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东师大版2018-2019学年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参考教案1-评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5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2.学生能够画出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画出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的物品,看看有哪些是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从教室中的桌子、椅子、黑板、球、书包、水杯等物品出发,发现不同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并叫学生数一数这些立体图形分别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
讲解2.通过展示幻灯片或白板,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图形,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3.介绍「展开图」的概念。
将一个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得到的图形称为立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展开图,我们可以了解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操作4.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展开图,并请学生尝试把展开图还原成立方体。
立方体展开图将展开图和实物立方体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展开图的含义,同时让学生理解展开图的作用、优缺点以及使用场合。
5.讲解如何画一个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请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立体图形,比如书包、盒子、小球、铅笔盒等,自己手绘出展开图,并将它们还原成实物。
6.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去解决。
比如:某一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 15cm、10cm 和 8cm,求这个盒子的体积和总面积应怎么算?总结7.小组合作,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答题技巧和经验。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答题过程和思路。
总结本节课主要掌握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画出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知识点。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1前言:教学的实质是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探究互动过程,达到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意识的创新。
为此,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课题,我将就以下几方面作相关的教学解说。
一.教材分析教材,即教学素材,一个供师生共同探究的素材,一个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素材,一个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终极目标的素材。
本节探究内容取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探究的重点是几何体的分类,难点为分类标准的确立。
通过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由小学对图形世界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感性与理性认识相融,从而开启学生认识与探究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大门。
二.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揭示了教学过程应是使学生由不知到认知到乐知的升华过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指南。
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结合现有知识结构——小学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依据《课程目标》——本阶段的学生应初步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创新的认知过程,探索立体图形的分类,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索、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三.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确立为:①学法: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背景中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实践交流中合作学习;②教法:情景式,提供丰富的图形素材引导学习;合作式,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评价学习;开放式,在开放式教学中升华学习。
课题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把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转化为数学问题,初步认识图形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同学们一起神游大地,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北京天坛、故宫、鸟巢、水立方.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教材120~1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立体图形如图: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2.多面体的概念: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3.思考:圆柱和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异同点是什么?合作探究【例题】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出答案后再交流,教师参与给予适当指导.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易错点: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时,因分类标准不明确造成重复或遗漏.2.归纳小结:对于立体图形的分类,不同的标准便有不同的分法;(1)按顶点分为两类:有顶点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和圆锥;无顶点的立体图形:圆柱和球.(2)按棱分为两类:有棱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无棱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球.(3)按曲面分为两类:有曲面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球;无曲面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4)按柱、锥、球分为三类:棱柱和圆柱是柱体;棱锥和圆锥是锥体;球是一类,即球体.3.方法规律: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式为:V+F-E=2,即顶点数+面数-棱数=2.当堂训练1.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 )2.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2) 能正确识别柱体、锥体、圆柱、圆锥……(3) 认识了伟大的数学家欧拉和他的欧拉公式。
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常见的几何体正确识别与分类.难点: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
一、几何体的分类(1)柱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2)锥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生活物体苹果、西瓜蒙古包、冰淇淋钟楼、金字塔粉笔盒易拉罐类似图形【二】课堂研讨1.看一看图1 图2 图3 图4 图5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5) 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 )3.判断下列的陈述是否正确:⑴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不一样大。
