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护理指导:妊娠合并丙型肝炎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0.39 KB
- 文档页数:1
产科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孕妇因传染病而产生的顾虑和自卑心理。
2.做好饮食指导、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足量糖类、低脂饮食,注意劳逸结合。
重症肝炎者避免进高蛋白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
3.对重症肝炎产妇要注意观察血压、尿量、出血量及有无血凝块,以防肝、肾衰竭。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有无肝性脑病前驱表现,如精神淡漠、嗜睡等症状。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和抑制肠道有毒物质的吸收。
禁用肥皂水灌肠,必要时给予醋灌肠,以改变肠道内酸碱度,抑制肠道内氨的吸收。
密切观察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或DIC的征象。
4.按医嘱选用对肝损害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以免病情加重。
5.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凡接触过肝炎产妇的器械、布类、衣服、排泄物、呕吐物、乳汁等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肝炎产妇的胎盘应做特殊处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实行分餐制。
6.临产后应备好新鲜血,同时注意孕妇的出血倾向,及时留取血、尿标本。
7.尽量减少产道损伤,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产后及时应用缩宫素,防止产后出血。
8.保证产妇足够的睡眠休息,继续保肝治疗。
9.若孕妇HBsAg及HBeAg阳性,分娩的新生儿应采取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两种方案,切断母婴传播途径。
1)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刻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1个月、3个月再各注射1次。
2)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h内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出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次。
3)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后6h内和1个月时各肌内注射Hbig1次,乙型肝炎疫苗仍按前述方法进行注射。
10.甲型肝炎急性期不宜哺乳;HBeAg、抗-HBc、HBsAg 阳性及前2项阳性的产妇不宜母乳喂养;乳汁HBV-DNA阳性者不宜母乳喂养。
应向家属讲清理由,及早回奶,并指导人工喂养,不能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健康教育】1.给予患者卫生指导,嘱患者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接触。
1.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母婴垂直传播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体液如血液、唾液、精液及人体分泌物、排泄物传播,及母婴之间的胎盘、产道、产后哺乳、喂养等传播。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用品应与家人分开放置,实行分餐制。
患者的食具、毛巾、衣服、吃剩的饭菜可用煮沸100℃15~20min 的方法消毒。
污染的杂物、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先焚烧再丢弃。
对地面、墙壁、厕所用3%漂白粉冲洗。
接触过的手可用1%过氧乙酸浸泡消毒。
产妇不宜哺乳,医护人员向其提供人工喂养知识及技巧。
2.注意观察病情
孕妇的新陈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多,肝糖原储备不足,以及孕期产生大量内源性雌激素在肝内灭活,可使肝负担加重,影响肝炎治愈,易转为慢性或发展为重症肝炎、肝坏死,分娩时的应激也可使肝脏功能进一步受影响。
加强产前检查,预防贫血及妊高征等加重病情,及早治疗。
分娩期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产道助产,减少产妇体力消耗,缩短第2产程,注意产妇的出血倾向,产后注意子宫复旧及恶露的量、颜色、气味,严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监测生命体征、神态、尿量情况,防止肝肾衰竭。
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妊娠合并肝炎是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此类疾病与妊娠的关系较为密切,不仅会对产妇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安危。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妊娠合并肝炎,本文先后介绍了什么是妊娠合并肝炎,妊娠合并肝炎的病因,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要点以及预防措施,消除认知盲区,进一步提高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1.什么是妊娠合并肝炎?所谓的妊娠合并肝炎主要就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发生肝炎的情况,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患者自身没有肝炎,但在妊娠过程中出现肝脏损伤,继而引发肝脏功能异常以及炎症感染的情况。
临床数据表明,妊娠过程中出现的肝炎主要包括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剧烈呕吐、急性妊娠脂肪肝、子痫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以及HELLP综合征五种类型。
第二,患者本身存在慢性肝病,在妊娠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病情发展或加重。
此类疾病主要好发于患有慢性乙肝基础疾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所以乙肝患者在妊娠前后必须做好相关检查,在顺利妊娠的基础上控制肝病状况。
第三,患者在妊娠期间因病毒感染出现肝炎的情况,临床上称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包括合并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妊娠合并肝炎与普通肝炎的症状较为相似,疾病初期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皮疹、恶心、呕吐、厌油、凝血功能异常等。
肝炎患者在妊娠前期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肝功能,确保身体状况能够顺利完成生产。
1.妊娠合并肝炎的病因有哪些?(1)产妇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或属于肝炎病毒携带者时,会大幅度增加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病率。
(2)产妇在妊娠期间随意服用各种保健品、保胎药,引起药物性肝脏损伤,继而引发妊娠合并肝炎。
(3)由于妊娠期间孕妇体内会产生大量雌激素,而雌激素需要在人体肝脏内实现灭活,因此会增加肝脏负担,降低肝脏的脂肪转运与排泄胆汁能力,导致血脂升高,引发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分类,有甲型(HAV)、乙型(I-IBVl、丙型(I-ICVl、T型(I-IDVl和戊型(HEV)肝炎病毒。
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孕妇肝炎的发病率约为非孕妇的6倍。
是孕产妇主要死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妊娠病毒性肝炎护理(一)一般护理详细评估病人所具备的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
根据病人本身的性格和受教育的程度,帮助具有不同想法和做法的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可被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缓解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焦虑及自卑心理。
同时让病人认识到焦虑等不良心理负担对病体康复的负面影响,正确对待疾病,通过努力从忧郁中解脱出来,从而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二)缓解症状1.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原则与非妊娠期肝炎病人相同。
