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财政分权与人均财政卫生支出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82.66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别负责一定范围内的税收征收和财政支出事项。
中国式财政分权是一种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同时中央政府仍然掌握较大的权力的体制模式。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何影响?政府教育支出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参考。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拟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政府教育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差异本文将评估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差异。
通过收集各地区政府教育支出数据,分析政府教育支出的空间分布和城乡差异。
(2)中国式财政分权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通过收集各地区的财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3)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评估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 研究意义本文将从政策层面探讨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深入分析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并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采用了一种相对分权化的财政体制,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其自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这种财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区域经
济发展,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首先,地方政府在获取财政收入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环保考虑,大量地投资和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例如钢铁、化工、纺织等。
此外,地方政府往往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导致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
其次,由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不太足,地方政府往往只能通过削减环保支出和监管成本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这样会导致环保力度的削弱和法规的缺失,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最后,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这也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之一。
由于环保投资的成本高昂,加之环保监管的疏漏,企业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如增加中央政府环保补贴、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环保法规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第3期税务与经济No13May15,2006 (总第146期)Taxati on and Economy(Serial No1146)经济纵横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张 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的财政分权问题展开研究。
财政分权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对其研究必须采用多层次的视角。
既有的研究成果多囿于财政分权的某个局部层面,尚未见一个能够解释、分析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的完整理论框架出现。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市场化改革[中图分类号]F81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6)03-0015-03财政分权,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而言,是指通过法律等规范化的形式,界定中央(或联邦)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收支范围,并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预算管理权限,其核心是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权。
19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出现了一股财政分权的浪潮。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1990年代中期,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75个发展中国家中,有62个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财政分权改革(世界银行,1997)。
伴随着财政分权实践的蓬勃兴起,涌现了大量理论文献。
这其中的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探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财政分权问题,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后,其财政分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已有的研究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的文献主要沿着下述几条线索展开:11对财政分权和市场化改革之间次序问题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制度变迁意义的财政分权改革肇始于1980年代初“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实施。
将中国的财政分权置于其市场化进程的宏观视野中考量,学者们首先对于两者之间的先后次序问题进行了研究。
高培勇(2001)认为,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分权化的财政体制改革先行一步,在改革启动初期扮演着为推进整体改革“铺路搭桥”的角色。
财政分权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p打开文本图片集内容【摘要】:^p :消费、投资与出口并称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总量迅速增长,但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本文选取了1998-20__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用三种财政分权的衡量方法全面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财政分权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在分区域讨论中,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对东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
本文依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居民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p :财政分权居民消费地区差异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综述消费、投资与出口并称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总量迅速增长,但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央政府必须采取措施。
而在政策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要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财政收支的分配问题,即财政分权问题。
从1994年开始,中央政府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施了财政分权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比严重不足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此外,地方政府更加了解当地情况,其财权的扩大必将提升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政府支出结构方面进行引导与调节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比如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财权增加,中央政府通过引导使得地方政府将财力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刺激居民消费的领域,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消费。
因此,本文假设财政分权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本文将重点关注财政分权对于居民消费的促进力度。
在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时,首先必须考虑财政分权的度量问题。
Oates等学者在研究时加入了收入的衡量指标,即地方财政收入/全国(或中央)财政收入。
中国财政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近年来居民卫生医疗健康状况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
与此同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也一再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力度。
而许多地方“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似乎并没有得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牵涉的方方面面是在太多,要一次性完全解决妥当似乎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
要解决问题,首先肯定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卫生医疗跟不上脚步。
本文着重从政府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为何地方卫生支出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医疗、财政支出、GDP 、财政收入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力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但是我国政府的卫生支出水平仍旧偏低。
从绝对量上看,我国的卫生支出从2000年的709.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24.57亿元,虽然增长了4倍多,但直到2003年SARS 的爆发,政府才更加重视卫生领域的投入,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开始慢慢地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协调。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还要求在二十世纪末“争取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是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直到2010年也没有超过5%。
根据Tanzi 和Schuknecht(1997)的整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荷兰等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就超过了8%,加拿大和美国更是超过了10%,比例最低的是爱尔兰,也达到了7.1%。
一、理论分析研究对于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人均GDP ,受教育水平。
本文主要以人口密度、人均GDP 和文盲率作为人口、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效率影响因素。
所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2010年各地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人口数:由于较多的人口数有利于降低政府支出的管理和监督成本,所以人口数与政府支出的效率应该呈正相关关系GDP 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所以GDP 越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应该越高。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数量测度一、本文概述《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数量测度》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和量化分析中国特有的财政分权现象。
财政分权作为一种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税收征管、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中国式财政分权,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背景,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征和模式。
本文首先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财政分权在中国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文章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分权数量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中国财政分权程度进行了实证测量。
研究过程中,文章不仅关注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力分配,还深入探讨了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文章也注意到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公共品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的政策建议,旨在提高财政分权的有效性,促进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中国式财政分权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分权的基本理论框架上,探讨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普遍认为,财政分权能够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和支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基于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数据,对于中国这一特殊政治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分权现象解释力有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分权实践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特点和效果。
他们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实践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理论和假说。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为一个具有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公共服务保障和均等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并不能达到人民的期望。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特有的财政分权体制所导致的。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是指政府在不同层级之间分担不同的财政责任。
虽然该体制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灵活性,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是什么?2. 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政层级之间的差异有多大?3. 当前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什么?4. 如何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合性的梳理和总结,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概念、原理、实现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分析实际调查数据,了解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问题所在,从而明确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
三、研究内容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原则和实现情况。
2.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包括在不同地区、不同行政层级之间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
4. 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包括政策、制度和机制等。
四、预期成果1. 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
2. 为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3. 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其中财政分权在中国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财政分权可以促进地方政府投资的增加和投资结构的优化,同时也可以带来经济的失衡和不平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加剧,对财政分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当前,对财政分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讨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探讨财政分权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
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计量经济方法进行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地方政府投资的增加和投资结构的优化,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
但是财政分权也会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失衡和不平衡,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在财政分权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计算模型方法进行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但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地方政府往往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忽视了公共服务等社会福利领域,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目前,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量研究仍停留在定性描述和案例分析的阶段,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理论支持;二是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进行充分考虑。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方面的影响,并寻求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财政体系改革措施。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研究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特点和演化过程,剖析其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机制。
2.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计量经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检验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探讨其负面影响。
3.采用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计算模型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财政分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