( )⑵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 ) ⑶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四边形。
( ) ⑷圆柱的侧面是平面。
( )⑸棱锥的侧面不一定是三角形。
( )⑹柱体都是多面体。
( )1.多面体的特征:。
2.数出下列四个多面体的顶点数V 、面数F 、棱数E 并填表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12面体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V+F-E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12面体3.总结规律:V+F-E= 。
4.学以致用:一个凸多面体有12条棱,6个顶点,则这个多面体是几面体?【四】拓展延伸1.如图,第二行的图形围绕红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2.如右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几何体是().DA B C1.通过图形欣赏,会将规则图形分类。
2.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某些特征。
华东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4课题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点及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数学摸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通过比较,学会观看物体间的特点,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 问题解决学会运用观看法、分类法,培养学生观看、分析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情感态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点及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教学难点正确描述几何体的特点及能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一个新的学习起点,你们会越来越走近数学,感受它的多姿多彩!观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它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观赏下面的图片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看一下,你发觉它们差不多上由哪些你熟悉的图形构成的?(教师同时课件展现图片)图4-1-5处理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看同一建筑物,发觉从不同方向看结果不一样.能够适当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接下来,我就带领大伙儿走进小明的简易书房,看一看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教师板书课题: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通过图片的展现,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辨认出特点鲜亮的几何体,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几何体大到古代建筑、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认识到几何体的丰富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1)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2)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3)棱柱如何样分类?处理方式:让学生充分摸索后填写下表(教师课件展现表格).棱柱面的个数顶点个数棱的条数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n棱柱学生活动:展现表格中的内容.口述自己发觉的规律:n棱柱面的个数为n+2,顶点个数为2n,棱的条数为3n.3.常见几何体的异同内容:探讨不同几何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出示课件:以棱柱与圆柱、圆柱与圆锥为例)(1)棱柱与圆柱:不同点相同点棱柱圆柱(2)圆柱与圆锥:不同点相同点圆柱圆锥处理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摸索、交流,然后进行分析、总结.4.再认常见几何体在学生已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几何体初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棱柱这种常见的几何体进行学习,同时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交流,在交流中发觉棱柱面的个数、顶点个数、棱的条数之间的规律.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发觉柱体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区别.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突破本节的重点、难点.同时使学生形成对几何体的较为系统及理性的认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本环节进一步使学生从较为复杂的组合体中找出常见的几何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事实上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1.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分类内容: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出示图片:小明简易书房的一角)图4-1-6处理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刻进行观看、交流、展现,在学生展现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并对几何体进行分析、总结.给出答案:常见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的特点.(2)依照几何体的特点进行分类.注意:在进行分类时要及时给学生强调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感受到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2.棱柱及其特点内容:自学课本第121页的内容,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并摸索以下问题:让学生观看自己搜集的生活图片和学习用品,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辨认出特点鲜亮的几何体,体会到几何体的特点是我们认识不同几何体、区别不同几何体的金钥匙,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几何体大到建筑、小到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内容:下面物体能够近似地看成由一些常见几何体组合而成的,你能找出其中常见的几何体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组合几何体的例子吗?图4-1-7处理方式:学生独立摸索并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复杂结合体的构成,并进行补充.活动三:开放训练表达应用【应用举例】例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球的是()A.茶杯B.羽毛球C.乒乓球D.白炽灯泡变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物体有:(1)易拉罐;(2)饮水机;(3)金字塔;(4)自来水管;(5)八角亭;(6)西红柿;(7)小喇叭;(8)气球;(9)课本;(10)泥瓦匠用的吊坠.你能指出这些物体和什么几何体类似吗?例2找出与下列图片相类似的立体图形(1)(2)(3)(4)图4-1-8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几何体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例题的设置进一步让学生能从较为复杂的组合体中找出常见的几何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事实上差不多上由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来,少数学生还有待提高,成效较明显.【拓展提升】例3下列物体能够近似地看作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的?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体组成的?举例说明.(1)(2)(3)图4-1-9拓展提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1.课堂小结:分类名称图形要紧特点柱体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侧面、底面差不多上平面,有多个侧面、两个底面,同时两底面互相平行圆柱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有一个侧面、两个底面,同时两底面互相平行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进展与表现制造机会.畅谈自己学习所得的新知识以及新知识点应用方面的一些技巧和个人切躯体会;教师予以鼓舞,关心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及时总。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能从具体的立体图形中认识柱体、锥体、球体。
