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铜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1前言热交换器是制冷设备的关键组成,以往的热交换器都采用光滑铜管,效率低下,且制造费用高。
为提高和强化换热效率,国外在70年代开发了薄壁内螺纹管,即在铜管内壁轧制螺纹。
内螺纹管增加了内表面积并改善热交换流体的流动,提高了热交换率。
目前国外空调器,热交换器的生产厂家大多采用薄壁内螺纹管,国内多家厂家对此也开展研究,以下就对其发展过程及生产要求作一简介。
2薄壁内螺纹铜管的发展及特点内螺纹铜管是国外70年代研发的高热交换系数的空调器用紫铜管,其特征是铜管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螺旋角度及肋顶角的金属肋簇。
经试验分析,内螺纹铜管的热交换系数之所以增大是因为如下几点2.1沸腾方面:(1)增加了热交换面积(约为光面平滑管内表面面积的1.6~1.9倍);(2)由于金属肋间沟槽的毛细作用,增加了制冷剂的润滑面积;(3)由于螺旋肋间沟槽的缘故,对制冷剂产生湍流(紊流)搅拌作用(一旦制冷剂吸热离开管内壁,管内壁对制冷剂热量的吸收能力马上降低。
因此,制冷剂能沿管内壁螺旋肋得到搅拌就十分重要);(4)有尖锐顶角的金属肋使液体制冷剂成核沸腾点数增加,便于液态制冷剂吸热蒸发成汽态。
2.2冷凝方面:(1)增加了热交换面积;(2)金属肋的斜面及尖角使冷凝区表面产生了张力作用,持续减小肋顶液体制冷剂的膜厚,便于汽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沿斜面流下。
由此可知,调整金属肋齿顶角,高度,槽底宽度等齿型参数,使润周长度及蓄液面积增大,并尽量使管外径减小及底壁厚变薄,以节省材料,提高热交换系数是内螺纹铜管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最近,法国又发明了一种高低齿内螺纹铜管,其金属肋齿形高度高低相间,经有关单位测试,较传统的等高齿内螺纹铜管,换热效率提高6%~10%。
3内螺纹成型加工原理把内表面光滑的管坯加工成表面带螺纹金属肋的管材,此成型过程称之为内螺纹成型加工。
据资料介绍,自70年代以来,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对内螺纹铜管的制造方法进行过许多试验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内螺纹铜管的制造方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螺纹检测系统分析与设计分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分院专业班级: 08机械电子1班姓名:王伟学号: 3080612024指导老师:陈俊华设计日期: 2011年10月9号前言:螺纹是机械工业中常用的一类机械零件,具有装卸容易和可拆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
任何一台机器都离不开螺纹,它是机械零件连接与紧固、机械传动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保证各种螺纹达到其功能,必须对螺纹各几何参量进行检测。
螺纹参量的测量方法比较多,有综合测量法、单项测量法、仪器测量法等。
第一章:国内外各种螺纹检测方法及具体事例检测1.1 国内外螺纹检测方法实际生产中,经常会涉及到螺纹的检测和测量。
螺纹的检测包括对螺纹合格性的综合性检验和确定某一几何参数量值的单一测量。
目前市场主要有两种方法。
工业螺纹的检测方法从测量方式角度看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1.1.1接触式测量都带有不同类型的探头,通过探头在零件表面滑动感知零件形貌的变化。
这类表面质量测量系统,可以检测平缓曲面和平面的质量,如表面有无蚀坑等小缺陷。
目前国际上接触式评定和测量内螺纹参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1)螺纹扫描测量仪( 瑞士丹青生产的MSXP 系列图a) , 可测量作用中径、单一中径、大径、小径、牙型半角、牙型轮廓偏差、轮廓角、锥度等所有螺纹参数, 但价格昂贵, 适合实验室或螺纹标准计量单位应用。
(2)螺纹轮廓测量仪( 哈量集团生产的2301L 型) , 可测量外螺纹及内螺纹的螺距、牙型角、牙半角、牙侧角、牙型高度、牙顶或牙底的圆弧半径、牙厚、槽宽等参数, 广泛适用于螺纹生产厂家。
(3)小型三坐标测量机(图b)。
可测量所有螺纹参数, 但检测效率低, 也只适用于实验室或螺纹标准计量单位。
图a图b1.1.2 非接触式测量以光测为主。
利用光学图像对目标的位置、尺寸、形状、方位和目标问相互关系等参数进行测量足数字图像处理分析的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及ccD(charge coupled De“。
内螺纹铜管制作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内螺纹铜管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管道连接件,广泛应用于管道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中。
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密封性强等特点,被广大行业广泛采用。
