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八年级美术《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美术教案历史的画卷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绘制具有历史特色的画作。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风格;
3. 能够用水墨或彩色进行古代绘画的模仿和创作;
4. 能够表现历史题材的画作。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绘画工具:水墨、画笔、彩色颜料等;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讲解:讲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风格,重点介绍古代绘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
三、示范:教师示范一幅古代绘画作品的绘制过程,让学生了解古代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四、实践:让学生根据参考资料进行模仿和创作,绘制具有历史特色的画作。
五、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有更深刻的了解。
七、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古代绘画,并写下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作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将历史的画卷继续传承下去。
历史的画卷评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评课稿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做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在相当长的间里,它是艺术衣家们追求艺术表现的重要领域。
,并让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很直观文化遗产,使它承载着人类凝重的历史,教材分别以“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四个小标题作了方向性的指引。
历史画的题材往是主趣性的,内容接特,意义重大。
其本身常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
欣赏中要借此挖掘思想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画的更多知识,相关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2-3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历史画、宗教画的欣赏方法,从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两部分内容的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
第二课时∶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从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两部分的经典名作中,理解历史画欣赏的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并能深入具体地了解、分析作品。
第三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技能目标:体验和发现外国历史画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理解和接纳人类的文化遗产。
创新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历史画、宗教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使学生知道外国历史画是绘画中最重要的题材。
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并弄清历史画不能为摄影所替代的原因。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查找阅读、探究欣赏、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评述(语言或文字)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懂得理解和接纳人类文明史上各种文化遗产。
4、创造目标:启发学生想像,我国历史上或国际国内近几年有哪些大事件可以尝试进行历史画的构思、构图与其他形式的创作,就此写篇小短文。
再尝试就此以手绘线条做些练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画独特的艺术美,以及产生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转换,并能交流评述,进而从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以及相关绘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和风格。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作品欣赏(每次都先由同学交流感受或看法,再由师生交流,最后由师生共同对内容、思想情感、艺术表现及成就等方面下结论)。
展示《阿喀琉斯玩骰子》瓶画,请全班同学联系历史故事及电影谈谈对此画的感受。
展示《梅杜萨之筏》油画(由局部推向全画),讲述事件及作者创作此画的背景、方法与过程。
展示《希奥岛的屠杀》油画(由局部推向全画)。
展示《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杀》图片。
提问:你对中国的历史画了解多少?三、小组交流:如何理解和接纳人类文明史上各种遗产。
历史画对人类认识、了解历史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复习历史画的创作方法、欣赏方法与要点。
尝试就上述讨论的两点做构思、构图等练习。
再尝试就此以手绘线条做些练习。
或尝试自选一幅历史画名作,写一篇欣赏评述的短文。
五、教学拓展:想想谈谈:我国还有哪些大事可以用历史画表现?国际、国内近几年有吗?能否尝试做些构思、构图等练习?也可以对中外历史画名作进行对比欣赏,看看在创作目的和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异同?为什么?试着写一篇短文。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说课稿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以下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共向学生展示了十幅外国绘画作品,大部分作品都以战争、历史和宗教故事为题材。
课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课时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时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画,课时二主要是学生了解17-19世纪的历史画作品并对当时的各个画派有个初步的认识。
整个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自主学习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欣赏作品、分析作品,最后能感受到历史画的独特艺术美,并通过交流讨论从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之前已经进行了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的欣赏教学,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方法与要点已有所领会,但历史画却有所不同,它的题材往往是主题性的,内容独特,意义重大。
欣赏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接受艺术陶冶,提高文化修养。
因为版面限制,所以教材对作品的介绍少之又少,有几幅重要的作品甚至只字未提,学生通过浏览教材不足以获得知识上的满足,所以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他们回家上网查阅资料,以补充教材知识量的不足。
教学目标分析:在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历史、宗教画的相关知识,着重掌握欣赏的方法和步骤;在技能领域,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三幅油画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油画艺术的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历史画。
二、教学重点作品的讲解与学生对作品理解三、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我们应该知道油画,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具有有浪漫主义绘画风格的三幅画。
作品分析:《勃鲁达的投降》是讲述西班牙侵略军攻占一个由荷兰长期坚守的军事要塞布列达(那是荷兰的一个小城)的事件。
两军交会,并不单调,双方仅以一方长枪直竖,一方枪枝凌乱,也许这就是作为胜败的标志,而人物形象就如集体摄影一般,木然无情。
显然,画家是把战争双方的矛盾的实际意义掩盖了,侵略军头子斯宾诺拉和荷兰军队的指挥官正笑容可掬地在战场上欢然会面,大有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情调。
图中胜利方好像没有胜利的那种喜悦。
画家在人物身上渲染一种和谐的威尼斯色调。
(威尼斯画派在色彩运用上有很多变化,颜色堆得很厚,有的画家运用高强光来加强主要人物,把次要人物融合在阴影中。
从技法上说,他们不囿于传统,比较自由奔放,他们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完成作品,因为潮湿的威尼斯气候不适合在墙壁和木版上采用蛋彩画画法。
)《希奥岛的屠杀》画家非常注重画面的色彩,画家运用对比手法,把画面处理成前景和后景两个层次,画面前面都是一些老幼病残的平民。
这幅画深刻揭露了土耳其人的残忍,画面前面都是一些老幼病残的平民,他们十分凄惨。
德拉克罗瓦在这里描绘了1822年土耳其侵略军在希奥岛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的情景。
这一暴行激怒了整个欧洲。
《梅杜萨之筏》讲述的是十七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尚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萨号”的船长。
