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必修4语文《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概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著名的故事情节发生在隋朝,全文情节曲折、动人,让人深思。
由于其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较高,作为必修课程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所述的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2.通过阅读《窦娥冤》,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3.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故事情节的解读和理解;2.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3.学生批判思维的启发。
难点1.古代思想和文化引导的理解;2.对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的理解。
教学设计场景营造创造一个古代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课堂讲解老师先讲解一下《窦娥冤》的基本情节,从人物形象,情节转折,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加以解读。
翻译阅读让学生将小说的关键部分干净利落地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
意群搜集老师根据故事的主题,让学生集体搜集关于爱情和正义方面的故事和经典名言,组成一个强大的意群,进一步挖掘故事中的寓言和象征。
分组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和意群,分成若干组,分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真理哲理等方面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思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描述表达能力。
个人读后感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撰写自己的读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学生回忆《窦娥冤》故事的基本情节;2.老师讲解小说的标志性人物形象、梗概、文化内涵、哲学主题等;3.学生进行翻译练习,采取逐段翻译和自由表达方式,加深语文应用能力;4.学生进行意群搜集,开发出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言之文化内涵;5.学生分组讨论,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真理哲理等方面进行讨论;6.学生进行个人读后感的撰写和分享,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提高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品文,通过梳理故事情节与人物冲突,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2.品人,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3.品文化,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品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2.品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难点:品文化,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概括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展示法、比较归纳法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戏剧,尤其是元杂剧非常陌生,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六、教学设想: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用“品文——品人——品文化”一条线串联起教学环节,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进程。
“品文”环节运用概括法梳理故事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品人”环节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品文化”环节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追求有审美意味,有文化深度,有诗意语言,有成长效能的语文课堂。
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戏剧,它以社会与生命的双重悲剧震撼人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女性,她以善良和美好的品格感染读者。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一起去感受文学之美、文化之深!一、品文——故事情节与曲词特点(一)梳理故事情节1.一名同学概括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冲突;2.教师板书人物冲突关系表教师过渡小结:既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折,去欣赏《窦娥冤》的悲剧之美吧。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领悟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窦娥冤》的故事梗概及人物塑造。
2.作品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窦娥冤》文本,理解故事梗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三、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窦娥、张驴儿、王生等,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窦娥冤》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黑白颠倒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如戏剧结构、语言风格等。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窦娥冤》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关汉卿的作品。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黑白颠倒等。
2.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如何将《窦娥冤》中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如何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作出贡献。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窦娥冤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欢迎阅读。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一学时:紧扣“冤”整体感知第二学时:紧扣“冤”研读悲剧第三学时:紧扣“冤”品读语言一、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箍;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儿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取,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道上走!二、剧情梗概全名《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主要情节:窦天章欠蔡婆高利贷,不得已将窦娥送与蔡婆作童养媳,自己应试去了。
十三年后,窦娥也成为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他骗至野外意图杀害,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逼迫蔡婆招赘他们,蔡婆无奈领二人回家,窦娥怒斥张驴儿的纠缠。
张驴儿从赛卢医处索来毒药,要毒死蔡婆,反毒死了其父。
【导语】《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
⽆忧考⼩编整理了⾼中语⽂窦娥冤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窦娥冤教案⼀ 导⼊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
”《祝福》展⽰了⼀位勤劳、善良的⼥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悲剧之中亦⽆愧⾊”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了⼀位精神⾼尚的善良⼥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被毁灭是令⼈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进《窦娥冤》⼀探究竟! 设计意图:让学⽣对悲剧有所了解,激发学⽣对窦娥悲剧的求知欲。
问题(⼀)课⽂是《窦娥冤》全剧的三折,是整个戏剧的关键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章的主要信息,整体感知⽂章的内容,理清戏剧的情节。
师⽣活动:学⽣⾃由朗读,教师点拨学⽣找出重要信息,师⽣共同归纳总结。
1、朗读课⽂并⽤简洁的语⾔复述戏剧情节。
明确:楔⼦:书⽣窦天章因连本带利⽋蔡婆四⼗两银⼦,被迫把七岁的⼥⼉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折:庸医赛卢医⽋蔡婆本利⼆⼗两银⼦,⼼⽣⽍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俩搭救,张驴⼉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俩,蔡婆⽆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在家中住下。
第⼆折:张驴⼉为达⽬的,⼼⽣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亲喝了,张驴⼉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
于是,两⼈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刑前许下三桩誓愿:⾎溅⽩练、六⽉飞雪、亢旱三年。
以⽰冤屈,窦娥死后誓⾔⼀⼀应验。
2.按情节划分可以分为⼏个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 明确:第⼀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神,揭露世道不公。
《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窦娥冤》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窦娥冤》教案代盛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2、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2、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同学们相信不相信六月能下大雪?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京剧《窦娥冤》就是讲的与此有关的事。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悲剧,它属于京剧。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这实际上是由地方戏曲演变出来的,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元曲简介]1、元曲的分类:①、散曲:a、套数(散套)b、小令②、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窦娥冤》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经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资料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杯具之一。
作者经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完美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杯具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经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经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经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杯具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树立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窦娥冤》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窦娥冤》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窦娥冤》所体现的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窦娥冤》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窦娥冤》的剧情、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篇古典名著,是元朝杂剧《汉宫秋》的故事之一,共三个场面。
