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原始记录和出厂检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小麦粉出厂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一、出厂检验报告报告编号:FW2024-001检验日期:2024年1月10日送样人:XX食品有限公司检验项目:小麦粉一、外观和质感:小麦粉外观呈细腻粉末状,无明显凝块和颗粒,色泽均匀,质地细腻。
二、湿度:取样重量:100g烘箱干燥前重量:100.5g烘箱干燥后重量:99.8g湿度计算公式:湿度(%)=(干燥前重量-干燥后重量)/干燥前重量×100%湿度=(100.5g-99.8g)/100.5g×100%=0.7%三、筋度:方法:按标准方法进行强筋粉筋度测试。
测试结果:筋度值为90四、面团发酵度:方法:按标准方法进行面团发酵度测试。
测试结果:发酵度为180五、灰分含量:方法:按标准方法测定灰分含量。
测试结果:灰分含量为0.5%六、蛋白质含量:方法:按标准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试结果:蛋白质含量为12%七、过氧化值:方法:按标准方法测定过氧化值。
测试结果:过氧化值为2.5mEq/kg八、测试结论:根据小麦粉的外观和质感、湿度、筋度、面团发酵度、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过氧化值等指标测试结果,该批小麦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以放心使用。
二、原始记录样品信息:样品名称:小麦粉样品编号:FW2024-001样品批次:2024年1月产实验记录:实验日期:2024年1月10日实验人员:XX实验员1.取样准备:1.1从样品中取出100g小麦粉,放入密封袋中。
2.外观和质感测试:2.1打开密封袋,观察小麦粉的外观和质感。
2.2记录外观和质感的测试结果,包括是否有凝块和颗粒,色泽均匀与否,质地细腻与否等。
3.湿度测试:3.1取样100g小麦粉。
3.2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设置温度为105℃,烘干至恒定质量。
3.3记录烘干前后的样品重量。
3.4根据湿度计算公式计算湿度值。
4.筋度测试:4.1取样10g小麦粉。
4.2按标准方法进行筋度测试。
4.3记录筋度测试结果。
5.面团发酵度测试:5.1取样适量小麦粉。
检验原始记录、台账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检验原始记录、台账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检验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2. 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制度2.1 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数据、观察记录、操作记录等信息的记录。
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检验过程和结果,并需要在检验完成后立即填写。
2.2 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应使用规定的填写表格或模板进行记录,确保格式统一、便于阅读和理解。
•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原始记录,记录内容要详细、具体、清晰,不能有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述。
•对于涉及测量、测试等数据的记录,应包括测量设备的标识、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信息。
•对于观察记录,应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特征等信息,并可以配合相应的照片、示意图等进行说明。
•原始记录应由检验人员本人填写,禁止代填、抄录或修改他人的记录。
2.3 原始记录的保管和归档•原始记录应妥善保管,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原始记录应存放在指定的文件柜或电子系统中,并设置访问权限。
•原始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归档,便于查阅和管理。
•原始记录的归档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规定进行规定,并按时执行。
3. 检验台账的编制制度3.1 台账的定义检验台账是对进行检验的样品、项目、设备等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文件。
台账应用于对检验过程中的样品流转、项目进度、设备维护等进行跟踪和监控。
3.2 台账的编制要求•台账应由专人进行编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台账内容应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所属项目、检验进度、检验结果等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台账应定期进行更新,及时记录检验进展和结果,以便于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查阅。
•台账应保密,只能由授权的人员查阅和使用,禁止随意传递、抄录或修改。
3.3 台账的保管和归档•台账应妥善保管,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大米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大米(粳米)规格型号25 kg/袋抽样数量抽样基数
生产日期2016.4.3 检验日期2016.4.3 产品等级一级报告编号
批准:麻双文审核:麻贵文编制:张娟
大米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大米(粳米)规格型号25 kg/袋抽样数量抽样基数
生产日期2016.5.14 检验日期2016.5.14 产品等级一级报告编号
批准:麻双文审核:麻贵文编制:张娟
大米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大米(粳米)规格型号25 kg/袋抽样数量抽样基数
生产日期2016.6.21 检验日期2016.6.21 产品等级一级报告编号
批准:麻双文审核:麻贵文编制:张娟。
《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填写要求1. 《检验原始记录》要求1.1 各栏目应当填写齐全,不适用的信息填写“—”。
1.2 文字、数字、符号等应当易于识别,无错别字,字迹清晰、工整。
1.3 书写信息若发生错误需要更正时,应当在错误的文字上,用平行双横划改线“=”划改,并在近旁适当位置上(避免与其他信息重叠)填写正确的内容、划改人的签名和划改日期,如“5”改为“3”应标识为“5 3王一10月10日”。
不得涂改、刮改、擦改,或者用修正液修改。
1.4 单项结论为“合格”的项目,填写“√”。
1.5 单项结论为“不合格”的项目,填写“×”,并对不合格的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如“缺少……标志”、“……损坏”等。
当检验项目出现部分“不合格”的分项目,还应在其编号上画“×”,如“(1)……:a. ……;b.……。
”中“b.……”项不合格,应标识为“(1)……:a. ……;×b.……。
”。
1.6 无此项或者不进行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
1.7 有数据填写要求的项目,除填写上述符号外还需填写相应数据。
需要填写多个数据的,数据中间用“/”隔开,必要时用文字或者图示予以区别。
1.8 对需要计算、统计的项目,应当将计算、统计等过程记录在空白处。
2.《检验报告》要求2.1 各栏目应当填写齐全,不适用的信息填写“—”。
2.2 文字、数字、符号等应当易于识别,无错别字,字迹清晰、工整。
2.3 书写信息若发生错误需要更正时,应当在错误的文字上,用平行双横划改线“=”划改,并在近旁适当位置上(避免与其他信息重叠)填写正确的内容、划改人的签名和划改日期,如“5”改为“3”应标识为“5 3王一10月10日”。
不得涂改、刮改、擦改,或者用修正液修改。
2.4 对于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应在“检验结果”栏目中填写实际测量或者统计、计算处理后的数据。