(1)注意休息:肝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慢性肝炎及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适当休息,避免活动过量。
(2)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蛋白质并选用优质蛋白,补充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宜食清淡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保肝治疗:按医嘱给予大量维生素和葡萄糖,并可口服核苷酸、辅酶A、辅酶Q等药物,达到保护肝脏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4)定期产前检查:妊娠期反复检查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密切监测母婴健康,检查期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5)妊娠期合并急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1)重症肝炎病人需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满足其生活需求,严密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脉搏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2)给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饮食,并应用大量维生素。
按医嘱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一葡萄糖,改善氨基酸及氨的代谢,达到保护肝脏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3)按医嘱补充白蛋白和新鲜血浆,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4)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0.5g/kg,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产生。
妇科护理重要知识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
试述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
1.评估病人的疲乏程度和饮食、营养情况,与病人共同讨论制定护理计划。
2.为病人创造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指导病人注意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以免增加肝负担。
随病情好转,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乏为度。
3.向病人解释摄取足够营养对身体康复和胎儿发育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多进食,提供富含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4.遵医嘱应用保肝药物治疗,定期抽取血液检查肝功能恢复情况。
5.减轻自卑耐心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并表示理解。
向病人家属和亲朋讲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及探视时适当注意不会被传染的道理,使他们能够经常探望病人,给病人以心理支持。
例题: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之处理。
下述何项是错误的?
A.早妊期治疗后行人工流产以防畸形
B.中晚期不宜终止妊娠
C.注意防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
D.注意缩短第一、第二产程
E.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E。
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支持措施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疾病。
据统计,全球约有70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400万人因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尽管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患者在面对这一疾病时仍然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帮助丙型肝炎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丙型肝炎患者常常会面临着社会歧视和偏见。
这可能源于对肝炎病毒传播方式的误解,也可能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与注射毒品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消除这些误解,提高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丙型肝炎患者的保护力度,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其次,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丙型肝炎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医生在治疗期间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此外,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可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支持。
此外,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们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这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因此,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最后,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也需要持续的心理支持。
尽管治愈率不断提高,但患者仍然需要面对一定的复发风险。
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担忧和恐惧。
因此,医生应该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此外,丙型肝炎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一、妊娠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病毒性肝炎在早期可加重妊娠反应,晚期则使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分娩时因肝脏功能受损并发出血、感染、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6%,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二、治疗原则肝炎患者原则上不宜妊娠。
如若妊娠应保肝治疗、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有无肝炎家族史及密切接触史,治疗情况。
(二)身心状况临床上孕妇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厌油腻、肝区叩击痛等消化道症状;重症肝炎多见于妊娠末期,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食欲极度减退、呕吐频繁、腹胀、腹水、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急性肾衰竭及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症状,如嗜睡、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孕妇由于担心感染胎儿,会产生焦虑、矛盾及自卑心理。
还应注意孕妇及家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三)相关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病原学检测可确诊病毒类型;凝血功能及胎盘功能检查可帮助判断孕妇及胎儿整体状态。
四、护理措施(一)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防病知识重视高危人群,婴幼儿疫苗接种,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重视围婚期保健,提倡生殖健康,夫妇一方患有肝炎者应使用避孕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已患肝炎的育龄妇女应做好避孕。
患急性肝炎者应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在医师指导下妊娠。
