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小专题学习描写景物练习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写作小专题学习描写景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例文1我爱夏天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那么你喜欢什么季节?也许是百花争放的春天,也许是五谷丰收的秋天,也许是冰天雪地的冬天。
但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夏天。
夏天,拥有着激情般的火热,黄豆大的雨点,阶梯形的闪电。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夏天刻画的如此美丽,我能不喜欢吗?我更喜欢从前的夏天,那是没有被人们破坏的夏天,那是没被温室效应所控制的夏天。
那时,没有现在这么热,雨水也比现在充沛,很少发生旱灾。
不过,我更喜欢夏天那美丽的闪电!如果你注意观察过,会发现闪电有紫色的!这些闪电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但都是那么壮观!有一次,闪电在夜晚划破长空,一下子,这一切倒影在了墙上,像树枝一样的闪电,还会分杈!这闪电尤如魔鬼的爪子,妄图抓到所有的东西。
当然白天也能看见壮观的闪电,那是一场倾盆大雨,雨哗啦啦地下个不止。
乌云密布,在楼房上空黑压压的一片。
突然,一道闪电尤如霹雳一般,一条线把一个“溜溜球”溜到了房屋上空,接着是一声刺耳的轰鸣!那个圆形的闪电是如此的接近我,看起来如此的亮,难道是幻觉吗?我也很喜欢夏夜。
那凉爽的风吹在身上,使白天的炎热消失了,还可以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星星出神。
这是多么快乐!如此美丽的夏天,你是不是也爱上了?例文2我爱夏天我爱繁花似锦的春天,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我爱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更爱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夏天。
瞧!美丽的春天姐姐刚刚走掉,就迎来了烈日炎炎的夏天。
太阳公公火辣辣的,晒得大地滚烫滚烫的。
人们都在大树下乘凉,一个个有说有笑。
小朋友们围绕着大树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任凭你怎么叫喊,他就是停不下来;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在大树下摇着大象耳朵似的蒲扇叙叙旧、拉拉家常。
太阳公公丝毫不留情,更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
夏季里花草树木最为旺盛,到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放眼望去,一片花的海洋、树的海洋。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景物描写?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二、写作引导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三、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第一、定点观察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有不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
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动用多种感官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2021-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配套作业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同步测试1.在《与朱元思书》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听觉:表达效果:2.初中三年,语文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走进这扇门,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修养,丰富了情感。
毕业之际,初三(1)班举办了“语文书.聚宝盆”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有“名著故事会”“写作方法探讨”“对联擂台赛”三个环节。
现在,请你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吧。
【书中事】(1)语文书中精彩的名著故事吸引着第一小组的同学。
他们为“名著故事会”准备了【A】【B】两幅插图,请你任选一幅,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讲述图中的故事。
(80字左右)A图《汤姆索亚历险记》B图《儒林外史》我选【】图:【书中景】(2)语文书中生动的景物描写引起了第二小组同学的兴趣。
他们结合以下三个片断,围绕“如何描写景物”展开讨论。
请你参与讨论,并补充两点意见。
【片断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选自朱自清《春》)【片断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片断三】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选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小江:要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小芸: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
你的补充:①:②:【书中情】(3)语文书中人物的真挚感情深深牵动着第三小组同学的心,在“对联擂台赛”活动中,他们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拟写了上联,请你揣摩语段所抒发的感情,对出下联。
写作小专题学习描写景物【写作导航】第一,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
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才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第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幅立体的画面,行文时要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描写,文章才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写,如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等角度来描写景物。
同时必须根据中心需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游踪、游览的景点不是固定的,行文一般按照游览顺序进行记叙,准确清楚地写出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和感受。
第三,“一切景语皆情语。
”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只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心动。
第四,多种修辞方法巧妙运用。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例如朱自清在《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例文引路】校园之秋秋天悄悄地来了,来到了田野上,来到了小溪边,来到了小山上,也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
【巧用修辞】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的来临。
校园的秋到了,是从校园大门旁边的那棵柿子树开始的。
柿子树的叶子如同青色的岩石一般。
到了秋天,它们显出绿中带红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柿子,正在由青变黄,渐渐显露出一些红色来。
那黄中带红的柿子像小灯笼一般挂在树上,像小装饰品,又像小星星,把树点缀得更加美丽。
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文章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部分作者着力写烈日下酷热的一段。
本来用正面描写足矣,然而作者又接着用柳树“像病了似的”,叶“打着卷”,枝“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发着白光”那样干燥灼人;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平日指望吆喝招揽买卖的小贩们也“不敢吆喝”了;柏油路都“晒化了”等等。
从各个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天气酷热憋闷的环境,由此,更加衬托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生活苦难。
范文风 雨贾平凹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教学实录推荐絮语:八上第三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这个写作专题,主题很大。
“学习描写景物”,可以讲的很多。
如,讲“抓住景物的特征”,讲“描写景物的特征,描述人的多感官感受”,讲“对一个景物,从仰视、俯视、近观、远观等多视角描写”,讲“描写一个景物,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讲“描写一个景物,写其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讲“写景注意融入情感”……一节课,只有45分钟。
且看看蒋老师是如何在写作能力培养目标化策略前提下,实施“精细化分解策略”的。
看看他是如何在精细化分解之后,再采用“精细化扩充策略”和“精细化拓展策略”,从而聚焦“写景注意融入情感”这一写作指导的。
在聚焦的同时,其他的写景方法,他也在自然地“勾连”和“穿插”。
