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33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一、《窦娥冤》重点字词 (1)二、《窦娥冤》重点理解 (2)三、《窦娥冤》人物形象 (2)四、《窦娥冤》主题 (3)五、《窦娥冤》写作特色 (3)六、《窦娥冤》写作特点 (4)七、作者简介 (5)八、元杂剧的知识 (6)九、《窦娥冤》解析 (8)十、窦娥“三桩誓愿” (11)十一、窦娥艺术形象再分析 (12)十二、《窦娥冤》的悲剧体现 (17)十三、《窦娥冤》的结局分析 (18)十四、《窦娥冤》课后测试 (21)十五、《窦娥冤》强化训练题解析 (27)十六、散文欣赏—窦娥冤魂该散了 (33)一、《窦娥冤》重点字词楔子(xiē)嫡亲(dí)看觑(qù)缥缃(piǎo xiāng)蓦然(mò)孛老(bó)绣闼(tà)刬的(chàn)捱(ái)鞍鞴(bèi)祗(zhī)桃杌(wù)亲眷(juàn)嗟叹(jiē)杳无音信(yǎo)嘱咐(zhǔ fǔ)尸骸(hái)负屈衔冤(xián)应验(yìng)古陌荒阡(mò)(piān)端的有个谁问、有谁偢:究竟。
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指多次审讯。
推,推求;问,审问。
只合把清浊分辨:应该。
罪愆:罪过。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你道是暑气暄:暖。
亲眷:亲属。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尸骸:尸体。
负屈衔冤: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
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着做公的:叫,吩咐。
刽子磨旗:摇旗。
二、《窦娥冤》重点理解《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第1课窦娥冤一抹弱红颜,绽放在人间。
风吹坟头花,夕阳下凄惨。
满天梨花雪,飞遍六月天。
血溅白素绢,豪气冲云天。
窦娥冤啊,窦娥冤!窦娥窦娥,身世可怜!窦娥冤啊,窦娥冤!窦娥窦娥,怒问苍天!世态多炎凉,人心多苦寒。
贪官污吏,肆无忌惮。
窦娥冤啊,窦娥冤!窦娥冤魂,久不散。
窦娥冤啊,窦娥冤!窦娥冤魂,千古叹。
美字体贪赃枉法官场恶,感天动地窦娥冤。
赏美文关汉卿,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你从关公故里昂首走来,你从窦娥之冤流泪走来,你是梨花园中的“曲圣”,你是文明古国的“莎翁”,你更是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你的脉管里涌动着关老爷的基因,你的魂魄里珍藏着中条山的刚毅。
你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无长歌当哭,柔情如练。
铜豌豆,一身正气教风流,汉卿真是伟丈夫!(选自江南散文)⊙课内素材隐忍与抗争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命运孤苦、没有过多要求的普通劳动妇女。
她忍受了命运种种沉重的打击——从小失去母亲,七岁时又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做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
结婚两年后丈夫又去世。
这种种命运的打击,窦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够和婆婆相依为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但现实是如此黑暗,即使这种对生活最起码的要求她也难以得到满足,最后落得个无辜受刑的结局。
窦娥在冤屈中死去了,却给人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歌。
窦娥有着男儿般的铮铮铁骨,不屈服任何恶势力的威逼利诱,她敢于痛骂贪官污吏,敢于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所以上天被她骂得不得不让她的“誓愿”得以实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运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命运”“抗争”“坚强”“理想与现实”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
⊙运用示例1.三桩誓愿,湛湛青天,你道是血溅白练,一腔热血洒遍,痛人心埋怨。
又道是三伏天,浮云阴,悲风旋,六月飞雪将你尸骸掩,叹一世悲憾,动地惊天。
满心怒火,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又叫那亢旱三年,将你窦娥清白显。
窦娥冤【背景材料】一、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窦娥冤》与“东海孝妇”的故事《窦娥冤》的题材取本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东海孝妇”的故事在中国古代长期流传于民间。
《说苑·贵德》《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中都有关于“东海孝妇”故事的记载。
元代的杂剧作家王实甫、梁进之也都作过《于公高门》杂剧,颂扬替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
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的“东海孝妇”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