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外业手簿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GPS手簿操作流程
一:手簿操作(新建项目)
1.、首先在手簿中建立一个新项目(在项目&数据中)坐标系统为84坐标(一般默认选无)。
2.、将已知的84坐标输入到新建项目中。
(即可出外业导航到控制点)。
3.、在外业中导航到已知点测量出控制点的WGS84坐标然后存储。
二:手簿一步法转换
测量程序→测量+→定义坐标系(选择一步法)→坐标系名称→选择WGS84项目和当地坐标系统项目→选择正高(投影,转换,都选无)→进行点的匹配→计算得出残差。
(一步法转换时注意84坐标输入高程,也可将80坐标的正高去掉)。
大地测量学课程实习指导书第一部分 GPS测量一、实习目的、任务测区情况根据实际选定实习场地,布设17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四等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作业依据及参考资料●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二、施测方案2.1 布网方案采用8台GPS接收机,按边连式或点连与边连相结合的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四等。
2.2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3 测区已有的大地控制成果测区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可考虑联测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
2.4 起算数据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据实际情况而定),国家等级点必须有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如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三、外业观测3.1 GPS外业观测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快速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每一个小组8台套双频/单频GPS接收机(标称精度高于10mm+2ppm·D,D以km 计)。
四等GPS网对GPS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卫星高度角(度)有效观测卫星数每站观测时段数 闭合/附合路线独立观测边数规定≥15 ≥4 ≥1.6 ≤10 时段长度(min) 采样间隔(s) 平均边长(Km)≥50 15 2注:1.在各时段中观测,观测时间符合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2. 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3. 观测时段数≥1.6,指如果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个时段. 仪器设备:● 计算机:台式PC 机14台。
《gps原理与应用》实习报告实习名称 gps测量实习地点平顶山市新城区日期 2010年6月7日—6月10日班级 0824082组别第三组姓名任路平指导教师王晓静潘传娇目录一、前言----------------------------------------------------------------3二、测区概况----------------------------------------------------------3三、实习内容----------------------------------------------------------51.实习项目--------------------------------------------------------------52. 仪器设备及人员---------------------------------------------------53.已有成果资料及分析-----------------------------------------------64.外业观测方法及步骤-----------------------------------------------65.精度要求及各种限差的规定-------------------------------------156.外业观测记录数据表(静态)----------------------------------167.内业计算成果及精度评定----------------------------------------188.存在问题及分析对比----------------------------------------------22四、心得体会---------------------------------------------------------23一、前言1、实习目的⑴落实gps测量;⑵完成一个控制网的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⑶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⑷通过完成gps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级别平均距离(km) (mm) (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级0.2~5 ≤10≤201/45000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 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级别 E 级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条)≤10(4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