这艘巨型船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造成惨重的灾祸。
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外国历史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不同时期的外国历史画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历史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讨论不同时期的外国历史画代表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作业报告: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成果,包括所选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和艺术风格等。
3.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们在课后阅读更多有关外国历史画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知识面。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应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小组讨论时,请学生们积极参与,尊重其他小组的成果;3. 鼓励学生们在讨论和汇报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4. 请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报告和个人总结整理成电子文档,以备后续课堂分享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们提交的作业报告和个人总结,评价学生们对作业目标的完成情况;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学生们对历史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评价内容:包括作业报告的完整度、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汇报表现等。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们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指导;2. 根据作业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3. 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关注和学习外国历史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作业报告和个人总结等形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外国历史画的赏析,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绘画中的“线”简案
一、导入
1、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科对比:
几何中的“辅助线”。
分析其作用。
(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2、绘画作品中有类似的“线”么?
3、这些“线”的特点:作品中看不见、但是很重要。
二、新授
构图中的“线”。
(展示、讲授、师生互动)
1、以刚学的一些作品为例,让学生找找其中的“线”,归纳并
总结
2、新授构图相关
a.垂直线、水平线构图——稳定、安静、和平、庄严
b. 斜线、对角线构图——运动、不稳定、引导视线
c. 三角、圆、九宫格、“S”形构图——突出趣味中心和主体
3、小结相关知识点。
三、延展、复习
设问,学过的知识中还有那些类似的“线”?(刚学过的透视、初一学过的人体相关比例)
透视中的“线”(展示、讲授、师生互动)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人体比例中的“线”(展示、讲授、师生互动)
1、面部比例
2、人体比例
四、拓展、练习及作业
1、讲授这类知识在中考中可能出现的形式
2、相关作业、练习。
最后的晚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评述活动,了解达芬奇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与艺术成就。
2、通过观察分析,感悟、体验和发现,结合心理学特点,感受《最后的晚餐》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3、通过引领学生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追寻永无止境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解剖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解读其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渐入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最后的晚餐》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相关材料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宗教音乐,同时出示一些宗教绘画,使学生进入到庄严的宗教氛围之中,持续到上课。
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欣赏图组师生问好!刚刚我们看到的绘画都和一个人有关,他们都来自于一本书。
这种取自宗教题材的绘画叫宗教画。
师:宗教题材的绘画很多,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一幕。
揭示题目:最后的晚餐1.2、想一想,在什么情形下,才能称的上是最后的晚餐?如果你是画家,将要怎样来描绘呢?活动2 对比赏析2、1出示三幅达芬奇之前的最后的晚餐,简单介绍一下作品后出示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在所有最后的晚餐当中,最为我们所熟知与追捧的,当属这一幅最后的晚餐——出示图片。
链接小视频,如此了不起的一幅画,出自达芬奇之手,介绍作者达芬奇。
2、2试分析这幅作品和之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分析到构图、人物安排、画面的场景不一样。
达芬奇是如何思考的,他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幅画里面的奥秘。
活动3 分组赏析作品中的人物的刻画3、1初步分析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召集十二门徒与他共进晚餐,期间耶稣平静的说了一句话,当耶稣说完这句话后,瞬间气氛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
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怎么了?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耶稣到底说了什么?教师角色扮演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真理,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学
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
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
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
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
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性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
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
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
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
(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
找出它们之间相
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
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
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教学
札记
课题:从心底接触自然
主备人:孙中成
学科: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型:造型.表象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内容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通过对
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通过
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
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绘画工具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
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
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
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
A、欣赏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
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
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
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回教室。
欣赏书上作品。
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
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
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
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