2、掌握多面体的定义,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
在学画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本节利用柱体、锥体、球体的分类,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知识的分类学习,掌握判断立体图形名称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认识大千世界图形的神秘,养成探索未知知识的心愿。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能正确画出柱体、锥体、球体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画基本的立体图形。
课堂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身边的物体,它们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了解大千世界的神奇。
大家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三名什么相似的地方吗?(1)(2)(3)(4)(5)图4.1.1教学过程学生总结:(1)(2)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4)(5)表示的立体图形时锥体;(3)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其中:柱体分为棱柱(如:(1)图)和圆柱(如:(2)图)锥体分为棱锥(如:(5)图)和圆锥(如:(4)图)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棱锥也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注意:立体图形的摆放方式的不同,会在我们观察的时候产生错觉,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画一画:画出下列几个基本的立体图形:(注意观察老师示范图形,学习画立体图形的思路)(1)圆柱(2)圆锥(3)四棱柱(4)三棱锥(5)球体什么是多面体?立体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称做多面体。
思考:1、圆柱是多面体吗?为什么?2、棱锥是多面体吗?为什么?答:1、圆柱不是多面体,因为它的侧面是曲面。
3、棱锥是多面体,它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
课堂小结:1、能正确指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2、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
课堂作业1、同学们用木棍制作三棱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基本几何体,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性质,并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学习重点】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一行是一些立体图形,请用线连接立体图形和类似的实物图形,并写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归纳:我们把__(1)(3)__这样的图形叫做柱体,把图__(2)(5)__这样的图形叫做锥体,把图__(4)__这样的图形叫做球体.范例:下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结起来.知识链接:几何体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行为提示:多面体的表面是平面.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能熟练地进行分类;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区分多面体(表面是平的)及表面是曲面的立体图形.仿例:下面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 C ) 知识模块二 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将下图中的几何体分类归纳:(1)我们发现,这八个图存在一定的差异,围成__①②④⑦⑧__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__多面体__;(2)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范例:下列每组三个几何体中,都是柱体的是( C )AB C D仿例:下列说法:①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②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③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④长方体一定是柱体;⑤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正确的有(B)A.2个B.3个C.4个D.5个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模块二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堂课是初中数学一年级(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后从学习数与代数转变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课。
它在学生已了解的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掌握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描述性说法,物体与空间图形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空间图形的视图、展开图及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想学习这节内容时,正是我们实行“秋假”即将开始的时候,是令人向往的秋游的好时节,也是各种水果上市的旺季。
因此我想通过“秋游”展示中国及世界雄伟的建筑和各种特色水果。
让学生感知我们的生活周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体现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各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明确本章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自然界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即实物― > 立体图形。
由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练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图形,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2) 能正确识别柱体、锥体、圆柱、圆锥……(3) 了解欧拉公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策略分析:1、教法:情景、直观教学法。
2、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感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的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
形怪状,有的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
2、指出下图中这些物体可以抽象成哪些立体图
形?
1、柱体:圆柱和棱柱;
2、锥体:圆锥和棱锥;
3、球体。
4、你能找出和这些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三、立体图形的分类
1、立体图形的分类:
⎧⎪⎨⎪⎩柱体
立体图形锥体
球体2、柱体的分类
(1)
⎧
⎨
⎩
棱柱柱体
圆柱
(2)棱柱与圆柱的区别与联系
顶点棱侧面底面
形状相同点
棱柱有有平面多边
形都有两个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底面
圆柱无无曲面圆
(3)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五棱柱、六棱柱,……
3、锥体的分类
(1)
⎧
⎨
⎩
棱锥锥体
圆锥
(2)棱锥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顶点底面形
状侧面形
状
相同点
棱锥有多边形平面都有明
显的顶
点
圆锥有圆曲面
(3)棱锥:三棱锥(四面体),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
4、多面体: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
四、例题讲解
例1、新年晚会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候,会场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小装饰,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下面常见的一些多面体:
(1)请你数一下上图中每一个多面体具有的顶点数(V)、面数(F)和棱数(E)填入下表.