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报告(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0级)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内容 (3)1.3时间、人员安排 (3)第二章GPS静态测量 (5)2.1.GPS控制网外业观测设计 (5)2.2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7)2.2.1测区概况 (7)2.2.2技术依据 (7)2.2.3点位分布 (8)2.2.4外业观测情况 (8)2.2.5数据处理 (8)2.3结论和建议 (8)第三章动态测量总结 (9)3.1概述 (9)3.2RTK地形测量总结 (9)3.2.1作业过程 (9)3.2.2碎部点图 (10)碎步点图 (11)第四章实习体会 (12)4.1 实习情况总结 (12)4.2自我评价 (12)4.3体会与收获 (12)4.4建议和意见 (12)附录控制测量成果 (13)附录GPS控制网点图 (21)附录点之记 (22)附录观测手簿 (23)第一章概述1.1实习目的1.掌握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2.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放样等测绘工作方法。
3.能利用软件进行GPS数据处理。
4.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GPS测量技术的认识,并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实习内容1.GPS静态测量: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在武汉大学1~3校区及国际软件学院范围内布设一个控制网。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2. GPS静态数据处理:利用南方GPS接收机随机软件,对所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
3. GPS RTK地形测量:利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并用随机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用CASS进行地形图的绘制。
1.3时间、人员安排时间安排总的实习时间为一周,每天8:00 –17:30为规定的实习时间,。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本手册简要说明了TopSURV(GPS)软件的操作流程,以便用户可以尽快入门。
第一章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GPS+设置、已知点数据的输入等,这些都可在室内完成。
步骤如下:1.1 运行TopSURV软件1、手簿开机后即进入图1-1所示界面,双击TopSURV图标,或在选中TopSURV图标后按ENT键,即可启动TopSURV软件,并进入图1-2所示“打开作业”界面。
图1-1图1-21.2 新建作业1、在图1-2界面中点击【新建】,进入图1-3所示的“新作业”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输入作业名称、生成者、注释等信息,建议项目名称按日期输入,如7月18日项目名称可命名为0718,按【继续】进入“选择测量设置”界面,如图1-4所示。
图1-31.3 选择GPS测量参数集在测量之前,必须在图1-4所示界面的GPS+设置下选择正确的参数集。
每个GPS+设置都是一个工作条件的参数集。
这些参数与测量所用的仪器有关,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的仪器型号设置自己的参数集(详见附录1),在今后的作业中只需选择自己建立的参数集即可。
图1-41.4 其他设置1、图1-4界面中点击【继续】,进入“坐标系统”界面,如图1-5所示。
在该界面中投影必须选择<无>,基准选择WGS84,如下所示图1-52、点击【继续】,进入下图所示“单位”设置界面。
图1-63、再点击【继续】,进入“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该界面中可以设置坐标显示的类型、顺序,方位角的参考方向等。
图1-74、点击【继续】,进入“报警”界面,如下图所示。
报警界面可以设置各种声音报警,如:电源低,内存不足,电台连接弱,卫星失锁等,可分别设置手簿、GPS+接收机、全站仪。
不过必须在“音响报警”框前打勾,设置才有效。
点击【完成】,将保存所有参数设置,并返回软件主界面,如图1-8所示。
图1-8新建作业时都会显示以上一个设置向导,在进入作业后还可以在【作业/设置】中选择,对每项进行设置。
第四部分纬地外业手簿教程( Hint CE V5.X )第二十三章纬地掌上放线系统使用说明23.1 前言纬地独家研制并推出掌上电脑(Ppc)路线外业设计、放线及纵横断数据输入软件——“纬地掌上路线设计手簿”、“纬地掌上放线手簿”、“纬地横断手簿”、“纬地纵断手簿”,主要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等的外业路线设计计算、调线计算、现场放线计算及现场录入逐桩的纵断面地面线数据和横断面地面线数据。
由于其核心参照本公司的纬地道路CAD源代码,所以不仅可以处理任意复杂的平面线形组合、精确施放中桩、边桩、边界以及桥位桩(可以是一定角度的),而且可以达到与纬地道路CAD 相同的极高精度。
该软件安装支持目前各类基于Pocket PC2000/2002/2003版平台以及最新的Windows Mobile 5.0版操作系统的所有掌上电脑,并可以与微机随时互传数据,自动转换数据格式。
是使用PC1500/E500等计算设备进行外业设计与放线的升级换代软件。
23.2 安装与使用以上四套软件均采用注册码加密形式,用户可以自由从纬地道路CAD网站(或其他途径复制)下载软件,在完成掌上电脑上计算机的通讯连接后,直接从计算机上运行安装安装盘中的HintPPC.msi程序,按照屏幕提示操作将可以自动完成从计算机→掌上电脑四套软件的安装过程。
安装完成后,第一次启动“开始”→“程序”→“纬地掌上路线平面设计”,程序将根据您掌上电脑的芯片代码自动生成“注册源代码”。
用户需将此“源代码”电话给(或传真到)本开发组,索取新的“注册码”,并输入到掌上电脑界面上,点按“确定”便可完成软件注册,以后便可以自由永远使用了。