本文旨在介绍内螺纹铜管的制作方法,通过详细阐述制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使读者了解到内螺纹铜管的制作过程,并能够掌握相关技术,从而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我们将介绍内螺纹铜管的基本概念和用途,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其次,我们将详细阐述内螺纹铜管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选取、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实施,以及各种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内螺纹铜管制作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将详细介绍内螺纹铜管的制作方法,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读者了解内螺纹铜管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内螺纹铜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为实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框架和组成部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之处,旨在引导读者对内螺纹铜管制作方法的背景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内螺纹铜管制作方法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在文章结构部分的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了内螺纹铜管制作方法的各个要点。
具体来说,第一个要点可以包括内螺纹铜管的材料选择、尺寸设计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个要点可以介绍内螺纹铜管的组装方法、质量控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个要点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和阐述,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内螺纹铜管制作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
简介2发展简史3传热性能4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标准▪应用领域1简介内螺纹铜管又称非平滑管,英文名称INNER GROOVED COPPER TUBE(IGT),是指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则螺纹的内螺纹TP2紫铜管。
由于内螺纹铜管内表面积的增加,所以它的导热性能要比光管提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和国内能效比空调准入制度的实行,内螺纹铜管将会被广泛应用到空调制冷行业中。
2发展简史内螺纹铜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1)山型齿内螺纹管;(2)梯型槽内螺纹管;(3)顶角型内螺纹管;(4)细高齿型内螺纹管。
(又称瘦高齿内螺纹铜管)目前,国外又陆续推出了高低齿齿型、齿顶开槽、双旋向等内螺纹管。
3传热性能按照国标GB/T20928-2007中的要求,内螺纹铜管产品按照产品名称、牌号、状态、外径、底壁厚、齿高加齿顶角、螺旋角、螺纹数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示例1:TP2 M2 φ9.52×0.30+0.20-53-18/60 GB/T20928-20072、(用TP2制造的,供应状态为M2,外径为9.52mm,底壁厚为0.30mm,齿高为0.20mm,齿顶角为53度,螺旋角为18度,螺纹数为60的无缝内螺纹盘管,)标记为:无缝内螺纹盘管TP2 M2 φ9.52×0.30+0.20-53-18/60 GB/T20928-20072、内螺纹铜管尺寸参数及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1)外径早期空调换热器中使用得较普遍的铜管直径为9.52mm左右,进入1990年以后一些空调器生产企业已经将换热器的传热管管径细化成7.0mm,其中蒸发器管径细化的现象最为普遍。
这种细管径的换热器,由于管与管之间距离缩小,使得肋片效率提高、传热有效面积增加、空气流过时的流动阻力减小,强化传热。
1995年以后,一些家用空调器生产企业又将传热管的管径进一步细化为6mm,甚至5mm,传热效率又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应用于替代制冷剂R410A的室内机时,由于R410A制冷剂系统的压力比R22的高1.6倍左右,使用细径管有利于提高安全可靠性。
内螺纹铜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铜管,配管类标准内螺纹铜管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1:内螺纹铜管管材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螺旋角度的金属肋。
2:圆度管材任一端面上测量的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3:平均壁厚指内螺纹铜管按称重法算出相应公称外径的无缝光管的壁厚值。
4:分类与命名产品分类:热交换器用铜管的种类及牌号见表5:型号命名:产品型号命名如下:示例1:内螺纹铜管,外经Φ、底壁厚、齿高、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TP2,铜管供应状态M,执行标准GB20928。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Φ××LWC ×60×18 TP2M GB20928。