(二)妊娠期1.妊娠合并轻型肝炎者护理内容与非孕期肝炎患者相同,更需注意以下内容:(1)保证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增加优质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的摄入。
保持大便畅通。
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减缓孕妇的自卑心理,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评估孕妇在妊娠期母亲角色获得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
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摘要通过对丙肝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分析和健康教育,增强其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丙型肝炎心理护理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我国目前有4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远远高于约65万的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病人数,而且与仅5%—10%的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慢性化率相比,感染丙肝病毒后约50%-85%的患者将演变为慢性丙肝。
丙肝在急性发作时有可能自愈,但是更多的丙肝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丙肝。
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对病人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干扰素是唯一有效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
而病人既要忍受疾病造成的痛苦,又要忍受疾病所需要的经济负担、精神心理压力,大多数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很大,表现在忧郁、自卑、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状态,而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不但要做好一般护理,还要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与疾病的早日康复。
1 主要资料我科至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丙型肝炎76人,其中男 54人,女22人,年龄最小6岁,最大73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过我们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均已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 心理特征2. 1患者被诊断为丙肝后的恐惧心理患者确诊后首先表现为不相信,不接受和恐惧,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又由于是传染病,害怕传染给家人和亲人,又因为怕外人知道对自己歧视和厌恶,患者表现出恐惧,和自卑,心神不宁,严重影响睡眠和治疗的心态。
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2.2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焦虑、抑郁心理丙肝患者治疗期间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焦虑、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抑郁。
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没有疫苗可供预防,而且它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护理措施1. 防止传播: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2. 提供心理支持:丙型肝炎的诊断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医务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困扰。
3. 疾病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丙型肝炎的详细信息,包括传播途径、病程发展、治疗方法等。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并避免对他人的传播。
4. 营养支持: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对于他们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鼓励他们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二、康复指导1. 定期复查: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医务人员应提醒患者按时复查,并解释检查结果的意义。
2. 注意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 避免肝损伤因素: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的物质,如有毒药物、有害化学品等。
此外,他们还应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性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
4. 密切监测并治疗并发症: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耐心。
关于妊娠合并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2012-11-14【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键词】妊娠合并丙肝患者心理护理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和血制品的输注及其他皮肤或黏膜损伤传播的传染病,是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主要症状有乏力,轻度或中度黄疸,无症状的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1].妊娠合并丙肝孕妇的心理压力很大,常表现出紧张、焦虑、自卑甚至恐惧的不良心理。
这种不良心理必给孕妇身心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下面就妊娠合并丙肝孕妇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1.1 直接了解通过临床接触患者,细致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行为及所出现的症状或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
1.2 间接了解通过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症状及治疗情况,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等,以便采用不同方法接触患者。
此外还可向家属了解患者提出哪些问题及要求,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语言行为和表现等。
1.3 分析了解就是要把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能反映患者精神状态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推理,从而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真实思想。
2 妊娠合并丙肝孕妇的心理状态妊娠合并丙肝的临床特征是:消化道症状明显,产后大出血较常见,并可引起早产、死胎、畸胎、宫内垂直传播及新生儿肝炎,重症肝炎比例高,病死率也较正常妊娠高[2].鉴于上述临床特点,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有一定心理压力,笔者在该类患者的接触中了解到她们的心理状态有如下几种。
2.1 焦虑恐惧心理孕妇感染HCV 以后,在宫内和生产时都可直接垂直传播,使胎儿也受感染。
加上丙肝的治疗期长,病情易反复发作,妊娠后孕妇的肝炎症状可加重,肝功能更加受损。
这些都会使孕妇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
她们担心胎儿发育畸形或感染丙肝病毒,怕药物治疗对胎儿健康不利,又怕长期住院治疗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这种焦虑恐惧心理能引起个体生理、情感、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影响。
孕期女性丙肝患者的健康疏导目的:探讨孕期女性丙肝患者的健康疏导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孕期女性丙肝患者7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积极地健康疏导,持续3个月。