23.3 纬地掌上放线手簿软件使用说明公路放线测量是把图上设计的路线方案或实地定测的路线进行实际地面加桩放样的一项测量工作。
纬地掌上放线手簿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自动进行路线平面计算、方位计算,直接配合全站仪进行公路路线、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现场(实地)放线。
GPS静态观测(有手簿-无手簿)前言:目前GPS静态观测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测绘来说,主要用于高等级的控制网测量(控制点的引测)。
故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外业的勘测(地形,卫星开阔度,控制点的布控,控制网形状的优化)还有就是外业仪器高的正确量取。
下面就徕卡GPS在静态过程中需做的一系列步骤做简要说明---第一步(静态设置)如下:此界面为开机界面,可以查看卫星状选择第5项(配置集)对静态配置集进在此可以新建,也可以在原来配置集的况和卫星颗数,把光标移到第3项行设置,具体如下图:基础上做调整(这里面不见意有很多配置(管理)然后按左下角继续进入下图集,多了乱),然后按编辑这里以查看所有内容为例:这里面主要是一些设置,可以不做变动。
静态模式这里选择“无”注意天线类型(选择相应的架设方法)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缺省高度即为仪器高,测量类型-垂直(0.36米为垂直偏移改正数)记录原始数据选择“仅静态”,记录速率要是有手簿静态测量的话就如上图所表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5S,10S)--记录时示,无手簿静态测量的话把上面标注的间越小相同时间内采集的数据历元就越多。
位置改成“是“(自动观测和自动保存)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也可以根据习惯更改相应的快捷键)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有手簿静态测量的话如上图所示,无手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根据测量环境簿静态测量的话,把开机界面改成“测量”可以对卫星类型和高度角进行调整)其他设置不变。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显示的是主机序列号的后四位。
回到初始界面。
至此静态配置集已经设置好,下面进入测量。
第二步(外业测量)如下:如果是无手簿观测的话直接开机就好,不作业名称可以根据需要更改,配置集选点号可以根据需要做改变,天线高输过要在外业观测本上记录好仪器高,如果择刚才建好的,天线类型如实际情况选实际量测值,然后按观测—经过一个时有手簿情况的话,就选择测量,按继续- 择。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概述1.任务情况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实习要求进行的GPS控制测量。
需要在该地区建立E级GPS网。
2.测区概况测区位于长沙县附近的湖南工程职院,学校占地430余亩。
北以水渡河为界,东南至工程兵学院,西南到世景华亭附近,通视条件良好。
校园建筑群周围,测区交通方便,道路交综复杂,并且有众多的建筑物,因此在布设控制网时应避开建筑物,并且有可能影响GPS的信号,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本测区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25℃。
11月平均气温22-25℃。
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3.测区范围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26°38′—126°39′,北纬45°48′—45°49′。
测区总长3530.09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6)JTJ/T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测区有建校时的工程竣工图和学校学生测过的地形图,图中有点注记的控制点注记,其数据如下表: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控制点点之记点号:G0007 通视点点号:G0008点状:钢钉通视点坐标:H5:X 1026.638; Y555.5327H13:X684.6385; Y513.7699点坐标:X 810.0087 Y 525.5303点高程:117.269点之记说明:西足球场与科厦间T字路口处1: 路灯7.4 m2:变压器北杆7.5 m3:变压器南杆8.9 m备注:黑龙江科技学院控制点点之记点号:H 16 通视点点号:H10,H15,H17点状:钢钉通视点坐标:H10:X687.4126; Y1127.3996H15:X 558.2426 ;Y900.7998H17:X404.1126; Y1092.0658点坐标:X558.2021 Y 1127.092点高程:117.227点之记说明:舍务科楼后1: 开水房东南角8.0 m2: 宿舍楼东北角11.5 m备注:制点人:刘宝义检核员:杨哲东制记人:杨哲东制点日期:2009/04/13对两个已知点进行利用,以两个已知点为基点进行GPS观测。
中海达软件外业操作手册步骤一:室外架设基准站选择视野开阔且地势较高的地方架设基站,基站附近不应有高楼或成片密林(卫星接收不好)、大面积水塘(多路径效应严重)、高压输电线米,信号发射塔米(有干扰)。
基站一般架设在未知点上,后面的说明均针对这种情况。
提示:基站位置第二天还要使用的话,做好标记点用来摆基站。
第二天直接对中整平,量好天线高输入基站设置里面即可,切勿再重新平滑,不然前一天的参数会没用步骤二:打开基准站接收机,打开手簿1、点击或按手簿上“”键启动界面进入如下图。
2、项目信息→建立项目文件(长按历史项目列表项,可以选中项目对其进行打开或者删除操作)如下图。
手簿上键是字母(大写按键)、数字、拼音输入切换键。
、项目设置→系统→右上角→左下角“自定义”→在投影界面输入系统名,投影选项卡输入中央子午线(例如。
