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A)
- 格式:doc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3
绪论单元测试1.乐句、乐节、乐汇不能表现独立完整的乐意,因此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
()A:对B:错答案:A2.一首乐曲主调是C大调,结束在e小调的全终止上,这首乐曲的结构属于开放性的结构。
()A:对B:错答案:A3.调性布局是指包含转调乐曲的调性安排,调性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一般是:主调–下属方向调–属方向调–主调。
()A:错B:对答案:A4.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A:对B:错答案:A5.音乐的结构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
()A:错B:对答案:A6.起承转合原则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A:错B:对答案:B7.主题是一首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乐思的面貌主要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
()A:错B:对答案:B8.曲式除了基本部分以外,有时还包括从属部分()。
A:补充B:结尾C:引子D:连接答案:ABCD9.结构的补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A:重复全终止的主和弦B:重复终止式C:通过补充终止答案:ABC10.结构的扩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A:用阻碍终止扩充B:通过K46-V2-I6扩充C:重复属七和弦扩充D:通过模进手法扩充;E:使用不完满终止扩充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乐节的次级结构是()。
A:乐句B:乐汇C:乐段D:主题答案:B2. aaa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属于()。
A:再现式结构B:部分重复式结构C:重复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答案:C3.乐段的结尾()。
A:必须为收拢性结构B:必须完满终止C:必须为开放性结构D:可能是开放的,也可能是收拢的答案:D4.以下哪几项属于乐段的从属部分?()A:中间段落B:前奏C:间奏D:尾声答案:BCD5.三乐句组成的乐段可标记为()。
A:aabB:abcC:abbD:aaa答案:ABCD6.下列关于复乐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复乐段的次级结构为单乐段B:终止式倒装的现象在复乐段中偶尔可见C: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D:复乐段内部的乐段之间不是同头变尾的关系答案:ABC7.乐段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
曲式与作品分析名词解释:1、曲式:音乐作品的合乎于一定逻辑的结构便称为曲式。
具体来说,音乐素材有明确目的的合乎于逻辑安排,在不同时间先后出现,变化、发展的布局、处理,根据一定原则形成为若干典型结构,即是我们所谓的曲式。
2、曲调:曲调(即旋律)是一个完整的现象,是以一个声部表达的乐思,并常常以它来体现音乐的基本内容。
曲调是各种表现手段的统一体,它包括高音关系、时间关系(即节奏、节拍、速度等)、强弱、音色和演奏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含它本身所暗示的和声关系以及曲式的最基本结构。
3、音色:音色是指乐音的色彩特质,它决定于该音所产生的泛音作用。
4、织体:简单说来是作为音乐作品构成的基本材料的‘音’,在作品中的具体组织形式。
5、复调体:“复调体”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若干曲调的结合,这些曲调互相配合但独立发展。
6、和声体:“和声体”则是在若干声部的结合中明显地分出主要曲调与伴奏两部分。
7、“主题”是具有比较独立的结构形式的、意义比较完整的、能体现清晰地性格面貌的、鲜明和富有表现力的乐思。
由于作品的内容要求以及乐曲规模的大小不同,一首作品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主题。
8、变奏:是指在保留原来音乐材料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变化。
变化可能在音高(曲调线)、节奏、和声,甚至音强、音区、音色、演奏法、织体等各方面,但是最常见的是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织体方面的改变。
9、展开:展开与变奏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基本上保留原来结构,而前者则触动并改变原来结构。
这种“触动”可能只是从陈述过的音乐材料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展开处理,或将主题的和声结构加以变化。
在对旧的音乐材料做展开处理时常可自由运用音值扩大、缩小、倒影、音程扩大缩小、转位等方法取得较大变化。
10、模进:是展开的重要手法之一。
模进即是音乐材料(乐节或乐句,曲调或和声)的原来形式在同一声部中的其他音级上,一不同高度重复出现。
可分为准确的模进、守调模进、上行模进、下行模进等。
11、再现: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复”,即是在音乐展开之后,在新的音乐片段之后重又出现前面的音乐材料或主题,它们可能准确地再现,也可能变化的再现。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第一章测试1.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哪些方面?()A:音色B:高低C:旋律D:节奏答案:ACD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有哪些?()A:回旋原则B:呼应原则C:三部性原则D:起承转合原则E:变奏原则答案:ABCDE3.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这就是音乐作品的()A:内容B:关系C:主题D:曲式答案:D4.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A:曲目B:主题C:材料D:乐段答案:B5.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的学习是提高分析技能的唯一有效的途径()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乐段可分为乐句,而乐句又可能进一步细分为()A:乐章B:乐句C:乐节D:乐汇答案:CD2.乐段在从属调性上以完全终止结束,称之为()A:终止乐段B:从属乐段C:结束乐段D:转调乐段答案:ACD3.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是()A:题目B:音调C:重音D:动机答案:D4.