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百分数第4课时 解决问题3(六年级数学上册例题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691.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主要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应用。
本课时第4课时“解决问题(3)”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百分数知识基础,对于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和简单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对百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并能够将百分数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并将百分数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百分数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具:准备一些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商场打折、考试分数等,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如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请问这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的第4课时,教学内容围绕实际问题中百分数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掌握百分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百分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百分数运算的熟练应用: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进行百分数运算,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册答题板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引起学生对百分数应用的兴趣。
2.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百分数的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百分数进行求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相互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1. 百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 百分数的运算方法3.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练习题。
2. 选做题: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在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障碍或操作困难的知识点,它们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包括百分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百分数运算的熟练应用。
百分数概念的深入理解1. 生活实例:引入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购物打折(如“打八折”实际上是支付原价的80%)、考试成绩(如“及格分数线是60%”)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主要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本课时“解决问题(3)”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知识,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运用百分数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中的信息提取和处理不够准确,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提取和处理,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的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请问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现价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几个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如:“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香蕉,苹果占30%,香蕉占20%,那么苹果和香蕉各有多少个?”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会解决增减幅度的问题。
3.提高自己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P89页例3。
2、大胆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方法。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准备1、60的40%是(),()千克的25%是15千克。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六一班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6%。
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___________________(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思路导航: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该怎样列式?二、合作探究(关键找准哪两个量在比较,找准单位“1”,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方法)1、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思考: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先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用两种方法解答)2、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两种方法解答)3,比一比,谁的规侓总结得最好!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甲数表示一个数,乙数表示一个数甲比乙多百分之几:①②乙比甲少百分之几:①②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用()作除数。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1、今年小麦的亩产量是去年的115%,今年小麦亩产量比去年增加()%。
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会解决增减幅度的问题。
3.提高自己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P89页例3;2、大胆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方法。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准备1. 60的40%是(),()千克的25%是15千克。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六一班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6%。
___________________(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___________________(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思路导航: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该怎样列式?二、合作探究(关键找准哪两个量在比较,找准单位“1”,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方法)1、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思考: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先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用两种方法解答)2、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两种方法解答)3,比一比,谁的规侓总结得最好!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甲数表示一个数,乙数表示一个数甲比乙多百分之几:①②乙比甲少百分之几:①②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用()作除数。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1、今年小麦的亩产量是去年的115%,今年小麦亩产量比去年增加()%。
2、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3、某化工厂今年的收入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也可以说今年的收入额是去年同期的()%4、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比女生多()%,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 会解决增减幅度的问题。
3.提高自己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2、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3、自学课本P89页例3。
4、大胆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
3.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总结规律方法。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准备1.60的40%是(), ()千克的25%是15千克。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哪两个数相比, 把谁看作单位“1”)(1)六一班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6%。
___________________(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___________________(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 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思路导航: 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该怎样列式?二、合作探究(关键找准哪两个量在比较, 找准单位“1”, 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方法)1.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 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思考: 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先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用两种方法解答)2.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 实际造林14公顷。
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两种方法解答)3, 比一比, 谁的规侓总结得最好!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甲数表示一个数, 乙数表示一个数甲比乙多百分之几: ①②乙比甲少百分之几: ①②解题关键: 找准单位“1”, 用()作除数。
三、学以致用, 过关检测1.今年小麦的亩产量是去年的115%, 今年小麦亩产量比去年增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主要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4课时,解决问题(3)。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对百分数的意义和简单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百分数理解不深、应用不灵活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百分数问题,并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应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部分商品打八折出售,另一部分商品打六折出售。
如果小明想买一件原价为100元的商品,他应该选择哪个折扣的商品?”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情境。
呈现(10分钟)1.展示多个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3)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百分数表示小数并互相转化。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百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2.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百分数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精心编写的解决问题练习题。
2.教师准备好板书内容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状态。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关系,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练习掌握这一概念。
3. 解决问题实践1.问题1:如果一件商品原价是150元,现在打8.5折优惠,求优惠后的价格。
解决步骤:首先计算8.5%的折扣金额,然后用原价减去折扣金额,得到优惠后的价格。
2.问题2:某公司年底奖金发放是员工月薪的30%,若小明的月薪为4800元,求小明的年终奖金额。
解决步骤:计算出小明的月薪的30%,即为年终奖金额。
3.问题3:一幢楼高48米,小红家离楼底40%的高度处有一个看电视的窗户,小红家离楼底多高?解决步骤:计算40%的48米是多少,即为小红家离楼底的高度。
4. 练习训练让学生进行类似的解决问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
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转化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问题解决练习题,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认真学习,有任何问题随时向老师请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是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本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3)”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对百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情境中的信息把握不准,对问题分析不透彻,导致无法正确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关注学生对情境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策略的选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分析情境信息,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生活情境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主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 6单元百分数(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8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同桌相互交流【情景导入】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24是5的百分之几?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时原计划的百分之几?题中有()和()两个量是关键量,是从()句中找到的,标准量是()、比较量是()。
【新知探究】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1读完题后,与练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2我会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做图。
○3题中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哪个量是比较量?○4题中“求实际造林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是()的百分之几?○5讨论列式计算。
根据以上分析,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想一想:此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结果。
2、将例2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用“1”的几个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汇报结果。
归纳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方便把一个数换为甲,另一个数换为乙)可用两种方法解:1、○1找准标准量:乙(即单位“1”);比较量:甲比乙多(或少)的部分○2再用比较量即(甲比乙多(或少)的部分)÷标准量×100%2、直接用甲除以乙减去单位“1”即:乙甲×100%-1【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分析数量关系:(1)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相比,所以用( )÷(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3)求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2、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