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从医行为、复诊行为、心理健康行为、饮食健康行为、行为健康行为比率都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
干预后患者转阴67例,转阴率为93.1%。
结论:孕期女性丙肝患者的健康疏导能有效促进HCV-RNA转阴,提高其健康行为,从而改善预后。
标签:孕期女性;丙肝;健康疏导;遵医行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所致的丙型肝炎(丙肝)当前在我国的检出率逐渐升高。
由于宿主的免疫系统无法形成持续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所以直至今日仍然无法研制出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疫苗,成为丙型肝炎病毒逃避宿主体液免疫的有力武器[1]。
并且丙肝患者的恶性率比较高,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甚至导致死亡[2]。
本文具体探讨了孕期女性丙肝患者的健康疏导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孕期女性丙肝患者72例,纳入标准:孕周10~16周,干预期间无发生分娩;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丙肝诊断标准;血清HCV-RNA阳性;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近2个月有损肝药物使用史,或半年内有肝功异常,有保肝药物使用史。
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年龄最小21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7.09±3.19岁;平均身高为161.35±11.89cm;平均体重为63.22±10.32kg;平均孕周为14.44±3.12周。
1.2 干预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选择干扰素α,每周3次,皮下注射3~5mU,连续治疗3个月。
妊娠合并肝炎的心理护理
王荣香;贾彩红
【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2)001
【摘要】妊娠合并肝炎的心理护理高平市人民医院(048400)王荣香许爱娣*高平市妇幼站贾彩红妊娠期的肝炎比非妊娠期的为重,不但在产后恶露延长,月经过多,乳汁分泌不足,还可能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患肝炎的母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母体中的肝...
【总页数】1页(P71)
【作者】王荣香;贾彩红
【作者单位】高平市人民医院;高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J], 郭子泽
2.心理护理对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J], 郑雪英;陈建华;林小清
3.心理护理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王静
4.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金琳
5.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J], 王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输血、针刺、性传播、母婴传播、吸毒等。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大约1.8亿人感染了hcv。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与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危害,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21-01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输血、针刺、性传播、母婴传播、吸毒等。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大约1.8亿人感染了hcv。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与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危害,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
1临床资料2011年我科门诊共收治肝病患者480人,男310人,女170人,好转率80%-90%,丙型肝炎病人共18人,男15人,女3人,好转率90%,丙肝占肝病患者的3.8%。
2心理特征2.1恐惧心理。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丙型肝炎后,恐惧心理特别严重,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丙肝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并具有传染性,治疗难度较大,不仅自己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不适,更可怕的是自己成为对家人及朋友造成威胁的传染源,好像瘟神一样。
表现为恐惧不宁,怨天尤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心理负担很重。
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饥饿爱发脾气,严重影响正常的饮食与睡眠,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对治疗非常不利。
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及康复措施引言: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肝炎,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
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丙型肝炎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一些康复措施。
一、心理健康问题:1. 抑郁和焦虑:丙型肝炎患者常常面临长期的治疗过程和不确定的疾病预后,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
患者可能感到沮丧、无助和恐惧,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和担忧。
2. 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丙型肝炎患者可能会感到自我身份的困惑和负担。
他们可能被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所影响,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和社交方面遇到困难,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3. 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由于丙型肝炎的传染性,患者常常遭受社交隔离和孤独感。
他们可能因为担心传染病毒而避免与他人接触,导致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联系减少。
这种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康复措施:1. 提供支持和教育:为了帮助丙型肝炎患者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医护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和相应的教育。
他们可以解释丙型肝炎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治疗选择,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的重要性。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
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管理抑郁、焦虑和自我身份认同问题。
3.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网络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参加支持团体或社区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减轻他们的社交隔离和孤独感。
4. 促进积极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以增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结论: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网络和促进积极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全面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