乐段的从属部分指乐段做外部扩展所附加的结构部分,这些部分有()A:尾声B:副歌C:前奏D:间奏答案:A5.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结构,它之所以被称为复乐段是因为它的内容都是重复的()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无再现引申型二段式的特点()A:单一主题的发展B:有两个以上主题C:没有新主题的并置D:有新主题的并置答案:AC2.无再现二段式有那两种情况()A:终止型的B:并置性的C:并列型的D:引申型的答案:CD3.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A:二段曲式B:一段曲式C:统一曲式D:对比曲式答案:A4.什么是呼应原则最基本的表现()A:音乐内容上的呼应B:音乐结构上的呼应C:音乐主题上的呼应D:音乐调性上的呼应答案:B5.二段式可能有结构的重复,各部分分别单独重复或整体结构的重复都是常见的情况()A:对B:错答案:A第四章测试1.呈示性乐段的特征是()A:方整对称的B:单一的C:收拢结束D:和声单一的答案:ABCD2.三段是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哪三种基本类型()A:引申型B:并置型C:综合型D:对称型答案:ABC3.变化的再现段最常见的手法是()A:变奏B:停止C:休止D:重复答案:D4.音乐的称述类型分为几类()A:2B:3C:4D:1答案:A5.并置型三段式由于引进新的主题,故也称之为“双主题三段式”。
以下为我自己整理的份资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曲式复习题一、填空题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
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2、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我们常采用文字或图片归纳说明。
3、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所决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和原则。
5、音乐作品在调性功能上,稳定功能常用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稳定功能则常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
6、音乐构成的复合因素是指织体、和声、旋律及复调。
7、音乐构成的单纯因素主要有节奏、节拍、音色、音区、调式等。
8、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调式类型中,大、小调式是分布最广、应用最多的调式体系。
9、音乐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模进、模仿、展开等。
10、乐曲调性布局的大体规律是: T → D → S → T 。
11、根据乐句的数量而划分的乐段,最常见的是二句和四句。
12、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再往下则可能细分出乐节或乐汇。
13、音乐结构外部的延长叫补充;音乐结构内部的扩展叫扩充,其常常通过阻碍终止的和声手法来达到。
14、二段曲式的第一段总是带有呈示性的各种特征,根据后段的写法及其与第一段的关系可分为再现和非再现两种类型。
15、再现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由对比中句和再现句构成,两个段落间的统一大于对比。
16、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依次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17、三段曲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部写法的不同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18、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是其主要特征,与三段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
依据中间部分的性质可分为展开和呈示性两类。
19、三部曲式由三段曲式发展而来,首部应具两段以上的规模,其结构完整、段落清楚,常结束在首调上。
20、回旋曲式是以回旋原则写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由交替出现的叠部和插部构成。
茅原《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体会茅原教授的《曲式与作品分析》是一本非常系统地介绍曲式和作品分析理论的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曲式和作品分析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也对于作品创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思路。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学习的一些体会。
首先,曲式的学习对于音乐理论入门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曲式是音乐建构的基础,通过对曲式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进而更好地把握音乐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茅原教授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大量的曲式类型和曲式分析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曲式分析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其次,作品分析在音乐创作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茅原教授在书中提到,作曲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理解并把握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方面的音乐语言,进而在作品中加以运用和发挥。
通过作品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音乐语言的运用方式和特点,进而更好地掌握作曲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茅原教授在书中也介绍了许多具体的作品分析方法和技巧,如和声分析、旋律分析、节奏分析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切入作品的细节,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特点和表达手法。
最后,我认为茅原教授在书中所阐述的一些理念和思路,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