示例2:内螺纹铜管,外经Φ、底壁厚、齿高、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C1100T,铜管供应状态OL,执行标准JISH 3300。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Φ××LWC ×60×18 C1100T OL JISH 3300。
技术要求1:外观质量:内外表面质量管材的内外表面无针孔、裂缝、起皮、气泡、粗拉道、夹杂、海绵、铜粉、积碳层、绿锈、脏污和严重的氧化膜(内螺纹铜管内表面齿型均匀、正常)。
内外表面颜色要求不得呈(灰)黑色、蓝色,呈轻微灰黑色时不能被擦除,不能有油污流出。
用气吹内外表面不得有粉沫,且吹后表面不得变成白色。
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划伤、凹坑和斑点等缺陷。
2:管材质量管材不应有分层和明显呈暗裂状粗燥感。
3:结构尺寸:内螺纹铜管尺寸、规格热交换器用内螺纹铜管的尺寸、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注:外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Dmax+Dmin)÷2 -Dnom│Dmax:同一截面上最大直径;Dmin:同一截面上最小直径;Dnom:名义直径。
4:圆度圆度允许误差见表:注:计算公式:不圆度=(最大外径-最小外径)/标称外径*100%5:性能要求压扁试验观察压扁后的试样,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微小裂纹。
内螺纹铜管尺寸参数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1、内螺纹铜管标识按照国标GB/T20928-2007中的要求,内螺纹铜管产品按照产品名称、牌号、状态、外径、底壁厚、齿高加齿顶角、螺旋角、螺纹数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示例1:用TP2制造的,供应状态为M2,外径为9.52mm,底壁厚为0.30mm,齿高为0.20mm,齿顶角为53度,螺旋角为18度,螺纹数为60的无缝内螺纹盘管,标记为:无缝内螺纹盘管TP2 M2 φ9.52×0.30+0.20-53-18/60 GB/T20928-20072、内螺纹铜管尺寸参数及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1)外径早期空调换热器中使用得较普遍的铜管直径为9.52mm左右,进入1990年以后一些空调器生产企业已经将换热器的传热管管径细化成7.0mm,其中蒸发器管径细化的现象最为普遍。
这种细管径的换热器,由于管与管之间距离缩小,使得肋片效率提高、传热有效面积增加、空气流过时的流动阻力减小,强化传热。
1995年以后,一些家用空调器生产企业又将传热管的管径进一步细化为6mm,甚至5mm,传热效率又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应用于替代制冷剂R410A的室内机时,由于R410A制冷剂系统的压力比R22的高1.6倍左右,使用细径管有利于提高安全可靠性。
目前国内的内螺纹管管径主要有12.7mm,9.52mm,7.94mm,7mm,6.35mm和5mm等几种规格,其中9.52mm与7mm应用最为普遍。
并且随着铜价等原材料上涨及国家对空调能效的要求,铜管正朝着细径薄壁的方向发展,但管径太小会造成冷媒阻力变大,薄壁会使工作中管子出现泄漏或者爆裂的可能性增加。
(2)底壁厚目前内螺纹管底壁厚一般在0.20~0.30mm范围内,底壁厚越薄传热效果越好,但底壁厚过薄会削弱管材的强度以及齿的稳定性,不仅不利于后道工序的U形弯管质量与焊接质量,而且同样也会因齿的稳定性差,影响传热效果。
(3)齿高齿高是影响传热的重要因素,增加齿高会使内表面换热面积和刺破液膜能力增加,内螺纹管传热效果增强,但齿高的增大受加工技术的限制。
铜管接头内螺纹铜管接头内螺纹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管道系统中。
它的作用是通过内螺纹将两根铜管连接起来,达到密封和固定的效果。
铜管接头内螺纹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外螺纹和内螺纹。
外螺纹是指接头外部的螺纹结构,用于与其他管件或设备连接。
而内螺纹则是指接头内部的螺纹结构,用于与铜管连接。
内螺纹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螺纹标准,如国际标准、美标、日标等。
铜管接头内螺纹的连接方式相对简单,操作方便。
首先,需要将两根铜管的末端切割成平整的表面,确保无毛刺和凹凸不平。
然后,将接头的内螺纹与铜管的外表面对齐,以适当的力度旋入。
在旋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扳手或扳手套筒等工具来提供额外的力量。
当接头旋入到位后,应该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密、无漏水现象。
铜管接头内螺纹的优点之一是其可靠的密封性能。
内螺纹的结构可以使连接处紧密贴合,防止液体或气体泄漏。
同时,铜管接头内螺纹还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这使得它在高压或高温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连接。
除了密封性和耐压能力,铜管接头内螺纹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铜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铜管接头在潮湿或腐蚀性介质中受到损害。
