前积累的词语。
2.投影: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
(2)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3)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4)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2.文题目“蓝蓝的威尼斯”如果改为“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或者“奇特的威尼斯”好不好,为什么?(三)学生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三.学习写法赏析语言(二)学习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四)教师强调:1.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
2.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
(五)学生交流课前积累的优美语句,并进行赏析。
(六)朗读优美的句子(特别是几个贴切新鲜的比喻)四.发挥想象,学习表达。
(一)教师提示: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你也能用你五彩的笔描写你想象中的美好的景色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吧!(二)出示题目:读了下列句子,你能否联系上下文想象出几幅明丽的画面来?请把画面向同学们描绘一下。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一簇簇的村落——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样——(三)投影三幅图片,学生任选一题,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蓝蓝的威尼斯》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运用比喻修辞格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1.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觉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威尼斯动人的画面。
2、激情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异域风光来自何处吗?(齐答: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去过一次的人还想再去几次,没有去过的人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马信德一起去威尼斯看看吧。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走近威尼斯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位于威纳托省,四周环海,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
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公朵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
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
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
代表人物如: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等。
威尼斯在歌剧艺术上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
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
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
苏教版八上备课指导【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舷窗(xián)眺望(tiào)点缀(zhuì)魅力(mèi)瑰丽(guī)穿梭(suō)鳞次栉比(zhì)摇橹(lǔ)荒芜(wú)沼泽(zé)祈祷(qídǎo)绚丽(xuàn)马可孛罗(bèi)二、形似字正音组词三、多音多义字四、词语积累点缀: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荒芜: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搁浅:(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绚丽:灿烂美丽。
五、作品简介《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先介绍了“水都”威尼斯“开门见水”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城中的名胜古迹及威尼斯人民与中国人民交往的历史和深厚的友谊。
六、文章结构全文共7段,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部分:第1~3段为第一部分,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4~6段为第二部分,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第7段介绍了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七、重点语句分析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句形象的比喻中,“蓝色的盆景”的“蓝色”切合文题,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征,“盆景”写出了威尼斯的精致美丽,特别是“点缀”一词用得十分生动、准确,表现出“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与整个威尼斯之景的和谐,是其极有特色的装饰。
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水晶宫”的比喻写出了亚得里亚海滨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个光彩夺目、清澈透明的世界。
“真是人间奇景”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极高评价,这般奇景简直就是一个水晶的世界。
3.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凡能上得博览会的,都应该是同类事物中的杰出代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威尼斯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
2. 对威尼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威尼斯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教师讲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进行讲解和辅导。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熟记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收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3. 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威尼斯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练习题和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有效的辅导。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体会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比喻手法在文章中运用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重点)2.体会比喻手法在文章中运用的妙处。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之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蓝色的威尼斯。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马信德,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以及《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瑰.(guī)宝鳞次栉.(zhì)比器皿.(mǐn)3.理解词义。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仔细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想想文章分为哪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第4-6段),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第7段),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明确:作者的漫游路线。
(2)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线及所写之景。
明确: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明确:“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感受威尼斯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教学重难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空气充满宁静,雪白明月照亮大地,让你平静的心再起涟漪。
印象中好似有这么一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无处不在的水路,无往不去的小船,古老的大街小巷,绚丽的巨宅平方……意大利,一个具有西方文明的古国;威尼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水都,今天就让老师陪着你们,走近蓝蓝的威尼斯,跟随作者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出示目标三、教学流程(一)读中领略美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关键词语,读后简单谈谈你对威尼斯的初读印象。