例如,在学习其他艺术形式或者文学学科时,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和理念,深入理解和切入作品的细节和内在结构。
总之,茅原教授的《曲式与作品分析》是一本非常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通过对其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进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音乐。
同时,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些对于其他领域的引导和参考,对于深化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MFA 。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 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 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成为回旋曲式。
A+B+A+C+A……+A叠部(Refrain)插部Ep. Eposode●回旋曲式分类:1、小回旋曲式,三段式连锁链接,文艺复兴时期。
2、古典回旋曲式,引申发展,规模小、对比低、统一性强。
古典乐派A+B+A+C+A。
3、回旋奏鸣曲式,库普兰、拉莫等多用,古典乐派。
●回旋曲式构成条件:1、包含五个以上相对独立部分。
2、叠部(Refrain)至少出现三次。
3、有两个以上的各不相同的插部(Epsode)。
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体材料排列具有循环和交替特点,显示了三部性的连锁关系。
5、回旋原则。
6、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由主调支持,插部伴随掉的对比,较为逻辑的选择是T-D-T-S-T的调性功能布局。
●回旋曲式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需要由主调支持,而所有的插部都要求伴随调性调式的对比。
较为逻辑的选择T-D-T-S-T●回旋曲式除了其结构意义之外,又具有明显的体裁意义。
它主要来源于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形式,这种形式的副歌部分不断原样反复,而分节歌式的“领唱”部分则每次不同。
●应用范围:回旋曲式常用于独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舞曲尤多),以及大中型套曲的某一个乐章。
●小型回旋曲式:曲式的各相对独立部分均为乐段或小于乐段(乐句),由叠部起始各插部与叠部交替轮换出现,整体上呈三段式连锁衔接关系的结构类型。
●小型回旋曲式的插部通常是叠部材料的引申发展。
各部分规模小,音乐的对比程度低,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
(库普兰、拉莫)●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A+A1+A2+A3+……原型称为变奏主题●变奏曲式以变奏原则为基础但它也经常综合其他的结构原则。
如再现三部性原则、多部对称原则或奏鸣原则、套曲原则等。
●一般变奏曲只使用一个主题,但也有双主题变奏。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2008.12.29)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收拢性结构:指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
2、乐段: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3、二段式: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
4、三段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二、简述(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再现二段曲式与再现三段曲式的异同?
联系:它们都是在三部性结构呈示——离题——再现的原则上组合而成的。
区别:再现部分——二段式是再现呈示乐段的其中一个乐句,而三段曲式是再现整个呈示段落。
离题部分——二段式只形成一个对比乐句,而三段曲式是形成一个段落的对比或离题发展。
2、从材料、调性、终止式、属准备阶段等方面简述Trio中部特征?
①、材料:采用全新的主题材料,对比性质更为多样化。
结构稳定性较强。
其呈示性特征也较为明晰,乐思发展的阶段性清晰而富有逻辑性。
②、调性:结构中具有一个基本调性的首尾贯穿与统一。
③、终止式:由于三声中部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结束时,常以完全终止收拢与三声中部的起始调,好像是一个独立的作品。
④、属准备阶段:三声不中进入再现部之前,一般都有属准备阶段,其长度取决于曲式结构的大小。
属准备肠胃属持续或属功能持续或属音隔断时间在重拍上出现一下等。
三、谱例分析(共60分)
要求:1、写出正确的曲式结构图。
2、标明乐段、乐句、小节数目、调式、调性。
3、简述音乐表现。
1。
浙师大音乐学院级本科《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使用班级:2002级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考试时间:2005、6、15上午& 30―― 10:30出题时间:6月4日出题人:赖朝师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第四题写在乐谱上,一并上交。
名词解析(共15分,每小题5分)1、帕萨卡里亚:是固定低音变奏曲的一种,起源于17世纪的西班牙民间, 特点是三拍子,小调。
2、固定低音变奏:以一个低音声部的固定旋律或音型不断反复,在其上方叠加复调或和声声部加以变奏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固定低音变奏曲。
3、严格变奏:保留主题的基本结构,维持旋律与和声的基本骨架,但使用更加灵活的变奏手法,如旋律或和声作华彩性发展,节奏织体多变,甚至换用调式调性,使音乐的情绪、性格产生对比的结构,称为严格变奏。
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 分)1、与出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
答: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如下:A B A首部中部再现部二段式或I二段式或三段式I I首部的重复三段式开放性段落或变化重复2、写出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根据三部性原则构成,具有呈示、展开、再现功能。
不同点: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必须有两个调,再现时调性必须统一;三部曲式的呈示部不需要两个调性,再现是也不要求统一。
3、奏鸣曲式示部中的连接部有什么作用?答:奏鸣曲式示部中的连接部作用有两点:一、转调的作用,二、情绪转换的作用。