2.5 对于无量值要求的定性项目,应在“检验结果”栏目中做简要说明。
检验原始记录和出厂检验报告原始记录是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和记录到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的文件。
它们通常由实验室技术员或者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等。
出厂检验报告是对产品在出厂前进行的质量检验的报告。
它通常由出厂检验员在产品出厂前进行检验时所得的数据和信息所编制。
本文将探讨如何检验原始记录和出厂检验报告。
首先,检验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原始记录应该包含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而且需要确保这些数据和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为了确保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实验室技术员或研究人员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并且及时记录所得到的结果。
另外,实验室技术员或研究人员应该在记录原始数据和信息时采用可追溯的方法,例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检验原始记录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原始记录应该采用清晰、规范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格式,以便其他人员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其中的数据和信息。
此外,原始记录还应该包含足够的文字描述和说明,以便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等。
如果原始记录中存在模糊不清或者缺乏相关信息的情况,那么就需要进行补充或者修订,以确保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
然后,检验出厂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出厂检验报告应该包含产品在出厂前进行的全部检验和测试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而且需要确保这些数据和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为了确保出厂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出厂检验员应该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并且及时记录所得到的结果。
另外,出厂检验员应该在记录数据和信息时采用可追溯的方法,例如使用可靠的检验设备和仪器,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检验出厂检验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厂检验报告应该采用清晰、规范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格式,以便其他人员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其中的数据和信息。
此外,出厂检验报告还应该包含足够的文字描述和说明,以便其他人员能够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检验方法和结果等。
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填写要求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填写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不仅能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细节,还能够帮助其他人正确理解和评估实验结果。
在填写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首先,原始记录应该包括实验的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和观察、所用的仪器和设备、记录的时间和日期等必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重现实验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填写原始记录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这些信息,以免遗漏重要细节。
同时,在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时,应该尽量客观、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不应该有主观的评价或推测,而应该只描述实际观察到的结果。
此外,如果实验中出现了干扰因素或异常情况,也应该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原始记录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结构性。
记录应该清晰、整洁,并且使用清晰的语言和图表来展示数据。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来组织数据,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此外,应该使用规范的单位和符号来表示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填写检验报告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来撰写。
报告应该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结论等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应该清晰、简洁,并且有逻辑性地组织。
标题应该准确而具有描述性,摘要应该概括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引言应该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相关文献,材料和方法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所用材料,结果和讨论应该展示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推理,结论应该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此外,检验报告还应该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如果引用了他人的工作或结果,应该正确引用并注明出处。
不应该抄袭或伪造数据,应该保持诚实和透明度,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填写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准确、客观、清晰、整洁是填写的基本原则。
保持良好的可读性和结构性,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同样重要。
目的:建立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定,促进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适用范围:检验记录及报告书的书写及签章。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规定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定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1.检验记录1.1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应采用统一印制的表格,用蓝黑墨水书写,做到原始、真实、完整、清晰。