他展示给我们的课题,是《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
一、导入师:我们都知道在写人记事作文中应该穿插写点景,可为什么你们的作文中一般不写景呢?生:脑袋里没货,空的,写不出来呗。
(众生笑)生:背的好词好句写的时候好像都用不上。
(挠头)(众笑)生:不知道什么地方该写,什么地方不该写。
生:怕写得不合适,弄巧成拙!师:你们很真实地反映了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想不想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呀?众生:想!师:好!今天我们来向大师们取经,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板书课题一一《从名家名篇中学习写景技巧》)二、学习探究㈠叙事前,如何用写景来衬托人物心情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叙事前,如何用写景来衬托人物心情。
屏显: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仓皇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力。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师:这是鲁迅先生在《故乡》开头写的一段景,你们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文字所构造的场景,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朗读。
讨论交流:生:我觉得当时环境太惨了,心情很悲凉。
师:怎么个惨法?生:天阴沉沉的,深冬应该很冷,还有呜呜吹的冷风。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写景(推荐3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写景1【设计意图】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
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导入语: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就请你,尝试着用笔来写就美文吧。
本次活动,我们以通关为形式,逐级打通,掌握写好景物的秘籍,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吧!第一关、突出特征【美文欣赏】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写景2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
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这是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对于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景物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
5.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6.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7.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观察景物2.抓住特点3.运用修辞4.具体、生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学习景物描写》属于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写作内容。
《新课标》中对此有明确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
此外,《新课标》还要求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在具体实施建议中,《新课标》要求在语文课中“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教材分析《学习描写景物》属于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习景物描写的教学重点是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运用多种方法具体描写景物的特点。
其中教学难点便是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如何描写景物,通过阅读指导加以突破,引导学生学会。
所以本课的目标就定位在“一,能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二,能够在写景中自然融入情感的写法。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本篇课文设置了2个课时。
第一课时就是本节课写作指导课,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交流分享的同时修改自己的文章。
第二课时是自主完成课后习作文章让学生在自主中进一步培养观察生活、描绘景物的能力,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为八年级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富有青春气息,喜欢读诗写诗,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观察能力强,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懂得欣赏美,追求美。
写作小专题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导航】
第一,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
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才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第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幅立体的画面,行文时要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描写,文章才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写,如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等角度来描写景物。
同时必须根据中心需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游踪、游览的景点不是固定的,行文一般按照游览顺序进行记叙,准确清楚地写出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和感受。
第三,“一切景语皆情语。
”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只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心动。
第四,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运用。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例如朱自清在《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例文引路】
校园之秋
秋天悄悄地来了,来到了田野上,来到了小溪边,来到了小山上,也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
【巧用修辞】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的来临。
校园的秋到了,是从校园大门旁边的那棵柿子树开始的。
柿子树的叶子如同青色的岩石一般。
到了秋天,它们显出绿中带红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柿子,正在由青变黄,渐渐显露出一些红色来。
那黄中带红的柿子像小灯笼一般挂在树上,像小装饰品,又像小星星,把树点缀得更加美丽。
而且,它们还开始散发出芳香,使校园里充满了秋天成熟的气息。
【选取典型】选取最能代表校园秋景的柿子树作详细的描写,展现了成熟的秋景。
早晨,小草上透明的露水闪耀着,仿佛天上的白云变成颗粒状撒了下来,清新而明净。
太阳出来了,阳光渐渐漫了过来,露水消逝了,树上闪烁着阳光,把绿叶染成金色。
同学们都飞快地跑到操场上,随着喇叭里的口令做起操来。
校园中满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校园披上金甲,阳光在学校的池塘上跳跃,走廊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龙横卧在墙壁之间。
走廊上来来往往的同学们走着,跑着,跳着,像小鱼儿一样你追我赶,活泼又欢乐。
整个学校充满了秋天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校园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使得校园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四周的山影一齐拥向校园,使校园暗了起来,如同一座城堡。
夜,终于来了。
走廊上的灯接连亮起,连同它们在地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走廊不停地眨着眼睛,昏昏欲睡。
晚自习下课了,同学们在走廊上或行色匆匆,或追逐嬉戏……【时间顺序】选取一天中不同的景色表现秋的不同魅力,脉络清晰,生动形象。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忽然出现在天空的正中央,像一块巨大、平整、发亮的云母石,把学校照亮。
山是墨一般的黑,而月亮从天空中把它那清明的光辉一直倾泻到地面上,把校园照亮……
原来校园的秋色是如此的迷人,我怎么才感觉到呢!【结尾点题】以简洁的语言点明对校园之秋的喜爱之情。
【名师点评】
小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校园的令人神往的景色。
文章按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校园景色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里,抓住了校园不同景物的特征进行描摹。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