4、奏鸣曲的再现部有几种形式?答:奏鸣曲的再现部有两种大的形式;一、再现所有材料,这里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调性统一在一个调,其二是有一个主题在下属调上,最后统一起来;二、省略再现,一般情况下都是省略副部材料。
5、写出回旋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的异同点答:回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必须有再现,副部主题在副调上。
再现时调性得到统一。
但具有回旋性,三部曲式的首部与再现部没有必要调性统一与对抗,他是一种讲究对比、平衡、统一的曲式。
三、分析作品(50分)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0P 49,NO 2第一乐章答题要求:1、写出曲式结构图;2、标出调式调性、小节;3、写出必要的技术特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0P 49,NO 2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如下结构: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I T i连接T 2 结束部T i材料T2材料T~ 连接T2~~结束部I1-12 13-20 21-44 45-53 54-57 57-67 68-76 77-88 89-111 112-124G大调 D 大调 D 小调G 转C大调G大调四、分析和声(共10分)分析肖邦前奏曲OR 28,NO 20。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130212课程名称: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其中,曲式部分是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形式的规范类型。
音乐作品分析部分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一实用文档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几乎是同时进行。
一、说明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作曲系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曲式总括性的体系与对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总体结构力与运用方法和相互关系。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在通常的情况下,本课程一般与和声学为铺垫,与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并为下一步开设的复调(对位法)与配器(管弦乐法)打下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为贯穿四年的作曲创作课程提供典范的形式和通过分析而获得音乐各表现手段的灵活的运用能力。
开课学期:第二、三、四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16周):实用文档2小时/96学时(不含个别课学时)学分:13.5学分教学形式: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个别课学时为1学时/周)7、检课方式:检课方式为小组改题,作业部分以口头分析为主,必要时需增交书面分析报告。
8、考试安排:本课程考试为3次(每学期一次)(1)考试方式:一般为理论与分析两大部分,采用闭卷方式。
(2)考试标准:主要依据本大纲的进度和学生对所答考题的状况决定分数,共分为A、B、C、D、F等级。
9、免修、提前修毕:无实用文档二、本文1、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见下表)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2、实践、作业:3、教材: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扬儒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4、参考资料: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杨儒怀《音乐的创作与分析》谢功成《曲式与基础》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苏]斯克列勃科夫《音乐作品分析》[苏]斯波索宾《曲式学》[苏]阿拉波夫《音乐作品分析》实用文档[英]麦克菲逊《曲式极其演进》[美]约翰.怀特《音乐分析》执笔人:曹家韵实用文档。
第一章测试1.由于连续等时值的由于连续等时值的运动,使人感到节奏整体的融合性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性。
运动,使人感到节奏整体的融合性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性。
这种类型的节奏是()A:逆分型B:顺分型C:切分型D:均等型答案:D2.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有重复、变奏、模进、模仿等内容A:错B:对答案:A3.音乐的发展手段有节奏、旋律、和声等。
A:对B:错答案:B4.重复可以分为原样重复、变化重复。
A:错B:对答案:B5.稳定型陈述通常包含有哪些类型A:引子型B:呈示型C:结束型D:发展型答案:ABC6.非稳定型陈述通常包含有哪些类型A:呈示型B:对比性C:展开型D:连接型答案:CD第二章测试1.乐段的主要类型有( )A:三句类B:四句类C:两句类D:二段曲式答案:ABC2.两句类乐段又可以分为()A:三段曲式B:平行乐段C:复乐段D:对比乐段答案:BD3.单一调性的乐段中间不允许短暂的离调。
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些不是三句类乐段的类型A:起承转合型B:三部型C:对比型D:变化重复型答案:A5.复乐段的第一句与第三句可以采用不相同的音乐材料构成。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二段曲式可以没有再现句。
A:错B:对答案:B2.二段曲式不能有引子和结尾A:对B:错答案:B3.二段曲式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需要使用相同的音乐材料发展。
A:对B:错答案:B4.二段曲式从素材上来说分为有再现和无再现两种类型。
A:错B:对答案:B5.二段曲式的中句可以用旧材料发展,也可以使用新材料发展。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三段曲式反映了音乐美学中最重要的“呈示-对比-再现”的基本原则。
A:错B:对答案:B2.再现段可以分为几个类型()A:简单再现B:随便再现C:动力再现D:原样再现答案:ACD3.假再现的属性是()A:呈示B:再现C:连接D:对比答案:C4.假再现需要在音乐作品主调上进行再现。
A:对B:错答案:B5.引申型三段曲式的中段要使用新材料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