原文语言文字繁琐,篇幅长,要求学生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逐字解释和深层次的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深入思考的能力;•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法治观念;•能够掌握本文的基本意思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3. 教学重难点•重点:逐字解释和对人物关系的分析;•难点:对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的理解。
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制约,分析人物关系以及基本意思;•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观点,探讨各个问题;•归纳法:总结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学生先自主读一遍古文,了解古文的基本意思;•第二步:老师对全文内容讲解,详细阐述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第三步:老师逐字解释,让学生对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有深入的理解;•第四步:学生自己分析人物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对所说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第五步:综合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
二、教学反思1. 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和观点时,教师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梳理和展开思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学习热情。
2. 学生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个体思想和集体智慧的发挥和结合。
3. 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阅读难度比较大的课文,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画图、演示、模拟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窦娥冤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窦娥冤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背景故事及文化内涵。
2. 分析和理解文本的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习使用文言修辞技巧,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文本的结构和意义。
2.学习文言修辞手法,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和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
2.学习文言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法: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文本的结构和意义。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文言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文本结构和意义教师详细讲解《窦娥冤》的文本结构和意义,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主题。
三、学习文言修辞手法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并逐一给出例句进行讲解。
四、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文言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五、总结讨论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结构和意义进行总结和理解。
【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文言修辞手法上的不足之处。
【教学扩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文言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对文本的深层理解等。
【教学效果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窦娥冤》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并学习了一些文言修辞手法,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窦娥冤精选4篇(二)教案设计如下:【教案名称】:窦娥冤【适用年级】:高二下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本,了解明代戏曲《窦娥冤》的题材、人物及情节内容;2. 掌握《窦娥冤》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了解它们的命运;3. 分析文本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道德观念与人性的冲突;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窦娥冤》教案设计最新3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窦娥冤》教案刘运雯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角色名称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阅读第三场戏1、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哪三桩?其实质分别是什么?明确: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四、课堂小结: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
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尤其是最后三桩誓愿,更是窦娥个性的最高展现,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学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教学难点:、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2、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习: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与元杂剧介绍:1、关于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介绍。
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31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
(可由多人共同完成)板书简示为:、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本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男生给出答案,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
(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
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1、女生读,男生给点评。
男生读,老师点评。
2、老师范读3、『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
(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
(板书:忍冤)『同桌讨论,给个说法』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
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
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
(板书:悲愤)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内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表现应验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时间越来越长应验地点法场荒野山阳范围越来越广监斩官态度答应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同桌讨论,给个说法』: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
(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
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
【附示板书设计】蒙冤时代造成窦娥悲剧怨恨→悲愤→鸣冤(三桩誓愿)窦娥冤是时代造成忍冤、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闭眼想,张口说〗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
一道寒光闪过,殷(yn)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
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顷刻间,大雪纷飞。
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
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尸身。
昏暗天地间的红和白产生了多么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暂时只应验了两桩。
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
反常能有力地说明窦娥极其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已有的知识来讨论。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言之有理即可)是迷信。
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
《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ji)。
屠刀砍了窦娥头,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了窦娥人,但压不住正义。
、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同桌讨论,给个说法』:官吏腐败(剧情:桃杌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
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
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
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三、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吧:(出示小黑板)贞洁敬孝,哀怨,雪飞六月;动地,。
填空参考词:感天刚烈悲愤亢旱三年不屈血溅白练四、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
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
五、课堂练习(出示小黑板)1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亢旱三年A.邹衍苌弘燕惠王东海孝妇B.邹衍庄周燕惠王窦娥C.杜宇苌弘邹衍东海孝妇D.杜宇庄周邹衍窦娥2、学生快速完成人教版配发资料《第二课堂》p4-5页巩固练习中第2、3小题。
第三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所学:1、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C,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2.齐读《滚绣球》后,听读回答:[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滚绣球]是(2分)(A )B宫调C曲目D曲牌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a、合:应该b、糊突:混淆C、错勘:错误地判断d、怎生:怎么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3分)(D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