此外,铜管接头内螺纹还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适用于一些需要传导电流或传热的场合。
铜管接头内螺纹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建筑、化工、供水、暖通空调等多个领域。
它可以连接各种类型的铜管,如直管、弯管、分支管等。
在家庭自来水管道、空调制冷管道、石油化工管道等领域,铜管接头内螺纹都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铜管接头内螺纹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进行合理的选型。
首先要考虑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以确保接头的耐压和耐温能力。
其次,还要考虑管道介质的性质,如酸碱度、腐蚀性等,以选择合适的材质和防腐方式。
此外,还要注意接头的尺寸和螺纹标准,以确保与其他管件或设备的连接配合良好。
铜管接头内螺纹作为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具有密封性能好、耐压能力强、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管道系统中。
内螺纹铜管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铜管,配管类标准内螺纹铜管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1:内螺纹铜管管材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螺旋角度的金属肋。
2:圆度管材任一端面上测量的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3:平均壁厚指内螺纹铜管按称重法算出相应公称外径的无缝光管的壁厚值。
4:分类与命名产品分类:热交换器用铜管的种类及牌号见表5:型号命名:产品型号命名如下:示例1:内螺纹铜管,外经Φ、底壁厚、齿高、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TP2,铜管供应状态M,执行标准GB20928。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Φ×××60×18TP2MGB20928。
示例2:内螺纹铜管,外经Φ、底壁厚、齿高、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C1100T,铜管供应状态OL,执行标准JISH3300。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Φ×××60×18C1100TOLJISH3300。
技术要求1:外观质量:内外表面质量管材的内外表面无针孔、裂缝、起皮、气泡、粗拉道、夹杂、海绵、铜粉、积碳层、绿锈、脏污和严重的氧化膜(内螺纹铜管内表面齿型均匀、正常)。
内外表面颜色要求不得呈(灰)黑色、蓝色,呈轻微灰黑色时不能被擦除,不能有油污流出。
用气吹内外表面不得有粉沫,且吹后表面不得变成白色。
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划伤、凹坑和斑点等缺陷。
2:管材质量管材不应有分层和明显呈暗裂状粗燥感。
3:结构尺寸:内螺纹铜管尺寸、规格热交换器用内螺纹铜管的尺寸、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注:外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Dmax+Dmin)÷2-Dnom│Dmax:同一截面上最大直径;Dmin:同一截面上最小直径;Dnom:名义直径。
4:圆度圆度允许误差见表:注:计算公式:不圆度=(最大外径-最小外径)/标称外径*100%5:性能要求压扁试验观察压扁后的试样,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微小裂纹。
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
一、材料准备
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的第一步是准备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好铜材料,一般选择纯度较高的无氧铜材料。
然后根据需要的规格和尺寸,将铜材料切割成合适的长度。
二、粗加工
粗加工是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的第二步。
首先需要将铜材料进行粗磨,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使其表面光滑。
然后使用车床将铜材料转动起来,利用刀具对其进行切削。
切削的目的是将铜材料的直径加工到所需的尺寸。
三、细加工
细加工是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的第三步。
在细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内螺纹刀具对铜管进行加工,形成内螺纹。
加工时需要根据所需的螺纹规格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刀具,并控制好加工的深度和角度,确保螺纹的质量和精度。
四、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的第四步。
加工完成后,需要对铜管的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的光洁度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有抛光、镀银、镀锌等。