),基准面选项卡选择控制点的当地椭球(例如北京),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均选择“无”,点击“保存”,点击应用即可。
步骤三:设备的连接点击的“连接”→设备连接→连接若连接方式为“蓝牙”,则进入蓝牙连接界面。
可在已配对设备里选择相应的接收机设备蓝牙(包含接收机的仪器号),如果没有找到,可以点击下方【搜索设备】查找接收机,搜到相应的仪器号后选中该设备蓝牙名,弹出蓝牙配对的对话框,输入配对密码(默认),蓝牙配对成功后,即可在已配对设备里选择相应的仪器号进行连接,设备连接成功后将显示当前接收机的连接状态,包括仪器主机编号、主板信息、天线类型、连接方式选择、注册日期等信息。
步骤四:设置基准站、连接主机成功后按手簿上的键返回然后就是点击“基准站”→等卫星锁定后,输入天线高(斜高)→点击平滑进行次平滑采集→确定→数据链(左下角中间,如使用电台为“外部数据链”,手机卡则为“内置网络”)→内置网络、、“选择服务器”里面选择中海达广州或中海达广州,“分组号和小组号”分别为位数和位数,小组号要求小于→其他→差分模式()→电文格式(三星,双星)→(右上角),其余默认即可。
附件一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σ按下式计算:σ=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 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4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
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GPS-RTK测量实习报告院系名称: 建筑与测绘工程系班级: 12级测绘1班姓名: 许孟学号: 121608040150 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5.06.15-2015.06.21目录目录 (2)第一章概述 (3)1.1 实习目的 (3)1.2 实习内容 (3)1.3 人员组成 (3)1.4 时间安排 (3)第二章 GPS静态测量 (4)2.1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设计 (4)2.1.1项目概况 (4)2.1.2技术设计依据 (4)2.1.3现有测绘资料 (5)2.1.4选点情况(含点位分布图) (5)2.1.5观测方案及质量控制方法 (5)2.1.6提交成果资料的内容 (6)2.2 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6)2.2.1测区概况 (6)2.2.2技术依据 (6)2.2.3点位分布 (7)2.2.4外业观测情况 (7)第三章动态测量总结 (7)3.1 概述 (7)3.2 RTK地形测量总结 (8)3.2.1作业过程 (8)3.2.2碎步点图(见附图2) (8)第四章实习体会 (8)4.1 实习体会 (8)附录 (9)第一章概述1.1 实习目的本次GPS-RTK观测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掌握RTK的测量原理和作业流程,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理论及计算能力,并对GPS观测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GPS接收机的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
熟悉GPS静态测量的步骤。
学会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1.2 实习内容(1) GPS静态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分析:采用GPS 静态测量技术,在万方科技学院图书馆前草坪上布设一个控制网,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等。
(2) GPS动态测量:①单机准站式RTK:放样点坐标上传、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设置、坐标系建立、外业放样、数据检查。
E级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分类号:教材密级:秘密编号:01新校区控制点测量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编写单位名称:11土管01班第三组2013年 1 月 6 日一、测区概况本次实习要求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
能使用GPS 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
本次实习的范围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先布设E级GPS控制网,在测区内布设了5个GPS控制点,再进行GPS控制测量。
黄金校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一个基本无干扰的测区,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二、作业依据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三、坐标系的选择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实习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
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四、作业流程1、仪器设备和软件GPS控制测量采用3台中海达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以Km计),为双頻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mm +1ppmD)高程±(10mm+2ppmD)中海达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olution 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