(提示:可以用“威尼斯真美啊,它美在—————”的句式。
)(二)游中欣赏美1、欣赏威尼斯风光图。
2、摘录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
“离开罗马”“从舷窗向外眺望”“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我们登上汽艇”“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梁”“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3、归纳写作方法移步换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写景方法。
注意(1)要把行踪交代清楚。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三)改中鉴赏美1、请尝试为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明你这样命题的原因。
温馨提示:a、可以用这样的形式“______威尼斯,因为____________。
”b、范例:“水都威尼斯,因为它有177条河道,401座桥梁,这是这座城市的特征。
”2、作者用“蓝蓝的威尼斯”作为本课的题目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温馨提示,可以按这样的思路:表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赏中品味美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读课文,找出其中你喜欢的比喻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步骤提示:1、跳读画词句。
2、带感情读词句。
第四单元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品味优美的语言,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度,抓住特点,品味有详有略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领略威尼斯的美丽风光,欣赏绮丽多姿的大好河山,体会中意人民的深厚友谊,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品味语言,领略威尼斯风光,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诵读和想象的能力,欣赏美景,品味语言,并尝试运用。
四.教学准备:挂图、配乐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居住在海南这片椰风海韵的热土,成长在海口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蔚蓝的天空和海洋令我们陶醉神往。
那大家可曾知道,在遥远的意大利,在亚德里亚海边,也坐落着一座这样美妙而独特的城市,它,叫做威尼斯。
同学们,想不想去威尼斯游览一番呢?好,请翻到课本141页,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蓝蓝的威尼斯,体会它动人的风情!(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配乐朗诵课文,要求学生认真体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你们认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呢?3、学生共同圈注文中的生字词,老师给出明确。
4、要求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再将个人观点在班内同学间交流:问题:蓝蓝的威尼斯有哪些美丽的景物?——美丽的风景,建筑,桥。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课文,找出文中的景物,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进行引导,教师归类并板书。
通过找出的景物归纳明确出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出示系列图片展示威尼斯的美丽风光及特点)(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给出问题一:这美丽的威尼斯水城最令你喜爱的景物是什么?1、找一找你喜欢的语段,深情地读一读。
A、学生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自由地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蓝蓝的威尼斯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本文是一篇游记,壮丽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赞美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本文题名为“蓝蓝的威尼斯”是因为作者坐在飞机上从舷窗上向外眺望,看到的是亚得里亚海滨的威尼斯。
以下是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科教案,喜爱大家借鉴与参考!《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目标:1、艺术领略维罗纳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那不勒斯独特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形象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课题中“蓝蓝”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激发读趣,感受美1、在之于课文的情况下,多媒体播放威尼斯风光片。
要求:(1) 将威尼斯的风光描绘出来用语言所描绘出来。
(2) 将威尼斯风光的感受用语言描绘出来。
2、听关于课文的配乐朗读(如《蓝色多瑙河》)。
要求:(1) 将作者描绘威尼斯风光的语句找出来。
(2) 将作者写游览感受的游览句子四处寻找出来。
3、将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比较,将自己的观看感受与作者的游览感受,找出两者的区别。
4、小结:同学们的描述多用书面语,直白简洁,而“蓝蓝的威尼斯”是个风光独特的风光斑斓的城市,要把它如实地描绘出来,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写出美的精致。
作者紧扣“独特”、“瑰丽”的特征,通过联想,运用贴切而美味的比喻,使威尼斯的风光好似画卷无法抹去的图画,永远定格在读者的脑海。
二、想象美景,积累美1、美的语言形象与画面需要美的语言来表现。
课文中,你发现哪些美的词语、句子、修辞、写作手法等为美作者展现美做出了贡献?请找出来做成分类积累卡。
分类积累卡示例:动词美:眺望耸立点缀连缀泛舟穿梭饱览逗乐形容词美:蔚蓝瑰丽精细鼎盛和谐成语美:鳞次栉比别具一格绚丽多姿比喻句美: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她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世界性城市,多瑙河滨的一串明珠。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感受威尼斯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空气充满宁静,雪白明月照亮大地,让你平静的心再起涟漪。
印象中好似有这么一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无处不在的水路,无往不去的小船,古老的大街小巷,绚丽的巨宅平方……意大利,一个具有西方文明的古国;威尼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水都,今天就让老师陪着你们,走近蓝蓝的威尼斯,跟随作者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出示目标
三、教学流程
(一)读中领略美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关键词语,读后简单谈谈你对威尼斯的初读印象。
(提示:可以用“威尼斯真美啊,它美在—————”的句式。
)
(二)游中欣赏美
1、欣赏威尼斯风光图。
2、摘录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
“离开罗马”
“从舷窗向外眺望”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
“我们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
“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
3、归纳写作方法
移步换景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写景方法。
注意
(1)要把行踪交代清楚。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三)改中鉴赏美
1、请尝试为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明你这样命题的原因。
温馨提示:
a、可以用这样的形式“______威尼斯,因为____________。
”
b、范例:“水都威尼斯,因为它有177条河道,401座桥梁,这是这座城市的特征。
”
2、作者用“蓝蓝的威尼斯”作为本课的题目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温馨提示,可以按这样的思路:
表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赏中品味美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读课文,找出其中你喜欢的比喻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步骤提示:
1、跳读画词句。
2、带感情读词句。
3、组内交流,赏中品词句。
方法提示:
可以用“我喜欢 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
(五)留心发现美
1、三门峡有哪些美丽的景致,请说说看?
2、选择身边的一处景致,用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提示:
(1)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2)运用恰当的比喻,引起游客的遐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