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提升内螺纹铜管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内螺纹铜管的尺寸、螺纹质量等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尺寸测量、螺纹检测、外观检查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保证内螺纹铜管的质量和可靠性。
内螺纹铜管加工流程包括材料准备、粗加工、细加工、表面处理和质量检测五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操作和严格控制,以确保加工出的内螺纹铜管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加工流程,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内螺纹铜管产品。
国家标准《无缝内螺纹铜管》(送审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文件)《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4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和(有色标委[2018]2号文件)《关于转发201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其中项目编号“20173792-7-610 ”《无缝内螺纹铜管》国家标准由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山东兴鲁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江西铜业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中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12月。
现行的GB/T 20928-2007《无缝内螺纹铜管》国家标准,2007年实施,距今已经超过10年。
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没有现成的标准对比,适用于所有空调制冷设备制冷主管路用途的铜管材。
随着铜管生产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对无缝内螺纹铜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近10年开发出了许多适应空调制冷行业使用的新齿型,为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需要,持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对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修订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山东兴鲁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华鸿铜管有限公司、江西铜业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中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铜管,配管类标准内螺纹铜管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1:内螺纹铜管管材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螺旋角度的金属肋。
2:圆度管材任一端面上测量的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3:平均壁厚指内螺纹铜管按称重法算出相应公称外径的无缝光管的壁厚值。
4:分类与命名产品分类:热交换器用铜管的种类及牌号见表5:型号命名:产品型号命名如下:××铜管的生产执行标准铜管的供应状态铜管牌号内螺纹铜管参数(齿高×齿数×螺旋角)铜管的供应形式铜管的底壁厚铜管的外径铜管的种类示例1:内螺纹铜管,外经Φ9.52mm、底壁厚0.27mm、齿高0.16mm、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TP2,铜管供应状态M,执行标准GB20928。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Φ9.52×0.27×LWC 0.16×60×18 TP2M GB20928。
示例2:内螺纹铜管,外经Φ9.52mm、底壁厚0.27mm、齿高0.16mm、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C1100T,铜管供应状态OL,执行标准JISH 3300。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Φ9.52×0.27×LWC 0.16×60×18 C1100T OL JISH 3300。
技术要求1:外观质量:内外表面质量管材的内外表面无针孔、裂缝、起皮、气泡、粗拉道、夹杂、海绵、铜粉、积碳层、绿锈、脏污和严重的氧化膜(内螺纹铜管内表面齿型均匀、正常)。
内外表面颜色要求不得呈(灰)黑色、蓝色,呈轻微灰黑色时不能被擦除,不能有油污流出。
用气吹内外表面不得有粉沫,且吹后表面不得变成白色。
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划伤、凹坑和斑点等缺陷。
2:管材质量管材不应有分层和明显呈暗裂状粗燥感。