多面体顶点数
(V)
面数(F)棱数(E)正四面体
正方体
正八面体
正十二面。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教学难点】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及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拆析:1、知识基础: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生活物体 苹果、球 天坛顶端 塔顶 粉笔盒 笔筒类似图形 球体 圆锥 棱锥 棱柱 圆柱2、知识形成:图1 图2 图3图4 图5在上面的图形中:(1) 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 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 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 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如: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像上面的图形中,每一个面都是平的,这样的立体图形。
又称为多面体。
三、巩固训练:P122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实际物体与图形间的关系,知道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分类及分辨。
五、家庭作业:P122 练习题1、2、3作业本上:P123 习题4.1 2、3六、每日预题:1、各小组准备好各种规则的图形;2、一个物体是否从各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七、教学反馈:。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2.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地识别和简单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爱生活、爱数学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几何特征.难点识别几何体,对它们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从玩具、建筑物中让学生抽象出他们熟悉的几何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1.教师出示小学学过的一些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几何体.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给予评价.2.教师播放一些录制的建筑物的照片.(随时可停,可重复播放)学生边看边说出课件中的建筑物类似于什么几何体.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有了自己的认识,交流起来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才会更有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感受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1.教师让学生自学教材120页中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2.演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类似于常见几何体,让学生合作交流,互相补充.3.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类似于我们的几何体?学生观察教室内:灯管、粉笔盒、字典等.4.明确:几何体与实物的区别和联系.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设计意图:分类讨论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明确几何体的分类,进一步培养观察和表达力.1.让学生自学教材120、121页中概念,明确棱柱和圆柱;柱体与锥体、球体的区别,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内合作交流,得出较完整的答案.2.问题:你能否把常见的几何体分类?教师点拨:分类要有标准,像人按性别分,按年龄分.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如有困难再仔细观察各几何体的特征.3.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类.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本节重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知识的好习惯.教师让学生总结几何体的特点?多个学生总结,彼此间互相补充.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特征.。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使用常见立体体型的名称以及特征。
2.掌握测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利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3.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测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利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4.1.1 导入新知识1.出示一些立体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特征?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解释立体体块的概念:在三维空间中,由表面包裹的一部分空间叫做立体体块,它具有长度、宽度、高度三个方向的长度。
3.学生与教师一起模仿各种基本立体体块的样子和不同朝向的体块,理解空间方向的关系和体块的各个方位的术语。
4.1.2 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1.教师出示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表面积?有什么公式可以使用?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立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例,自己计算立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4.1.3 学习立体图形的体积1.教师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体积的公式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例,自己计算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体积。
4.1.4 应用学生动手通过造模型等方式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1.本次课程主要学习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使用常见立体体型的名称以及特征。
2.掌握了测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利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3.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点,完成书上的课后练习。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能把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转化为数学问题,初步认识图形的分类;
过程性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身边的立体图形有初步的感受;
2.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 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物体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
其实这些美好的事物,跟我们的数学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有些物体,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
师: 请同学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一比谁想出的图形最多(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生: 橙子、苹果、西瓜、菠萝等;另外,还有人类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钟楼、书、蛋筒冰湛淋等等.
二.归纳探究
师: 请同学仔细观察上面的图形,想一想,你能发现这些物体与下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关系吗?
请学生回答:比较一下这些图形,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教师归纳:如图1、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柱体(cylinder);图3、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锥体(cone),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球体(sphere).
图1和图2、图3和图5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别.图1表示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柱.图2表示的图形叫做棱柱,棱柱按棱数分类又可以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六棱柱等等(如下图);
图3所表示的图形叫做圆锥,图5表示的图形叫做棱锥.棱锥按棱数分类又可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等(如上图);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上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请学生自己探讨总结:
生: 上图中的立体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面都是平的.
师: 如果一个立体图形的面都是平的,象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多面体(polyhedron).
三.实践应用
1.下列图形中,请同学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并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2.请同学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3.动手操作题: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签和橡皮泥,每人开始自己制作多面体、三棱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等.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看谁制作得好并且数量又多.
四.检测反馈
1.下面图形中叫圆柱的是( ).
2.把下列图形与对应的图形名称用线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