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设计】妙心感知,融情于景——学习景物描写【教学目标】1.能细心观察景物,描绘时能突出景物特征。
2.能在描写景物时,运用选择典型景物、调动联想想象、准确用词等方法融情入景,增强文章感染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写景传情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在描写景物时,运用选择典型景物、调动联想想象、准确用词等方法融情入景,增强文章感染力。
【教学创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由此可见,将“教材”这个“例子”作为学生写作时阅读的对象,从中归纳、提炼出相关的写作技巧,再通过写作训练实现写作技能的迁移与内化,是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最常用的策略之一。
我精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经典文本中的相关段落,引导学生对比、揣摩、探究,步步归纳出描写景物时融情于景的常见技巧,同时现场开展写作训练,在练笔中实实在在提升学生融情于景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每到暮春,落花飘零,人们便总会借落花而抒发感情。
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与“落花”有关的古诗词吧!2.全班交流后教师重点出示下列三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曹雪芹《红楼梦》3.提问:这些诗句中都写到了落花,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预设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虽离开了官场,但仍关心国家命运,愿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预设2:李煜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感叹故国就如这水流花落,一去难返,无法再见。
预设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由落红想到自己的身世,自伤自怜,为自己以后的命运感到悲伤。
4. 教师小结并导入课题由此可见,虽是同样的景,由于人物性格、遭遇的不同,融入景物的感情也就不一样。
也只有在笔端融入了情感的景物描写,才会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
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
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八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情有独钟,在你的心中,家乡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加入探索家乡之美、发现家乡之美的小分队,在此基础上,给家乡美景制作一份宣传手册,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喜爱你的家乡。
二、寻找家乡最美的风景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请同学们找出家乡最美的风景。
1、生思考。
2、师提问并归纳总结小山小溪日出日落晨雾炊烟广袤田野一草一木一砖一三、为家乡美景贴上标签1、把美景罗列出来,还不足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要想让家乡的美景呈现出来,我们还要把凸显家乡美景的特征。
如下图:2、请参考名家名作,试着从形状、色彩、声音等角度,写出家乡美景的特点。
3、学生练习。
4、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四、为家乡美景制作视频脚本1、如果把家乡美景制作成视频,我们就要让家乡的美景动起来。
这时,我们就要选取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家乡的美景,可以仰视、俯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景,更需要写动景,还可以写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色。
如:(1)仰观:高峰入云(《答谢中书书》)(2)俯视: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3)动静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4)一天中不同时刻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2、请同学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让家乡美景动起来。
3、生写作。
4、生展示,师总结。
(1)仰观:瞧,这是银杏树。
风来了,它抖抖身子,继续傲视苍穹。
雪来了,它晃晃枝头,让雪片无处安身。
几片残叶高高地挂在枝Y上,叶片时不时地抱抱雪花,与雪花共跳一曲曲摇摆舞。
慧眼观美景,妙笔蕴真情——八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课标分析】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力求有创意。
3.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5.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教材分析】本次写作指导来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同时,本课是在七年级分散学习景物描写基础上的一次集中探究,是抓牢“写景抒情”这一主线的拓展延伸,提炼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优美写景文章的共性,即:抓住景物特点,努力用语言文字营造立体感、画面感,同时在山水美景中寄托作者的情怀,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审美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一些基本的技法还不能完全掌握;有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受到知识量、词汇量和表达方式的限制,不能清楚、明确、精彩的把自己想说的、要说的和该说的表达出来。
分析原因在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畏难情绪,大多偏向于喜好易于掌握的文体和技巧。
而对于景物描写,囿于观察角度的单一,描摹语言的苍白,则不是很擅长。
学习描写景物。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使描写更加生动。
在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安排好描写的顺序,使描写更加生动。
比如在描写一座山时,可以先从山的外貌、形状、高度等方面入手,再描写山上的植被、动物、景观等,最后再进行感性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山的美丽和神秘。
三、练与拓展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了解了景物描写的含义和技巧,学会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描绘出生动形象的景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空间顺序:在描述一个地方时,可以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出发,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这样可以让读者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整个场景。
2.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像游览一样逐步领略整个场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3.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
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4.点与面的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仅要写主体物,还要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5.融入情感: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6.运用修辞: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作文指导:1.校园一景:可以选择校园内的一个特定地点,按照空间顺序或游览顺序进行描述,突出其独特之处,可以适当融入个人情感。
2.窗外:可以从自家窗户所看到的景物出发,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描述,适当融入个人情感和联想,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学性。
3.我爱某季: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描述,突出该季节的独特之处,可以适当融入个人情感和联想,增加文学性。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入教学设计——许昌市建安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赵娟【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能写出描写景物的作文,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已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学情分析】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了景物描写这一小部分,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物描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思路】课堂导入之前,组织学生开展“手机摄影比赛”的活动,学生拍摄出很多优美的景物,这刚好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的触发点。