3:结构尺寸:内螺纹铜管尺寸、规格热交换器用内螺纹铜管的尺寸、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注:外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Dmax+Dmin)÷2 -Dnom│Dmax:同一截面上最大直径;Dmin:同一截面上最小直径;Dnom:名义直径。
一、简介
内螺纹铜管又称非平滑管,英文名称INNER GROOVED COPPER TUBE(IGT),是指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则螺纹的铜管。
由于内螺纹铜管内表面积的增加,所以它的导热性能要比光管提高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和国内能效比空调准入制度的实行,内螺纹铜管将会被广泛应用到空调制冷行业中。
二、发展简史:
内螺纹铜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山型齿内螺纹管;
(2)梯型槽内螺纹管;
(3)顶角型内螺纹管;
(4)细高齿型内螺纹管。
目前,国外又陆续推出了高低齿齿型、齿顶开槽、双旋向等内螺纹管。
三、内螺纹铜管参数及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
1、内螺纹铜管标识
按照国标GB/T20928-2007中的要求,内螺纹铜管产品按照产品名称、牌号、状态、外径、底壁厚、齿高加齿顶角、螺旋角、螺纹数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示例1:用TP2制造的,供应状态为M2,外径为9.52mm,底壁厚为0.30mm,齿高为0.20mm,齿顶角为53度,螺旋角为18度,螺纹数为60的无缝内螺纹盘管,标记为:
无缝内螺纹盘管TP2 M2 φ9.52×0.30+0.20-53-18/60 GB/T20928-20072、内螺纹铜管尺寸参数及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1)外径
早期空调换热器中使用得较普遍的铜管直径为9.52mm左右,进入1990年以后一些空调器生产企业已经将换热器的传热管管径细化成7.0mm,其中蒸发器管径细化的现象最为普遍。
这种细管径的换热器,由于管与管之间距离缩小,使得肋片效率提高、传热有效面积增加、空气流过时的流动阻力减小,强化传热。
1995年以后,一些家用空调器生产企业又将传热管的管径进一步细化为6mm,甚至5mm,传热效率又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应用于替代制冷剂R410A的室内机时,由于R410A制冷剂系统的压力比R22的高1.6倍左右,使用细径管有利于提高安全可靠性。
目前国内的内螺纹管管径主要有12.7mm,9.52mm,7.94mm,7mm,6.35mm和5mm 等几种规格,其中9.52mm与7mm应用最为普遍。
并且随着铜价等原材料上涨及国家对空调能效的要求,铜管正朝着细径薄壁的方向发展,但管径太小会造成冷媒阻力变大,薄壁会使工作中管子出现泄漏或者爆裂的可能性增加。
(2)底壁厚
目前内螺纹管底壁厚一般在0.20~0.30mm范围内,底壁厚越薄传热效果越好,但底壁厚过薄会削弱管材的强度以及齿的稳定性,不仅不利于后道工序的U形弯管质量与焊接质量,而且同样也会因齿的稳定性差,影响传热效果。
(3)齿高
齿高是影响传热的重要因素,增加齿高会使内表面换热面积和刺破液膜能力增加,内螺纹管传热效果增强,但齿高的增大受加工技术的限制。
目前内螺纹管齿高一般在0.10~0.25mm范围内。
(4)螺旋角
螺旋角的存在是为了使流体旋转,使管道中流体产生与径向不同的二次流,增加湍流的强度,从而使对流换热得到加强,换热系数随之增加,所以螺旋角增大能增强换热系数,但随着螺旋角的增大,压力损失也随之增加,故螺旋角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合理的范围。
(5)齿顶角
齿顶角小,有利于增加内表面换热面积,减薄冷凝传热的液膜厚度,增加蒸发传热的汽化核心,但齿顶角过小,则内螺纹管齿的抗胀管强度过小,齿高在胀管后被压低的程度及齿型的变形量增加会引起传热效率减低,因此在保证齿的抗胀管强度的前提下,内螺纹管的齿顶角尽可能小些。
目前国内一些厂家做出的内螺纹瘦高齿齿顶角能达到20°左右。
(6)齿数(螺纹数)
增加齿数即螺纹条数能够增加汽化核心的数目,有利于沸腾换热举措,增加内表面换热面积。
但是齿数增加过多,会使齿间距过小,反而减弱了管内流体的被搅拌强度,且加大了齿间液膜厚度,增大了热阻,而降低了换热能力,使得螺纹管的换热效率趋近于光管,故齿数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宜。
(7)槽底宽
槽底宽尺寸大有利于传热,但槽底宽尺寸过大,胀管后齿高被压低的程度及齿型的变形量增加,传热效率将降低,因此在保证抗胀管强度的前提下,槽底宽大些好。
(8)润周长
增加润周长可以增加汽化核心数,使蒸发传热效率显著提高。
因此,对于蒸发器用管,管内横截面润周长越大越好。
润周长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齿高和减少齿顶角来实现。
四、生产工艺
常用生产工艺如下:
熔铸→铣面→轧机→联拉→盘拉→ 退火(在线退火)→内螺纹成型→内螺纹精整→退火→包装发货
三、生产标准:
国家标准编号:GB/T20928-2007,标准名称:无缝内螺纹铜管(Seamless inner grooved copper tube),就目前的铜管标准来说仅中国发布了内螺纹铜管标准,标准中规定了内螺纹铜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此标准由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四、应用领域
空调制冷行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