凡用微机打印的记录或图谱,应注明所检验的药品名称、批号和检验人。
1.2检验员在检验前,对检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生产单位、检验日期、检验依据逐一记录:如无该项内容时,一律用“——”表示,不准空格。
1.3检品的名称应用法定标准的名称,不得简写,规格数量应注明单位,如“g”“mg”“ml”“kg”。
原料药规格可写“药用”、“原料药(供注射用)”。
1.4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的内容,如实验条件、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计算公式、检验数据、包括层析图、原始数据严禁事后补记。
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如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保持原字迹可辨,在修改处应签章以示负责,不得使用涂改液。
1.5鉴别项下,应将检验过程及现象大致描述,不应只写“依法检验,检出XX”或“依法检验呈正反应”。
1.6每个检验项目应写明标准规定的限度,并作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1.7检验记录应字迹清晰、色调一致,书写正确(如1999年5月10日,不应写成99.5.10),不准漏项。
2.检验报告书2.1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要求数据准确无误,结论明确。
2.2报告书的首行应横向列出“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数据”和“项目结论”四个栏目。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目名称需添加括号,每一个大项下所包含的具体检验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应按照质量标准上顺序书写。
2.3外观性状的“标准规定”按质量标准的内容书写,“检验数据”按实物的真实情况描述。
2.4鉴别项下,凡属显色或沉淀反应的“标准规定”栏中应写“呈正反应”,“检验数据”栏中写“呈正反应”或“不呈反应”。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1. 引言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是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检验过程中相关文档的编制、填写和审核流程。
本制度旨在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相关术语定义在本制度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整个文档: - 检验原始记录:指检验过程中实际采集的数据和记录的文档,包括检测设备使用记录、检验样品编号、检验操作过程等。
- 台帐:指记录检验原始记录的文档,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信息。
3. 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编制要求3.1 检验原始记录的编制 - 所有检验原始记录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制,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 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填写,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检验原始记录要求清晰、规范、易于阅读,不得有涂改、错漏等情况。
3.2 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 - 所有检验原始记录必须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包括样品信息、检验条件、检验结果等。
- 填写过程中要注明每一步操作的时间、人员和地点。
- 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并在记录中说明原因和处理方法。
4. 台帐的填写要求4.1 台帐的编制 - 台帐应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 台帐应按照检验项目的分类进行归档,方便查询和管理。
4.2 台帐的填写要求 - 台帐应及时更新,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台帐中的信息要与相应的检验原始记录保持一致,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5. 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要求5.1 检验报告的编制 - 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包括报告编号、检验项目、检验日期等。
- 检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必须由专业的检验人员编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检验报告的填写要求 - 检验报告中的信息必须与相应的检验原始记录和台帐保持一致,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检验原始记录、报告单、凭证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检验原始记录、凭证、报告单管理制度,以便进行产品质量追踪。
2、范围:适用于质量部门各种检验原始记录、凭证、报告单等的管理。
3、责任者:QC人员。
4、制度
4.1 公司所有原辅料、中间体、成品及包装材料均需按批检验,填写原始记录,且要及时、真实、完整。
4.2 检验中的各种原始凭证要按有关程序填写、签章、发放,并有发放记录。
4.3 检验报告单要以检验原始记录为依据填写,作出结论,化验员签章,专业技术人员复核签章,质量管理部门审查、签章并加盖质检专用章,发放到有关部门,且本部门要有存档备查。
4.4 各种检验记录、凭证、报告单按批整理,每季度整理存档,并保存三年或药品有效期(或负责期)后一年。
4.5 各种检验原始记录、凭证、报告单要由质量部门专人负责保管,若质量追踪需要查阅时,要按有关程序登记查阅,但一律不得外借。
全省药检机构检验原始记录及报告书评分细则(讨论稿)一、总体要求1、抽验应附抽样凭证,未附的扣10分;抽验凭证缺项的(如被抽样单位未签字或未盖章等),扣5分。
2、检品卡或检验委托书有空项或填写错误,每项扣2分。
3、原始记录表头或计算表格内有空项或填写错误,每项扣2分。
4、标准执行错误,扣20分。
5、未按标准操作,扣10分。
6、未按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擅自增加或减少项目,每增加或减少一项扣5分,以此类推。
7、检验卡未按格式(省所下发的)要求书写,扣5分。
8、原始记录或检验卡结论性错误(二者不重复扣),扣20分。
9、有效数字概念不清,扣5分。
10、有效位数与标准规定不一致(检验卡与报告书二者不重复扣),扣5分。
11、检验项目缺试验结果、标准规定、项目结论或项目结论错误,每项扣5分;缺总结论,扣10分。
12、缺校对或审核;检验、校对、审核未注明日期,扣2分。
13、原始记录及检验卡修改处未加盖校正章或未签名;在原数据或原文字上涂改(即使盖章或签名),每处扣5分。
14、在1份原始记录中,校正章超过3处;1批检验卡中校正章超过2处的,各扣5分。
15、检验原始记录应逐页编号(如第×页共×页附×页),页码未标识或标识错误,每项扣2分。
16、应有实验图谱,而未附图谱的扣10分;实验图谱记录不完整(无检品编号、检验项目、操作人签字、实验日期等),每项扣2分。
17、对有数据计算的记录,缺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未反映实验过程或计算错误(如浸出物测定未按干燥品计算;水分、灰分计算中恒重数据未采用最低值等),扣5分。
18、原始记录有转抄现象(如pH值测定、容量法测定、环境温湿度等记录直接用电脑打印),每项扣2分。
19、记录欠真实或记录错误,如薄层斑点画成点状;HPLC(GC)图谱反映不出积分情况或积分错误;记录与实际操作不符等,扣5分。
二、性状20、性状(中药材除外)检验中描述不确定(如红色或红棕色;棕色至棕褐色等)的,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