课堂一开始,就展示学生“最美窗外—手机摄影大赛”的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因此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生进行“描写景物”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课前我们开展“最美窗外—手机摄影大赛”的活动,已经有许多作品展示出来:许昌丞相府秋菊的烂漫,枫叶的绚烂,桂花的香甜,还有双龙湖游园的静美……各种窗外之景美不胜收,大家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二、【“景物描写”是什么】课件出示;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描写景物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三、【探究“写景”的方法】(一)写景方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课件出示;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抓其“形”,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细、密和闪闪发亮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在自评和他评过程中,学习评改作文的规范与方法,逐步养成自评自改作文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在自评和他评过程中,学习评改作文的规范与方法,逐步养成自评自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1.出示情境“我眼中最美的秋景——摄影大赛”评选活动就要举行了,摄影作品要求附上具体的文案。
请大家积极参加,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2.唤醒体验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或是校园中,很多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学生回答:路上行人的衣服穿得更多了;菊花开放了;校园中地面上的落叶变多了……)老师最近常常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香气,你们闻到了吗?桂花是秋天独有的景物,你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桂花吗?预设学生的描写:(1)金黄米粒一样的桂花,香气扑鼻。
(2)甜甜的桂花有金灿灿的颜色,让人心情愉悦。
请其他学生评析:说一说观察到了桂花哪些方面的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并板书关键词:观察到了颜色、形状和香气特征,用到了视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
小结:如果我们要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可以运用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官。
当我要把观察所得用语言进行表述时,可以运用表现色彩、形状、气味等的词语和各种修辞手法。
二、读写结合,提供支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儿。
红的像大,粉的像霞,白的像雷。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摘自朱自清的《春》)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描写了花儿的态,色、味、声,还通过联想与想象,使描写富有画面感和动感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精品教案教材分析:《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是一次作文训练,主要学习内容是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2.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地描写景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写景的经典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描写景物。
2. 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写作的兴趣,也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1.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教学突破利用有关景物描写的好文章,品读并借鉴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写作。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描写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学会借景抒情,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文字材料,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文章。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二、写作借鉴(多媒体显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写作课《学习描写景物》教师导学案课型:写作课主备人:张艳玲参与人:张艳春课时: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重、难点)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写作指导课一、口语表达(一)表达内容:“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1、什么是景物描写。
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
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三)口头表达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
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
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
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4.用幻灯片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在作者的笔下,不同季节的雨给人以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
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四、写作文题
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五、佳作欣赏
窗外
我总认为,去外边游玩,是欣赏风景的最好方法,可以亲身去体验甚至触摸那些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在屋子里面同样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
这天,我趴在窗台上看书,不经意间,发现了窗外的那块地,曾是宽阔却没有生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长出了茂密的植物,郁郁葱葱的。
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棵很大的白玉兰树,它的枝干有一个碗口那么大,挺直而修长的枝干,看上去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芭蕾舞女。
它的叶子和我们的手掌一般大小,嫩绿嫩绿的,这种绿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夏天都那么惹人喜爱,看着它,就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看,一根树枝伸向我的窗前,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
树下,有一个花坛,虽然叫花坛,但并无花朵。
那里生长着许多绿色植物,有直接栽在花坛里的,也有种在花盆里放在花坛上的,但这些植物却一点也不失生机,它们伴着风儿摇摇晃晃,翩翩起舞。
我的目光被一只狗所吸引了。
它有着土黄色的绒毛,两只眼睛不停地溜达着,巡视前方,它有可能在为自己觅食吧。
看啊,它来到了植物们的身边,它们静静地对视着,好像在互诉心声。
狗仿佛愁眉苦脸地对草说:“今天真不走运,一根骨头都没捡到,还遭人家的训斥。
”草安慰道:“哎,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到主人身边吧,那样就不会愁吃喝了。
”它们就这样聊着,把自己的快乐、悲伤都与彼此分享。
人们也不会闲着,一些人拿着羽毛球拍,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羽毛球对决;孩子们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在小区里追逐,他们不用担心会有车子突然驶来,更不用担心有坏人忽然出现;老人们搬来凳桌椅,坐在玉兰树下,互相谈笑,寻起年轻时的记忆……
我渐渐地发觉,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竟然也是如此的美丽,大概是因为手不能触到,便更用心地用眼睛观察吧。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从楼上,传来了叫喊:“丁丁,回来吃饭啦!”“东东,快回家,奶奶来做客啦!”这时候,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得分手了,临走前,还会不止一遍地相互提醒:“明天再来玩,一定要来呀,一定要!”有的还要对方拉钩算数。
老人们听见叫喊声,也从谈笑中回过神来,笑嘻嘻地互相告别。
俗话说:“世界上美的东西很多,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这窗外的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
点评:作者描写窗外的景物时,将视野扩大至窗外的所有景物。
重点描写了白玉兰树、白玉兰树下的花坛,一只小狗以及树旁人们的活动等。
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近景远景相结合、动景静景相结合的写法,使景物描写更加丰富、生动;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将白玉兰树的枝干比作亭亭玉立的芭蕾舞女,形象地突出了白玉兰树干的挺直、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